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整理的《40個小故事解讀國學經典》,希望大家喜歡!
1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人剛出生時,其稟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來所處環(huán)境和所受教育不同,習性才會千差萬別。如果對孩子不從小就進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教育好一個人的方法,貴在教導他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
有一只小兔,別人叫他干這干那時,他總是連想都不想就搖著頭說:“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媽媽說:“到外頭去拔點嫩草尖兒回來做涼拌菜,好嗎?”
“不去!”“小不不”站著不動。
兔媽媽只好說:“你站在這兒好了,我去拔!”
這時,“小不不”沖出去說:“不,我去拔!”
后來,兔媽媽抓到這個規(guī)律,當她想讓“小不不”做什么的時候,總是反著說。
比如,兔媽媽想讓“小不不”去拾些玉米葉子,她就會說:“小不不,我們還有新鮮的玉米葉,你不用去拾了!”
“小不不”就說:“不,我就要去!”
可是有一天,這個辦法失效了。這天,兔媽媽要出門,得晚上才能回來。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出沒。于是,兔媽媽說:“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媽媽吧,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說。
兔媽媽滿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開始不安起來,他想,“媽媽會不會有危險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讓我去,我偏不去?!?BR> 過了一會兒,“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沒,媽媽怎么可能讓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聽錯了,我要去接媽媽。”想到這兒,“小不不”沖出了家門。
草原上真可怕啊,陰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沒多遠,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丟了,衣服跑亂了,當他一頭撲到兔媽媽的懷里時,已經抖成一團了。
兔媽媽拿著棍子嚇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自從發(fā)生了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樣任性了。
2
[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當父母呼叫你的時候,應當及時應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當父母有事交代時候,應當立即去做,不應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敬地聆聽。父母對你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
[故事]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東晉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造詣很高,被公稱為“書圣”。作為一代書法大師,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對自己和七個兒子要求都很嚴格,規(guī)定他們在吃飯、穿衣上都要艱苦樸素,不能鋪張浪費。小兒子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有一天,他將自己寫的字拿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一張搖一下頭,直到看到一個“大”字才有了點笑意,提筆在“大”字下面點了一點兒,然后把字都還給了王獻之。王獻之拿著自己的字給母親看,問母親自己的字和父親的字有什么不同。母親拿著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著那個“大”字底下的一點兒對王獻之說:“只有這一點兒像你父親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總是讓兒子王獻之陪在身旁,從不約束孩子。父母熱情好客的行為感染了王獻之,并對王獻之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勵王獻之勤學苦練,傳說王獻之練筆曾用盡十八缸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書法水平提高很快,終于成為一代大家。王獻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3
[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當父母呼叫你的時候,應當及時應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當父母有事交代時候,應當立即去做,不應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敬地聆聽。父母對你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
[故事]小熊冰雹
“媽媽,我要喝蜂蜜!”小熊說。
“孩子,你剛剛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會牙痛的?!毙軏寢屨f。
“我要喝!我就要喝!”小熊又哭又鬧,還在地上打起了滾兒。
“我的孩子脾氣這么壞,真拿他沒辦法!”熊媽媽嘆了口氣,到菜園里干活去了。
小熊見沒人理他,脾氣越發(fā)大了,他的肚子變成了一個大大的氣球。
一陣風吹來,小熊像氣球一樣飄起來了。
“我要飛到大樹上的蜂巢里喝蜂蜜!”小熊怒氣沖沖地說。
可是,他沒能在大樹上停下來,而是被風兒吹到烏云里了!
“我不是小鳥,不想上天!”小熊叫起來。
天上好冷啊!小熊縮成一團,身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
此時,熊媽媽正在給青菜澆水,忽然,一個像小熊一樣大的冰雹落到她身邊。
“好大的冰雹!”熊媽媽驚訝地說。
“媽媽,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冰雹裂開一個口,跳出來一個小熊——他慚愧地低下頭,然后撲進媽媽溫暖的懷里。
溫馨提示:
小熊為什么會變成冰雹呢?因為他愛發(fā)脾氣,愛發(fā)脾氣的人不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只會讓人覺得寒冷。小朋友,讀了這個小故事,你還會亂發(fā)脾氣嗎?記住,要試著給親人和朋友送去溫暖,而不是“冰雹”。
4
[原文]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譯文]冬天的時候要照料父母,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的時候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涼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報平安;外出離家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后也當面稟告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guī)律,做事有常規(guī),不要任意改變。
[故事]孝敬父親的小黃香
東漢時期,有個小孩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對父親非常孝順。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黃香在睡覺的時候,感覺被窩里簡直像個冰窟窿,渾身直打顫。正當黃香即將睡去時,他突然想到:我的床這么冷,父親的床不也一樣嗎?透過窗戶,他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唉,都這么晚了,父親還在勞作,真是辛苦呀!黃香一骨碌爬起來,向父親的床走去。他一頭鉆進了父親的被窩。嗬,真涼啊,父親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黃香躺在父親的被窩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邊躺著,一邊背誦白天剛學過的詩文。過了一會兒,被窩里就漸漸暖和了。勞累了一天,疲勞不堪的父親來到自己的床邊,正準備睡覺,忽然發(fā)現了躺在被窩里的黃香?!拔业膬?,你這是在干什么呀?”父親驚訝地問道。黃香忙從被窩里爬了出來,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拔疫@是為父親溫暖席被啊,您勞累了一天,這樣睡進去也可以驅驅風寒?!毙↑S香邊走邊說?!班?,嗬,我家的香兒真懂事,真懂事!”父親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5
[原文]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譯文]冬天的時候要照料父母,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的時候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涼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報平安;外出離家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后也當面稟告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guī)律,做事有常規(guī),不要任意改變。
[故事]圓圓的老老朋友
他老老的,動作慢慢的,有好多白頭發(fā),臉上還有好多皺紋。
“圓圓,外公來了!”外公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好久沒有看到外公的圓圓,一直躲在媽媽的背后。
外公來的第二天早上,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要圓圓陪外公到公園散步,圓圓有點不想去,因為她說的話外公聽不懂,真無聊!
在去公園的路上,圓圓一直走在前面不答理動作慢騰騰的外公。他們經過一家玩具店時,圓圓馬上跑過去,指著一個娃娃對外公說:“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外公搖搖頭。
圓圓說:“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稽c兒也不好玩!”
外公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
晚上,媽媽煮了外公最愛吃的稀飯,可是圓圓最討厭吃稀飯了,所以一直吵著要吃炸雞。媽媽對她說:“媽媽小時候家里很困難,外公每天種菜,賣菜,只能吃稀飯過日子。因為外公的辛苦,我們才有現有的生活?。」?,去叫外公吃飯啦!“
“真的是這樣嗎?”圓圓有點兒不相信,想問又不敢去敲外公房間的門。
外公突然開門看到圓圓,說:“你怎么站在門口呀?”
“媽媽說吃飯了……還有……我想問外公……”圓圓想知道媽媽說的是不是真的。
外公笑著跟她講以前的故事?!皼]想到外公講的故事這么好聽!”圓圓開始喜歡外公了。
又過了幾天,外公要回鄉(xiāng)下去了,媽媽問圓圓:“要不要跟外公一起回鄉(xiāng)下去玩?”圓圓回答說:“好哇!”
不過,那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到了外公家,外婆很熱情地迎接圓圓,她覺得好開心哪!可是圓圓接著就發(fā)現,這里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空調,她生氣地跺腳走了出去。
圓圓在稻田旁邊走來走去。“呱!呱呱!”一只青蛙跳到她的面前,圓圓開心地叫著:“好可愛的青蛙!”
就這樣,圓圓在田里跟青蛙玩了一個下午。
晚上,吃完飯后,外公和圓圓坐在院子里,看著有月亮的天空,外公說著他小時候的故事。一會兒,圓圓就趴在外公的腿上睡著了。
圓圓過了幾天和城市不一樣的鄉(xiāng)村生活,在溪邊找小魚小蝦,聽外公講故事,吃外婆煮的東西,圓圓越來越喜歡外公外婆,也越來越喜歡他們住的地方!
這一天,爸爸媽媽來接圓圓回家了,可是她舍不得跟外公外婆分開。圓圓想:“以前我對外公外婆的態(tài)度不好,真是對不起!”可是她不敢說。一直到要上車的時候,她才大聲地喊著:“外公外婆,我好喜歡你們!”
外公外婆笑著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以后我要對外公外婆更好,他們是我的老老朋友!”圓圓心里想著。坐在車上,圓圓的心還是留在了外公外婆那里。
6
[原文]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譯文]父母所喜歡的事物,一定要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討厭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謹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體受了傷,就會讓父母擔憂;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點,就會使父母感到羞恥。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zhàn)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zhàn),取得了很多戰(zhàn)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霸兰臆姟钡氖勘紘栏褡袷丶o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zhàn)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臣秦檜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jiān)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7
[原文]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譯文]父母愛我關心我的時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難呢?父母不喜歡我的時候,我還能一樣的孝順,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孝順。父母有過錯的時候,子女應該勸說他們改正,規(guī)勸時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
要輕柔。
[故事]薛包孝敬后母
古時候,有個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后母對他很不好,經常讓他挨餓受凍,還時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順從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獨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為父母打掃房屋。即使這樣,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趕走他。于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無怨氣。每天早晨仍然回家問安,夜晚為父母安鋪床席,更加謹慎孝敬,委婉侍奉,從不間斷。大概過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終于感動了父母,于是,讓薛包回家居住。從此全家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父母去世后,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產,各自生活。薛包無可奈何,便將家產平分。他說:“奴婢們年歲大了,你不能使喚,就讓他們跟著我吧!”他還將貧瘠的土地和荒棄的屋舍留給自己。對于衣服和家具,自己也只挑揀破舊的。兄弟分家以后,薛包的弟弟不善經營,生活又奢侈浪費,數次將財產耗費破敗。薛包關切開導,又屢次將自己的所有錢和物拿來救濟弟弟。薛包孝敬父母,愛護弟弟的故事,很快傳遍鄉(xiāng)野,后來他被薦舉任用為侍中一職。
8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里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么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备赣H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蹦憧矗兹谥v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笨兹诓潘臍q,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贊他。
9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里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兩只小懶熊
熊媽媽有兩個兒子,哥哥叫大胖,弟弟叫二胖。哥倆胖墩墩、虎頭虎腦的,熊媽媽很喜歡??墒撬麄兌己軕校钚軏寢尯茴^疼。
一天,天氣特別熱,兄弟倆拿著錢去買西瓜。
他倆走過森林,走地草地,走過小橋,來到了河灘邊鹿阿姨的瓜園。大胖說:“鹿阿姨,給我們挑個最甜的!”二胖說:“鹿阿姨,給我們挑個的!”鹿阿姨用蹄子輕輕踢踢這個,嫌沒熟;看看那個,嫌太小。最后說:“這個正好,準是個頂甜頂甜的大西瓜!”
大胖、二胖付了錢。大胖抱起西瓜往家走,沒走幾步,就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說:“我抱累了,弟弟,該你抱一會兒啦!”二胖抱起西瓜往前走了幾步,也把西瓜往地上一放,說:“哥哥,該你抱啦!”
兩只小懶熊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愿抱,就想了一個“好主意”——滾著西瓜回家。于是,兄弟倆滾著大西瓜往家走,滾過河灘,滾過小橋,滾過草地,滾過森林,一直滾到兩只小懶熊的家門口。
回到家,熊媽媽把西瓜洗干凈,放到桌子上,一刀切下去。結果怎么樣?紅紅的瓜瓤全都變成了水,嘩啦啦流了滿桌子。
大胖、二胖你看我,我看你,皺起了眉頭。這么好的大西瓜沒吃上,你說這事該怪誰呢?
10
[原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譯文]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其名,在長輩面前要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長輩,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有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敬地站立。
[故事]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進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就丟下書,逃學出去玩。他看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李白好奇地問:“老婆婆,您這是在做什么呀?”“磨針?!崩掀牌蓬^也沒抬,簡單地回答?!澳メ??”李白更加不明白了,老婆婆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妒忍不住又問:“你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老婆婆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薄笆裁??”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怎么可能呢?”老婆婆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困難的??墒俏颐刻觳煌5啬パ侥?,總有一天,我也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給磨成針呀!”從此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學了,刻苦讀書,終于成為了大詩人。
11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譯文]才學豐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會大,人們所佩服的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噓。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幫助別人,別人有才能,不能看輕人家,更不能詆毀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
小象有一條長長的鼻子,能把大石頭擊碎。小象說:“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動物都要聽我的?!?BR> 大獅子和大老虎來找小象挑戰(zhàn)。小象一個對兩個,一點兒也不害怕,長長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獅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遠。大獅子和大老虎嚇得趕緊逃跑了。
小象連大獅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別的小動物就更不用說了。小象讓小熊給他送好吃的、小猴給他捶背,誰要是不聽話,他就用長鼻子打誰。
大烏龜不怕小象。大烏龜說:“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鉆個洞,我就佩服你?!?BR> 小象生氣了,把長鼻子一絞,對著龜殼鉆下去。鉆呀鉆呀,長鼻子頂進鼻腔里,變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風。小象吃不了東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動物們聽說小象病了,帶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來看他,小象感動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淚。大烏龜也來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長鼻子又拉出來了。
小象羞紅了臉,慚愧地說:“以前都是我不好,請大家原諒。”
現在,小象還練鼻子功,不過可不是用來欺負小動物,而是把鼻子變成蓮蓬頭,噴出水花幫助大家洗澡。
12
[原文]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譯文]不要討好巴結有錢人,也不要對窮人驕橫無禮。不要厭棄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歡新交的朋友。當別人很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攪;當別人心情不安的時候,不要找他說話而打擾他。
[故事]愛憎分明包青天
北宋時期,有一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來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門外擊鼓喊冤。等到衙門里的公差轉遞給辦案的官員,案子才開堂審理。這樣,一些公差們常找借口向告狀人要錢。不給錢,就扣著狀子不送。他們一刁難,窮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錢,有冤無處訴,告狀無門。這些都被新上任的開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包拯命令衙門辦公的日子,大門都開著。要告狀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當面向他訴說是非曲直,當堂論斷。從此以后,窮苦百姓告狀有門了,不再無處申冤發(fā)愁了。百姓對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斷案。
包拯斷案公道,為很多人申了冤。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包青天”的說法也在老百姓中間傳開了。
13
[原文]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譯文]書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墻壁要干凈,書桌要保持整潔,筆墨紙硯要擺放端正。如果把墨磨偏了,就說明學習時心不在焉;字若寫得潦草不整齊,則說明學習時思想不集中。
[故事]柳公權拜師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從小便能寫一手好字。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崩先怂实匦χf:“不敢,不敢,我是個粗人,寫不好字??墒牵腥擞媚_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BR> 柳公權回家后,左思右想終于明白了,老人家是在告訴他取得點成績不要驕傲。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fā)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終于成為我國的書法家。
14
[原文]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譯文]接近水才能了解魚的習性,靠近山才能識別鳥的聲音。路途遙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人與人相處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壞。
[故事]割席斷義
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卻很不一樣。管寧不在乎榮華富貴,把心思都用在鉆研學問上,可華歆就很羨慕有權勢的人。一天,他們在菜地里鋤草,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在意,華歆卻想據為己有。還有一次,他們坐在席子上看書,有個大官乘著華麗的車子路過他們窗前。管寧依然在讀書,華歆卻連忙出去看,回來后還對管寧說個不停。管寧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說:“我發(fā)現我們不是一路人。從此以后,我們就像這片割開的草席一樣,不再是朋友了。”
[解讀]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出這個人是否和你合得來,值不值得繼續(xù)交往下去,因此我們交朋友時應該多觀察,這樣才能交到合適的朋友。
15
[原文]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譯文]有些人是親戚卻不像親戚,有些人雖然不是親戚,卻比親戚還親近。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住得很遠的親戚不如近鄰能夠隨時幫忙。
[故事]董篤行對鄰友善
明朝時,山東濟陽有個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親的來信。信中說家里正在蓋房子,因為一堵墻和鄰居起了沖突,想借他的權力解決這件事。董篤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說:“彼此相讓才能結成好鄰居,我們就讓出兩尺給鄰居又能怎么樣呢?”董母讀了以后,覺得兒子說得很對,就在蓋房子的時候主動讓出了幾尺。鄰居見董家這樣做很感動,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兩家的房子蓋成后,中間空出了一條胡同,這就是的“仁義胡同”。
[解讀]有時候,好的鄰居比親戚還親。和鄰居相處應該學會多謙讓,與鄰友好,這樣才能和睦相處。
16
[原文]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
[譯文]兩個人一條心,就能買得起黃金。如果一個人一個心眼兒,在一起連一根針也買不起。
[故事]兄弟折箭
宋朝時,吐谷渾的國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擔心自己死后,兒子們會為了爭權而自相殘殺,就把他們召集到一起。阿柴說:“你們都從箭袋里拿出一支箭來給我。兒子們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給父親。阿柴拿起一支箭給大兒子,說:“你能折斷這支箭嗎?”大兒子很容易就折斷了箭。阿柴又讓大兒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斷,但大兒子無論如何都折不斷哪些箭了。阿柴對兒子們說:“折斷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斷許多支箭就很難。你們明白嗎?”兒子們都心領神會。阿柴去世后,他的兒子們團結一心,吐谷渾王國漸漸強大起來。
[解讀]團結就是力量,小朋友們一定要向阿柴的兒子們學習,和同學們團結友愛,這樣大家才能一起進步。
17
[原文]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
[譯文]兩個人一條心,就能買得起黃金。如果一個人一個心眼兒,在一起連一根針也買不起。
[故事]老鼠運蛋
大耳鼠和尖耳鼠同時發(fā)現一枚雞蛋。
大耳鼠力氣大,把尖耳鼠推到一邊,說:“這枚雞蛋是我的,你走開!”
大耳鼠揮揮胳膊,踢踢腿,一把抱住雞蛋。哎呀,這雞蛋太大,它抱不動。
這時,尖耳鼠走了過來,說:“要不要我?guī)兔Π。俊贝蠖笱劬σ坏?,大聲說:“不用!”
大耳鼠抱不動雞蛋,就想滾雞蛋走,可轉念一想:“不行,路上坑坑洼洼的,會把雞蛋磕破的。”
尖耳鼠走過來,輕輕地說:“我有個主意……”
大耳鼠急忙說:“快說!快說!”
尖耳鼠說:“你當車,我當馬,你抱著雞蛋,我拉著你的尾巴,這樣準行!”
大耳鼠同意試一試。于是,大耳鼠抱著雞蛋仰臥在地上,尖耳鼠拽著它的尾巴向前拖。
嘿!這個主意真不錯!它們倆齊心協力,終于把雞蛋運回了大耳鼠的家。
尖耳鼠轉身要走,大耳鼠紅著臉拉住它說:“剛才是我不好,請你原諒我。來,咱們一起吃雞蛋?!?BR> 于是,兩只小老鼠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雞蛋。
18
[原文]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
[譯文]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應該做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時候就應該做打算。一個家庭若想幸福,關鍵是要和睦相處。一個人的一生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勤奮努力。
[故事]祖逖聞雞起舞
晉代時有個很有抱負的青年名叫祖逖,他和好友琨一起做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主簿。當時政局動蕩,祖逖和劉琨都很憂慮。二個感情深厚,經常睡在一張床上,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一天晚上,祖逖和劉琨睡得正香,一陣雞叫聲驚醒了祖逖。祖逖看看窗外,天還沒亮。他叫醒劉琨,邊穿衣服邊說:“別人都說半夜雞叫不吉利,我就不這么想,這不是在催促我們起床練武嗎?我們以后一聽見雞叫聲就起來練武吧。”劉琨欣然。從此,二人天天起早練武,后來終于成為文武全才,也實現了報效國家的愿望。
[解讀]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志向,還要有實現遠大志向的毅力;既要做好計劃,也要勤奮努力。
19
[原文]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譯文]前來對你說別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個制造是非的小人。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會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父子騎驢
從前,有對父子趕著一頭驢進城去。路中有人笑話他們說:“真笨,為什么不騎驢進城呢?”于是父親讓兒子騎上了驢。走了不長時間,又有人說:“不孝的兒子,居然讓父親走路,自己騎驢?!备赣H趕緊讓兒子下來,自己騎著驢。又走一會兒,有人說:“這個父親真狠心,居然讓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著?!备赣H連忙讓兒子也騎上驢,心想這回總算滿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說:“兩人都騎驢,還不把驢壓死啊。”于是父子倆又下來,綁起驢的四條腿,用棍子抬著驢走。他們經過一座橋時,驢掙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讀]人應該有主見,該聽的話要聽,不該聽的話就不要去理會,這樣才不至于做錯事。
20
[原文]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譯文]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應當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漢;接濟別人時,應當接濟那些急需接濟的人。干渴的時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樣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還不如不添。
[故事]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雖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創(chuàng)業(yè)不易,因此生活很儉樸,也很體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著狐貍皮外套,坐在溫暖的屋子里還覺得冷。他想:“天氣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庇谑牵验_封府尹召進宮,說:“現在這么冷,我們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現在就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幫幫那些無衣無柴的百姓?!遍_封府尹聽后,立刻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問候那些貧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們都很感激。于是,歷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話。
[解讀]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給予他們幫助。
21
[原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譯文]時間可比金子還珍貴啊,因為再多的金子也買不到時間。年少的時候不知道勤學苦讀,轉眼之間就會變成老年人。
[故事]鴨媽媽后悔了
很久以前,雞媽媽和鴨媽媽都只會生蛋,不會孵寶寶。她們決定去向孵寶寶高手孔雀媽媽學習經驗。
孔雀媽媽教她們把蛋放進用草做的窩里,再蹲在上面用身子捂住不要動,二十多天后寶寶就孵出來了。
雞媽媽認真地照著孔雀媽媽教的辦法去做。而鴨媽媽卻沒有一點耐心,還不到一天就蹲不住了。
一只畫眉鳥飛過來告訴鴨媽媽:“快去森林里參加唱棒歌比賽?!兵唻寢寷Q定跟她一起去看看熱鬧。
孔雀媽媽聽說后急忙到森林里找到了她,勸她做事情要懂得吃苦耐勞。鴨媽媽不情愿地回來了。
當鴨媽媽聽到紅頂鶴說要去草地上參加舞蹈大賽時,她又跟著紅頂鶴一起溜走了。
孔雀媽媽又急忙來到草地上找到她,批評她做事情三心二意,沒有毅力。鴨媽媽不高興地回來了。
還沒過幾天,鴨媽媽又堅持不住了。她偷偷地跟著翠鳥來到了湖里捉魚吃。那兒熱鬧極了,鴨媽媽玩得忘記了回家。
孔雀媽媽發(fā)現鴨媽媽又不見了,她搖著頭直嘆氣。只有雞媽媽仍蹲在窩里,一心一意地孵著寶寶。
二十多天過去了,雞媽媽終于孵出了一群寶寶??兹笅寢尶粗蓯鄣碾u寶寶們,樂得臉上笑開了花。
鴨媽媽流下了后悔的眼淚,可是孔雀媽媽再也不愿意都她了。所以呀,直到現在,鴨媽媽都不會孵寶寶。
22
[原文]凡事要好,須問三老。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譯文]凡事要想辦好,就必須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遇到疑難請教別人,學識就會淵博精深;只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做事,一定辦不成大事。
[故事]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的孔子是我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很好學,對各種知識都很感興趣,所以學識非常淵博,很有名望,人們都尊稱他為圣人。但是他自己卻不這么認為,他說:“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我只是對學習不感到厭煩,對請教不感到疲倦而已。”有一次,孔子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典禮。他不時地向人詢問,問了許多關于禮儀的問題。有人就在背后笑話孔子,說他什么禮儀都不懂,見什么都問??鬃勇牶筇谷坏卣f:“我遇見不懂的事情,就問個明白,這正是我求知明禮的表現啊!”
[解讀]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有及時請教別人,不要以問別人問題為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3
[原文]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學不尚實行,馬牛而襟裾。
[譯文]喜歡學習的人就像禾苗一樣,是有用之材;不愛學習的人就像野草一樣,只能當柴燒。學習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馬一樣,依然改變不了基本性。
[故事]阮大鋮學不尚行
明朝末年的阮大鋮是的戲曲家,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也很在成就。但是,他十分虛榮,愛慕權勢,為了做官而不擇手段,甘心和魏忠賢這種*邪的人勾結在一起。后來,阮大鋮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聯合起來反對他,就辭官回家避風頭。但是,他不甘心默默無聞,私下里對自己的親戚和朋友說:“我還能好好兒地活著回來,那些人可不一定?!焙髞?,魏忠賢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鋮知道后很得意,就又開始勾結魏忠賢,為非作歹。然而,壞人終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阮大鋮后來投降了清朝,在隨軍出征的時候慘死在途中。
[解讀]學習了書本上的做人的道理就要切實地去實行,我們要言行一致,做一個正起碼的人。
24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著容易,要學會就很難了。不要把容易得到的東西看得很平凡而不知道去珍惜。
[故事]孔子學琴
孔子不但是春秋時的大教育家、思想家,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他會彈奏許多種樂器,還會作曲、唱歌。他跟師襄過一首曲子,曲名叫《文王操》??鬃泳毩曊f:“我知道這首曲子怎么彈了,可是還沒學會技法。”孔子又練了許多天,師襄又說他彈得可以了,孔子說自己尚未掌握樂曲的主旨。又過了很久,師襄認為孔子確實彈得可以了,但是孔子還是不滿足。他反復地彈奏這首曲子,直到體會出曲子所要表現的主題才罷手??鬃拥倪@種不厭學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師襄。
[解讀]學習看似簡單,要學好可就不容易了。我們要學習孔子不厭學習的精神,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
25
[原文]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譯文]有的事情,如果可以忍耐就忍耐一下。如果不忍耐,小事也可能釀成大的災禍。
[故事]韓信忍辱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英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助劉邦建立了西漢。韓信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當地的一些無賴總是期負他。一次,一群無賴攔住了韓信,其中一個對他說:“雖然你長得又高又大,愛佩帶刀劍,其實你膽子很小。如果你有膽子,就用你的佩劍來刺我;沒膽子的話,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吧!”韓信知道,如果要和他們打架,自己肯定會吃虧。于是,他就忍住一時之氣,從那人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后來,他把這次恥辱當成前進的基石,終于在日后一展才華。
[解讀]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有時候是沒有必要生氣的,能忍耐就忍耐一下,一個可以忍得住氣的人更能成就大的事業(yè)。
26
[原文]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譯文]有效的藥雖然吃著苦,但是卻對治病有好處;批評的話雖然聽著不順耳,但是卻對自己做事有幫助。一味地吹捧自己的人,就是害自己的人,能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師。
[故事]唐太宗納諫
唐太宗是歷有名的賢明君主,他能夠認真聽從臣子的建議。一次,宰相房玄齡在路上看見掌宮里建筑的竇德素,就問他最近宮里在修什么工程。竇德素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宗,太宗生氣地責備了房玄齡。諫臣魏征對太宗說:“房玄齡是管理國政的人,他應該了解宮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就應該了解宮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就應該幫助您;如果不對,他就應該請求陛下停止。他詢問有關工程的事是應該的,陛下為何要責備他呢?”太宗聽了,感到很慚愧。他接受了魏征的批評,讓竇德素將工程的詳情告訴了房玄齡。
[解讀]我們做事的時候,難免會犯錯誤,別人指出錯誤時,我們要虛心地接受。
27
[原文]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
[譯文]舍不得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他跟老師學習。要知道孩子是可以教導成材的,不要借口兒童無知而故意庇護孩子。
[故事]孺子可教
秦朝末年,有個叫張良的年輕人。一天,他在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得破破爛爛的老人。老人看到張良,就把鞋扔到橋下,讓張良去撿,還讓張良給他穿鞋,張良都照做了。于是老人說:“你這個年輕人還是可以教育的嘛,五天后的早上到橋上來找我吧。”五天后,張良一早來到橋上,可是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責備張良來晚了,讓他五天后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再次來到橋上,又比老人晚到,老人十分生氣。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到了橋上,終于比老人早到了。這次老人很高興,就送給他一本兵書。張良日夜攻讀這本兵書,后來助劉邦統一了天下。
[解讀]只有舍得付出辛苦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為以后的成就打下基礎。
28
[原文]日勤三省,夜惕四知。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譯文]曾參每天都要從三個方面來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做錯事;楊震深夜能自我戒懼,不收意外之財。勸眾人不要做欺上瞞下的事情,每天頭上三尺處都有神靈有看著。
[故事]楊震拒金
東漢的楊震為官清廉,他在荊州做刺史時,發(fā)現王密很有才,就推薦他做了昌邑的縣令。后來,楊震路過昌邑,王密去迎接他。晚上,王密去拜見楊震,兩從聊得很高興。到了深夜,王密從懷里拿出些黃金,說:“我準備了點兒小禮物,希望您不要拒絕。”楊震說:“我推薦你做官是想讓你為民做好事,而不是送我什么東西?!蓖趺苷f:“這都深夜了,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嚴肅地說:“你怎么能這么說話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難道別人不在,我們就沒有良心了嗎?”王密聽了很慚愧,趕緊告辭了。
[解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不能因為別人不知道就放縱自己,要時刻堅持自己做人做事的正確原則。
29
[原文]心口如一,童叟無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譯文]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要一致,就連老人和兒童也不能欺騙。一個有善心的人,老天會保佑他的。
[故事]曾子以身作則
春秋時期的學者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不僅很有學問,做人也很誠實,從來都不會欺騙別人,就連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了去買東西,兒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說只要他不鬧,回來就殺豬給他燉肉吃。孩子以為母親說的是真的,就不鬧了。妻子回來,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嚇了一跳,說:“你真的要殺豬嗎?我是哄他玩兒的。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如果我們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后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逼拮勇犃它c頭同意。于是,他們就一起把豬殺了,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解讀]為人處事,一定要說話算話,答應過別人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能隨口欺騙別人
30
[原文]三生有幸,一飯不忘。貧無法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譯文]人的一生之中,得到意外的幫助很幸運,即便是別人送給的一頓飯,也不要忘記。貧窮的時候,不會有人來給你送錢財,但生病的時候,倒有人來告訴你治病的藥方。
[故事]韓信報一飯之恩。
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用功讀書,勤奮練武,但是沒有生活來源,總是去別人家白吃白喝,所以受盡了別人的冷眼。他受不了別人的嘲諷,就自己釣魚換飯吃,卻經常吃不飽。有個老婦人靠為別人洗衣服賺錢,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都是這樣,從未間斷過。韓信感激地說:“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兒報答您”。老歸人生氣地訓斥他:“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還稀罕你的報答嗎?”韓信從未忘記老歸人的恩情,他當了淮陰候后,千方百計地找到了老婦人,送給了她千兩黃金為作報答。
[解讀]別人對我們的幫助,不管多么微小,我們也要時刻牢記在心。當我們有能力時,要盡力報答別人對我們的幫助。
31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賣油翁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能夠在百步之外射中樹的葉子。這樣的射箭技術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于是陳康肅很自負,覺得自己的箭法了不起,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有一次,陳康肅在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他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幾乎全部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大聲喝彩。
剛好,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過,他停下來斜著眼睛看著陳庚肅表演,臉上并沒有露出贊嘆的表情,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
陳康肅看到老頭兒這樣的表情,感到很生氣,就走過去問:“你也懂得射箭吧?難道你覺得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嗎?難道你覺得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嗎?”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是你練得多了,手熟罷了?!标惪得C生氣地說:“你憑什么這樣說呢!”老頭兒不慌不忙地說:“這是我從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得到的經驗。”
說完,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嘴兒上,然后用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瓢油,往蓋著銅錢的葫蘆嘴兒里倒。只見油都細細地變成了一條線流到葫蘆嘴兒里。等油倒完了,銅錢上竟然連一點兒油星都沒有。
人們都開始驚嘆起來,老頭兒笑著說:“我現在的技術只是熟練罷了,如果想學到真正的本領,一定要勤于練習??!有些事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做起來很困難的!”陳庚肅聽了以后,客客氣氣地給賣油的老頭兒鞠了躬,說:“我明白了?!?BR> 32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勇敢的小野山羊
有一只叫卡布里托的小野山羊膽子很小,從不敢跳山澗。其他的小山羊一連跳過了六條山澗,可他還在第一條小山澗邊上轉悠呢。
卡布里托的媽媽很生氣:“我真不知道你是只小野山羊還是只小綿羊!”說完,就到遠處吃草去了??ú祭锿械椭^,在一棵樹下等著媽媽。
突然,卡布里托聽到身后傳來了低沉的吼聲,他轉聲一看,發(fā)現一只獅子正張著血盆大口向他撲過來??ú祭锿袊槈牧耍瑩P起四只蹄子,一下子跳過了一條山澗。
獅子在后面緊追不舍。卡布里托一連越過了六條小山澗,把獅子拋在了后面。
這時,野山羊們正站在很寬的第七條山澗邊張望,他們誰也不敢越過去。突然,卡布里托像一支箭一樣飛過了第七條山澗。接著,野山羊們也一個跟一個地越過了山澗。獅子看看第七條山澗,轉身走了。
后來,大家都說卡布里托是一只最最勇敢的小野山羊。
33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舞蹈家
老牛桑那爺爺說:“鴨子沙沙的舞蹈真棒,稱得上是舞蹈家啦!”
小公雞瑪佳聽了特別不服氣:“我才是舞蹈家呢!沙沙不是!我會在谷草垛跳舞,我還能飛到樹上跳舞呢!”
瑪佳撲棱棱飛上谷草垛,跳了一段高腳舞,又撲棱棱飛上樹頂,跳了一段抖尾舞。
“您看,您看,我才是舞蹈家嘛!”瑪佳一邊跳一邊對桑那爺爺說。
桑那爺爺解釋說:“瑪佳,你和沙沙都是舞蹈家!”
瑪佳不高興地說:“沙沙能飛上谷草垛嗎?能飛上樹頂嗎?他算什么舞蹈家?”
老牛桑那爺爺說:“我說的是水上舞蹈,沙沙真的很棒!”
老牛桑那爺爺說的沒錯,鴨子沙沙在水面上的舞姿優(yōu)美又利落,誰見誰夸。
瑪佳也見過,他只是不愿意承認人家罷了。
雞媽媽走過來對瑪佳說:“孩子啊,沙沙的水上舞蹈就是棒,你怎么不承認人家呢?”
瑪佳不服氣地走了。夜里,大家都睡了,瑪佳來到水塘邊?,敿褜ψ约赫f:“我就不信沙沙比我強,應該樣樣我排第一!”
撲嚕嚕,小公雞瑪佳一縱身跳下水,想來一段水上舞蹈??墒牵某岚蛞徽瓷纤?,身子就開始往下沉。瑪佳嚇壞了,扯著嗓子大叫:“救命啊!救命——”
鴨子沙沙聽到有人喊救命,連忙跑了過來。沙沙跳下水來,幾下就游到瑪佳身邊。他又托又推,把瑪佳救上了塘岸。
他問道:“瑪佳,你怎么掉水里啦?”
“我……”瑪佳的臉紅了,他不好意思地說,“我……謝謝你??!謝謝你救我。我想在水里跳舞,可是……我不能……”
從此,瑪佳打消了虛榮心,再也不做糊涂事了。
34
[原文]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法則,做到了至誠而不能使別人感動,是從來沒有的事;無法做到真誠,也是不可能感動別人的。這句話強調做人要真誠。
[故事]狐貍和仙鶴
吝嗇的狐貍請仙鶴吃飯,它端出一只平底盤子,里面盛了一點兒肉湯。仙鶴的嘴巴又尖又長,盤子里的肉湯一點兒也喝不到。狐貍卻張開又闊又大的嘴巴,很快把湯喝光了,還假惺惺地問仙鶴:“您吃飽了吧!我燒的湯不知合不合您口味?”仙鶴對狐貍笑笑:“謝謝您的午餐,明天請到我家吃飯吧!”
第二天,狐貍早早來到仙鶴家等著吃午飯。不一會兒,仙鶴端出一只長頸瓶放到狐貍面前,指著瓶子里的魚和鮮湯說:“狐貍先生,請吃吧,別客氣!”狐貍望著那么一點大的瓶口,它那闊嘴巴怎么也伸不進去,只能看著仙鶴把又尖又長的嘴巴伸進瓶子里,把魚吃了,把湯喝光。
35
[原文]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法則,做到了至誠而不能使別人感動,是從來沒有的事;無法做到真誠,也是不可能感動別人的。這句話強調做人要真誠。
[故事]稻草人
小男孩種了一小片谷田,可是總有鳥來偷吃谷子。小男孩就扎了一個稻草人放在田邊。
小男孩說:“稻草人,好好地看著谷田,等到秋天谷子豐收了,給你買新衣服穿。”
稻草人一聽,咧嘴笑了。
可是,小男孩一走,稻草人就一跳一跳地去摘花了。稻草人摘了好多花,五顏六色的,戴了滿頭滿身的。等他跳回來的時候,谷子已經被鳥吃了一半了。
稻草人剛站了一會兒,兩只蝴蝶飛過來,繞著戴花的稻草人上下飛舞。
一只蝴蝶說:“瞧,一個不會動的稻草人。”
另一只蝴蝶說:“嗯,的確是一個不會動的稻草人?!?BR> “誰說我不會動!”稻草人突然說話了,“我要捉住你們?!?BR> 兩只蝴蝶急忙飛走了,稻草人又一跳一跳地去追蝴蝶。
等稻草人玩夠了回來的時候,谷子已經被鳥吃光了。
小男孩看谷田被吃光了,又瞧了瞧稻草人,說:“谷子被吃光了,沒有錢給你買新衣服了,你就戴著這些花過冬吧。”
36
[原文]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BR> [譯文]孔子說:“看到合乎道義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這就是沒有勇氣?!?BR> [故事]小獅貓斗巨鼠
明朝皇宮中有一只跟貓一樣大的巨鼠,到處為非作歹。宮里的人找遍了天下的名貓去捉它,可這些貓見了巨鼠,不是被嚇得不敢上前,就是被巨鼠吃掉了。
后來外國進貢來一只小獅貓,據說是捕鼠能手,宮里的人就把這只小獅貓放進了巨鼠經常出沒的房間里。不一會兒,巨鼠從洞里出來了,它見小獅貓的身體沒有自己大,就猛撲了上去。小獅貓立刻跳到桌子上,巨鼠又追到桌子上;小獅貓只得跳下桌子,巨鼠也隨著跳下桌子。總之,小獅貓只是跳來跳去兜圈子,躲避巨鼠的狠命追趕。起初,人們都以為這只小獅貓沒什么本事,大概被巨鼠嚇破了膽。但幾個回合后,巨鼠累得直喘粗氣,動作慢了下來。就在這時,小獅貓向巨鼠展開了猛撲。經過一陣激烈的搏斗,小獅貓終于把巨鼠咬死了。這時人們才知道,小獅貓躲避巨鼠并不是膽小,而是以逸待勞。從而一擊制勝。
37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了,不也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故事]會跳舞的小駱駝
一次,小動物們聚會。小猴表演了一段舞蹈,大家都很喜歡。小駱駝見了,也跳起舞蹈來??伤奈璨教y看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小駱駝傷心地回到家,把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我們駱駝家族是不會跳舞的,你還是學點別的吧?!毙●橊剠s說:“我就要學跳舞!”駱駝媽媽為難地說:“可是,你找誰去學呢?”小駱駝說:“可以找小猴。”于是,小駱駝去請小猴,可小猴卻嫌小駱駝笨,不愿意當小駱駝的舞蹈老師。小駱駝想:“沒有人教,我就自學,我一定要學會跳舞?!?BR> 小駱駝刻苦地自學跳舞,經過多年的磨練,終于獨創(chuàng)出一種舞蹈。小動物們看了,都驚訝地說:“小駱駝的舞跳得真棒,這真是駱駝家族的奇跡!”
小駱駝聽了心里特別高興,從此跳舞更起勁了。
小駱駝學跳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但是小駱駝堅持走自己的路,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所以,小駱駝的學習便是一種快樂。
38
[原文]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譯文]哪怕是一點壞事,也要說服別人不要去做。無論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給別人帶來方便。
[故事]與人為善
古時候,有個寡婦叫劉氏。因為丈夫早死,劉氏獨自撫養(yǎng)孩子。白天她在田里勞動,晚上就點著蠟燭在織布機上織布,日子倒也過得寬裕。鄰里有貧困的人家,劉氏總是拿些糧食去接濟他們,或者把自己的衣服送給鄰居。鄰居們都說她太善良了,可她的兒子卻不理解母親。她就教育兒子說:“對別人好是做人的本分,誰沒有點兒煩惱的事呢?”后來,劉氏去世了。她死后三年,劉家著火,衣服、房屋都被燒毀了。鄰居們都主動給劉家送來衣物,并為劉家砍樹建房子。到這時,劉氏的兒子才明白母親為什么要做善事。
[解讀]在生活和學習中,小朋友們應該多幫助身邊的人。大家只有互相幫助,彼此才能更好地進步。
39
[原文]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譯文]哪怕是一點壞事,也要說服別人不要去做。無論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給別人帶來方便。
[故事]圣誕驚喜
“號外!號外!圣誕老公公不見了!”寶貝村的村長胖豬爺爺好著急,“圣誕老公公不見了,今年誰給乖乖聽話的小孩發(fā)禮物呀?”
圣誕老公公不來發(fā)禮物了,誰還要做乖小孩呢?兔子奇奇不再幫媽媽拔紅蘿卜,猴子丁丁把吃過的香蕉皮到處亂丟,只有小熊尼尼……“媽媽,我把客廳整理干凈了,我去森林找圣誕晚餐吃的果子!”
1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人剛出生時,其稟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來所處環(huán)境和所受教育不同,習性才會千差萬別。如果對孩子不從小就進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教育好一個人的方法,貴在教導他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
有一只小兔,別人叫他干這干那時,他總是連想都不想就搖著頭說:“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媽媽說:“到外頭去拔點嫩草尖兒回來做涼拌菜,好嗎?”
“不去!”“小不不”站著不動。
兔媽媽只好說:“你站在這兒好了,我去拔!”
這時,“小不不”沖出去說:“不,我去拔!”
后來,兔媽媽抓到這個規(guī)律,當她想讓“小不不”做什么的時候,總是反著說。
比如,兔媽媽想讓“小不不”去拾些玉米葉子,她就會說:“小不不,我們還有新鮮的玉米葉,你不用去拾了!”
“小不不”就說:“不,我就要去!”
可是有一天,這個辦法失效了。這天,兔媽媽要出門,得晚上才能回來。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出沒。于是,兔媽媽說:“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媽媽吧,因為晚上草原上會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說。
兔媽媽滿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開始不安起來,他想,“媽媽會不會有危險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讓我去,我偏不去?!?BR> 過了一會兒,“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沒,媽媽怎么可能讓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聽錯了,我要去接媽媽。”想到這兒,“小不不”沖出了家門。
草原上真可怕啊,陰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沒多遠,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丟了,衣服跑亂了,當他一頭撲到兔媽媽的懷里時,已經抖成一團了。
兔媽媽拿著棍子嚇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經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自從發(fā)生了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樣任性了。
2
[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當父母呼叫你的時候,應當及時應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當父母有事交代時候,應當立即去做,不應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敬地聆聽。父母對你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
[故事]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東晉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造詣很高,被公稱為“書圣”。作為一代書法大師,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王羲之對自己和七個兒子要求都很嚴格,規(guī)定他們在吃飯、穿衣上都要艱苦樸素,不能鋪張浪費。小兒子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有一天,他將自己寫的字拿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一張搖一下頭,直到看到一個“大”字才有了點笑意,提筆在“大”字下面點了一點兒,然后把字都還給了王獻之。王獻之拿著自己的字給母親看,問母親自己的字和父親的字有什么不同。母親拿著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著那個“大”字底下的一點兒對王獻之說:“只有這一點兒像你父親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總是讓兒子王獻之陪在身旁,從不約束孩子。父母熱情好客的行為感染了王獻之,并對王獻之性格、品德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羲之鼓勵王獻之勤學苦練,傳說王獻之練筆曾用盡十八缸水。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書法水平提高很快,終于成為一代大家。王獻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3
[原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當父母呼叫你的時候,應當及時應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當父母有事交代時候,應當立即去做,不應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敬地聆聽。父母對你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
[故事]小熊冰雹
“媽媽,我要喝蜂蜜!”小熊說。
“孩子,你剛剛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會牙痛的?!毙軏寢屨f。
“我要喝!我就要喝!”小熊又哭又鬧,還在地上打起了滾兒。
“我的孩子脾氣這么壞,真拿他沒辦法!”熊媽媽嘆了口氣,到菜園里干活去了。
小熊見沒人理他,脾氣越發(fā)大了,他的肚子變成了一個大大的氣球。
一陣風吹來,小熊像氣球一樣飄起來了。
“我要飛到大樹上的蜂巢里喝蜂蜜!”小熊怒氣沖沖地說。
可是,他沒能在大樹上停下來,而是被風兒吹到烏云里了!
“我不是小鳥,不想上天!”小熊叫起來。
天上好冷啊!小熊縮成一團,身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
此時,熊媽媽正在給青菜澆水,忽然,一個像小熊一樣大的冰雹落到她身邊。
“好大的冰雹!”熊媽媽驚訝地說。
“媽媽,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冰雹裂開一個口,跳出來一個小熊——他慚愧地低下頭,然后撲進媽媽溫暖的懷里。
溫馨提示:
小熊為什么會變成冰雹呢?因為他愛發(fā)脾氣,愛發(fā)脾氣的人不會給別人帶來溫暖,只會讓人覺得寒冷。小朋友,讀了這個小故事,你還會亂發(fā)脾氣嗎?記住,要試著給親人和朋友送去溫暖,而不是“冰雹”。
4
[原文]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譯文]冬天的時候要照料父母,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的時候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涼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報平安;外出離家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后也當面稟告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guī)律,做事有常規(guī),不要任意改變。
[故事]孝敬父親的小黃香
東漢時期,有個小孩叫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對父親非常孝順。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黃香在睡覺的時候,感覺被窩里簡直像個冰窟窿,渾身直打顫。正當黃香即將睡去時,他突然想到:我的床這么冷,父親的床不也一樣嗎?透過窗戶,他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唉,都這么晚了,父親還在勞作,真是辛苦呀!黃香一骨碌爬起來,向父親的床走去。他一頭鉆進了父親的被窩。嗬,真涼啊,父親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黃香躺在父親的被窩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邊躺著,一邊背誦白天剛學過的詩文。過了一會兒,被窩里就漸漸暖和了。勞累了一天,疲勞不堪的父親來到自己的床邊,正準備睡覺,忽然發(fā)現了躺在被窩里的黃香?!拔业膬?,你這是在干什么呀?”父親驚訝地問道。黃香忙從被窩里爬了出來,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拔疫@是為父親溫暖席被啊,您勞累了一天,這樣睡進去也可以驅驅風寒?!毙↑S香邊走邊說?!班?,嗬,我家的香兒真懂事,真懂事!”父親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5
[原文]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譯文]冬天的時候要照料父母,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的時候要讓父母感到清爽涼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報平安;外出離家時,必須稟告父母,回來后也當面稟告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guī)律,做事有常規(guī),不要任意改變。
[故事]圓圓的老老朋友
他老老的,動作慢慢的,有好多白頭發(fā),臉上還有好多皺紋。
“圓圓,外公來了!”外公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好久沒有看到外公的圓圓,一直躲在媽媽的背后。
外公來的第二天早上,爸爸媽媽要上班,媽媽要圓圓陪外公到公園散步,圓圓有點不想去,因為她說的話外公聽不懂,真無聊!
在去公園的路上,圓圓一直走在前面不答理動作慢騰騰的外公。他們經過一家玩具店時,圓圓馬上跑過去,指著一個娃娃對外公說:“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外公搖搖頭。
圓圓說:“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稽c兒也不好玩!”
外公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
晚上,媽媽煮了外公最愛吃的稀飯,可是圓圓最討厭吃稀飯了,所以一直吵著要吃炸雞。媽媽對她說:“媽媽小時候家里很困難,外公每天種菜,賣菜,只能吃稀飯過日子。因為外公的辛苦,我們才有現有的生活?。」?,去叫外公吃飯啦!“
“真的是這樣嗎?”圓圓有點兒不相信,想問又不敢去敲外公房間的門。
外公突然開門看到圓圓,說:“你怎么站在門口呀?”
“媽媽說吃飯了……還有……我想問外公……”圓圓想知道媽媽說的是不是真的。
外公笑著跟她講以前的故事?!皼]想到外公講的故事這么好聽!”圓圓開始喜歡外公了。
又過了幾天,外公要回鄉(xiāng)下去了,媽媽問圓圓:“要不要跟外公一起回鄉(xiāng)下去玩?”圓圓回答說:“好哇!”
不過,那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到了外公家,外婆很熱情地迎接圓圓,她覺得好開心哪!可是圓圓接著就發(fā)現,這里既沒有電視也沒有空調,她生氣地跺腳走了出去。
圓圓在稻田旁邊走來走去。“呱!呱呱!”一只青蛙跳到她的面前,圓圓開心地叫著:“好可愛的青蛙!”
就這樣,圓圓在田里跟青蛙玩了一個下午。
晚上,吃完飯后,外公和圓圓坐在院子里,看著有月亮的天空,外公說著他小時候的故事。一會兒,圓圓就趴在外公的腿上睡著了。
圓圓過了幾天和城市不一樣的鄉(xiāng)村生活,在溪邊找小魚小蝦,聽外公講故事,吃外婆煮的東西,圓圓越來越喜歡外公外婆,也越來越喜歡他們住的地方!
這一天,爸爸媽媽來接圓圓回家了,可是她舍不得跟外公外婆分開。圓圓想:“以前我對外公外婆的態(tài)度不好,真是對不起!”可是她不敢說。一直到要上車的時候,她才大聲地喊著:“外公外婆,我好喜歡你們!”
外公外婆笑著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以后我要對外公外婆更好,他們是我的老老朋友!”圓圓心里想著。坐在車上,圓圓的心還是留在了外公外婆那里。
6
[原文]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譯文]父母所喜歡的事物,一定要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討厭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謹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體受了傷,就會讓父母擔憂;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點,就會使父母感到羞恥。
[故事]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zhàn)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zhàn),取得了很多戰(zhàn)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霸兰臆姟钡氖勘紘栏褡袷丶o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zhàn)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臣秦檜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jiān)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7
[原文]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譯文]父母愛我關心我的時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難呢?父母不喜歡我的時候,我還能一樣的孝順,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孝順。父母有過錯的時候,子女應該勸說他們改正,規(guī)勸時一定要和顏悅色,說話時聲音一定
要輕柔。
[故事]薛包孝敬后母
古時候,有個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后母對他很不好,經常讓他挨餓受凍,還時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順從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獨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為父母打掃房屋。即使這樣,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趕走他。于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無怨氣。每天早晨仍然回家問安,夜晚為父母安鋪床席,更加謹慎孝敬,委婉侍奉,從不間斷。大概過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終于感動了父母,于是,讓薛包回家居住。從此全家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父母去世后,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產,各自生活。薛包無可奈何,便將家產平分。他說:“奴婢們年歲大了,你不能使喚,就讓他們跟著我吧!”他還將貧瘠的土地和荒棄的屋舍留給自己。對于衣服和家具,自己也只挑揀破舊的。兄弟分家以后,薛包的弟弟不善經營,生活又奢侈浪費,數次將財產耗費破敗。薛包關切開導,又屢次將自己的所有錢和物拿來救濟弟弟。薛包孝敬父母,愛護弟弟的故事,很快傳遍鄉(xiāng)野,后來他被薦舉任用為侍中一職。
8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里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讓梨
漢朝時,有個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盤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來了一個什么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見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里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就故意問孔融說:“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兒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备赣H又問他:“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呢,他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蹦憧矗兹谥v得多好啊。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笨兹诓潘臍q,就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稱贊他。
9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譯文]作為兄長要善待弟弟,作為弟弟要尊敬兄長,兄弟之間和睦相處,這也是對父母的一處孝順。與人相處時把財物看得很輕,哪里還會產生怨恨呢?與人說話時做到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兩只小懶熊
熊媽媽有兩個兒子,哥哥叫大胖,弟弟叫二胖。哥倆胖墩墩、虎頭虎腦的,熊媽媽很喜歡??墒撬麄兌己軕校钚軏寢尯茴^疼。
一天,天氣特別熱,兄弟倆拿著錢去買西瓜。
他倆走過森林,走地草地,走過小橋,來到了河灘邊鹿阿姨的瓜園。大胖說:“鹿阿姨,給我們挑個最甜的!”二胖說:“鹿阿姨,給我們挑個的!”鹿阿姨用蹄子輕輕踢踢這個,嫌沒熟;看看那個,嫌太小。最后說:“這個正好,準是個頂甜頂甜的大西瓜!”
大胖、二胖付了錢。大胖抱起西瓜往家走,沒走幾步,就把大西瓜往地上一放,說:“我抱累了,弟弟,該你抱一會兒啦!”二胖抱起西瓜往前走了幾步,也把西瓜往地上一放,說:“哥哥,該你抱啦!”
兩只小懶熊你推我,我推你,誰也不愿抱,就想了一個“好主意”——滾著西瓜回家。于是,兄弟倆滾著大西瓜往家走,滾過河灘,滾過小橋,滾過草地,滾過森林,一直滾到兩只小懶熊的家門口。
回到家,熊媽媽把西瓜洗干凈,放到桌子上,一刀切下去。結果怎么樣?紅紅的瓜瓤全都變成了水,嘩啦啦流了滿桌子。
大胖、二胖你看我,我看你,皺起了眉頭。這么好的大西瓜沒吃上,你說這事該怪誰呢?
10
[原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譯文]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其名,在長輩面前要表現得謙虛恭敬,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長輩,要快步迎上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有說話,要退在一旁,恭敬地站立。
[故事]鐵棒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進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就丟下書,逃學出去玩。他看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李白好奇地問:“老婆婆,您這是在做什么呀?”“磨針?!崩掀牌蓬^也沒抬,簡單地回答?!澳メ??”李白更加不明白了,老婆婆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妒忍不住又問:“你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老婆婆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薄笆裁??”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怎么可能呢?”老婆婆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困難的??墒俏颐刻觳煌5啬パ侥?,總有一天,我也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給磨成針呀!”從此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學了,刻苦讀書,終于成為了大詩人。
11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譯文]才學豐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會大,人們所佩服的是一個人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噓。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幫助別人,別人有才能,不能看輕人家,更不能詆毀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
小象有一條長長的鼻子,能把大石頭擊碎。小象說:“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動物都要聽我的?!?BR> 大獅子和大老虎來找小象挑戰(zhàn)。小象一個對兩個,一點兒也不害怕,長長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獅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遠。大獅子和大老虎嚇得趕緊逃跑了。
小象連大獅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別的小動物就更不用說了。小象讓小熊給他送好吃的、小猴給他捶背,誰要是不聽話,他就用長鼻子打誰。
大烏龜不怕小象。大烏龜說:“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鉆個洞,我就佩服你?!?BR> 小象生氣了,把長鼻子一絞,對著龜殼鉆下去。鉆呀鉆呀,長鼻子頂進鼻腔里,變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風。小象吃不了東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動物們聽說小象病了,帶了好多好吃的東西來看他,小象感動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淚。大烏龜也來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長鼻子又拉出來了。
小象羞紅了臉,慚愧地說:“以前都是我不好,請大家原諒。”
現在,小象還練鼻子功,不過可不是用來欺負小動物,而是把鼻子變成蓮蓬頭,噴出水花幫助大家洗澡。
12
[原文]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譯文]不要討好巴結有錢人,也不要對窮人驕橫無禮。不要厭棄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歡新交的朋友。當別人很忙碌的時候,不要去打攪;當別人心情不安的時候,不要找他說話而打擾他。
[故事]愛憎分明包青天
北宋時期,有一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來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門外擊鼓喊冤。等到衙門里的公差轉遞給辦案的官員,案子才開堂審理。這樣,一些公差們常找借口向告狀人要錢。不給錢,就扣著狀子不送。他們一刁難,窮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錢,有冤無處訴,告狀無門。這些都被新上任的開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包拯命令衙門辦公的日子,大門都開著。要告狀的百姓可以直接上公堂,當面向他訴說是非曲直,當堂論斷。從此以后,窮苦百姓告狀有門了,不再無處申冤發(fā)愁了。百姓對包拯都十分信任,愿意找他斷案。
包拯斷案公道,為很多人申了冤。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包青天”的說法也在老百姓中間傳開了。
13
[原文]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譯文]書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墻壁要干凈,書桌要保持整潔,筆墨紙硯要擺放端正。如果把墨磨偏了,就說明學習時心不在焉;字若寫得潦草不整齊,則說明學習時思想不集中。
[故事]柳公權拜師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從小便能寫一手好字。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夸”,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崩先怂实匦χf:“不敢,不敢,我是個粗人,寫不好字??墒牵腥擞媚_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BR> 柳公權回家后,左思右想終于明白了,老人家是在告訴他取得點成績不要驕傲。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fā)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終于成為我國的書法家。
14
[原文]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譯文]接近水才能了解魚的習性,靠近山才能識別鳥的聲音。路途遙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人與人相處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壞。
[故事]割席斷義
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卻很不一樣。管寧不在乎榮華富貴,把心思都用在鉆研學問上,可華歆就很羨慕有權勢的人。一天,他們在菜地里鋤草,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在意,華歆卻想據為己有。還有一次,他們坐在席子上看書,有個大官乘著華麗的車子路過他們窗前。管寧依然在讀書,華歆卻連忙出去看,回來后還對管寧說個不停。管寧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說:“我發(fā)現我們不是一路人。從此以后,我們就像這片割開的草席一樣,不再是朋友了。”
[解讀]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出這個人是否和你合得來,值不值得繼續(xù)交往下去,因此我們交朋友時應該多觀察,這樣才能交到合適的朋友。
15
[原文]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譯文]有些人是親戚卻不像親戚,有些人雖然不是親戚,卻比親戚還親近。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住得很遠的親戚不如近鄰能夠隨時幫忙。
[故事]董篤行對鄰友善
明朝時,山東濟陽有個叫董篤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親的來信。信中說家里正在蓋房子,因為一堵墻和鄰居起了沖突,想借他的權力解決這件事。董篤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說:“彼此相讓才能結成好鄰居,我們就讓出兩尺給鄰居又能怎么樣呢?”董母讀了以后,覺得兒子說得很對,就在蓋房子的時候主動讓出了幾尺。鄰居見董家這樣做很感動,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兩家的房子蓋成后,中間空出了一條胡同,這就是的“仁義胡同”。
[解讀]有時候,好的鄰居比親戚還親。和鄰居相處應該學會多謙讓,與鄰友好,這樣才能和睦相處。
16
[原文]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
[譯文]兩個人一條心,就能買得起黃金。如果一個人一個心眼兒,在一起連一根針也買不起。
[故事]兄弟折箭
宋朝時,吐谷渾的國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擔心自己死后,兒子們會為了爭權而自相殘殺,就把他們召集到一起。阿柴說:“你們都從箭袋里拿出一支箭來給我。兒子們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給父親。阿柴拿起一支箭給大兒子,說:“你能折斷這支箭嗎?”大兒子很容易就折斷了箭。阿柴又讓大兒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斷,但大兒子無論如何都折不斷哪些箭了。阿柴對兒子們說:“折斷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斷許多支箭就很難。你們明白嗎?”兒子們都心領神會。阿柴去世后,他的兒子們團結一心,吐谷渾王國漸漸強大起來。
[解讀]團結就是力量,小朋友們一定要向阿柴的兒子們學習,和同學們團結友愛,這樣大家才能一起進步。
17
[原文]兩人一條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條心,無錢難買針。
[譯文]兩個人一條心,就能買得起黃金。如果一個人一個心眼兒,在一起連一根針也買不起。
[故事]老鼠運蛋
大耳鼠和尖耳鼠同時發(fā)現一枚雞蛋。
大耳鼠力氣大,把尖耳鼠推到一邊,說:“這枚雞蛋是我的,你走開!”
大耳鼠揮揮胳膊,踢踢腿,一把抱住雞蛋。哎呀,這雞蛋太大,它抱不動。
這時,尖耳鼠走了過來,說:“要不要我?guī)兔Π。俊贝蠖笱劬σ坏?,大聲說:“不用!”
大耳鼠抱不動雞蛋,就想滾雞蛋走,可轉念一想:“不行,路上坑坑洼洼的,會把雞蛋磕破的。”
尖耳鼠走過來,輕輕地說:“我有個主意……”
大耳鼠急忙說:“快說!快說!”
尖耳鼠說:“你當車,我當馬,你抱著雞蛋,我拉著你的尾巴,這樣準行!”
大耳鼠同意試一試。于是,大耳鼠抱著雞蛋仰臥在地上,尖耳鼠拽著它的尾巴向前拖。
嘿!這個主意真不錯!它們倆齊心協力,終于把雞蛋運回了大耳鼠的家。
尖耳鼠轉身要走,大耳鼠紅著臉拉住它說:“剛才是我不好,請你原諒我。來,咱們一起吃雞蛋?!?BR> 于是,兩只小老鼠一起享用了美味的雞蛋。
18
[原文]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
[譯文]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應該做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時候就應該做打算。一個家庭若想幸福,關鍵是要和睦相處。一個人的一生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勤奮努力。
[故事]祖逖聞雞起舞
晉代時有個很有抱負的青年名叫祖逖,他和好友琨一起做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主簿。當時政局動蕩,祖逖和劉琨都很憂慮。二個感情深厚,經常睡在一張床上,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一天晚上,祖逖和劉琨睡得正香,一陣雞叫聲驚醒了祖逖。祖逖看看窗外,天還沒亮。他叫醒劉琨,邊穿衣服邊說:“別人都說半夜雞叫不吉利,我就不這么想,這不是在催促我們起床練武嗎?我們以后一聽見雞叫聲就起來練武吧。”劉琨欣然。從此,二人天天起早練武,后來終于成為文武全才,也實現了報效國家的愿望。
[解讀]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志向,還要有實現遠大志向的毅力;既要做好計劃,也要勤奮努力。
19
[原文]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譯文]前來對你說別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個制造是非的小人。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會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父子騎驢
從前,有對父子趕著一頭驢進城去。路中有人笑話他們說:“真笨,為什么不騎驢進城呢?”于是父親讓兒子騎上了驢。走了不長時間,又有人說:“不孝的兒子,居然讓父親走路,自己騎驢?!备赣H趕緊讓兒子下來,自己騎著驢。又走一會兒,有人說:“這個父親真狠心,居然讓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著?!备赣H連忙讓兒子也騎上驢,心想這回總算滿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說:“兩人都騎驢,還不把驢壓死啊。”于是父子倆又下來,綁起驢的四條腿,用棍子抬著驢走。他們經過一座橋時,驢掙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讀]人應該有主見,該聽的話要聽,不該聽的話就不要去理會,這樣才不至于做錯事。
20
[原文]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譯文]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應當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漢;接濟別人時,應當接濟那些急需接濟的人。干渴的時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樣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還不如不添。
[故事]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雖然是皇帝,但他知道創(chuàng)業(yè)不易,因此生活很儉樸,也很體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著狐貍皮外套,坐在溫暖的屋子里還覺得冷。他想:“天氣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庇谑牵验_封府尹召進宮,說:“現在這么冷,我們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覺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沒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現在就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幫幫那些無衣無柴的百姓?!遍_封府尹聽后,立刻帶人拿著衣食和木炭,去問候那些貧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們都很感激。于是,歷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話。
[解讀]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給予他們幫助。
21
[原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譯文]時間可比金子還珍貴啊,因為再多的金子也買不到時間。年少的時候不知道勤學苦讀,轉眼之間就會變成老年人。
[故事]鴨媽媽后悔了
很久以前,雞媽媽和鴨媽媽都只會生蛋,不會孵寶寶。她們決定去向孵寶寶高手孔雀媽媽學習經驗。
孔雀媽媽教她們把蛋放進用草做的窩里,再蹲在上面用身子捂住不要動,二十多天后寶寶就孵出來了。
雞媽媽認真地照著孔雀媽媽教的辦法去做。而鴨媽媽卻沒有一點耐心,還不到一天就蹲不住了。
一只畫眉鳥飛過來告訴鴨媽媽:“快去森林里參加唱棒歌比賽?!兵唻寢寷Q定跟她一起去看看熱鬧。
孔雀媽媽聽說后急忙到森林里找到了她,勸她做事情要懂得吃苦耐勞。鴨媽媽不情愿地回來了。
當鴨媽媽聽到紅頂鶴說要去草地上參加舞蹈大賽時,她又跟著紅頂鶴一起溜走了。
孔雀媽媽又急忙來到草地上找到她,批評她做事情三心二意,沒有毅力。鴨媽媽不高興地回來了。
還沒過幾天,鴨媽媽又堅持不住了。她偷偷地跟著翠鳥來到了湖里捉魚吃。那兒熱鬧極了,鴨媽媽玩得忘記了回家。
孔雀媽媽發(fā)現鴨媽媽又不見了,她搖著頭直嘆氣。只有雞媽媽仍蹲在窩里,一心一意地孵著寶寶。
二十多天過去了,雞媽媽終于孵出了一群寶寶??兹笅寢尶粗蓯鄣碾u寶寶們,樂得臉上笑開了花。
鴨媽媽流下了后悔的眼淚,可是孔雀媽媽再也不愿意都她了。所以呀,直到現在,鴨媽媽都不會孵寶寶。
22
[原文]凡事要好,須問三老。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譯文]凡事要想辦好,就必須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遇到疑難請教別人,學識就會淵博精深;只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做事,一定辦不成大事。
[故事]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的孔子是我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很好學,對各種知識都很感興趣,所以學識非常淵博,很有名望,人們都尊稱他為圣人。但是他自己卻不這么認為,他說:“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我只是對學習不感到厭煩,對請教不感到疲倦而已。”有一次,孔子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典禮。他不時地向人詢問,問了許多關于禮儀的問題。有人就在背后笑話孔子,說他什么禮儀都不懂,見什么都問??鬃勇牶筇谷坏卣f:“我遇見不懂的事情,就問個明白,這正是我求知明禮的表現啊!”
[解讀]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有及時請教別人,不要以問別人問題為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23
[原文]學者如禾如稻,不學者如蒿如草。學不尚實行,馬牛而襟裾。
[譯文]喜歡學習的人就像禾苗一樣,是有用之材;不愛學習的人就像野草一樣,只能當柴燒。學習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馬一樣,依然改變不了基本性。
[故事]阮大鋮學不尚行
明朝末年的阮大鋮是的戲曲家,是詩歌的創(chuàng)作上也很在成就。但是,他十分虛榮,愛慕權勢,為了做官而不擇手段,甘心和魏忠賢這種*邪的人勾結在一起。后來,阮大鋮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聯合起來反對他,就辭官回家避風頭。但是,他不甘心默默無聞,私下里對自己的親戚和朋友說:“我還能好好兒地活著回來,那些人可不一定?!焙髞?,魏忠賢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鋮知道后很得意,就又開始勾結魏忠賢,為非作歹。然而,壞人終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阮大鋮后來投降了清朝,在隨軍出征的時候慘死在途中。
[解讀]學習了書本上的做人的道理就要切實地去實行,我們要言行一致,做一個正起碼的人。
24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著容易,要學會就很難了。不要把容易得到的東西看得很平凡而不知道去珍惜。
[故事]孔子學琴
孔子不但是春秋時的大教育家、思想家,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他會彈奏許多種樂器,還會作曲、唱歌。他跟師襄過一首曲子,曲名叫《文王操》??鬃泳毩曊f:“我知道這首曲子怎么彈了,可是還沒學會技法。”孔子又練了許多天,師襄又說他彈得可以了,孔子說自己尚未掌握樂曲的主旨。又過了很久,師襄認為孔子確實彈得可以了,但是孔子還是不滿足。他反復地彈奏這首曲子,直到體會出曲子所要表現的主題才罷手??鬃拥倪@種不厭學習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師襄。
[解讀]學習看似簡單,要學好可就不容易了。我們要學習孔子不厭學習的精神,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
25
[原文]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譯文]有的事情,如果可以忍耐就忍耐一下。如果不忍耐,小事也可能釀成大的災禍。
[故事]韓信忍辱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英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助劉邦建立了西漢。韓信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當地的一些無賴總是期負他。一次,一群無賴攔住了韓信,其中一個對他說:“雖然你長得又高又大,愛佩帶刀劍,其實你膽子很小。如果你有膽子,就用你的佩劍來刺我;沒膽子的話,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吧!”韓信知道,如果要和他們打架,自己肯定會吃虧。于是,他就忍住一時之氣,從那人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后來,他把這次恥辱當成前進的基石,終于在日后一展才華。
[解讀]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有時候是沒有必要生氣的,能忍耐就忍耐一下,一個可以忍得住氣的人更能成就大的事業(yè)。
26
[原文]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譯文]有效的藥雖然吃著苦,但是卻對治病有好處;批評的話雖然聽著不順耳,但是卻對自己做事有幫助。一味地吹捧自己的人,就是害自己的人,能指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師。
[故事]唐太宗納諫
唐太宗是歷有名的賢明君主,他能夠認真聽從臣子的建議。一次,宰相房玄齡在路上看見掌宮里建筑的竇德素,就問他最近宮里在修什么工程。竇德素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宗,太宗生氣地責備了房玄齡。諫臣魏征對太宗說:“房玄齡是管理國政的人,他應該了解宮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就應該了解宮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就應該幫助您;如果不對,他就應該請求陛下停止。他詢問有關工程的事是應該的,陛下為何要責備他呢?”太宗聽了,感到很慚愧。他接受了魏征的批評,讓竇德素將工程的詳情告訴了房玄齡。
[解讀]我們做事的時候,難免會犯錯誤,別人指出錯誤時,我們要虛心地接受。
27
[原文]惜錢休教子,護短莫從師。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
[譯文]舍不得錢財就不要教育子女,庇護孩子的缺點就不要讓他跟老師學習。要知道孩子是可以教導成材的,不要借口兒童無知而故意庇護孩子。
[故事]孺子可教
秦朝末年,有個叫張良的年輕人。一天,他在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得破破爛爛的老人。老人看到張良,就把鞋扔到橋下,讓張良去撿,還讓張良給他穿鞋,張良都照做了。于是老人說:“你這個年輕人還是可以教育的嘛,五天后的早上到橋上來找我吧。”五天后,張良一早來到橋上,可是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責備張良來晚了,讓他五天后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再次來到橋上,又比老人晚到,老人十分生氣。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到了橋上,終于比老人早到了。這次老人很高興,就送給他一本兵書。張良日夜攻讀這本兵書,后來助劉邦統一了天下。
[解讀]只有舍得付出辛苦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為以后的成就打下基礎。
28
[原文]日勤三省,夜惕四知。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譯文]曾參每天都要從三個方面來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做錯事;楊震深夜能自我戒懼,不收意外之財。勸眾人不要做欺上瞞下的事情,每天頭上三尺處都有神靈有看著。
[故事]楊震拒金
東漢的楊震為官清廉,他在荊州做刺史時,發(fā)現王密很有才,就推薦他做了昌邑的縣令。后來,楊震路過昌邑,王密去迎接他。晚上,王密去拜見楊震,兩從聊得很高興。到了深夜,王密從懷里拿出些黃金,說:“我準備了點兒小禮物,希望您不要拒絕。”楊震說:“我推薦你做官是想讓你為民做好事,而不是送我什么東西?!蓖趺苷f:“這都深夜了,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嚴肅地說:“你怎么能這么說話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難道別人不在,我們就沒有良心了嗎?”王密聽了很慚愧,趕緊告辭了。
[解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不能因為別人不知道就放縱自己,要時刻堅持自己做人做事的正確原則。
29
[原文]心口如一,童叟無欺。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譯文]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要一致,就連老人和兒童也不能欺騙。一個有善心的人,老天會保佑他的。
[故事]曾子以身作則
春秋時期的學者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不僅很有學問,做人也很誠實,從來都不會欺騙別人,就連對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樣。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街了去買東西,兒子也想去。妻子就哄他說只要他不鬧,回來就殺豬給他燉肉吃。孩子以為母親說的是真的,就不鬧了。妻子回來,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嚇了一跳,說:“你真的要殺豬嗎?我是哄他玩兒的。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如果我們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后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逼拮勇犃它c頭同意。于是,他們就一起把豬殺了,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解讀]為人處事,一定要說話算話,答應過別人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能隨口欺騙別人
30
[原文]三生有幸,一飯不忘。貧無法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譯文]人的一生之中,得到意外的幫助很幸運,即便是別人送給的一頓飯,也不要忘記。貧窮的時候,不會有人來給你送錢財,但生病的時候,倒有人來告訴你治病的藥方。
[故事]韓信報一飯之恩。
西漢的開國功臣韓信小時候家里很窮。他用功讀書,勤奮練武,但是沒有生活來源,總是去別人家白吃白喝,所以受盡了別人的冷眼。他受不了別人的嘲諷,就自己釣魚換飯吃,卻經常吃不飽。有個老婦人靠為別人洗衣服賺錢,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都是這樣,從未間斷過。韓信感激地說:“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兒報答您”。老歸人生氣地訓斥他:“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還稀罕你的報答嗎?”韓信從未忘記老歸人的恩情,他當了淮陰候后,千方百計地找到了老婦人,送給了她千兩黃金為作報答。
[解讀]別人對我們的幫助,不管多么微小,我們也要時刻牢記在心。當我們有能力時,要盡力報答別人對我們的幫助。
31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賣油翁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能夠在百步之外射中樹的葉子。這樣的射箭技術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于是陳康肅很自負,覺得自己的箭法了不起,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有一次,陳康肅在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他的箭術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幾乎全部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大聲喝彩。
剛好,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過,他停下來斜著眼睛看著陳庚肅表演,臉上并沒有露出贊嘆的表情,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
陳康肅看到老頭兒這樣的表情,感到很生氣,就走過去問:“你也懂得射箭吧?難道你覺得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嗎?難道你覺得我的技術還不夠好嗎?”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是你練得多了,手熟罷了?!标惪得C生氣地說:“你憑什么這樣說呢!”老頭兒不慌不忙地說:“這是我從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得到的經驗。”
說完,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嘴兒上,然后用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瓢油,往蓋著銅錢的葫蘆嘴兒里倒。只見油都細細地變成了一條線流到葫蘆嘴兒里。等油倒完了,銅錢上竟然連一點兒油星都沒有。
人們都開始驚嘆起來,老頭兒笑著說:“我現在的技術只是熟練罷了,如果想學到真正的本領,一定要勤于練習??!有些事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做起來很困難的!”陳庚肅聽了以后,客客氣氣地給賣油的老頭兒鞠了躬,說:“我明白了?!?BR> 32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勇敢的小野山羊
有一只叫卡布里托的小野山羊膽子很小,從不敢跳山澗。其他的小山羊一連跳過了六條山澗,可他還在第一條小山澗邊上轉悠呢。
卡布里托的媽媽很生氣:“我真不知道你是只小野山羊還是只小綿羊!”說完,就到遠處吃草去了??ú祭锿械椭^,在一棵樹下等著媽媽。
突然,卡布里托聽到身后傳來了低沉的吼聲,他轉聲一看,發(fā)現一只獅子正張著血盆大口向他撲過來??ú祭锿袊槈牧耍瑩P起四只蹄子,一下子跳過了一條山澗。
獅子在后面緊追不舍。卡布里托一連越過了六條小山澗,把獅子拋在了后面。
這時,野山羊們正站在很寬的第七條山澗邊張望,他們誰也不敢越過去。突然,卡布里托像一支箭一樣飛過了第七條山澗。接著,野山羊們也一個跟一個地越過了山澗。獅子看看第七條山澗,轉身走了。
后來,大家都說卡布里托是一只最最勇敢的小野山羊。
33
[原文]見者易,學者難。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
[譯文]看別人做起來覺得很容易,自己學起來才知道難度很大。不要以為看起來很簡單,就感覺做起來也一樣容易。
[故事]舞蹈家
老牛桑那爺爺說:“鴨子沙沙的舞蹈真棒,稱得上是舞蹈家啦!”
小公雞瑪佳聽了特別不服氣:“我才是舞蹈家呢!沙沙不是!我會在谷草垛跳舞,我還能飛到樹上跳舞呢!”
瑪佳撲棱棱飛上谷草垛,跳了一段高腳舞,又撲棱棱飛上樹頂,跳了一段抖尾舞。
“您看,您看,我才是舞蹈家嘛!”瑪佳一邊跳一邊對桑那爺爺說。
桑那爺爺解釋說:“瑪佳,你和沙沙都是舞蹈家!”
瑪佳不高興地說:“沙沙能飛上谷草垛嗎?能飛上樹頂嗎?他算什么舞蹈家?”
老牛桑那爺爺說:“我說的是水上舞蹈,沙沙真的很棒!”
老牛桑那爺爺說的沒錯,鴨子沙沙在水面上的舞姿優(yōu)美又利落,誰見誰夸。
瑪佳也見過,他只是不愿意承認人家罷了。
雞媽媽走過來對瑪佳說:“孩子啊,沙沙的水上舞蹈就是棒,你怎么不承認人家呢?”
瑪佳不服氣地走了。夜里,大家都睡了,瑪佳來到水塘邊?,敿褜ψ约赫f:“我就不信沙沙比我強,應該樣樣我排第一!”
撲嚕嚕,小公雞瑪佳一縱身跳下水,想來一段水上舞蹈??墒牵某岚蛞徽瓷纤?,身子就開始往下沉。瑪佳嚇壞了,扯著嗓子大叫:“救命啊!救命——”
鴨子沙沙聽到有人喊救命,連忙跑了過來。沙沙跳下水來,幾下就游到瑪佳身邊。他又托又推,把瑪佳救上了塘岸。
他問道:“瑪佳,你怎么掉水里啦?”
“我……”瑪佳的臉紅了,他不好意思地說,“我……謝謝你??!謝謝你救我。我想在水里跳舞,可是……我不能……”
從此,瑪佳打消了虛榮心,再也不做糊涂事了。
34
[原文]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法則,做到了至誠而不能使別人感動,是從來沒有的事;無法做到真誠,也是不可能感動別人的。這句話強調做人要真誠。
[故事]狐貍和仙鶴
吝嗇的狐貍請仙鶴吃飯,它端出一只平底盤子,里面盛了一點兒肉湯。仙鶴的嘴巴又尖又長,盤子里的肉湯一點兒也喝不到。狐貍卻張開又闊又大的嘴巴,很快把湯喝光了,還假惺惺地問仙鶴:“您吃飽了吧!我燒的湯不知合不合您口味?”仙鶴對狐貍笑笑:“謝謝您的午餐,明天請到我家吃飯吧!”
第二天,狐貍早早來到仙鶴家等著吃午飯。不一會兒,仙鶴端出一只長頸瓶放到狐貍面前,指著瓶子里的魚和鮮湯說:“狐貍先生,請吃吧,別客氣!”狐貍望著那么一點大的瓶口,它那闊嘴巴怎么也伸不進去,只能看著仙鶴把又尖又長的嘴巴伸進瓶子里,把魚吃了,把湯喝光。
35
[原文]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追求真誠是做人的法則,做到了至誠而不能使別人感動,是從來沒有的事;無法做到真誠,也是不可能感動別人的。這句話強調做人要真誠。
[故事]稻草人
小男孩種了一小片谷田,可是總有鳥來偷吃谷子。小男孩就扎了一個稻草人放在田邊。
小男孩說:“稻草人,好好地看著谷田,等到秋天谷子豐收了,給你買新衣服穿。”
稻草人一聽,咧嘴笑了。
可是,小男孩一走,稻草人就一跳一跳地去摘花了。稻草人摘了好多花,五顏六色的,戴了滿頭滿身的。等他跳回來的時候,谷子已經被鳥吃了一半了。
稻草人剛站了一會兒,兩只蝴蝶飛過來,繞著戴花的稻草人上下飛舞。
一只蝴蝶說:“瞧,一個不會動的稻草人。”
另一只蝴蝶說:“嗯,的確是一個不會動的稻草人?!?BR> “誰說我不會動!”稻草人突然說話了,“我要捉住你們?!?BR> 兩只蝴蝶急忙飛走了,稻草人又一跳一跳地去追蝴蝶。
等稻草人玩夠了回來的時候,谷子已經被鳥吃光了。
小男孩看谷田被吃光了,又瞧了瞧稻草人,說:“谷子被吃光了,沒有錢給你買新衣服了,你就戴著這些花過冬吧。”
36
[原文]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BR> [譯文]孔子說:“看到合乎道義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這就是沒有勇氣?!?BR> [故事]小獅貓斗巨鼠
明朝皇宮中有一只跟貓一樣大的巨鼠,到處為非作歹。宮里的人找遍了天下的名貓去捉它,可這些貓見了巨鼠,不是被嚇得不敢上前,就是被巨鼠吃掉了。
后來外國進貢來一只小獅貓,據說是捕鼠能手,宮里的人就把這只小獅貓放進了巨鼠經常出沒的房間里。不一會兒,巨鼠從洞里出來了,它見小獅貓的身體沒有自己大,就猛撲了上去。小獅貓立刻跳到桌子上,巨鼠又追到桌子上;小獅貓只得跳下桌子,巨鼠也隨著跳下桌子。總之,小獅貓只是跳來跳去兜圈子,躲避巨鼠的狠命追趕。起初,人們都以為這只小獅貓沒什么本事,大概被巨鼠嚇破了膽。但幾個回合后,巨鼠累得直喘粗氣,動作慢了下來。就在這時,小獅貓向巨鼠展開了猛撲。經過一陣激烈的搏斗,小獅貓終于把巨鼠咬死了。這時人們才知道,小獅貓躲避巨鼠并不是膽小,而是以逸待勞。從而一擊制勝。
37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了,不也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故事]會跳舞的小駱駝
一次,小動物們聚會。小猴表演了一段舞蹈,大家都很喜歡。小駱駝見了,也跳起舞蹈來??伤奈璨教y看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小駱駝傷心地回到家,把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我們駱駝家族是不會跳舞的,你還是學點別的吧?!毙●橊剠s說:“我就要學跳舞!”駱駝媽媽為難地說:“可是,你找誰去學呢?”小駱駝說:“可以找小猴。”于是,小駱駝去請小猴,可小猴卻嫌小駱駝笨,不愿意當小駱駝的舞蹈老師。小駱駝想:“沒有人教,我就自學,我一定要學會跳舞?!?BR> 小駱駝刻苦地自學跳舞,經過多年的磨練,終于獨創(chuàng)出一種舞蹈。小動物們看了,都驚訝地說:“小駱駝的舞跳得真棒,這真是駱駝家族的奇跡!”
小駱駝聽了心里特別高興,從此跳舞更起勁了。
小駱駝學跳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但是小駱駝堅持走自己的路,克服了各種困難,最終取得了成功。所以,小駱駝的學習便是一種快樂。
38
[原文]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譯文]哪怕是一點壞事,也要說服別人不要去做。無論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給別人帶來方便。
[故事]與人為善
古時候,有個寡婦叫劉氏。因為丈夫早死,劉氏獨自撫養(yǎng)孩子。白天她在田里勞動,晚上就點著蠟燭在織布機上織布,日子倒也過得寬裕。鄰里有貧困的人家,劉氏總是拿些糧食去接濟他們,或者把自己的衣服送給鄰居。鄰居們都說她太善良了,可她的兒子卻不理解母親。她就教育兒子說:“對別人好是做人的本分,誰沒有點兒煩惱的事呢?”后來,劉氏去世了。她死后三年,劉家著火,衣服、房屋都被燒毀了。鄰居們都主動給劉家送來衣物,并為劉家砍樹建房子。到這時,劉氏的兒子才明白母親為什么要做善事。
[解讀]在生活和學習中,小朋友們應該多幫助身邊的人。大家只有互相幫助,彼此才能更好地進步。
39
[原文]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譯文]哪怕是一點壞事,也要說服別人不要去做。無論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給別人帶來方便。
[故事]圣誕驚喜
“號外!號外!圣誕老公公不見了!”寶貝村的村長胖豬爺爺好著急,“圣誕老公公不見了,今年誰給乖乖聽話的小孩發(fā)禮物呀?”
圣誕老公公不來發(fā)禮物了,誰還要做乖小孩呢?兔子奇奇不再幫媽媽拔紅蘿卜,猴子丁丁把吃過的香蕉皮到處亂丟,只有小熊尼尼……“媽媽,我把客廳整理干凈了,我去森林找圣誕晚餐吃的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