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舞蹈:拉姆夏卓

字號:

★少兒興趣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少兒舞蹈:拉姆夏卓,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少兒興趣頻道!
    少兒舞蹈:拉姆夏卓
    “藏戲”,藏語叫“拉姆”(意為仙女)。據(jù)傳,藏戲最早是由七姊妹首先表演的,劇目又多是佛經(jīng)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故名為“拉姆”。它是戲劇、音樂、舞蹈三位一體的表演藝術(shù) 。在表演上重視唱、韻、白、舞、技、表六功。這里介紹的是藏戲舞蹈部分藏語稱“拉姆夏卓”。
     藏戲中舞蹈比較集中的呈現(xiàn)在它的序幕“溫巴頓”一場。當進入正劇“雄”以后,依劇情舞蹈和唱腔互相交錯配合,當人物出場和表演一段唱腔之后,再集中表演一段舞蹈。藏戲舞蹈語匯大體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模仿勞動生活的虛擬動作,如騎馬、射箭、行船、爬山、捻羊毛、禮佛拜祖等;二是根據(jù)劇情需要直接引入小段民間歌舞,如孔雀舞、牦牛舞、仙鶴舞、鹿舞以及穿插“果諧”、“堆諧”等舞蹈;三是藏戲本身規(guī)格化的成套動作,又可分為六種:(1)頓達(出場動作),由慢到快挽手跳動,男女各異,女多為雙挽手跳動,進步走和退步走結(jié)合。(2)“切冷”(行進步),多為先右后左曲線進行的轉(zhuǎn)圈動作。(3)“恰白”(敬禮,晃頭、揖拜動作)。(4)“格切”(連續(xù)環(huán)行轉(zhuǎn)圈動作),用于表現(xiàn)長途跋涉,變換時間地點的動作。(5)“德東”(慢步),用于吊場、靜場抒發(fā)性的動作。(6)“波爾欽”(蹦子),雙臂手伸至與地面打成六十度,由于兩臂硬直,有人叫“死人蹦子”,適于表現(xiàn)熱烈場面和情緒激昂的動作。藏戲歌舞本身的舞蹈大都由六個組合動作交織進行。
    以往藏戲是廣場表演藝術(shù),伴奏樂曲僅一鼓一镲,所以藏戲舞是應(yīng)節(jié)而舞,舞蹈動作節(jié)奏鮮明,健壯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