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對知識點的整體化掌握
1、 中國古代史政治部分的考察重點,仍以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核心,考察歷代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政策、以宰相為代表的官僚制度演進、選官制度與監(jiān)察制度的沿革;經濟部分的考察重點是以古代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與國家經濟政策為基本版塊,注重對于古代經濟行業(yè)發(fā)展過程、小農經濟、各個朝代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以及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特別是經濟交往的梳理;思想文化部分的考察方向,重點是儒家思想發(fā)展演變、尤其注重唐宋明清的思想發(fā)展變化,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考察、特別是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2、中國近現代史政治部分的考察重點是列強對于中國社會的沖擊,以及中國逐步走向近代化的進程,尤其是各階層救亡圖存的探索。今年特別要注意新民主主義革命,如國共關系、抗日戰(zhàn)爭強調抗日戰(zhàn)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與貢獻?,F代政治史部分,要注意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設。近代中國經濟部分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是重點,尤其注意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于中國近現代史的影響?,F代經濟史部分重點仍然是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以及改革開放的經濟建設。中國近代思想部分是歷史考察的重要內容,尤其注意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3、世界史古代史重點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與古羅馬法律制度的形成過程與意義,多以材料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近代各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建立與完善是世界史考察核心的考點,尤其注意各國在實現代議民主制和近代法治過程中的個性與共性。無產階級運動,強調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以及十月革命。二戰(zhàn)后,兩極格局的形成、沖擊和瓦解、多極化趨勢的逐漸形成是重點。經濟部分著重于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發(fā)展、高漲與調整,尤其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經濟形態(tài)與模式的變革;現代經濟史一方面強調二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確立和調整,另一方面注意蘇聯經濟改革歷程和戰(zhàn)后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qū)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的相關內容。思想文化部分要注意人文主義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于人文主義及資本主義文化的推動。近現代科技文化沿革及其特點有所了解。
4、選修部分注重改革與人物的考察。部分省分會把選修融入到通史當中進行考察,比如北京地區(qū)。新課標地區(qū)和自主命題的省份,選修考察的重點是材料分析,復習中尤其要注意總結一些常見答題方法,如:在人物考察方面,把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對人物進行評價;古今中外的改革要結合歷史背景,重點在分析其進步性及其在歷史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
二、強化各類題型的靈活運用
1、題型考察角度:
在選擇題中,各模塊往往會協(xié)調兼顧,中國近現代史可能比重稍大,特別注重中外綜合試題。主觀題部分仍然以材料和話題類試題出現,建議考生在復習中總結常見的解題方法。如:客觀題考核題型與方法有:因果型選擇題:由結果推出原因或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逆向型選擇題:要注意該種題型題干所問內容;排序型選擇題:根據歷史史實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組合型選擇題:確定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答案為基點,對于其他內容進行篩選;圖象或圖表型選擇題:準確提煉出圖表的信息;概念型選擇題:理解該歷史概念包含的時空范圍、基本含義。主觀題材料題目特征與方法:第一,材料閱讀分析不要與基本史實和理論想沖突;第二,要注意將材料解讀,知識點內容和自我理解進行有機結合;第三,注意大題的四個過程:讀材料、審題目、結合知識點,按照基本結構作答。試題解答過程為:讀懂背景材料、明確題目結構、搞清時空范圍、搞清基本題型、推敲備選項、明確理論觀點。
2、試題方向角度:
第一,深化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和綜合試題考察。重要歷史概念的解讀和理解越來越多的在試題中體現。
第二,開放性試題仍然可能以解讀題為主,不刻意追求題型的新穎和開放,開放性試題有一定的限度,注重能力但強調知識的基礎地位。
第三,熱點問題常規(guī)考察,國家政策的變化,交通等熱點問題的考察都應引起重視。比如大運河在歷的作用。
第四,注意在歷史階段基本特征下,考察相應時間段的歷史成就,今年尤其注意時代主題和傳統(tǒng)文化的考察。主觀題方面,可能會有原因、特點、影響類題??忌趶土晻r建議總結大題答題思路和答題的基本結構,重視各類題型的變化。
三、2015年高考歷史熱點問題及可能的出題方式
1、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可能出題的角度有三個,一是從全民族抗戰(zhàn)的角度考察,二是從抗日戰(zhàn)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關系角度結合二戰(zhàn)史相關內容和二戰(zhàn)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去考察,三是與結合地理,通過地圖考察二戰(zhàn)中或抗日戰(zhàn)爭中相關戰(zhàn)斗、戰(zhàn)役的知識。
2、電影發(fā)明120周年、中國第一部電影拍攝110周年:極有可能從社會生活史觀的角度出題,考察通過電影所反映出的社會生活變遷。
3、新文化運動100周年:可以從文化交流或對待傳統(tǒng)文化態(tài)度的角度出題,考察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
4、遵義會議80周年:考察中共共產黨歷重大會議以及在革命過程中重大轉折點。
5、萬隆會議60周年:一是通過“求同存異”思想考察中國古代思想,一是考察新中國成立后與亞非拉美國家的關系。
6、“一帶一路”:可能從經濟文化交流的角度考察絲綢之路和對外貿易。
7、反腐?。汗糯分械谋O(jiān)察與選官制度,近代史中法制建設,通過法律手段打擊腐敗。
8、環(huán)境保護:從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出題,或者從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角度考察民主法制建設及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經濟政策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