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依據(jù)遺忘規(guī)律如何合理組織復習?
22.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23.簡述小學教師撰寫操行評語的注意事項。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沈老師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畫,同學們嬉笑不已,沈老師看后笑著說:“頭像畫的很逼真,這位畫畫的同學很有天賦,我為班上有這樣的人而感到高興,建議他多向美術老師請教,充分發(fā)揮特長,說不定將來會成為美術家呢?!鄙蚶蠋熗nD一下,接著說:“可是這節(jié)課不是美術課,而是作文講評課,現(xiàn)在我把它擦掉好嗎?”沈老師正要去擦,只見一位同學疾步走上講臺,向沈老師深深的鞠了一個躬,然后搶過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贊美老師,反映自己思想轉變的美術作品《悟》被選為參加全國美術展的參展作品,作者就是當年在黑板上畫漫畫的學生。
問題:
(1)評析沈老師對“漫畫事件”的處理。(10分)
(2)談談教師在處理課堂上對突發(fā)事件的注意事項。(10分〉
25.材料
劉老師教學《第一場雪》時,運用各種方式激勵學生。學生在質疑時,她就說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xiàn)出色,她就說:“老師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無比輕松愉悅?!贝蠹引R讀得好......大家讀得不好時,她首先肯定“讀得不錯,要是不僅能表現(xiàn)出驚訝,還能表現(xiàn)出贊嘆的感覺來,就更棒了。”
問題:
(1)評析劉老師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10分)
(2)談談“新課改”倡導的評價理論。(10分)
參考答案:
二、簡答題
21【答案】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復習在記憶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有:
①及時復習。識記后,遺忘很快就發(fā)生。
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制定復習計劃,不要過于緊張和疲勞,以免產生干擾。
③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④復習方法多樣化。單調的復習方法,易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會降低復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方法要靈活多樣。
⑤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多種感官參與復習可以更好地提高記憶效果,在復習時應盡量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要眼看、耳聽、口讀、手寫相互配合。
⑥嘗試回憶與反復識記相結合。反復閱讀與嘗試回憶相結合的方法,能使學習者及時了解到識記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激起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22【答案】
(1)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內容與水平。
(2)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還從多方面制約教育模式。如東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諧、崇尚德行、關注整體;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關注個性。沿著這兩種不同的文化模式發(fā)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與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明顯差異。
(3)文化傳統(tǒng)制約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
23【答案】
(1)班主任要明確評語不是一種檢查和評比,而是一種階段性的總結。學生期末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一學期來的表現(xiàn)的一種分析和總結,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全面正確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優(yōu)勢和不足,鼓勵學生發(fā)揚優(yōu)勢,改進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寫學生評語時應注意不要給學生下定義或分等級,而是要客觀地給學生作比較全面的總結。
(2)評價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的發(fā)展過程,這就要求班主任平時要注意細心觀察,為期末評語的撰寫積累素材。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班主任評語中要由衷地為學生的優(yōu)點“喝彩”。然而學生的閃光點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能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些甚至是一閃而過。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把它記下來作為日后寫評語的素材;要正確評價一個學生,不能只是著眼于他眼前的表現(xiàn),也要關注他以往的表現(xiàn),更要注重他未來的發(fā)展。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沈老師的處理方式很恰當
第一,沈老師做到了長善救失。雖然是學生的惡作劇,但是沈老師還是能看到學生的山觀點,并進行了贊揚,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第二,教師運用了期望效應。羅森塔爾的實驗對教師的啟發(fā)表明,教師如果對學生有期待,并能鼓勵指導學生,學生就會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師注重教學的教育性原則,在教學中能夠從思想品德方面給與學生一定的啟發(fā),能夠做到學生的自我感悟。
(2)教師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具體策略,根據(jù)實踐經驗的總結,一般可概括為以下幾種:
1.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
2.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3.適時表揚正確行為。
4.言語提醒、反復提醒。
5.直接提問。
6.執(zhí)行結果,注意慎用批評與懲罰。
25【答案】
(1)評析劉老師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10分)
第一,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能讓學生感覺教師的評價是合適的。
第二,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指導性,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知道自己應該朝向哪個方向努力。
第三,劉老師做到了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劉老師在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適合學生,而且評價也非常正確合理。
(2)談談“新課改”倡導的評價理論。(10分)
新課改倡導激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行為作出及時、積極的反饋,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
評價目的是促進發(fā)展。
評價內容綜合化。全面素質評價。
評價方式多樣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共同參與的、交互作用的評價。
更注重評價過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