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大學語文》模擬試題(2)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陌上桑》詩句中,采用正面描寫手法來突出人物形象的是 (  )
    A.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余
    B.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C.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D.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
    2、《金鯉魚的百裥裙》的寫作風格是(  )
    A.語言平實但內涵深味動人的風格
    B.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C.曲折地批判社會,表達理想的風格
    D.濃郁的北京味,鮮明的民族風格
    3、《馬伶?zhèn)鳌返牡谝淮渭妓囕^量描寫中,為了突出馬伶的技不如人,作者寫道:“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進之,首不復東?!边@種表現(xiàn)方法是(  )
    A.對比
    B.鋪墊
    C.側寫
    D.象征
    4、《都江堰》:“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薄敖鹫扔癍t”指代的是 (  )
    A.發(fā)動戰(zhàn)爭
    B.興修長城
    C.積累財富
    D.追逐權位
    5、既肯定大學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學問”,又批評“求學為升官發(fā)財”的腐敗風氣,這種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歸納法
    C.對比法
    D.類比法
    6、杜甫《秋興八首(其一)》中“故園心”的主要內涵是 (  )
    A.對草堂的思念
    B.對朝廷的思念
    C.對長安的思念
    D.對故國的思念
    7、《苦惱》中,車夫姚納的主要苦惱是 (  )
    A.天黑雪大無人乘車
    B.兒子死了無依無靠
    C.訴說苦惱無人肯聽
    D.收入微薄生活艱難
    8、聞一多《一句話》所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 (  )
    A.類比
    B.對比
    C.隱喻
    D.烘托
    9、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特點是 (  )
    A.近于狂妄的剛直
    B.家教極嚴,望子成龍
    C.具有浩然之氣的儒家之剛直
    D.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
    10、《論毅力》中,依次羅列“志力薄弱者”、“次弱者”、“稍強者”、“更稍強者”、“至強者”五種人的態(tài)度和結果,這種修辭手法是 (  )
    A.比喻
    B.比擬
    C.排比
    D.層遞
    11、 在《愛爾克的燈光》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如果財富要是只消耗在個人利益上面的話,那么財富會()
    A.腐化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
    B.幫助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
    C.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
    D.提高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
    12、 《我與地壇》中,地壇和母親對“我”來說相同的意義在于 (  )
    A.都與“我”有特殊的緣分
    B.都在為我默默祈禱
    C.都是為我撫平創(chuàng)傷、煥發(fā)新生的源泉
    D.都給我人生哲理的啟迪
    13、 在聞一多《一句話》這首詩中作者所說的“咱們的中國”是指(  )
    A.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
    B.當時的中國社會
    C.在黑暗統(tǒng)治下的中國
    D.封建時代清明的政治
    14、 《嬰寧》的作者對嬰寧自然天性的態(tài)度是 (  )
    A.由衷贊賞
    B.無可奈何
    C.調侃諷刺
    D.哀憐同情
    15、《張中丞傳后敘》中,作者駁斥誣蔑許遠投敵的謬論時,其批駁的主要著眼點是 (  )
    A.駁斥論點
    B.駁斥論據
    C.駁斥論證
    D.駁斥態(tài)度
    16、 《我與地壇》中,用種種事物來類比四季,其整體象征意味是 (  )
    A.對自然景物的復雜感受
    B.對社會現(xiàn)象的復雜感受
    C.對人生命運的復雜感受
    D.對各種知識的復雜感受
    17、 《種樹郭橐駝傳》所揭露的社會弊端是 (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B.“長人者好煩其令”
    C.“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D.“求學為干祿之終南捷徑”
    18、 “絕對之是”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喜同惡異的習慣心理
    B.年輕氣盛的偏激情緒
    C.黨同伐異的政治規(guī)律
    D.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
    19、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破舊的老水車”的象征意義是 (  )
    A.水旱災害頻繁發(fā)生
    B.歷史中國負重緩行
    C.傳統(tǒng)農具效率低下
    D.舊式農業(yè)停滯不前
    20、 《我與地壇》第三部分中四季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是 (  )
    A.對比
    B.襯托
    C.夸張
    D.象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 《斷魂槍》中王三勝的性格特征有 (  )
    A.性格外露,爭強好勝
    B.追名逐利,見風使舵
    C.舊江湖藝人的消極面
    D.對時代變革深有感受
    E.對時代變革無動于衷
    22、 在《愛爾克的燈光》中,激發(fā)作者復雜的心情和聯(lián)翩思緒的直接觸發(fā)物有
    A.闊別了十八年的故居
    B.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
    C.姐姐的悲慘命運
    D.大門內亮起的微弱燈光
    E.哈立希島上的燈光
    23、 下列文章,以自己的經驗教訓為例證的有 (  )
    A.《容忍與自由》
    B.《咬文嚼字》
    C.《吃飯》
    D.《我的世界觀》
    E.《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
    24、 小說《斷魂槍》中,依舊沉浸在“東方的大夢”之中還未覺醒的人物有 (  )
    A.孫老者
    B.王三勝
    C.沙子龍
    D.金鯉魚
    E.姚納
    25、《都江堰》中采用了擬人手法的有(  )
    A.那把長鍤,千年來始終與金杖玉璽、鐵戟鋼錘反復辯論
    B.也許水流對自己的馴順有點惱怒了,突然撒起野來,猛地翻卷咆哮
    C.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
    D.就像一大撥翻越各種障礙的馬拉松健兒,把悍的生命付之于規(guī)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眾目睽睽
    E.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資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壩一座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26、 二日砥礪德行
    27、 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
    28、 捆藉幾榻,罔不潔澤
    29、 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
    30、 皆言夫婿殊
    31、 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
    32、 華林部過馬伶日:“子,天下之善技也”
    33、 函梁君臣之首,人干太廟
    34、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35、然弭謗莫如自修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 3閱讀《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
    知發(fā);人死,則日,“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日,“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B.這里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C.這段話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37、閱讀《再別康橋》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A.這里描寫的景物是什么?
    B.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C.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為什么?
    38、閱讀《鷓鴣天》,回答問題: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唏,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表?
    A.概括這首悼亡詞的情感內容。
    B.詞中運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C.說明其中的典故及其表現(xiàn)意義。
    39、閱讀《聲聲慢》,回答問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A.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處境?
    B.指出上片是借何種景物來抒寫愁情的。
    C.寫出詞中的一個呼告句。
    40、閱讀《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在我看來,這所謂“南洋武術班”的幾套把式比起從前“香市”里 的打拳頭賣膏藥的玩意來。委實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擠得滿場沒個空隙兒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來看客。往?!跋闶小钡闹鹘恰r 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見。
    A.作者對“南洋武術班”的評價怎樣?
    B.從前“香市”的主角是誰?現(xiàn)在還是他們嗎?
    C.這段話運用的寫作方法是什么?使用了何種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