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五章

字號:

以下是整理的《大學:第五章》,希望大家喜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孔子說:“聽訴訟審理案子,我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于使訴訟不再發(fā)生。”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心畏服,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注釋
    (1)“子曰”句:引自《論語·顏淵》。聽訟,聽訴訟,即審案子。猶人,與別人一樣。
    (2)無情者不得盡其辭: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能夠花言巧語。
    (3)民志:民心,人心。
    讀解
    這一段以孔子談訴訟的話來闡發(fā)“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的道理,強調(diào)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審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發(fā)生,這正如“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的道理一樣。
    審案和賣藥都只是手段,或者說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強體質(zhì)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說才是“本”。
    說到底,是一個教化與治理的問題,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發(fā),我們才能夠理解《大學》強調(diào)以修身為本,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灸┑年P系如此,終始的因果也一樣。從哲學命題的角度來看,本末是本質(zhì)論,終始是發(fā)展觀,千古哲學的兩大范疇在《大學》這篇儒學的入門讀物中以輕輕巧巧的八個字對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痹僖园藗€字加以干凈利落的解決:“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真是語言極度簡潔而蘊含無比深刻,顯出“經(jīng)”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