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5屆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
語文試題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
一、語文基礎(chǔ)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寶藏(zàng) 箴言(zhēn) 罪行累累(lěi) 草菅人命(jiān)
B.答應(d?。?憧憬(chōng) 情不自禁(jìn) 剛愎自用(bì)
C.提防(dī) 蓓蕾(pèi) 不卑不亢(kàng) 風馳電掣(chè)
D.勾當(gōu) 瀕臨(bīn) 懸崖勒馬(lè) 同仇敵愾(kài)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洽談 坐落 雷厲風行 出奇不意
B.掃瞄 陷阱 談笑風生 別出心裁
C.通緝 疏浚 紛至沓來 彪炳千古
D.流弊 杜撰 張燈結(jié)彩 彬彬有理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1)接到報警后,民警連夜對轄區(qū)內(nèi)的各個賓館進行了秘密 ,終于在某酒店客房內(nèi)抓獲販毒人員鄭某,繳獲毒品“”5000多克。
(2)據(jù)媒體報道,央視的審查制度堪稱 ,五次審查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俗稱“過五關(guān)”,其中正式審查至少兩次。
(3)天天批閱語文作業(yè),糾正錯別字, 病句,久而久之,我就養(yǎng)成了 的習慣。
A.查訪 苛刻 修正 咬文嚼字
B.察訪 苛刻 修改 字斟句酌
C.察訪 嚴苛 修正 咬文嚼字
D.查訪 嚴苛 修改 字斟句酌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黃海冷水團是我國東部陸架海最為突出的一個現(xiàn)象,對漁業(yè)影響巨大,但我國尚未形成對這一現(xiàn)象的多學科長期連續(xù)觀測系統(tǒng)。
B.中國高鐵不僅運營規(guī)模大,而且還具有系統(tǒng)技術(shù)全面、造價低、建設(shè)速度快,成為“中國速度”“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C.隨著改革的有序推進,社會保險雙軌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將逐步得到化解,社會保險更好地將體現(xiàn)制度公平、規(guī)則公平。
D.覆蓋城鄉(xiāng)的文化設(shè)施網(wǎng)絡(luò)基本建成,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仍然較低,不符合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5.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和名著閱讀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對于快樂,孟子有獨到的見解?!睹献印けM心上》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泵献诱J為,家庭平安而無憂,問心無愧而安寧,享受教育英才的樂趣,這些都是人生樂事。
B.《紅樓夢》中,寶玉和寶琴的生日到了,大家贈送了壽禮,又拜了壽,吃了面。恰又知今天也是平兒和岫煙的生日,大家便湊了份子置酒同樂。飯后一群丫頭斗草玩耍,不慎把香菱的新裙子弄臟了。寶玉趕忙拿了襲人的一模一樣的新裙子給香菱換上。
C.《頭發(fā)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個有覺悟、有理想的人,他因支持辛亥革命主動剪掉了辮子,遭到了周圍人的蔑視和厭惡,他因而感慨中國守舊、頑固。小說通過N先生的遭遇給人啟迪:封建思想對國民心理上的麻痹太深,應加強對愚昧、麻木的國民的啟蒙教育。
D.在博爾赫斯的《沙之書》中,“沙之書”是一種神秘之物,小說主人公“我”對待它的態(tài)度先是好奇,再是鉆研,然后發(fā)現(xiàn)對它了解得越多,則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無法自拔的敬畏,再之后是恐懼,最后是逃避。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人在自身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應該是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教育在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中介轉(zhuǎn)化地位決定了教育只能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然而,教育培養(yǎng)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無價值內(nèi)涵的人,而應該是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
實踐的人是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和能動的存在物,這表現(xiàn)在以“主體性意識”為核心的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chuàng)等諸多方面。主體雖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真正的主體。即使在某種意義上人都能成為某種意義上的主體,也有一個主體性強與弱的差異。真正作為主體的人或主體性強的人,必須具有相應的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quán)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這就要求人在實踐活動中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fā)揮這種力量。為此,人就必須客觀地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地認識主體自身,這是人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
教育要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關(guān)鍵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要引導人去科學地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二是要引導人去充分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價值。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他越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越了解客體,越具備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他的主體力量就越強,就越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xiàn)實。因此,認識和把握客體,是人確立自己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但是,認識和把握客體,具備與客體交往的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只是客觀地賦予了人以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能否得以發(fā)揮和確證,還取決于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的強弱。
要提高人的主體性和增強人的主體意識,教育就必須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即充分認識人在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環(huán)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據(jù)此,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意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和人自身的價值,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zhì),促進人的社會化和主體化,增強主體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覺度。教育只有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才能更有效地解決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矛盾,同時也才能更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zhì)量。
教育必須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這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趨勢和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堅持從人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的角度來理解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并依據(jù)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發(fā)揮和發(fā)展了人的主體性來審度教育,這為評判教育的現(xiàn)代性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價值標準,也為教育實施的全過程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指導思想。
6.下列有關(guān)“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教育著眼于人的發(fā)展,能把抽象的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也能把無價值內(nèi)涵的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
B.教育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并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在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環(huán)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有助于提高人的主體性。
C.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和自身的價值,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zhì),使人更好地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教育要有效地解決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矛盾,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zhì)量,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在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后,才能客觀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認識主體自身,所以人應盡早成為實踐的主體。
B.主體力量較強的人,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具備實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xiàn)實。
C.現(xiàn)代教育呈現(xiàn)出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的趨勢,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
D.評價教育的現(xiàn)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其是否注重人的主體性。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中都處于主體地位,這決定了教育在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處于中介轉(zhuǎn)化地位。
B.參與社會歷史實踐活動的人具有能動性,他們表現(xiàn)出以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chuàng)等為核心的主體性意識。
C.人們在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后,才能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fā)揮這種力量。
D.不同的人,主體性強弱不同,在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quán)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方面會存在差異。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與顧丈祿柏述太孺人①節(jié)孝書
【清】汪縉
縉慕足下久矣。逮去歲始一再識面,見足下通懷樂易,與物為春,縉已不言心醉矣。
日者,為家慈乞言,進求旌表狀,即蒙備省首尾,且有意收而錄之邑志中,縉益感戴無量!歸報家慈,家慈命縉曰:“吾德薄,恐不足以塵邑志。雖然,顧先生盛意不可卻,汝為吾稱述,須尚質(zhì)直,勿增飾文辭!”縉唯唯而退。即擬撰次實跡,歸誠左右。適家慈六十悅辰,且牽率試事,匆匆不克就。縉敢盡其底里,為長者誦之。
太孺人二十二歲,嬪先考。閱七年,二十八歲,稱未亡人。于時,大父通議公年老矣,太孺人不欲以晝哭觸喪明痛,適舅姑所,多方為好語相勸慰。太孺人哭于室,淚成河矣,猶戒侍婢勿聞之舅姑,恐傷其心也。通議公之卒也,子孫環(huán)床簀間,諄諄垂訓。至縉兄弟,曰:“汝兄弟造化,克為賢母子,不復煩我老人也!”又指縉兄弟謂太孺人曰:“孫輩長,大必有以報汝,但我老人不及見矣?!?BR> 太孺人育三子一女,恩勤備至,家事自絲粟以上皆身親之,不以經(jīng)縉兄弟心,使縉弟得以一意于學。比長,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勞。久之,太孺人命以貲為州佐,縉則攻舉業(yè);于舉業(yè)外頗喜著述,太孺人不禁也。逮縉屢躓②場屋,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縉。三弟緱,有子云,有沉博絕麗之嗜,故下筆能為徐庾家言,棄舉業(yè)不事,太孺人亦不強也。太孺人于縉從游之人,察之尤密。見縉兄弟與善士游,則大喜。然患縉之負氣,不能下人也。每戒曰:“兒其痛自折節(jié),勿以氣凌人,失此佳客也。”縉與客語,時有爭氣,入侍太孺人,太孺人即得之眉睫間,因曰:“好友難得也,兒當思我此言。”縉兄弟與常兒處,太孺人即不樂。且曰:“兒當下帷發(fā)憤,顧安得碌碌與此曹相混?計田合,逐酒食,徒隋人志氣,無為也!”以是縉兄弟雖愚無知識,要不敢自菲薄,恒思奮發(fā),以文譽流通鄉(xiāng)邑,博太孺人歡。
然則太孺人端操植節(jié),雅宜麗金雘③而名縹囊④矣。今托大手筆載于不刊之書。
(有刪改)
【注】①太孺人:作者母親。②躓(zhì):遇事不順利。③金雘(wò):指丹黃。④縹囊: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囊。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即蒙備省首尾 備:仔細
B.適舅姑所 話:恰逢
C.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縉 咎:責備
D.每戒曰 每:常常
10.以下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作者的母親賢惠的一組是(3分)
①閱七年,二十八歲,稱未亡人
②猶戒侍婢勿聞之舅姑,恐傷其心也
③汝兄弟造化,克為賢母子,不復煩我老人也
④棄舉業(yè)不事,太孺人亦不強也
⑤勿以氣凌人,失此佳客也
⑥今托大手筆載于不刊之書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篇請托文章。雖然作者與顧先生見面不多,但作者早就生發(fā)了對顧先生的敬仰之情,感激顧先生的好意,并向其表達誠心。
B.作者的母親二十二歲時嫁給作者的父親,作者的父親去世后,作者的母親異常悲痛,但為了不讓公婆傷心,她還用好話安慰公婆。
C.作者的母親不讓幾個兒子為家事分心,讓幾個兒子都專心放在學習上,但作者在仕途上的發(fā)展卻不順利,作者幾次科舉考試失利。
D.作者的母親渴望兒子們上進,對作者所交往的人觀察得很仔細??匆娮髡咝值芎蜕屏嫉娜私煌?,就很高興;和不善良的人交往,就發(fā)話告誡。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吾德薄,恐不足以塵邑志。雖然,顧先生盛意不可卻。(3分)
(2)孫輩長,大必有以報汝,但我老人不及見矣。(3分)
(3)比長,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勞。(3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
王子猷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diào)弄畢便上車去??椭鞑唤灰谎浴?BR> (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改)
14.閱讀下面這首明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題長蘅次醉閣①
程嘉燧
為愛檀園開北閣,兩回三宿小房櫳②。
坐深曲洞香燈焰,睡美疏欞③曉日烘。
白拂花飛方丈雨,素屏灘響一床風。
但名次醉猶嫌俗,合作禪棲住遠公④。
【注】長蘅:李流芳字。李為萬歷丙午(1606)舉人,與程嘉燧、唐時升、婁堅等均有詩名,時稱嘉定四先生。次醉閣:檀園中的閣名。②櫳:窗戶。③欞:窗格。④合:應當。遠公:慧遠,東晉高僧。全句意為,唯有像慧遠這樣的高僧才最適宜住在這間閣子中。
(1)詩人“愛”檀園,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4分)
(2)本詩末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效果如何?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5個小題,如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
(1)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2)還顧望舊鄉(xiāng),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既窈窕以尋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 ,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5)蜂房水渦, 。(杜牧《阿房宮賦》)
(6)春水碧于天, 。(韋莊《菩薩蠻·其二》)
(7)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8)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陽樓記》)
四、現(xiàn)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渡船
林斤瀾
我離開溫州三十多年,有時候會忽然夢見渡船。
有幾年我住在蟬街外婆家里,蟬街不一定因蟬多得名,整個小城都在蟬聲中過三伏天。蟬成日喧叫,但它悠悠的單調(diào)的聲音,卻浸透了寂靜。
春天時節(jié),綿綿的春雨空檔里,漏下黃黃的陽光,我會忽然心慌起來,這種心慌,土話叫作“搖翼”,很形象。我一“搖翼”就趕緊跑出去,跑出悠悠的寂靜去。跑出了三角門,跑過“存廠”,穿過田野,來到城外淡綠的河邊,河面上橫著一條粗繩,繩下一只紅漆渡船,方方的平底的渡船挑擔的趕牛的都好穩(wěn)穩(wěn)當當上船,自家拉著繩子過河。船常常閑著,我獨自慢慢地過來過去。離開溫州前幾天,特別去坐渡船。離開是有目的地,但是千里迢迢,戰(zhàn)火漫漫,沒有一點把握實際還是個小孩子的心,覺得渡船渡到河中央,就好比到了生身之地的懷抱中間,心就靜定下來,暗暗朝拜音樂女神,誓不變心。
去年我回到溫州,住在松臺山下的華僑飯店,當然是新樓,有水電,有沙發(fā),有衛(wèi)生間,有屋有堂有花圃。松臺山腳還有個居高臨下的劇院,晚上要仰起頭來看電光燈。蟬街的河沒有了和鬧市五馬街連接起來。城墻和三角門早就扒平了,我順著馬路走到城外,城外還是馬路,“存廠”變成了工廠。馬路的背后,尋著了田野,尋著了河,但河上沒有繩,沒有渡船,沒有平底的方方的紅漆渡船。
有回過一條江,渡船是只老式兩頭翹大木船,安裝了個馬達。拎菜籃的,背書包的,拿著籃子的老人家,一會兒站滿了船艙船頭。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褲腳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槍一樣一條空扁擔,扁擔頭上纏著空口袋。大家好像都認識,有人笑著說:“鈔票賺著了。”女孩格格一笑,把頭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閃電一樣。滿船是多年思念的鄉(xiāng)音,滿船是思念里沒有的說話“鈔票,鈔票”,“賺著,賺不著”……四面的人聲里,忽然有一個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著我不曉得哪一條筋,一個名字跳了出來,我冒叫一聲,兩聲……一個白發(fā)蒼蒼,瘦臉黑黑的人站在我面前一分鐘以后,兩人都認出來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學。他的低音渾厚,當年他的本事是從上衣兜里抓出一支筆,有時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揮我們唱起響亮的“槍口對外,齊步向前!”
我們真真肩并肩走向戰(zhàn)場?!拔沂呛0兜纳诒?,“拿起鳥槍、鐵錘、剪刀、石頭、火炮……想象中,我們和日本鬼子巷戰(zhàn),肉搏,白刃相見。
我問他這些年在干什么呢?他說修理單車摩托直到拖拉機。他說他過了青年時期,才明白自己秉性不愛活動,根本也不是音樂材料。
他轉(zhuǎn)過頭去看江水,好像在問,當年的路是自己選擇的嗎?那時候自己會選擇嗎?同學朋友一個個不像浪連著浪嗎?一個個叫浪推著走,叫浪卷進去了……路,大半是時代決定的。
不過我還是想我那條小河上的渡船,拉著河面上的粗繩到了河中央,祈求養(yǎng)育我的大自然,給我啟發(fā),幫我下決心。我打聽哪里還有平底的方方的渡船。
他驚訝起來,用眼角脧著我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渡船,也沒聽說過,怎么會有四方的船呢?
剎那間,他疑心我做夢,我疑心他健忘。
我常常從松臺山下,走過蟬街五馬街。一路人撞人,從人縫里插過去,耳朵邊嗡嗡地全是鄉(xiāng)音,不過一個人也不認識。鄉(xiāng)音滿街滿城,好比潮水,帶泥帶沙帶泡沫帶殘渣的渾沌沌的潮水,我不熟識。
立刻從大街轉(zhuǎn)進小巷,走石板路,推開油漆剝落的雙扇前門,或是單扇白木變黑了的后門,走進潮濕的院子,走上苔蘚鑲邊的石階,走進幽暗的廂房,或是樓板晃晃的樓房,坐下來喝新鮮的綠茶,吸紅牡丹香煙,和老朋友悠悠閑談。
但方方的平底的紅漆渡船呢,沒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過,多半是懷疑,是稀奇,是搜索記憶。我也糊涂起來了,莫非把莊子的方舟,或者圣經(jīng)的方舟,摻雜到多年的鄉(xiāng)思里去了。
我多住了些日子,認識了一些青年,我聽見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機、意識流、蒙太奇……這都在小巷里的斗室里,好比水潭,這里有寂靜,有清澈,有深沉,有“搖翼”的心慌,有明天的夢。
我又離開溫州時,更加相信過去有過方舟,挑擔的趕牛的都能夠穩(wěn)當站著過河,也站過心慌的少年。
我相信現(xiàn)在也會有,只不過一時說不清在哪里。方方的平底的紅漆渡船呀,我還要尋你,也許明天就會心慌起來,千里迢迢回去尋你。
(選自《林斤瀾散文選集》,1984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6.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準確的兩項是(4分,兩項都對得4分,答對一項得2分,有錯項得0分)
A.三十年前的溫州顯得較為寂靜,而三十年后的溫州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有昔日的寂靜,有的只是喧囂與熱鬧。
B.“我”小時候有“搖翼”的心慌,反映出“我”當時內(nèi)心對人生道路的迷茫,而恰恰是城外河上的渡船給了“我”堅定的信心。
C.“我”在溫州偶遇老同學,他和“我”一樣在三十年前自己選擇了一條從事音樂的人生道路,他指揮“我們”演唱過抗日歌曲。
D.“我”認識了一些青年,聽見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機、意識流、蒙太奇,這從青年追求新事物方面展現(xiàn)了溫州的變化。
E.文章以“渡船”為線索敘事,從三十年前寫到三十年后,重點寫作者三十年后對心中渡船的找尋,前后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緊湊。
17.“渡船”有著怎樣的含義?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18.本文寫了“我”哪幾件與渡船有關(guān)的事?請簡要概括。(4分)
19.“我”找不到渡船,有人說這渡船不存在,有人說渡船被人們遺忘,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8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有媒體對今年某地自然景區(qū)和人文景區(qū)的客流量做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自然景區(qū)接待游客總量有所下降,同比減少了24.4個百分點;人文景區(qū)游客數(shù)量猛增,今年同比增長了83.33個百分點。人文景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超過了自然景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你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請簡要點評。要求:①觀點明確;②語言表達簡明、得體;③不超過35字。(4分)
21.學校文學社組織社員觀看由沈從文的同名小說《邊城》改編而成的電影《邊城》。在放映前,你要用一段話向社員簡要描述湘西風情,介紹電影主要人物。要求:①必須原創(chuàng);②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③不超過60字。(4分)
22.下圖是花樣滑冰女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畫面。請仔細觀察,對畫面進行準確、生動的描寫。要求: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不超過60字。(4分)
湖北省2015屆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語文試題及答案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深山有一全木質(zhì)古寺,懸掛在半崖峭壁間,馳名天下,游客如云。500年過去了,寺廟仍舊牢固無比,但游客越來越少。原來游人擔心500年前的建筑,無法承受今日的重量,生怕腐朽垮塌。師傅聽聞情況,幾經(jīng)思索,讓弟子在支撐木板的橫梁下,安上一根粗木支柱,遠遠望去,寺廟雖于懸崖之上,但有立柱支撐,更為牢固,給人以穩(wěn)固之感。
經(jīng)此一招,游人相信寺廟的安全,又觀者如云。其實,弟子當初修建立柱之時,木料不夠長,以致于立柱與橫梁之間,還有兩厘米的空隙。
請根據(jù)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
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試題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
一、語文基礎(chǔ)知識(共15分,共5小題,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寶藏(zàng) 箴言(zhēn) 罪行累累(lěi) 草菅人命(jiān)
B.答應(d?。?憧憬(chōng) 情不自禁(jìn) 剛愎自用(bì)
C.提防(dī) 蓓蕾(pèi) 不卑不亢(kàng) 風馳電掣(chè)
D.勾當(gōu) 瀕臨(bīn) 懸崖勒馬(lè) 同仇敵愾(kài)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洽談 坐落 雷厲風行 出奇不意
B.掃瞄 陷阱 談笑風生 別出心裁
C.通緝 疏浚 紛至沓來 彪炳千古
D.流弊 杜撰 張燈結(jié)彩 彬彬有理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1)接到報警后,民警連夜對轄區(qū)內(nèi)的各個賓館進行了秘密 ,終于在某酒店客房內(nèi)抓獲販毒人員鄭某,繳獲毒品“”5000多克。
(2)據(jù)媒體報道,央視的審查制度堪稱 ,五次審查需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俗稱“過五關(guān)”,其中正式審查至少兩次。
(3)天天批閱語文作業(yè),糾正錯別字, 病句,久而久之,我就養(yǎng)成了 的習慣。
A.查訪 苛刻 修正 咬文嚼字
B.察訪 苛刻 修改 字斟句酌
C.察訪 嚴苛 修正 咬文嚼字
D.查訪 嚴苛 修改 字斟句酌
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黃海冷水團是我國東部陸架海最為突出的一個現(xiàn)象,對漁業(yè)影響巨大,但我國尚未形成對這一現(xiàn)象的多學科長期連續(xù)觀測系統(tǒng)。
B.中國高鐵不僅運營規(guī)模大,而且還具有系統(tǒng)技術(shù)全面、造價低、建設(shè)速度快,成為“中國速度”“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C.隨著改革的有序推進,社會保險雙軌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將逐步得到化解,社會保險更好地將體現(xiàn)制度公平、規(guī)則公平。
D.覆蓋城鄉(xiāng)的文化設(shè)施網(wǎng)絡(luò)基本建成,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水平仍然較低,不符合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5.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和名著閱讀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對于快樂,孟子有獨到的見解?!睹献印けM心上》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泵献诱J為,家庭平安而無憂,問心無愧而安寧,享受教育英才的樂趣,這些都是人生樂事。
B.《紅樓夢》中,寶玉和寶琴的生日到了,大家贈送了壽禮,又拜了壽,吃了面。恰又知今天也是平兒和岫煙的生日,大家便湊了份子置酒同樂。飯后一群丫頭斗草玩耍,不慎把香菱的新裙子弄臟了。寶玉趕忙拿了襲人的一模一樣的新裙子給香菱換上。
C.《頭發(fā)的故事》中的N先生是個有覺悟、有理想的人,他因支持辛亥革命主動剪掉了辮子,遭到了周圍人的蔑視和厭惡,他因而感慨中國守舊、頑固。小說通過N先生的遭遇給人啟迪:封建思想對國民心理上的麻痹太深,應加強對愚昧、麻木的國民的啟蒙教育。
D.在博爾赫斯的《沙之書》中,“沙之書”是一種神秘之物,小說主人公“我”對待它的態(tài)度先是好奇,再是鉆研,然后發(fā)現(xiàn)對它了解得越多,則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無法自拔的敬畏,再之后是恐懼,最后是逃避。
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
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人在自身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應該是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教育在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中介轉(zhuǎn)化地位決定了教育只能著眼于人的發(fā)展。然而,教育培養(yǎng)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無價值內(nèi)涵的人,而應該是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
實踐的人是有意識的、自由自覺的和能動的存在物,這表現(xiàn)在以“主體性意識”為核心的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chuàng)等諸多方面。主體雖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為真正的主體。即使在某種意義上人都能成為某種意義上的主體,也有一個主體性強與弱的差異。真正作為主體的人或主體性強的人,必須具有相應的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quán)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這就要求人在實踐活動中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fā)揮這種力量。為此,人就必須客觀地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地認識主體自身,這是人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
教育要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關(guān)鍵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要引導人去科學地認識和把握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二是要引導人去充分認識和把握自身的價值。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人,他越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越了解客體,越具備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他的主體力量就越強,就越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xiàn)實。因此,認識和把握客體,是人確立自己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但是,認識和把握客體,具備與客體交往的實踐活動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只是客觀地賦予了人以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能否得以發(fā)揮和確證,還取決于人的主體性和主體意識的強弱。
要提高人的主體性和增強人的主體意識,教育就必須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即充分認識人在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環(huán)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據(jù)此,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意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和人自身的價值,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zhì),促進人的社會化和主體化,增強主體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覺度。教育只有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才能更有效地解決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矛盾,同時也才能更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zhì)量。
教育必須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這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趨勢和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堅持從人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的角度來理解教育目的的價值追求,并依據(jù)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發(fā)揮和發(fā)展了人的主體性來審度教育,這為評判教育的現(xiàn)代性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價值標準,也為教育實施的全過程提供了一個根本性的指導思想。
6.下列有關(guān)“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教育著眼于人的發(fā)展,能把抽象的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也能把無價值內(nèi)涵的人培養(yǎng)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
B.教育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并引導人充分認識自己在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環(huán)境面前的潛在的巨大能動性,有助于提高人的主體性。
C.引導人認識外部世界的規(guī)律和自身的價值,開發(fā)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zhì),使人更好地適應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
D.教育要有效地解決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矛盾,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育質(zhì)量,必須把人作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來培養(yǎng)。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在獲得主體力量和主體地位后,才能客觀認識外界客體和正確認識主體自身,所以人應盡早成為實踐的主體。
B.主體力量較強的人,能科學地認識、把握客觀規(guī)律,具備實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適應和超越客觀現(xiàn)實。
C.現(xiàn)代教育呈現(xiàn)出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的趨勢,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為主體來看待和培養(yǎng)。
D.評價教育的現(xiàn)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養(yǎng)成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其是否注重人的主體性。
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在社會歷史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中都處于主體地位,這決定了教育在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處于中介轉(zhuǎn)化地位。
B.參與社會歷史實踐活動的人具有能動性,他們表現(xiàn)出以自為、自覺、自主、自由、自創(chuàng)等為核心的主體性意識。
C.人們在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后,才能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自己的主體力量,并正確地使用和發(fā)揮這種力量。
D.不同的人,主體性強弱不同,在主體價值、主體能力、主體權(quán)利、主體義務、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方面會存在差異。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與顧丈祿柏述太孺人①節(jié)孝書
【清】汪縉
縉慕足下久矣。逮去歲始一再識面,見足下通懷樂易,與物為春,縉已不言心醉矣。
日者,為家慈乞言,進求旌表狀,即蒙備省首尾,且有意收而錄之邑志中,縉益感戴無量!歸報家慈,家慈命縉曰:“吾德薄,恐不足以塵邑志。雖然,顧先生盛意不可卻,汝為吾稱述,須尚質(zhì)直,勿增飾文辭!”縉唯唯而退。即擬撰次實跡,歸誠左右。適家慈六十悅辰,且牽率試事,匆匆不克就。縉敢盡其底里,為長者誦之。
太孺人二十二歲,嬪先考。閱七年,二十八歲,稱未亡人。于時,大父通議公年老矣,太孺人不欲以晝哭觸喪明痛,適舅姑所,多方為好語相勸慰。太孺人哭于室,淚成河矣,猶戒侍婢勿聞之舅姑,恐傷其心也。通議公之卒也,子孫環(huán)床簀間,諄諄垂訓。至縉兄弟,曰:“汝兄弟造化,克為賢母子,不復煩我老人也!”又指縉兄弟謂太孺人曰:“孫輩長,大必有以報汝,但我老人不及見矣?!?BR> 太孺人育三子一女,恩勤備至,家事自絲粟以上皆身親之,不以經(jīng)縉兄弟心,使縉弟得以一意于學。比長,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勞。久之,太孺人命以貲為州佐,縉則攻舉業(yè);于舉業(yè)外頗喜著述,太孺人不禁也。逮縉屢躓②場屋,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縉。三弟緱,有子云,有沉博絕麗之嗜,故下筆能為徐庾家言,棄舉業(yè)不事,太孺人亦不強也。太孺人于縉從游之人,察之尤密。見縉兄弟與善士游,則大喜。然患縉之負氣,不能下人也。每戒曰:“兒其痛自折節(jié),勿以氣凌人,失此佳客也。”縉與客語,時有爭氣,入侍太孺人,太孺人即得之眉睫間,因曰:“好友難得也,兒當思我此言。”縉兄弟與常兒處,太孺人即不樂。且曰:“兒當下帷發(fā)憤,顧安得碌碌與此曹相混?計田合,逐酒食,徒隋人志氣,無為也!”以是縉兄弟雖愚無知識,要不敢自菲薄,恒思奮發(fā),以文譽流通鄉(xiāng)邑,博太孺人歡。
然則太孺人端操植節(jié),雅宜麗金雘③而名縹囊④矣。今托大手筆載于不刊之書。
(有刪改)
【注】①太孺人:作者母親。②躓(zhì):遇事不順利。③金雘(wò):指丹黃。④縹囊:用淡青色的絲綢制成的書囊。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即蒙備省首尾 備:仔細
B.適舅姑所 話:恰逢
C.太孺人亦不因是咎縉 咎:責備
D.每戒曰 每:常常
10.以下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作者的母親賢惠的一組是(3分)
①閱七年,二十八歲,稱未亡人
②猶戒侍婢勿聞之舅姑,恐傷其心也
③汝兄弟造化,克為賢母子,不復煩我老人也
④棄舉業(yè)不事,太孺人亦不強也
⑤勿以氣凌人,失此佳客也
⑥今托大手筆載于不刊之書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篇請托文章。雖然作者與顧先生見面不多,但作者早就生發(fā)了對顧先生的敬仰之情,感激顧先生的好意,并向其表達誠心。
B.作者的母親二十二歲時嫁給作者的父親,作者的父親去世后,作者的母親異常悲痛,但為了不讓公婆傷心,她還用好話安慰公婆。
C.作者的母親不讓幾個兒子為家事分心,讓幾個兒子都專心放在學習上,但作者在仕途上的發(fā)展卻不順利,作者幾次科舉考試失利。
D.作者的母親渴望兒子們上進,對作者所交往的人觀察得很仔細??匆娮髡咝值芎蜕屏嫉娜私煌?,就很高興;和不善良的人交往,就發(fā)話告誡。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吾德薄,恐不足以塵邑志。雖然,顧先生盛意不可卻。(3分)
(2)孫輩長,大必有以報汝,但我老人不及見矣。(3分)
(3)比長,二弟名大鏊者稍佐家事,分太孺人勞。(3分)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6處)(3分)
王子猷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diào)弄畢便上車去??椭鞑唤灰谎浴?BR> (選自《世說新語》,有刪改)
14.閱讀下面這首明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題長蘅次醉閣①
程嘉燧
為愛檀園開北閣,兩回三宿小房櫳②。
坐深曲洞香燈焰,睡美疏欞③曉日烘。
白拂花飛方丈雨,素屏灘響一床風。
但名次醉猶嫌俗,合作禪棲住遠公④。
【注】長蘅:李流芳字。李為萬歷丙午(1606)舉人,與程嘉燧、唐時升、婁堅等均有詩名,時稱嘉定四先生。次醉閣:檀園中的閣名。②櫳:窗戶。③欞:窗格。④合:應當。遠公:慧遠,東晉高僧。全句意為,唯有像慧遠這樣的高僧才最適宜住在這間閣子中。
(1)詩人“愛”檀園,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4分)
(2)本詩末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效果如何?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5個小題,如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
(1)謹庠序之教,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2)還顧望舊鄉(xiāng),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既窈窕以尋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4) ,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5)蜂房水渦, 。(杜牧《阿房宮賦》)
(6)春水碧于天, 。(韋莊《菩薩蠻·其二》)
(7)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8)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陽樓記》)
四、現(xiàn)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題。
渡船
林斤瀾
我離開溫州三十多年,有時候會忽然夢見渡船。
有幾年我住在蟬街外婆家里,蟬街不一定因蟬多得名,整個小城都在蟬聲中過三伏天。蟬成日喧叫,但它悠悠的單調(diào)的聲音,卻浸透了寂靜。
春天時節(jié),綿綿的春雨空檔里,漏下黃黃的陽光,我會忽然心慌起來,這種心慌,土話叫作“搖翼”,很形象。我一“搖翼”就趕緊跑出去,跑出悠悠的寂靜去。跑出了三角門,跑過“存廠”,穿過田野,來到城外淡綠的河邊,河面上橫著一條粗繩,繩下一只紅漆渡船,方方的平底的渡船挑擔的趕牛的都好穩(wěn)穩(wěn)當當上船,自家拉著繩子過河。船常常閑著,我獨自慢慢地過來過去。離開溫州前幾天,特別去坐渡船。離開是有目的地,但是千里迢迢,戰(zhàn)火漫漫,沒有一點把握實際還是個小孩子的心,覺得渡船渡到河中央,就好比到了生身之地的懷抱中間,心就靜定下來,暗暗朝拜音樂女神,誓不變心。
去年我回到溫州,住在松臺山下的華僑飯店,當然是新樓,有水電,有沙發(fā),有衛(wèi)生間,有屋有堂有花圃。松臺山腳還有個居高臨下的劇院,晚上要仰起頭來看電光燈。蟬街的河沒有了和鬧市五馬街連接起來。城墻和三角門早就扒平了,我順著馬路走到城外,城外還是馬路,“存廠”變成了工廠。馬路的背后,尋著了田野,尋著了河,但河上沒有繩,沒有渡船,沒有平底的方方的紅漆渡船。
有回過一條江,渡船是只老式兩頭翹大木船,安裝了個馬達。拎菜籃的,背書包的,拿著籃子的老人家,一會兒站滿了船艙船頭。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褲腳卷到腿肚那里,肩上背槍一樣一條空扁擔,扁擔頭上纏著空口袋。大家好像都認識,有人笑著說:“鈔票賺著了。”女孩格格一笑,把頭一扭,眼睛里的得意閃電一樣。滿船是多年思念的鄉(xiāng)音,滿船是思念里沒有的說話“鈔票,鈔票”,“賺著,賺不著”……四面的人聲里,忽然有一個低音撞到我耳朵里,碰著我不曉得哪一條筋,一個名字跳了出來,我冒叫一聲,兩聲……一個白發(fā)蒼蒼,瘦臉黑黑的人站在我面前一分鐘以后,兩人都認出來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同學。他的低音渾厚,當年他的本事是從上衣兜里抓出一支筆,有時甚至是一把牙刷,就指揮我們唱起響亮的“槍口對外,齊步向前!”
我們真真肩并肩走向戰(zhàn)場?!拔沂呛0兜纳诒?,“拿起鳥槍、鐵錘、剪刀、石頭、火炮……想象中,我們和日本鬼子巷戰(zhàn),肉搏,白刃相見。
我問他這些年在干什么呢?他說修理單車摩托直到拖拉機。他說他過了青年時期,才明白自己秉性不愛活動,根本也不是音樂材料。
他轉(zhuǎn)過頭去看江水,好像在問,當年的路是自己選擇的嗎?那時候自己會選擇嗎?同學朋友一個個不像浪連著浪嗎?一個個叫浪推著走,叫浪卷進去了……路,大半是時代決定的。
不過我還是想我那條小河上的渡船,拉著河面上的粗繩到了河中央,祈求養(yǎng)育我的大自然,給我啟發(fā),幫我下決心。我打聽哪里還有平底的方方的渡船。
他驚訝起來,用眼角脧著我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渡船,也沒聽說過,怎么會有四方的船呢?
剎那間,他疑心我做夢,我疑心他健忘。
我常常從松臺山下,走過蟬街五馬街。一路人撞人,從人縫里插過去,耳朵邊嗡嗡地全是鄉(xiāng)音,不過一個人也不認識。鄉(xiāng)音滿街滿城,好比潮水,帶泥帶沙帶泡沫帶殘渣的渾沌沌的潮水,我不熟識。
立刻從大街轉(zhuǎn)進小巷,走石板路,推開油漆剝落的雙扇前門,或是單扇白木變黑了的后門,走進潮濕的院子,走上苔蘚鑲邊的石階,走進幽暗的廂房,或是樓板晃晃的樓房,坐下來喝新鮮的綠茶,吸紅牡丹香煙,和老朋友悠悠閑談。
但方方的平底的紅漆渡船呢,沒有人爽爽快快肯定有過,多半是懷疑,是稀奇,是搜索記憶。我也糊涂起來了,莫非把莊子的方舟,或者圣經(jīng)的方舟,摻雜到多年的鄉(xiāng)思里去了。
我多住了些日子,認識了一些青年,我聽見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機、意識流、蒙太奇……這都在小巷里的斗室里,好比水潭,這里有寂靜,有清澈,有深沉,有“搖翼”的心慌,有明天的夢。
我又離開溫州時,更加相信過去有過方舟,挑擔的趕牛的都能夠穩(wěn)當站著過河,也站過心慌的少年。
我相信現(xiàn)在也會有,只不過一時說不清在哪里。方方的平底的紅漆渡船呀,我還要尋你,也許明天就會心慌起來,千里迢迢回去尋你。
(選自《林斤瀾散文選集》,1984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6.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準確的兩項是(4分,兩項都對得4分,答對一項得2分,有錯項得0分)
A.三十年前的溫州顯得較為寂靜,而三十年后的溫州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有昔日的寂靜,有的只是喧囂與熱鬧。
B.“我”小時候有“搖翼”的心慌,反映出“我”當時內(nèi)心對人生道路的迷茫,而恰恰是城外河上的渡船給了“我”堅定的信心。
C.“我”在溫州偶遇老同學,他和“我”一樣在三十年前自己選擇了一條從事音樂的人生道路,他指揮“我們”演唱過抗日歌曲。
D.“我”認識了一些青年,聽見三四苯并芘、信仰危機、意識流、蒙太奇,這從青年追求新事物方面展現(xiàn)了溫州的變化。
E.文章以“渡船”為線索敘事,從三十年前寫到三十年后,重點寫作者三十年后對心中渡船的找尋,前后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緊湊。
17.“渡船”有著怎樣的含義?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18.本文寫了“我”哪幾件與渡船有關(guān)的事?請簡要概括。(4分)
19.“我”找不到渡船,有人說這渡船不存在,有人說渡船被人們遺忘,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認識。(8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12分,共3小題)
20.有媒體對今年某地自然景區(qū)和人文景區(qū)的客流量做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自然景區(qū)接待游客總量有所下降,同比減少了24.4個百分點;人文景區(qū)游客數(shù)量猛增,今年同比增長了83.33個百分點。人文景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超過了自然景區(qū)的游客數(shù)量。你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請簡要點評。要求:①觀點明確;②語言表達簡明、得體;③不超過35字。(4分)
21.學校文學社組織社員觀看由沈從文的同名小說《邊城》改編而成的電影《邊城》。在放映前,你要用一段話向社員簡要描述湘西風情,介紹電影主要人物。要求:①必須原創(chuàng);②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③不超過60字。(4分)
22.下圖是花樣滑冰女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畫面。請仔細觀察,對畫面進行準確、生動的描寫。要求: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不超過60字。(4分)
湖北省2015屆高三4月高考仿真供卷語文試題及答案
六、寫作(共60分,共1小題)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深山有一全木質(zhì)古寺,懸掛在半崖峭壁間,馳名天下,游客如云。500年過去了,寺廟仍舊牢固無比,但游客越來越少。原來游人擔心500年前的建筑,無法承受今日的重量,生怕腐朽垮塌。師傅聽聞情況,幾經(jīng)思索,讓弟子在支撐木板的橫梁下,安上一根粗木支柱,遠遠望去,寺廟雖于懸崖之上,但有立柱支撐,更為牢固,給人以穩(wěn)固之感。
經(jīng)此一招,游人相信寺廟的安全,又觀者如云。其實,弟子當初修建立柱之時,木料不夠長,以致于立柱與橫梁之間,還有兩厘米的空隙。
請根據(jù)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定,標題自擬。
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