高中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愛國

字號:

高中作文頻道為大家整理的 高中作文大全:我眼中的愛國,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 高中作文網(wǎng)頻道。
    一提到愛國主義,往往會聯(lián)想到“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等詞語。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學偉人,有多少文學巨匠為它而拼搏,為它而奮斗不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他牢記母訓(xùn)“精忠報國”,帶領(lǐng)岳家軍,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馳騁疆場,擊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南宋末年,文天祥奮起衛(wèi)國,但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他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詩句,表達了他的強烈愛國之情和誓死不屈的決心。再讓我們看一看周圍,無數(shù)清潔工人用自己的汗水清洗著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無數(shù)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愛心呵護著每一位病人;無數(shù)甘為人梯的教師用生命哺育著祖國的未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團紙屑就臥在了那垃圾桶旁邊,過往的人群們紛紛從它身上跨過。就這樣,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個鄉(xiāng)下的少年來到了這條街,看到了團紙,立刻把它撿了起來……那只是一個簡單而又樸實的一個動作,卻飽含了深刻無比的愛國之情,難道我們這些所謂的現(xiàn)代人就不如一個鄉(xiāng)下少年嗎???
    這么多人為我們樹立了愛國主義的榜樣?,F(xiàn)在,我國正處于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關(guān)鍵時期,我們應(yīng)該怎樣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呢?我們作為在校學生又應(yīng)該怎樣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呢?我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做大事是愛國,做小事同樣也是愛國。事情雖小,但只要有意義那就是愛國的一種體現(xiàn)。故人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一件件小事做好,將來才能做好大事。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全靠我們。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愛國是一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是一個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為一個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認為愛國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較渺茫的事。最近,我讀了《民族英雄鄭成功》一書,對愛國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詭云譎的時代浪潮中揚帆前進,經(jīng)歷歷史滄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種堅如磐石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信念作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為祖國發(fā)展騰飛的不竭動力。在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豪,有虎門硝煙的愛國將領(lǐng)林則徐;有舍身炸碉堡的解放軍戰(zhàn)士董存瑞;有征服體育界一舉奪得六枚金牌被譽為“體操王子”的李寧;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yīng)該為擁有這樣的先輩而感到光榮、自豪和驕傲。但我們不能安于現(xiàn)狀,而是要不斷的發(fā)揚愛國精神,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在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界大環(huán)境里,鑄造出一個鋼鐵一般不屈服的中國。
    愛國的體現(xiàn)來自于必勝的決心和恒心。當年鄭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復(fù)臺灣,就不回來見父老鄉(xiāng)親。”在攻打臺灣城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他憑著那種永不放棄、永不退縮的信念,都一一克服了。
    愛國的行動來自于情感的無私和無畏。為了“反清復(fù)明”鄭成功不惜“殺父報國”。為了早日把荷蘭軍隊趕出臺灣,他顧全大局毅然離開了妻子和兒子。為了讓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他大公無私,拒收荷軍總督的賄賂,與荷軍斗爭到底。
    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時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xiàn),也可以通過每件事當中體現(xiàn)。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國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lǐng)。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是南宋時期的民主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說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可現(xiàn)代人都不屑什么愛國不愛國的,都本著“事不關(guān)己,己不為人”的錯誤觀念,認為只要認真賺錢,只要有錢了,自己就能過上好日子了。卻不知,如果國家不安定,個人能有安寧嗎,能過上好日子嗎?
    什么是愛國主義?列寧說;“愛國主義是指人們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正是這種崇高的感情使人們?yōu)榱俗鎳姆睒s富強奮斗終生,為了捍衛(wèi)祖國的獨立和尊嚴而奉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歷這樣的仁人志士數(shù)不勝數(shù)。古時有晏子“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的大聲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的悲壯高歌,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實踐,有陸游“位卑未敢忘優(yōu)國”的千古佳句。
    20世紀前期,在中華大地上,人們內(nèi)憂政治腐敗,外患列強瓜分。為救亡圖存,前有康有為變法半途夭折,后有辛亥革命建立民國,眾多仁人志士赴湯蹈火義無返顧。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爆發(fā),為歷史掀開了展新的一頁。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立為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注入了馬列主義的精髓,伴隨中國人民戰(zhàn)勝各種頑敵,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革命先輩那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這美好的今天全是那些愛國人士用鮮血換來的,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好好珍惜它嗎?讓我們努力學習,共創(chuàng)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