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方言及歇后語

字號(hào):

以下是整理的《益陽方言及歇后語》,希望大家喜歡!
    邊音聲母字多是益陽方言的主要特點(diǎn),又一次在寢室打電話時(shí),還被室友笑稱為“日語”。
    益陽話其實(shí)很土,這是益陽人自己講的。益陽人一到長沙,往往改腔換調(diào)。
    長沙人取笑益陽話,
    首先便是笑益陽人的茶、蛇、爬不分。
    益陽話中的這三個(gè)字都讀旯(lá)。
    手里拿著一碗茶,看見地上一條蛇在那里爬。用益陽話說便是:“手里拿打一碗旯,看見地朗一條旯在惡哩旯?!?BR>    一個(gè)耶(父親)到長沙看崽,崽見他耶把茶碗放在床上,唯恐老人不小心碰翻茶杯,便喊:“耶噯,嗯莫把旯碗放得狼朗啰?!?BR>    旁邊的人聽了,大惑不解,不知“旯碗”就是茶杯,“狼朗”是指床上。
     益陽話形容顏色一般是:“彤紅的”、“浸黃的”、“刮綠的”、“嫩白的”、“抹黑的”、“翡藍(lán)的”。也喜歡用疊字。如:黃燦燦里、藍(lán)映映里、綠也也里、白飄飄里、黑浸浸里、皮皺皺里、肉它它里、毛叢叢里、勁板板里、汗巴巴里、腳叉叉里、腫泡泡里、氣鼓鼓里等。
    益陽話形容味道與氣色的詞更多,用起來似乎更順手更貼切。例如:挖苦的、沁甜的、津咸的、萬酸的、巴甲(澀)的、攀撈(膻)的、噴香的、攀臭的。若用疊字,便是:苦陰陰里,甜浸浸里、酸就就里、巴甲甲里。
    益陽話形容感覺更有味:巴厚的、拎薄的、崩硬的、韌軟的、滾囁(熱)的、冰冷的。我想若用普通話寫來只能是:很厚、很薄、特軟、特硬,如此而已,比起益陽話來,那味道全變了。
    游泳叫“打薄秋”. 潛水叫“殺米更”
    零食叫“林設(shè)交火” 褲子叫“小衣”
    外套叫“褂子” 兒子叫“仔界”
    女孩子叫“妹級(jí) 爺爺叫“嗲嗲”
    奶奶叫“娭毑” 傻子叫“寶”
    對(duì)兒子的愛稱“寶仔” 姑姑叫“要要”
    岳父叫“喲老子” 岳母叫“喲母娘”
    親家母叫“慶嘎母” 親家公叫“情嘎呀”
    情人叫“情嘎母” 媽媽叫“媽界 “
    爸爸叫“呀老倌” 哥哥叫“郭郭”
    姐姐叫“唧唧” ?;艚小叭龅匕l(fā)鼓”
    賽龍舟叫“挖冷卷” 說人喜歡插嘴叫“多幾多色”
    說人討厭叫“梓死寧” 吃飯去叫“恰飯克”
    歇后語
    • 火燒鱔魚——節(jié)節(jié)煨(斂)
    • 火燒牛皮——自己斂(縮攏來)
    • 老鼠尾巴上打一棍——腫發(fā)都只有咯兇
    • 老鼠子爬秤結(jié)鉤——自秤(稱)自(是)
    • 擦菜子拌飯——黑白分明
    • 瞎子挾肉——興碰(瞎碰)
    • 啞仔吃圓團(tuán)——心里有數(shù)
    • 啞子吃黃連——有口做不得聲
    • 瞎子撈浪屑——到手(便)是柴(財(cái))
    • 廣法寺的木魚——不敲不靈
    • 黃泥湖的蘿卜——洗清賣白
    • 冬莧菜煮粥——越煮越綠(綠:糟了)
    • 鹽鴨蛋砌階基——滾蛋
    • 雙手提籃——左籃(難)右籃(難)
    • 戴噠帽子打啵(接吻)——差得遠(yuǎn)
    • 和尚丟了臘肉——做不得聲的苦
    • 鴨婆子爬進(jìn)芋頭田——盡是門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