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狗盜【十二生肖成語】

字號:

雞鳴狗盜,學(xué)雄雞啼叫,裝狗進(jìn)行盜竊。成語故事源自孟嘗君的一個門客“學(xué)雞啼叫,騙開城門”。后多用作貶義,比喻那些既無真才實學(xué),也無堂皇風(fēng)度,只不過略有低下本領(lǐng)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或偷偷摸摸的行為。
    1成語資料【讀音】jī míng gǒu dào
    【英譯】(ability to) crow like a cock and snatch like a dog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學(xué)雞打鳴,學(xué)狗偷盜;[1]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近義詞】旁門左道、邪門歪道、鼠竊狗盜
    【反義詞】光明正道、不二法門、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
    【謎語】孟嘗君的門客
    【歇后語】孟嘗君過函谷關(guān)[2]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xiàn)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guān)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2]
    【語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2成語典故《史記·孟嘗君列傳》載: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1]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lǐng)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dāng)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秦昭王有個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yīng)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xiàn)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鉆進(jìn)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shè)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并準(zhǔn)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領(lǐng)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當(dāng)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guān)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guān)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xué)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守關(guān)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怎么還沒睡蹭實就雞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規(guī)定起來打開關(guān)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jīng)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guān),人家已經(jīng)出關(guān)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離開秦國,逃回了齊國。[3]
    3成語辨析【正音】鳴:不能讀作“niǎo”。
    【辨形】鳴:不能寫作“明”;盜:不能寫作“道”或“到”。[4]
    4成語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他沒什么大能耐,只會干些雞鳴狗盜的小事。
    5成語評說“雞鳴狗盜”這個故事中的孟嘗君田文先生當(dāng)時任齊國相,手握重權(quán),家里養(yǎng)了門客數(shù)千人,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先生,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先生,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先生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世人一談起田先生,多會認(rèn)為他是愛惜人才的模范,被傳為千古美談。
    然而王安石先生有篇不足一百字的短文《讀孟嘗君傳》,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蹦闳粢曄≈厼椤叭瞬拧?,那么真正的人才是不會為你所用的。這就是東漢文學(xué)家趙壹所說的“邪夫顯進(jìn),直士幽藏”。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地區(qū)也好,一個單位也好,邪夫顯進(jìn)之日,即直士幽藏之時,概莫能外。
    6雞鳴狗盜文言文
    孟嘗君患之,篃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蹦艘篂楣?,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xiàn)狐白裘至,以獻(xiàn)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guān)。夜半至函谷關(guān)。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guān),已后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典故
    溯源《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相位先廢后復(fù),并“脫于虎豹之秦”,這都依賴于雞鳴狗盜之輩。
    注釋
    齊國孟嘗君出使秦國,卻被秦昭王扣留,孟嘗君的一個食客于是裝狗鉆入秦國大營偷出一件珍貴的狐白裘獻(xiàn)給秦昭王的寵妾燕姬,求燕姬給秦昭王說情,好放了孟嘗君。秦昭王果然同意了,孟嘗君逃至函谷關(guān)時秦昭王后悔,又下令追捕。孟嘗君的另一食客于是裝雞叫,引的周圍的雞齊聲鳴叫,騙開城門,使孟嘗君得以逃回齊國。后人于是把孟嘗君的門客稱為雞鳴狗盜之輩。
    成語故事
    故事一:在戰(zhàn)國的時候,齊國有一個貴族叫孟嘗君,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門下來的,他都收留下來,供養(yǎng)他們。這種人叫做門客,也叫做食客。據(jù)說,孟嘗君門下一共養(yǎng)了三千個食客。在這三千門客之中,不少人有各種各樣的本領(lǐng)和才學(xué)。但其中也有許多人其實沒有什么本領(lǐng),只是混口飯吃。
    當(dāng)時是齊國的相國,名聲很大,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lián)盟,使用了兩種手段。對楚國用的是硬手段,對齊國用的是軟手段。他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就邀請孟嘗君上咸陽來,說是要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去咸陽去的時候,隨身帶了一大幫門客。秦昭襄王親自歡迎他。孟嘗君獻(xiàn)上一件純白的狐貍皮的袍子作見面禮。秦昭襄王知道這是很名貴的銀狐皮,很高興地把它收下了,秦昭襄王本來打算請孟嘗君當(dāng)丞相,但是秦國的國相很嫉妒他,勸秦王把他殺掉,他們對秦昭襄王說:“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手下人又多。他當(dāng)了丞相,一定先替齊國打算,況且,他在這兒已經(jīng)住了不少日子,秦國的情況他差不多全知道,把他送回去,秦國就危險了。”秦昭襄王聽信了,于是把孟嘗君軟禁起來。以免他回去后對秦國不利。
    孟嘗君得到這個消息后很著急,趕緊托人去向秦王的寵妃燕姬求救。燕姬要孟嘗君送她一件非常貴重的白狐裘,但孟嘗君只有一件白狐裘,而且已送給秦王了。這時門客中有一個善于偷東西的人,他在黑夜中潛入秦宮,偷出了那件白狐裘。孟嘗君立刻把它獻(xiàn)給了燕姬。燕姬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勸說把孟嘗君釋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發(fā)下過關(guān)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去。孟嘗君料知秦王事后會后悔,決定立即逃走。逃到函谷關(guān)時,正是半夜。關(guān)上規(guī)定,每天雞鳴以后才能開門讓商旅通過。在這危急關(guān)頭,門客中又有一個善于模仿雞叫的人,模仿起雞叫來,如同真雞叫一樣,引起附近村中的雞都叫了。守關(guān)的人聽到雞叫,便打開關(guān)門,讓孟嘗君一行人過關(guān),從而逃出了秦國。等到秦王反悔派兵追來時,孟嘗君一行已越過秦國最后一道關(guān)口。這次孟嘗君能夠虎口脫險,全靠“狗盜”、“雞鳴”之徒。
    孟嘗君回到齊國,當(dāng)了齊國的相國。他把門客分為幾等:頭等的門客出去有車馬,一般的門客吃的有魚肉,至于下等的門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飯了。隨著門客的增多,孟嘗君的聲望越來越大。秦昭襄王聽到齊國重用孟嘗君,很擔(dān)心,暗中打發(fā)人到齊國去散播謠言,說孟嘗君收買民心,眼看就要當(dāng)上齊王了。齊湣王聽信這些話,認(rèn)為孟嘗君名聲太大,威脅他的地位,決定收回孟嘗君的相印。孟嘗君被革了職,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三千多門客大都散了。但雞鳴狗盜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至今。
    故事二:孟嘗君名田文,他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從齊威王到齊宣王,田嬰立下了很多功勞,并且在齊宣王時出任齊國的丞相,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齊宣王去世以后,兒子湣王繼位。三年以后,齊湣王把薛邑封賜給田嬰,以表彰他的功績。
    當(dāng)初,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田文是五月初五出生的。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yǎng)活他?!笨墒翘镂牡哪赣H還是偷偷把他養(yǎng)活了。等他長大后,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yǎng)活了,這是為什么?”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yǎng)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緣故?”田嬰回答說:“5月出生的孩子長到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碧镂恼f:“人的命運(yùn)是由上天授予的,還是由門戶授予的呢?”田嬰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么高呢!”田嬰無言以對。
    不久,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么?”田嬰答道:“叫孫子?!碧镂慕又鴨枺骸皩O子的孫子叫什么?”田嬰答道:“叫玄孫?!碧镂挠謫枺骸靶O的孫叫什么?”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疤镂恼f:“您執(zhí)掌大權(quán)擔(dān)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jīng)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lǐng)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xiàn)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F(xiàn)在您還不斷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感到很奇怪?!睆拇艘院螅飲敫淖兞藢μ镂牡膽B(tài)度,十分器重他,并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yīng)下來。田嬰去世后,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舍棄家業(yè)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孟嘗君對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rèn)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公元前299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孟嘗君擔(dān)任秦國宰相。臣僚中有人勸說秦王道:“孟嘗君的確賢能,可他是齊王的同宗,現(xiàn)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后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于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職務(wù)。他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泵蠂L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后獻(xiàn)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孟嘗君為這件事發(fā)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忽然,賓客中有一位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庇谑?,他當(dāng)夜化裝成狗,鉆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xiàn)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xiàn)給了昭王的寵妾。寵妾得到狐白裘后,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獲釋后,立即乘快車逃離。昭王后悔放了孟嘗君,便立即派人駕車去追捕他。孟嘗君一行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guān),按照關(guān)法規(guī)定,雞叫時才能放來人出關(guān),孟嘗君擔(dān)心追兵趕到萬分著急,忽然,賓客中有一人學(xué)起了雞叫。他一學(xué)雞叫,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孟嘗君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guān)。出關(guān)不久,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guān),但已落在孟嘗君的后面,就只好無功而返了。
    當(dāng)初,孟嘗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孟嘗君在秦國遭到劫難,終于靠著這兩個人得到解救后,賓客們都佩服孟嘗君廣招賓客不分貴賤的做法。[1]
    孟嘗君小傳
    孟嘗君是薛國(今官橋、張汪鎮(zhèn)一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后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yǎng)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喂養(yǎng),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后,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zhuǎn)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后,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fēng)后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后深為感激,發(fā)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dá)3000余眾。
    孟嘗君食客三千,其中魚龍混雜,人品各異,亦有成大器謀大事者如蘇代、馮諼等,他們運(yùn)籌帷幄,決勝千里,匡扶國家,以豐功偉績名載史冊。然而僅憑一技之長傳流于世者也不乏其人,“雞鳴”、“狗盜”之徒便是其中之一。[5]
    啟示緊急時刻有一些平時看來只有微不足道本領(lǐng)的人。往往能發(fā)揮關(guān)鍵的作用。要善于用人之長,不要輕視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