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興趣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少兒書法學習:弘一法師書法,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少兒興趣頻道!少兒書法學習:弘一法師書法
在近現(xiàn)代中國藝術,李叔同(弘一)先生可謂是無法繞過的一位大師。他是中國新文藝的先驅者,在繪畫、戲劇、音樂、書法等諸項藝術領域中,不但均有著極高的造詣,甚至還都有著里程碑式的貢獻。比如,他是我國最先采用人體模特進行美術教學的人;在東京留學時又是他發(fā)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并嘗試編演了轟動一時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錄》,從此揭開了中國話劇藝術實踐的第一幕;其后他又獨立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份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
一個藝術家對一個時代能有如此多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李叔同可真稱得上是一位不世出的了不起人物。而且在他所涉足的任何一門學科或藝事中,基本上達到了名家大師的水準。當年他被經(jīng)亨頤校長聘至浙江兩級師范學校(第二年更名為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圖畫音樂教員時,同事夏丐尊先生就曾說:“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于圖畫、音樂,吞得比國文、數(shù)學還重。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緣故。因為他教圖畫、音樂,而他所懂得的不僅是圖i斷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更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瘉碓磿ㄎ?,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夏先生說這段話時,其實距李叔同出家尚有五六年時間,但他似乎已經(jīng)感受到了李先生的“佛光”。說來也巧,李叔同后來的出家實際上和夏丐尊有很大的關系,先是讀了他推薦的日本雜志上介紹斷食的文章,后又受了他“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一語之激,從此,認認真真地真做起和尚了。此事弘一大師曾當著朋友以及夏先生的面說起:“我的出家,大半由于這位夏居士的助緣,此恩永不能忘!’但夏丐尊在場聽了不禁“而紅耳赤,慚慷而無以自容’。后來回憶起他的這次“助緣’,也非常后悔。
李叔同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做人、做事都卜分純梓的人,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也正因為此,所以他能學什么像什么,并且成就什么。而且,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徹底。少年時的他就曾風流調(diào)悅.“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結社吟詩.琴棋書畫.演戲劇、編報刊,無所不能。后來當教師,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學生.培養(yǎng)了如劉質(zhì)平、豐子愷等優(yōu)秀的藝術家;再后來又遁人空門,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成了“南山律宗”一代高僧……他的人生是真正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豐子愷對人生曾有過精妙的“三層樓”之喻,說人生好比爬樓.第一層是物質(zhì)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藝術》,第三層才是靈魂生活(宗教)。一般的徽得爬樓的人,就住在第一層,享受錦衣玉食、孝子賢孫的天倫之樂:腳力好的,會爬到二層樓玩玩;再不滿足,就要登上三層樓探求人生之究竟了。因為這類人認為財產(chǎn)子孫不過身外之物,學術文藝也只是暫時美景……所以,這就是宗教徒了。豐子愷說他的老師弘一法師便是這樣一層一層爬上三層樓的。
來到了“三層樓”的弘一法師,諸藝俱疏,唯獨書法不廢。然而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書法,他也是摒棄前學,重新開始,并獨創(chuàng)一格,成就了他蘊藕有味、清新超脫且?guī)в卸U意的別致書風。
眾所周知,早年的李叔同有著十分深厚的書法功底,少年時他隨天津名家庸敬巖學金石書法,遍臨了《石鼓文》、《峰山碑》、《天發(fā)神俄碑》以及《張猛龍碑》、《婆寶子》、《龍門二十品》等,真草篆隸,各有浸染。他在上海編《太平洋麗報》時,還以隸書筆ft寫英文莎士比亞墓志,與蘇曼殊的畫同刊于((太平洋畫報》,被時人譽為“雙絕”。
弘一法師在出家前所書,多以北魏龍門一派的書體,尤喜以張猛龍筆意,落筆重在神趣?,F(xiàn)在人們評弘一法師的書法,為了闡明他出家前后的書風蛻變,一般都引用普陀山印光法師看了弘一抄寫的經(jīng)書后回信中的一段話:“寫經(jīng)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求工整。若寫經(jīng),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茍簡,其體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弘一對印光法師非常崇敬,此話對改變弘一的書風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后,弘一在給一位叫堵申甫居士的信中談到自己書法的轉變時說:“拙書爾來意在晉書,無復六朝習氣。一浮甚贊許。’原來馬一浮曾在弘一書《華嚴集聯(lián)》的跋語中寫道:“大師書法,得力于張猛龍碑。晚歲離塵,刊鋒落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瘪R一浮無論在書道、佛學上都被弘一引為知己,所以對一浮的贊許.弘一頗為高興。
弘一法師的書法,世人評述甚多。許多人將弘一書法風格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初由碑學脫胎而來,體勢較扁.后融人楷意,體勢變方.再后來自成一格,字體又呈修長清邃之態(tài)。劉一聞先生有一篇《弘一書法境界:從不卑不亢到淡泊寧靜》的文章,將弘一書法走過的三個階段,分別概括為“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和晚年澹而清的v個衍變過程’。早期受北碑的影響.弘一的書法寫得非常的剛勁厚實,后來他以碑帖相融,欲放還收,寫出筆意的雅趣,最后,一聞先生說:“由于弘一法師進修梵行的精深.他的書法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給人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感,和由此而生的天籟境界?!瘉碓磿ㄎ?,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對于弘一大師的晚年法書,也有評論者認為是無節(jié)奏變化、無情緒波瀾,雖澈明凈.但畢竟寡淡如水,何來藝術可言?然而,這正是弘一的高明和他人難以企及之處。藝術如果在強烈的意識前提下而創(chuàng)作,那終究還不能算是境界。弘一法師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他雖然時常寫字送人,但多為弘揚佛理。以字結緣。對自己晚期的書風,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解釋道:
朽人于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
案之原則,揭力配置調(diào)和全紙面之
形狀。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
筆力、結構、神韻,乃至某碑某帖
某派,皆一致拼除,決不用心端厚、
故朽人所寫之字.作一圖案觀之則
可類。
葉圣陶先生在評弘一那不傍門戶、不落案臼的晚期獨創(chuàng)書風.是花了兒t年的苦功,臨攀了各種碑帖后蛻化而成。將“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非絕高的功力和素養(yǎng).斷難辦成矣!否則,無異于舍本逐末或成無源之水,終難成氣候。因此,弘一法師晚期書法所表現(xiàn)的,詩有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雖用筆輕慢,行氣疏朗,但左右上下卻呼吸相通,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松而不散、秀而不滑、肅穆高古、寧靜澹遠的佛家氣象。
弘一法師在最后圓寂之際曾留有一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蚁胨臅?,也恰如一輪圓月,照耀亙古。
在近現(xiàn)代中國藝術,李叔同(弘一)先生可謂是無法繞過的一位大師。他是中國新文藝的先驅者,在繪畫、戲劇、音樂、書法等諸項藝術領域中,不但均有著極高的造詣,甚至還都有著里程碑式的貢獻。比如,他是我國最先采用人體模特進行美術教學的人;在東京留學時又是他發(fā)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并嘗試編演了轟動一時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錄》,從此揭開了中國話劇藝術實踐的第一幕;其后他又獨立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份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
一個藝術家對一個時代能有如此多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李叔同可真稱得上是一位不世出的了不起人物。而且在他所涉足的任何一門學科或藝事中,基本上達到了名家大師的水準。當年他被經(jīng)亨頤校長聘至浙江兩級師范學校(第二年更名為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圖畫音樂教員時,同事夏丐尊先生就曾說:“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于圖畫、音樂,吞得比國文、數(shù)學還重。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緣故。因為他教圖畫、音樂,而他所懂得的不僅是圖i斷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更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瘉碓磿ㄎ?,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夏先生說這段話時,其實距李叔同出家尚有五六年時間,但他似乎已經(jīng)感受到了李先生的“佛光”。說來也巧,李叔同后來的出家實際上和夏丐尊有很大的關系,先是讀了他推薦的日本雜志上介紹斷食的文章,后又受了他“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一語之激,從此,認認真真地真做起和尚了。此事弘一大師曾當著朋友以及夏先生的面說起:“我的出家,大半由于這位夏居士的助緣,此恩永不能忘!’但夏丐尊在場聽了不禁“而紅耳赤,慚慷而無以自容’。后來回憶起他的這次“助緣’,也非常后悔。
李叔同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做人、做事都卜分純梓的人,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也正因為此,所以他能學什么像什么,并且成就什么。而且,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徹底。少年時的他就曾風流調(diào)悅.“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結社吟詩.琴棋書畫.演戲劇、編報刊,無所不能。后來當教師,以人格的力量感化學生.培養(yǎng)了如劉質(zhì)平、豐子愷等優(yōu)秀的藝術家;再后來又遁人空門,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成了“南山律宗”一代高僧……他的人生是真正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豐子愷對人生曾有過精妙的“三層樓”之喻,說人生好比爬樓.第一層是物質(zhì)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藝術》,第三層才是靈魂生活(宗教)。一般的徽得爬樓的人,就住在第一層,享受錦衣玉食、孝子賢孫的天倫之樂:腳力好的,會爬到二層樓玩玩;再不滿足,就要登上三層樓探求人生之究竟了。因為這類人認為財產(chǎn)子孫不過身外之物,學術文藝也只是暫時美景……所以,這就是宗教徒了。豐子愷說他的老師弘一法師便是這樣一層一層爬上三層樓的。
來到了“三層樓”的弘一法師,諸藝俱疏,唯獨書法不廢。然而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書法,他也是摒棄前學,重新開始,并獨創(chuàng)一格,成就了他蘊藕有味、清新超脫且?guī)в卸U意的別致書風。
眾所周知,早年的李叔同有著十分深厚的書法功底,少年時他隨天津名家庸敬巖學金石書法,遍臨了《石鼓文》、《峰山碑》、《天發(fā)神俄碑》以及《張猛龍碑》、《婆寶子》、《龍門二十品》等,真草篆隸,各有浸染。他在上海編《太平洋麗報》時,還以隸書筆ft寫英文莎士比亞墓志,與蘇曼殊的畫同刊于((太平洋畫報》,被時人譽為“雙絕”。
弘一法師在出家前所書,多以北魏龍門一派的書體,尤喜以張猛龍筆意,落筆重在神趣?,F(xiàn)在人們評弘一法師的書法,為了闡明他出家前后的書風蛻變,一般都引用普陀山印光法師看了弘一抄寫的經(jīng)書后回信中的一段話:“寫經(jīng)不同寫字屏,取其神趣,不求工整。若寫經(jīng),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茍簡,其體須依正式體,若座下書札體格斷不可用……弘一對印光法師非常崇敬,此話對改變弘一的書風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后,弘一在給一位叫堵申甫居士的信中談到自己書法的轉變時說:“拙書爾來意在晉書,無復六朝習氣。一浮甚贊許。’原來馬一浮曾在弘一書《華嚴集聯(lián)》的跋語中寫道:“大師書法,得力于張猛龍碑。晚歲離塵,刊鋒落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瘪R一浮無論在書道、佛學上都被弘一引為知己,所以對一浮的贊許.弘一頗為高興。
弘一法師的書法,世人評述甚多。許多人將弘一書法風格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初由碑學脫胎而來,體勢較扁.后融人楷意,體勢變方.再后來自成一格,字體又呈修長清邃之態(tài)。劉一聞先生有一篇《弘一書法境界:從不卑不亢到淡泊寧靜》的文章,將弘一書法走過的三個階段,分別概括為“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和晚年澹而清的v個衍變過程’。早期受北碑的影響.弘一的書法寫得非常的剛勁厚實,后來他以碑帖相融,欲放還收,寫出筆意的雅趣,最后,一聞先生說:“由于弘一法師進修梵行的精深.他的書法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給人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感,和由此而生的天籟境界?!瘉碓磿ㄎ?,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wǎng)。
對于弘一大師的晚年法書,也有評論者認為是無節(jié)奏變化、無情緒波瀾,雖澈明凈.但畢竟寡淡如水,何來藝術可言?然而,這正是弘一的高明和他人難以企及之處。藝術如果在強烈的意識前提下而創(chuàng)作,那終究還不能算是境界。弘一法師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他雖然時常寫字送人,但多為弘揚佛理。以字結緣。對自己晚期的書風,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解釋道:
朽人于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
案之原則,揭力配置調(diào)和全紙面之
形狀。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畫、筆法、
筆力、結構、神韻,乃至某碑某帖
某派,皆一致拼除,決不用心端厚、
故朽人所寫之字.作一圖案觀之則
可類。
葉圣陶先生在評弘一那不傍門戶、不落案臼的晚期獨創(chuàng)書風.是花了兒t年的苦功,臨攀了各種碑帖后蛻化而成。將“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非絕高的功力和素養(yǎng).斷難辦成矣!否則,無異于舍本逐末或成無源之水,終難成氣候。因此,弘一法師晚期書法所表現(xiàn)的,詩有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雖用筆輕慢,行氣疏朗,但左右上下卻呼吸相通,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松而不散、秀而不滑、肅穆高古、寧靜澹遠的佛家氣象。
弘一法師在最后圓寂之際曾留有一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蚁胨臅?,也恰如一輪圓月,照耀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