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驀恬兒
郭在容編劇,劉偉強導演,全智賢、鄭宇成主演,中韓合作的《雛菊》感動了不少人。那年夏天,阿姆斯特丹,火藥味十足的冷酷靈魂與冬日暖陽般溫暖的靈魂,相繼來到了一個女人面前……正準備個人畫展的畫家慧英(全智賢飾)在廣場上畫著肖像畫,在陌生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里能夠讓她堅持的只有她初戀的回憶。一名國際刑警,為追捕一個殺手來到了這個城市。原本只是用女孩做遮掩,但他卻先被純真善良的惠瑛俘獲了。熙熙攘攘的廣場上,正佑靜靜地坐著,讓惠瑛給他畫肖像畫。兩人的臉上,滿是幸福的味道。然而還有一個人,一直躲在暗處,痛苦地看著惠瑛和正佑那幸福的模樣。樸義是一個殺手。他一直隱瞞自己的身份,守護在惠瑛身邊。他也來到廣場上,讓惠瑛幫他畫畫,然而惠瑛畫到一半卻無法繼續(xù)。絕望的樸義發(fā)現,她畫的竟是另一個男人的臉。這份悲傷的愛情,卻不是那么容易就放棄的。
女畫家,中年警察,落魄殺手,浪漫至死的追逐,三個人的情殤。如此優(yōu)雅的愛情,在等待之中開放,又在等到的那個身影出現之時,夾雜在槍火迸射之間,搖曳、飛翔,然后墜落,凋謝。故事最后當惠英拿著那幅畫,站在廣場中央的時候,樸義走下來,微笑看著惠英說“對不起”的時候,一切好像很美好的樣子,就像陽光下的雛菊。。。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所以,到了這里,注定是個悲劇。結局是殘酷的,盛開著雛菊的畫上,濺滿了鮮血……廣場里驚飛的鴿子,她明白了一切卻叫不出愛人的名字,男主角悲痛地說著:不要離開,我們重新開始好不好?只要有去追求的機會又為什么非要在失去時才痛悟呢。字幕最后打出這個故事獻給那些還能有機會好好愛著的人們。
攝影師出道擅長拍男人的戲的劉偉強先后創(chuàng)作了《無間道》系列以及后來的《傷城》、《頭文字D》,激烈的槍戰(zhàn),力量之間火花的碰撞,了不起的電影造夢者。“古惑仔”電影時期為劉偉強的第一個創(chuàng)作階段,這些影片全都根據漫畫家牛佬的流行漫畫改變,更具流行性和動慢性。人物出場時,都是由漫畫的草圖開始,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往漫畫的投射,產生了進一步的認同感?!肮呕笞小庇捌永m(xù)了香港電影繁榮時期的“黑幫片”的某些主題,表現了街頭邊緣青少年們對抗社會、天馬行空、為所欲為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存方式。因此這類影片又不同于面對一般觀眾的“黑幫片”,它的受眾設定很明確,是拍給時下年輕觀眾的青春化的“黑幫片”。
以《無間道》系列片為代表的警匪片創(chuàng)作,為劉偉強電影的第三階段:傷城段。這時的影片不再以暴力動作和江湖義氣來推動敘事,不再從黑社會與警察對立的表面意義去詮釋挖苦暴力崇拜和社會暗角,而是以細膩的內心解剖和人性化的故事情節(jié)另辟蹊徑。采用全知的視點,來提醒觀眾時刻關注著人物的命運,關注著人物危機四伏的生活,探知他們未知的命運,同時關切他們恐懼、矛盾又充滿壓力的內心。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好與壞在現代社會的定義,借此啟發(fā)大家對金錢、地位和真理的價值觀。
《雛菊》,更是完美體現出了劉偉強電影的風格轉變, 也以此為分界,標志著劉偉強第四個創(chuàng)作階段的開始。影片極力渲染了一個浪漫愛情故事,異國的邂逅與愛情、緩慢的節(jié)奏、較多回憶性的抒情畫面、迷人的阿姆斯特丹景色等為其賦予了典型的文藝片風格。同時,影片又以香港類型片中的諸多商業(yè)元素進行包裝,如警匪動作場景、營造懸念氛圍等進一步增強了劇情的感染力;此外還使用三條線索并進的方法,分別以畫家惠英,警察鄭宇,殺手樸義三個人的角度,對故事同時敘述了一番,用三個人各自的角度來增強了“錯愛”的悲情色彩和主題。
他的每部戲從配樂到場景設定都有一種低調的高雅和夢幻感,人物命運的錯綜和多舛如涂料般在一幀幀畫面中被稀釋,綻放成鏡頭里那端狹路相逢,纏繞一世的情節(jié)。鄒菊中無論是片尾主題曲那首根據韓國民間歌謠改編的女聲吟唱的悲傷小調,還是影片一開始女主角騎著單車在如畫的田園里穿行時以提琴為主的交響樂《被隱藏的愛》。以及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鋼琴曲,好象婉婉的訴說著男主角暗戀卻不能表白的心—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強弱有序的G小調。湖水的明亮與他的悲傷揉碎在一起,無可分離不可分割。溫存被一點點地蕩漾,又被陽光一點點的浸透。一個生活在死亡和暴力世界里的人,他對于惠英,沒有任何要求,甚至不敢告訴惠英他就是那個她一直等的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就象一張明信片,那里有寬廣的天空,白色的風車時空宛若平行放慢的廣場,白色的教堂和光影交錯的河流,一片片雛菊熱烈而美好的綻放,一切都像在童話中。莫奈、梵高、繪畫、柴科夫斯基的音樂、異國情調、如和風拂過心弦的譯制片配音演員的對白,配合電影低調的暴力和憂傷的愛情相當完美。
注定,兩個愛情對手狹路相逢,殊死較量。命運,三個人的追逐,不同尋常難以言表的愛情,Daisy。
文藝片中的每段對白甚至都是可以獨立成句的,碎片比整體來得更凌冽。
回憶里的愛情,比等待中的愛情,更令人痛苦。腦海中浮現出很多人的面孔,那個男人的臉,被層層疊疊的覆蓋著。一定要見他一面吧!——惠瑛。
醒悟得太遲的愛情,比起永遠無法相見的愛情,更令人悲傷。愛情那么近,一直就在身邊,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就連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也都丟失了。一直走到了陡峭的絕壁,再也無法回頭。我的心中,有一朵容易凋零的花?!?。
無法訴說的愛情,卻比能告白的愛情,來得更殷切。在望不到盡頭的等待中,長久以來壓抑的心,就要爆炸了?!獦懔x。
我夢寐以求的愛 原來近在咫尺 但我惘然不知 只是無言看著你 在這陌生都市里
我日復一日繪畫著愛 期待雛菊的芬芳 會跟你驟然而來 此刻雖然太遲 但我終于認得你 我誠惶誠恐 害怕這份愛會驟然消失 但我會再次相信 你會一直守候我
郭在容編劇,劉偉強導演,全智賢、鄭宇成主演,中韓合作的《雛菊》感動了不少人。那年夏天,阿姆斯特丹,火藥味十足的冷酷靈魂與冬日暖陽般溫暖的靈魂,相繼來到了一個女人面前……正準備個人畫展的畫家慧英(全智賢飾)在廣場上畫著肖像畫,在陌生的城市阿姆斯特丹里能夠讓她堅持的只有她初戀的回憶。一名國際刑警,為追捕一個殺手來到了這個城市。原本只是用女孩做遮掩,但他卻先被純真善良的惠瑛俘獲了。熙熙攘攘的廣場上,正佑靜靜地坐著,讓惠瑛給他畫肖像畫。兩人的臉上,滿是幸福的味道。然而還有一個人,一直躲在暗處,痛苦地看著惠瑛和正佑那幸福的模樣。樸義是一個殺手。他一直隱瞞自己的身份,守護在惠瑛身邊。他也來到廣場上,讓惠瑛幫他畫畫,然而惠瑛畫到一半卻無法繼續(xù)。絕望的樸義發(fā)現,她畫的竟是另一個男人的臉。這份悲傷的愛情,卻不是那么容易就放棄的。
女畫家,中年警察,落魄殺手,浪漫至死的追逐,三個人的情殤。如此優(yōu)雅的愛情,在等待之中開放,又在等到的那個身影出現之時,夾雜在槍火迸射之間,搖曳、飛翔,然后墜落,凋謝。故事最后當惠英拿著那幅畫,站在廣場中央的時候,樸義走下來,微笑看著惠英說“對不起”的時候,一切好像很美好的樣子,就像陽光下的雛菊。。。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所以,到了這里,注定是個悲劇。結局是殘酷的,盛開著雛菊的畫上,濺滿了鮮血……廣場里驚飛的鴿子,她明白了一切卻叫不出愛人的名字,男主角悲痛地說著:不要離開,我們重新開始好不好?只要有去追求的機會又為什么非要在失去時才痛悟呢。字幕最后打出這個故事獻給那些還能有機會好好愛著的人們。
攝影師出道擅長拍男人的戲的劉偉強先后創(chuàng)作了《無間道》系列以及后來的《傷城》、《頭文字D》,激烈的槍戰(zhàn),力量之間火花的碰撞,了不起的電影造夢者。“古惑仔”電影時期為劉偉強的第一個創(chuàng)作階段,這些影片全都根據漫畫家牛佬的流行漫畫改變,更具流行性和動慢性。人物出場時,都是由漫畫的草圖開始,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往漫畫的投射,產生了進一步的認同感?!肮呕笞小庇捌永m(xù)了香港電影繁榮時期的“黑幫片”的某些主題,表現了街頭邊緣青少年們對抗社會、天馬行空、為所欲為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存方式。因此這類影片又不同于面對一般觀眾的“黑幫片”,它的受眾設定很明確,是拍給時下年輕觀眾的青春化的“黑幫片”。
以《無間道》系列片為代表的警匪片創(chuàng)作,為劉偉強電影的第三階段:傷城段。這時的影片不再以暴力動作和江湖義氣來推動敘事,不再從黑社會與警察對立的表面意義去詮釋挖苦暴力崇拜和社會暗角,而是以細膩的內心解剖和人性化的故事情節(jié)另辟蹊徑。采用全知的視點,來提醒觀眾時刻關注著人物的命運,關注著人物危機四伏的生活,探知他們未知的命運,同時關切他們恐懼、矛盾又充滿壓力的內心。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好與壞在現代社會的定義,借此啟發(fā)大家對金錢、地位和真理的價值觀。
《雛菊》,更是完美體現出了劉偉強電影的風格轉變, 也以此為分界,標志著劉偉強第四個創(chuàng)作階段的開始。影片極力渲染了一個浪漫愛情故事,異國的邂逅與愛情、緩慢的節(jié)奏、較多回憶性的抒情畫面、迷人的阿姆斯特丹景色等為其賦予了典型的文藝片風格。同時,影片又以香港類型片中的諸多商業(yè)元素進行包裝,如警匪動作場景、營造懸念氛圍等進一步增強了劇情的感染力;此外還使用三條線索并進的方法,分別以畫家惠英,警察鄭宇,殺手樸義三個人的角度,對故事同時敘述了一番,用三個人各自的角度來增強了“錯愛”的悲情色彩和主題。
他的每部戲從配樂到場景設定都有一種低調的高雅和夢幻感,人物命運的錯綜和多舛如涂料般在一幀幀畫面中被稀釋,綻放成鏡頭里那端狹路相逢,纏繞一世的情節(jié)。鄒菊中無論是片尾主題曲那首根據韓國民間歌謠改編的女聲吟唱的悲傷小調,還是影片一開始女主角騎著單車在如畫的田園里穿行時以提琴為主的交響樂《被隱藏的愛》。以及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鋼琴曲,好象婉婉的訴說著男主角暗戀卻不能表白的心—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強弱有序的G小調。湖水的明亮與他的悲傷揉碎在一起,無可分離不可分割。溫存被一點點地蕩漾,又被陽光一點點的浸透。一個生活在死亡和暴力世界里的人,他對于惠英,沒有任何要求,甚至不敢告訴惠英他就是那個她一直等的人。
荷蘭,阿姆斯特丹就象一張明信片,那里有寬廣的天空,白色的風車時空宛若平行放慢的廣場,白色的教堂和光影交錯的河流,一片片雛菊熱烈而美好的綻放,一切都像在童話中。莫奈、梵高、繪畫、柴科夫斯基的音樂、異國情調、如和風拂過心弦的譯制片配音演員的對白,配合電影低調的暴力和憂傷的愛情相當完美。
注定,兩個愛情對手狹路相逢,殊死較量。命運,三個人的追逐,不同尋常難以言表的愛情,Daisy。
文藝片中的每段對白甚至都是可以獨立成句的,碎片比整體來得更凌冽。
回憶里的愛情,比等待中的愛情,更令人痛苦。腦海中浮現出很多人的面孔,那個男人的臉,被層層疊疊的覆蓋著。一定要見他一面吧!——惠瑛。
醒悟得太遲的愛情,比起永遠無法相見的愛情,更令人悲傷。愛情那么近,一直就在身邊,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就連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也都丟失了。一直走到了陡峭的絕壁,再也無法回頭。我的心中,有一朵容易凋零的花?!?。
無法訴說的愛情,卻比能告白的愛情,來得更殷切。在望不到盡頭的等待中,長久以來壓抑的心,就要爆炸了?!獦懔x。
我夢寐以求的愛 原來近在咫尺 但我惘然不知 只是無言看著你 在這陌生都市里
我日復一日繪畫著愛 期待雛菊的芬芳 會跟你驟然而來 此刻雖然太遲 但我終于認得你 我誠惶誠恐 害怕這份愛會驟然消失 但我會再次相信 你會一直守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