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整理的《佛教哲理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 笨人吃鹽 ※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就已這樣好吃,那麼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贿@樣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jìn)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鹽從嘴里吐出來。
這故事比喻∶修行人適當(dāng)?shù)毓?jié)量飲食,少欲知足,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但一般外道宣傳,矯枉過正,索性提唱不進(jìn)食,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jié)果影響身體,困餓而死,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 把牛奶積儲在牛的*里 ※
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yù)備起來,使臨時不致缺少供應(yīng)。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yīng)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它放在午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yǎng)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客人們嘗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dāng)場給客人們譏笑了一頓。
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jì)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應(yīng)該把握時間,及時來作,否則不就和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里的愚人一樣嗎?
※ 梨子打破頭 ※
從前有一個呆子,是一個禿頭。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他上沒有頭發(fā),就把一個梨子打他的頭,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個呆子的頭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來??墒沁@個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開。這時有另一個人看到,心里很是不忍,就對呆子說∶『你為什麼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應(yīng)該避開才是??茨銤M頭是血,不怕痛嗎?』呆子回答說∶『唉!這種人愚癡橫蠻到這樣地步,真太不講理了。他以為我頭上沒有頭發(fā),當(dāng)作一塊石頭,好像可以隨便用梨子來打的,不知道這是我的頭呢。終於打出血來了。你看,唉!這種毫無知識的人,我對他是沒有辦法的?!涣硪粋€人聽了,很是生氣,就責(zé)罵呆子說∶『你真是笨得可憐,難道別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動,弄得頭破血流,倒不癡嗎?』
這故事比喻∶有些學(xué)佛人不能真實守戒、習(xí)定、學(xué)慧,只是外表威儀,以獲得人家的稱贊,結(jié)果自己受苦,就和那個挨打的呆子同樣的愚癡。
※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并不愛他,因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秘密對她說∶『我走了以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尸放在我家里,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jīng)死了?!荒抢掀牌殴蝗ヅ艘粋€女尸放在她家里。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還在尸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尸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里,并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jì)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dāng)時就和她的情人結(jié)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xiàn)在回來了?!徽煞蚧卮鹫f∶『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為什麼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求他承認(rèn),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是不肯承認(rèn)下來。
這個故事比喻∶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zhí)成見,同樣是愚癡可憐的。
※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诳?,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痛,看到遠(yuǎn)處熱霧,當(dāng)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是呆望著,并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xiàn)在找到了,為什麼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淮蠹衣犃?,都笑他。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強(qiáng)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戒律很廣泛嚴(yán)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棄不受,仍舊流轉(zhuǎn)生死,終沒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 殺子成擔(dān)※
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把死了的兒子拿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yīng)當(dāng)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哦,只有這樣吧,再殺死一個,那就可以成擔(dān)挑了去?!唤Y(jié)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dān),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假作持戒清凈。被人揭發(fā)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yīng)該和保護(hù)珍貴的眼珠一般,怎麼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這正像殺子成擔(dān),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 認(rèn)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里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yuǎn)近的人,對他都很稱贊、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rèn)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他為什麼認(rèn)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人變?yōu)樨毟F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他并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為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蒙混欺騙。
※ 偷國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jìn)王宮,在國王的衣庫里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就逃到很遠(yuǎn)的地方去。國王在發(fā)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dāng)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rèn)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里偷去的,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chǎn),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yīng)當(dāng)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yīng)當(dāng)穿在腰上的,穿到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荒且叭藷o話可答,不得不俯首承認(rèn)。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jié)果還不是暴露他們的本質(zhì)來!
※ 呆子贊美父親的德行※
從前有一個人,在許多人面前,贊美他父親的德行,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不曾損害別人,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說謊話,而且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還肯幫助人家。當(dāng)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就想自己也應(yīng)該贊美父親一番,就說∶『我父親的德行,還勝過你的父親呢?!淮蠹揖蛦査?,那是一些什麼德行?呆子回答說∶『我父親從小以來就斷絕*欲,不干這種事的?!淮蠹衣犃硕己逍ζ饋?,說道∶『你的父親如果這樣,那麼他怎樣會生出你來呢?』
這個故事比喻∶贊美別人的好處,須要符合實際;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dá)到預(yù)期的效果,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語。
※ 烈火上的糖漿※
有一個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時來了一個富人,他想趨奉那富翁,請富翁吃一杯糖漿,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鍋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爐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漿放上去不久就沸滾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煩,想把糖漿立刻減低溫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漿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間忘記了把小鍋子從火爐上拿下來,因此雖然扇了很久,糖漿還是在沸滾。那人很著急,弄得滿頭是汗。旁人看了覺得很好笑,對他說∶『你這樣是作是白費氣力的。鍋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去除滅貪、嗔、癡煩惱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涼解脫的,盡管您忙著其他無益的苦行,還不是徒勞無功,無補(bǔ)實際的,將來依舊是流轉(zhuǎn)生死,受苦無窮。
※ 事實證明※
有許多人坐在一間屋子里,談?wù)撃橙说钠沸校瑑?nèi)有一個人說道∶『這個人別的都好,只有兩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動火發(fā)怒,第二是他作起事來很魯莽。』不料所說的這個人剛從門外經(jīng)過,這些話被他聽到了,立刻怒氣沖沖,走進(jìn)屋內(nèi),用手打談?wù)撍娜?,并說∶『我在什麼時候曾經(jīng)動身火發(fā)怒,什麼時候曾經(jīng)作事魯莽?』當(dāng)時許多的人都對他說道∶『您現(xiàn)在的舉動,不是足以證明你的惱怒和魯莽了嗎?』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種人有過失自己不明白,別人對他提出意見,不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挾嫌報復(fù)。這樣不但阻礙自己的進(jìn)步,并且暴露和發(fā)展了原來的過惡,招致了不良的後果!
※ 笨人吃鹽 ※
從前有一個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飯,他嫌菜沒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不多的就已這樣好吃,那麼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贿@樣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一口吞進(jìn)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鹽從嘴里吐出來。
這故事比喻∶修行人適當(dāng)?shù)毓?jié)量飲食,少欲知足,是對於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但一般外道宣傳,矯枉過正,索性提唱不進(jìn)食,認(rèn)為這樣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結(jié)果影響身體,困餓而死,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這是錯誤的。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
※ 把牛奶積儲在牛的*里 ※
從前有一個人要在一個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預(yù)備起來,使臨時不致缺少供應(yīng)。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從牛身上取下來積儲,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應(yīng)該考慮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壞。不如把它放在午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來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鮮的牛奶,不是再好沒有了嗎?』因此,他就把他所養(yǎng)的那一頭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開,也不每天去擠奶了。一個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牽來,正要取牛奶,使客人們嘗到新鮮的牛奶,可是不論怎樣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來,當(dāng)場給客人們譏笑了一頓。
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錢多時再來救濟(jì)窮困的人是錯誤的,應(yīng)該把握時間,及時來作,否則不就和那個把牛奶積儲在牛的*里的愚人一樣嗎?
※ 梨子打破頭 ※
從前有一個呆子,是一個禿頭。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他上沒有頭發(fā),就把一個梨子打他的頭,打了一個又一個,把這個呆子的頭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來??墒沁@個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開。這時有另一個人看到,心里很是不忍,就對呆子說∶『你為什麼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應(yīng)該避開才是??茨銤M頭是血,不怕痛嗎?』呆子回答說∶『唉!這種人愚癡橫蠻到這樣地步,真太不講理了。他以為我頭上沒有頭發(fā),當(dāng)作一塊石頭,好像可以隨便用梨子來打的,不知道這是我的頭呢。終於打出血來了。你看,唉!這種毫無知識的人,我對他是沒有辦法的?!涣硪粋€人聽了,很是生氣,就責(zé)罵呆子說∶『你真是笨得可憐,難道別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動,弄得頭破血流,倒不癡嗎?』
這故事比喻∶有些學(xué)佛人不能真實守戒、習(xí)定、學(xué)慧,只是外表威儀,以獲得人家的稱贊,結(jié)果自己受苦,就和那個挨打的呆子同樣的愚癡。
※ 裝死騙夫的婦人※
從前有一個人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他對妻子十分恩愛,可是他的妻子卻并不愛他,因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拋棄丈夫,去嫁給她所喜歡的男人,於是這個婦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找來一個老婆婆,秘密對她說∶『我走了以後,請您去弄一個女尸放在我家里,我丈夫回來,您就對他說,我已經(jīng)死了?!荒抢掀牌殴蝗ヅ艘粋€女尸放在她家里。後來她丈夫回來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還在尸旁哭了好久,然後把這女尸火葬,把骨灰盛在一個袋子里,并且日日夜夜隨身帶著,以紀(jì)念他們過去的愛情。至於那個婦人,當(dāng)時就和她的情人結(jié)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覺得這個男子討厭,腦袋又想起原來的丈夫,就跑回來,對她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現(xiàn)在回來了?!徽煞蚧卮鹫f∶『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誰呢?為什麼來騙我,說是我的妻子呢?』妻子雖然再三說明,要求他承認(rèn),但是丈夫始終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總是不肯承認(rèn)下來。
這個故事比喻∶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很難變更的。一個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任何壞印象,更不能輕信邪說;那個婦人的自食其果的惡果,和那個丈夫的死執(zhí)成見,同樣是愚癡可憐的。
※ 口渴見了水卻不喝※
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非??诳?,很想弄些水來,以解除這個苦痛,看到遠(yuǎn)處熱霧,當(dāng)作是水,可是走過去一看,卻又不是。後來東找西尋,終於給他找到一條河流,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潔;然而,這個人卻只是呆望著,并不下去喝水。別人看也很奇怪,問道∶『你口渴找水喝,現(xiàn)在找到了,為什麼又不喝呢?』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說∶『你喝得完這麼多的水嗎?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淮蠹衣犃?,都笑他。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強(qiáng)訶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不近情理,以為佛教戒律很廣泛嚴(yán)格,一時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棄不受,仍舊流轉(zhuǎn)生死,終沒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
※ 殺子成擔(dān)※
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把死了的兒子拿出去埋葬,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yīng)當(dāng)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哦,只有這樣吧,再殺死一個,那就可以成擔(dān)挑了去?!唤Y(jié)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dān),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假作持戒清凈。被人揭發(fā)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yīng)該和保護(hù)珍貴的眼珠一般,怎麼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這正像殺子成擔(dān),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 認(rèn)人作哥哥※
有一個人,家里很富有,而且舉止大方又很聰明,所以遠(yuǎn)近的人,對他都很稱贊、羨慕。那時有一個人看他這樣,就認(rèn)他作哥哥,來來往往,很是親熱。他為什麼認(rèn)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為了要想這人的錢用。後來,那個富有的人變?yōu)樨毟F的人了,而且還欠人很多的債,他就對這人冷淡下來,還對人家說∶『他并不是我的哥哥。』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類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法的一部分語言、方法和儀式,作為是他們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只是想遮蓋他們罪惡的陰謀,不可被他們蒙混欺騙。
※ 偷國王衣服的野人※
古老的時候有一個野人,潛進(jìn)王宮,在國王的衣庫里偷了一些衣服,出來後就逃到很遠(yuǎn)的地方去。國王在發(fā)覺被偷了東西以後,就命人到各處去搜查,終於把那野人緝捕到案,當(dāng)審問時,這個小偷不承認(rèn)那些衣服是從國王這里偷去的,說是他的祖父留傳下來的遺產(chǎn),國王就命令他那些衣服穿起來,那個野人不知道衣服怎樣穿法,把本來應(yīng)當(dāng)穿在臂上的,他穿到腿下去,應(yīng)當(dāng)穿在腰上的,穿到頭上去。國王就判斷說∶『你都穿錯了,這就證明這些衣服不是你祖父留給你的;何況這些都是國王和官吏穿的衣服,你祖父是不會有的?!荒且叭藷o話可答,不得不俯首承認(rèn)。
這個故事比喻∶外道利用和盜竊佛教的教義,作為他們自己所有,但因不明白佛法的真義,偷了去也不會用,弄得顛顛倒倒,不倫不類,結(jié)果還不是暴露他們的本質(zhì)來!
※ 呆子贊美父親的德行※
從前有一個人,在許多人面前,贊美他父親的德行,說他父親的心很仁慈,不曾損害別人,也從未掠奪過別人的財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說謊話,而且看到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還肯幫助人家。當(dāng)時在場的還有一個呆子,就想自己也應(yīng)該贊美父親一番,就說∶『我父親的德行,還勝過你的父親呢?!淮蠹揖蛦査?,那是一些什麼德行?呆子回答說∶『我父親從小以來就斷絕*欲,不干這種事的?!淮蠹衣犃硕己逍ζ饋?,說道∶『你的父親如果這樣,那麼他怎樣會生出你來呢?』
這個故事比喻∶贊美別人的好處,須要符合實際;捏造的謊言非但不能達(dá)到預(yù)期的效果,反而會招到人家的輕鄙,所以佛教五戒中制止妄語。
※ 烈火上的糖漿※
有一個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時來了一個富人,他想趨奉那富翁,請富翁吃一杯糖漿,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鍋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爐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漿放上去不久就沸滾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煩,想把糖漿立刻減低溫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漿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間忘記了把小鍋子從火爐上拿下來,因此雖然扇了很久,糖漿還是在沸滾。那人很著急,弄得滿頭是汗。旁人看了覺得很好笑,對他說∶『你這樣是作是白費氣力的。鍋子下面不停止烈火,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這個故事比喻∶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去除滅貪、嗔、癡煩惱的烈火,是不可能得到清涼解脫的,盡管您忙著其他無益的苦行,還不是徒勞無功,無補(bǔ)實際的,將來依舊是流轉(zhuǎn)生死,受苦無窮。
※ 事實證明※
有許多人坐在一間屋子里,談?wù)撃橙说钠沸校瑑?nèi)有一個人說道∶『這個人別的都好,只有兩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動火發(fā)怒,第二是他作起事來很魯莽。』不料所說的這個人剛從門外經(jīng)過,這些話被他聽到了,立刻怒氣沖沖,走進(jìn)屋內(nèi),用手打談?wù)撍娜?,并說∶『我在什麼時候曾經(jīng)動身火發(fā)怒,什麼時候曾經(jīng)作事魯莽?』當(dāng)時許多的人都對他說道∶『您現(xiàn)在的舉動,不是足以證明你的惱怒和魯莽了嗎?』
這個故事比喻∶有一種人有過失自己不明白,別人對他提出意見,不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挾嫌報復(fù)。這樣不但阻礙自己的進(jìn)步,并且暴露和發(fā)展了原來的過惡,招致了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