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故事:比 干 死 爭

字號:

以下是整理的《中華美德故事:比 干 死 爭》,希望大家喜歡!
    殷商滅了夏桀之后,商的開國之君為湯王。湯是一個賢明的國君,以“仁道”治理天下,他曾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彼?,商朝開始非常興盛,歷經(jīng)二十九個國君,立國五百多年,最后毀于紂王。
     據(jù)《史記》記載,帝紂天資聰穎,反應(yīng)靈敏,能說會道,臂力過人,能徒手跟猛獸搏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絕他人的勸諫,口才足以粉飾自己的過錯。在大臣面前炫耀才能,在整個天下吹噓名聲。
     紂王的叔父叫比干,在紂王身邊做少師官,看見紂王這樣的荒*游佚,嘆著氣說:“國君暴虐得這個樣子不去勸諫,那就是不忠了;為了怕死不敢說話,那就是不勇敢了,國君有過失就應(yīng)該去勸諫,做臣子的不用死去力爭,那么就對不起天下的百姓?!庇谑潜雀删偷郊q王那去強諫。紂王生氣地說:“聽說圣人的心上有七個竅?!本推书_比干的胸膛,挖出心臟來觀看。賢臣箕②子大為恐懼,于是假裝瘋癲去做奴隸,紂又把他囚禁起來。太師、少師便攜帶著祭器、樂器逃奔周國。周武王于是率領(lǐng)諸侯討伐紂王。紂王兵敗,逃回城里,登上鹿臺,穿上他那飾有珍珠寶玉的衣服,跳到火中*而死。周武王于是斬下紂王的頭顱,懸掛在大白旗桿上,又殺死妲己,把箕子從監(jiān)獄里釋放出來,給比干建了墳?zāi)?,為后人做榜樣。周武王把首都遷到鎬③京,建立了周朝。
     忠臣為什么不怕死,因為心中有一個“仁”字,所以能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挽救天下人的生命。比干因為勸諫而死,因此孔子就把微子、箕子、比干同稱為“三仁”。為什么把這三個人稱為殷朝的“三仁”呢?因為:
     微子看到紂王無道,就第一個來勸諫,勸諫無效就隱身而退,逃出殷朝這個國家不再回來。孔子說他是人、身、名并全成名。
     箕子也勸諫紂王,紂王把他關(guān)了起來,箕子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假裝瘋癲,受盡了屈辱,受盡了折磨,最后能保得自己的生命??鬃诱f他是人、身成名。
     比干所選擇的是強諫,非常激烈,最后是剖心而死??鬃诱f他是殺身成名。
     孔子稱他們?yōu)槿嗜酥臼?,因為他們的心中只想解救天下百姓。盡管結(jié)果不同,但忠誠是一樣的。
    【注釋】①泆:yì,放縱,同“溢”。②箕:jī。③鎬: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