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貴州中考化學二輪復習試題(3)

字號:

一、選擇題(以下各題,只有一個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14大慶)化學物質正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為保障食品安全,應杜絕使用食品添加劑
    B. 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免受過量紫外線傷害,但近地面過量的臭氧則對人體有害
    C. 石油分餾出的成分可以可以用來制造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等
    D. 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不僅要善用 金屬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計劃地開采金屬資源
    考點: 亞硝酸鈉、甲醛等化學品的性質與人體健康;金屬資源的保護;氧元素組成的單質;石油加工的產物.
    專題: 化學與生活.
    分析: A、根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而不是杜絕進行解答;
    B、根據臭氧的作用進行解答;
    C、根據石油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進行解答;
    D、根據金屬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進行解答.
    解答: 解: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而不是杜絕使用,故A錯誤;
    B、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免受過量紫外線傷害,但近地面過量的臭氧則對人體有害,故B正確;
    C、石油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來制造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等,故C正確;
    D、金屬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為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不僅要善用金屬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計劃地開采金屬資源,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化學知識是中考的熱點,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有毒物質(甲醇、黃曲霉素等)、六大營養(yǎng)素與微量元素的相關知識即可正確解題.
    2.(2分)(2014•大慶)微粒是構成化學物質的基礎,下列對微粒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僅有碳原子構成的物質屬于純凈物
    B. 原子中一定含有質子、中子、電子
    C. NaCl是由離子構成的,所以HCl也是有離子構成的
    D. Cl﹣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考點: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 A、根據碳原子構成的物質的種類分析;
    B、根據構成原子的粒子分析;
    C、根據構成物質的粒子分析;
    D、根據氯離子的結構特點分析.
    解答: 解:A、僅有碳原子構成的物質不一定屬于純凈物,金剛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僅有碳原子構成.故A錯誤;
    B、原子中一定含有質子、電子.有的原子中不含有中子,例如氫原子.故B錯誤;
    C、HCl是由分子構成的.故C錯誤.
    D、Cl﹣的離子結構示意是 .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微粒的知識,微粒是構成化學物質的基礎,應加強微粒知識的學習.
    3.(2分)(2014•大慶)下列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碘升華 B. 火藥爆炸 C. 水的蒸餾 D. 酒精溶于水
    考點: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解:A、碘升華過程中只是碘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火藥爆炸化過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C、水的蒸餾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酒精溶于水過程中只是溶解形成了溶液,沒有新物質 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4.(2分)(2014•大慶)下列實驗操作符合規(guī)范的是(  )
    A.
    檢驗裝置氣密性 B.
    給液體加熱 C.
    向試管中加固體 D.
    取用固體藥品
    考點: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固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專題: 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向試管中裝塊狀固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固體藥品的取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圖中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向試管中裝塊狀固體藥品時,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塊狀固體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D、取用固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5.(2014•大慶)某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0%,加入50g水后變?yōu)?0%,稀釋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  )
    A. 50g B. 10g C. 100g D. 40g
    考點: 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
    專題: 溶液的組成及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分析: 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設稀釋前溶液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則x×20%=(x+50g)×10% x=50g.
    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稀釋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50g×20%=10g.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釋問題,掌握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所在.
    6.(2分)(2014•大慶)已知FeCl3與CuCl2對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為測定并比較二者的催化效率,需要控制的條件包括:①實驗溫度;②H2O2的濃度;③催化劑質量;④FeCl3與CuCl2的顆粒大小(  )
    A. ①② B. ②③ C. 全部 D. ①②④
    考點: 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
    專題: 空氣與水.
    分析: 根據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使用相同的催化劑,就可以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在探究FeCl3與CuCl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是,必須保持其他 的條件相同解答.
    解答: 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用相同的催化劑,但溫度不同,所以反應速率不同是由溫度不同導致的,所以可以探究溫度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同樣在探究FeCl3與CuCl2+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是,必須保持其他的條件相同,如:①實驗溫度;②H2O2的濃度;③催化劑質量;④FeCl3與CuCl2的顆粒大小.
    答案:C
    點評: 本題通過保持其他外界條件一致而改變一個條件來探究溫度、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綜合性較強,難度適中.
    7.(2014大慶)下列關于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和原理解釋均正確的是(  )
    A. 在煤中摻入適量生石灰再燃燒可以減少SO2氣體的排放
    B. 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總懸浮顆粒物、PM2.5和CO2等
    C. 電池可分為電池、二次電池、二次電池只能使用兩次
    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
    考點: 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溶解現(xiàn)象與溶解原理.
    專題: 化學與環(huán)境保護;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很多生活經驗皆與化學化學知識相關.在煤中摻入適量生石灰再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與生石灰反應,從而減少 SO2氣體的排放;大氣污染物除包括總懸浮顆粒物、PM2.5和CO2以外,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二次電池是充電電池,可連續(xù)充電多次使用;汽油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但不具有乳化功能.
    解答: 解:
    A、在煤中摻入適量生石灰再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與生石灰反應,從而減少SO2氣體的排放;故A正確;
    B、大氣污染物除包括總懸浮顆粒物、PM2.5和CO2以外,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錯誤;
    C、二次電池是充電電池,可連續(xù)充電多次使用;故C錯誤;
    D、汽油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此題把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生產實際當中,利用化學知識解答生活生產實際問題,此類型的考題是近幾年中考常出現(xiàn)的題型.掌握基礎知識,學會知識遷移應用,便能輕松解題.
    8.(2014大慶)下列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與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
    A. 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 B.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 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考點: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 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解答: 解:A、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是利用了小蘇打能和胃酸反應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和水垢反應生成可溶性鹽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華時能吸收大量的熱,使控制中水蒸氣冷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干冰易升華屬于物理性質.故符合題意.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和酸性物質反應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解答本題要分析物質的性質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如果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就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本考點屬于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也體現(xiàn)了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的理念.
    9.(2分)(2014•大慶)古代“銀針驗毒”的原理是4Ag+2H2S+X→2Ag2S+2H2O,X的化學式為(  )
    A. H2 B. S C. O2 D. SO2
    考點: 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
    解答: 解:由4Ag+2H2S+X→2Ag2S+2H2O可知,
    反應前銀原子的相對個數(shù)是4個,反應后是4個;
    反應前氫原子的相對個數(shù)是4個,反應后是4個;
    反應前硫原子的相對個數(shù)是2個,反應后是2個;
    反應后氧原子的相對個數(shù)是2個,反應前應該是2個,包含在X中,X是氧氣,化學是O2.
    故選:C.
    點評: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總個數(shù)不變,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進行相關方面計算的基礎.
    10.(2014大慶)下列實驗方法、現(xiàn)象、結論均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方法 現(xiàn)象 結論
    A 用pH試紙測肥皂液的酸堿性 試紙變黃(pH<7) 肥皂液呈酸性
    B 銅絲放入稀硝酸中 有氣泡產生 銅可以置換出酸中的氫氣
    C 燃燒法測定纖維種類 燒毛發(fā)的氣味 該纖維是棉纖維
    D 藍墨水滴入盛有水的水杯中 一段時間后整杯水變藍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A. A B. B C. C D. D
    考點: 溶液的酸堿度測定;金屬的化學性質;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的鑒別
    專題: 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 A、根據肥皂液顯堿性解答;
    B、根據硝酸具有強的氧化性,銅與足量的硝酸反應生成產物為:硝酸銅、一氧化氮、水解答;
    C、根據燒毛發(fā)的氣味,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解答;
    D、根據分子的性質解答.
    解答: 解:
    A、用pH試紙測肥皂液的酸堿性,試紙變黃(pH>7),肥皂液顯堿性,故錯;
    B、硝酸具有強的氧化性,銅與足量的硝酸反應生成產物為:硝酸銅、一氧化氮、水,不是銅可以置換出酸中的氫氣,故錯;
    C、燒毛發(fā)的氣味,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棉纖維無蛋白質,故錯;
    D、藍墨水滴入盛有水的水杯中,段時間后整杯水變藍,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故對.
    答案:D
    點評: 本題考查較為綜合,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難度不大.
    11.(2014大慶)圖中a、b、c分別表示KNO3、NaCl、Ca(OH)2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T1時,KNO3和NaCl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B. T2時,A點表示KNO3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有晶體析出,且變?yōu)門1時KNO3的飽和溶液
    C. T1時,將Ca(OH)2飽和溶液升溫至T2變?yōu)椴伙柡腿芤?BR>    D. 溫度高于T1時,KNO3溶解度大于NaCl溶解度,溫度低于T1時,KNO3溶解度小于NaCl溶解度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A、據飽和時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
    B、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該溫度下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并據點的位置分析降溫溶液的變化情況;
    C、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
    升高而減小,所以升溫不能將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
    D、據溶解度曲線可知某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大小.
    解答: 解:A、據飽和時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而T1時,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故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正確;
    B、A點在硝酸鉀溶解度曲線的下方,表示T2時KNO3的不飽和溶液,由圖示可知:降溫至T1時有晶體析出,且變?yōu)門1時KNO3的飽和溶液,正確;
    C、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升溫會有晶體析出,不能將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叔e誤;
    D、由圖可知:溫度高于T1時,KNO3溶解度大于NaCl溶解度,溫度低于T1時,KNO3溶解度小于NaCl溶解度,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依據溶解度曲線靈活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掌握相關知識才能正確解答.
    12.(2014大慶)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語言”,下列化學方程式與文字表述均正確的是(  )
    A. 濃氨水遇濃鹽酸產生白霧:NH3+HCl═NH4Cl
    B. 用稀鹽酸除去鐵銹:Fe2O3+4HCl═2FeCl2+2H2O
    C. 實驗室制備CO2:CaCO3+2HCl═CaCl2+CO2↑+H2O
    D. 甲醇不充分燃燒:2CH3OH+3O2 2CO2+4H2O
    考點: 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正誤的方法需考慮: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是否配平;反應條件是否正確;↑和↓的標注是否正確.
    解答: 解:A、濃氨水遇濃鹽酸生成氯化銨固體,產生白煙,而不是白霧,故選項錯誤.
    B、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C、實驗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同時生成氯化鈣和水,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
    D、甲醇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選項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應用的原理是否正確,然后再根據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進行判斷;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方法是:先看化學式是否正確,再看配平,再看反應條件,再看氣體和沉淀,后短線改成等號.
    13.(2014大慶)下列各項指定數(shù)據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
    選項 數(shù)據
    A 溶液溫度 室溫下10gNH4NO3溶于100g水中 室溫下10gNaOH溶于100g水中
    B 物質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甲醛(HCHO) 葡萄糖(C6H12O6)
    C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5℃、101KPa下 25℃、101KPa下
    D 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生鐵 鋼
    A. A B. B C. C D. D
    考點: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xiàn)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生鐵和鋼;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
    專題: 化學式的計算;溶液、濁液與溶解度;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 A、利用不同物質溶于水后溫度的改變解決.
    B、根據質量分數(shù)公式進行分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100%;
    C、利用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進行判斷.
    D、利用生鐵的含碳量比鋼大分析;
    解答: 解:A、相同條件下,硝酸銨溶于水吸熱,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故前者溫度小于后者溫度,故正確.
    B、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5℃它的溶解度比25℃的溶解度大,故錯誤.
    C、甲醛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100%=53.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53.3%,故錯誤
    D、生鐵中的含碳量為2%~4.3%,鋼中的含碳量為0.03%~2%,故鋼中的含碳量比生鐵中的含碳量低,故錯誤;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了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及其與溶質力量分數(shù)的關系,物質溶解時放熱及吸熱現(xiàn)象,同時也考查了常見物質化學反應前后量的關系.
    二、填空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滿分31分)
    14.(6分)(2014•大慶)寫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化學用語.
    (1)硫元素的高價氧化物是SO3,那么氯元素的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Cl2O7 .
    (2)實驗室用氫氣還原Fe2O3制鐵粉的過程中常常會生成一種黑色晶體,該晶體有磁性,是鐵的氧化物,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該晶體的化學式是 Fe3O4 .
    (3)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但普通降水的pH也小于7,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普通降水pH<7的原因 CO2+H2O═H2CO3 .
    (4)碳銨是常用的氮肥之一,遇堿性物質會降低肥效,請寫出碳銨與過量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H4HC03+2NaOH═Na2C03+2H2O+NH3↑ .
    考點: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氯元素的高價為+7價,氧元素顯﹣2價,寫出其化學式即可.
    (2)由題意,一種黑色晶體,該晶體有磁性,是鐵的氧化物,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3)普通降水顯酸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顯酸性的碳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4)碳銨與過量NaOH反應生成碳酸鈉、水和氨氣,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1)氯元素的高價為+7價,氧元素顯﹣2價,氯元素的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Cl2O7.
    (2)一種黑色晶體,該晶體有磁性,是鐵的氧化物,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該晶體的一個分子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 : =3:4,則該晶體的化學式是Fe3O4.
    (3)普通降水顯酸性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顯酸性的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4)碳銨與過量NaOH反應生成碳酸鈉、水和氨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HC03+2NaOH═Na2C03+2H2O+NH3↑.
    故答案為:(1)Cl2O7;(2)Fe3O4;(3)CO2+H2O═H2CO3;(4)NH4HC03+2NaOH═Na2C03+2H2O+NH3↑.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學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式的有關計算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5.(6分)(2014•大慶)太陽能光伏發(fā)電關 鍵的材料是高純硅.硅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高純硅可以通過以下過程制?。?BR>    制粗硅:①SiO2+2C Si(粗硅)+2CO↑
    制純硅:②Si(粗硅)+2Cl2 SiCl4
    ③SiCl4+2H2 Si(純硅)+4HCl
    石英砂、水晶、瑪瑙的主要成份均是SiO2,SiO2的化學性質與CO2有些類似.
    (1)x的值為 14 .
    (2)請寫出Si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SiO2+2NaOH=Na2SiO3+H2O .
    (3)在反應①②③中,②屬于 化合 反應類型,屬于置換反應的是(填序號) ①③ .
    (4)有元素的化合價改變的反應是?、佗冖邸?填序號).
    考點 : 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反應類型的判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
    (2)根據SiO2與NaOH溶液的反應,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反應的特點分析判斷;
    (4)根據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分析回答.
    解答: 解:(1)在原子中核內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所以,X =2+8+4=14;
    (2)Si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了硅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SiO2+2NaOH=Na2SiO3+H2O;
    (3)在反應②中,由兩種物質生成了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在反應①③,都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了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4)在反應①②③中,都有單質參加或單質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故答為:(1)14;(2)SiO2+2NaOH=Na2SiO3+H2O;(3)②,①③;(4)①②③.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化學用語和反應類型的判斷,屬于課本的基礎知識,難度不大,根據已有的知識即可解答.
    23.(7分)(2014•大慶)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又給這些生命提供豐富的資源.
    Ⅰ.化工廠利用海水和貝殼(主要成分CaCO3)制取金屬鎂,流程如下:
    (1)寫出電解無水MgCl2時得到的另一種產物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制鹽酸 .(任寫一種)
    (2)分別寫出①和④的化學方程式 CaCO3 CaO+CO2↑ 、 2HCl+Mg(OH)2═MgCl2+2H2O .
    Ⅱ.如圖是超市銷售的一種加點鹽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說明,碘元素是人體必須的 微量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毎袋該食鹽碘元素的質量為 10 mg,若成人每天需攝入碘元素0.15mg,僅靠這種加碘食鹽獲取則每天需食用這種食鹽 7.5 g.
    考點: 對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計算;標簽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及其含量;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專題: 標簽圖示型;常見的鹽 化學肥料.
    分析: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電解氯化鎂生成的氯氣是制鹽酸的主要原料;根據反應書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標簽進行有關的計算即可.
    解答: 解:Ⅰ(1)電解氯化鎂生成的氯氣是制鹽酸的主要原料,故填:制鹽酸;
    (2)碳酸鈣高溫能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鎂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故填:CaCO3 CaO+CO2↑,2HCl+Mg(OH)2═MgCl2+2H2O;
    Ⅱ碘元素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10mg,成人每天需攝入碘元素0.15mg,僅靠這種加碘食鹽獲取則每天需食用這種食鹽的質量為0.15mg =7.5g,故填:微量,10,7.5.
    點評: 本題考查了化學與生活的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結合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
    24.(6分)(2014•大慶)已知A、B、C、D、E、F、G、H、I、X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E、G為常見金屬單質,E是目前世界上產量高的金屬,G呈紫紅色,I是地殼中含量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見氣體單質;人體胃液中含有A,可幫助消化.根據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圖中反應條件均已略去,反應物和產物均已給出)
    (1)E的名稱是 鐵 ,H的化學式是 H2O2 ;X的作用 催化 .
    (2)寫出反應 ②的化學方程式: Fe+CuCl2═Cu+FeCl2 ;
    (3)實驗室檢驗I氣體的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或集氣瓶中,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
    考點: 物質的鑒別、推斷;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框圖型推斷題.
    分析: 根據G為紫紅色金屬,為銅;而E為目前世界上產量高的金屬,為鐵;I是地殼中含量高的元素形成的常見氣體單質,所以為氧氣;A在人體胃液中可以幫助消化,所以為鹽酸,據此解答.
    解答: 解:根據題意:G為“紫紅色金屬”,為銅;而“E為目前世界上產量高的金屬”,為鐵;“I是地殼中含量高的元素形成的常見氣體單質”,所以為氧氣.A“在人體胃液中可以幫助消化”,所以為鹽酸.由于銅(G)可以和氧氣(I)反應生成B,所以B為氧化銅.則A和B反應生成C和D為鹽酸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水和氯化銅,而C能夠和鐵反應,所以C為氯化銅,D為水.H能夠生成水和氧氣,所以H為過氧化氫.而E、C反應即為鐵與氯化銅的反應生成氯化亞鐵(F)和銅(G).
    所以轉化關系為:
    因此:(1)E為鐵; H為過氧化氫,化學式為:H2O2;X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起到催化作用;故答案為:鐵; H2O2;
    (2)反應②是鐵和氯化銅反應產生氯化亞鐵和銅,故反應的方程式為:Fe+CuCl2═Cu+FeCl2;
    (3)檢驗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看是否復燃;故答案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或集氣瓶中,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點評: 本題為框圖式物質推斷題,完成此題,關鍵是根據題干敘述直接得出有關物質的化學式,然后根據物質間的轉化,順推或逆推得出其他物質的化學式.
    25.(6分)(2014•大慶)如圖以稀鹽酸為例的反應關系體現(xiàn)了酸的化學性質,其中X與圖中所給物質的類別不同.結合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1)稀硫酸中陽離子的符號是 H+ ;
    (2)反應①中石蕊溶液變?yōu)椤〖t 色;
    (3)反應⑤的化學方程式為 Al2O3+6HCl=2AlCl3+3H2O ;
    (4)圖中只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有?、邰荨?填序號);
    (5)若X溶液既能跟稀鹽酸反應,又能跟Ca(OH)2反應,則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 Na2CO3 .
    考點: 酸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 常見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變紅,遇堿溶液變藍色,進行分析解答.
    (3)反應⑤是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4)根據各反應的生成物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酸、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酸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稀硫酸中陽離子是氫離子,其離子符號為:H+.
    (2)稀硫酸顯酸性,遇石蕊溶液顯紅色.
    (3)反應⑤是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2O3+6HCl=2AlCl3+3H2O.
    (4)③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⑤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生成物均為鹽和水,符合題意.
    (5)BaCl2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與Ca(OH)2反應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氣體、水生成,不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題意;CuSO4不能與稀鹽酸反應,不符合題意;Na2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
    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H+;(2)紅;(3)Al2O3+6HCl=2AlCl3+3H2O;(4)③⑤;(5)Na2CO3.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以稀鹽酸為例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學性質,熟練掌握酸的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