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帝王故事:漢武斗氣封柏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漢元封元年秋,北伐匈奴凱旋而歸的漢武大帝統(tǒng)帥十八萬大軍,沿“秦直道”浩浩蕩蕩地回到中原,這天駐輦在河南嵩山腳下。
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們巡游的勝地。漢武帝雄才偉略,二十余年勵精圖治,國泰民安。此次北伐匈奴令其獻(xiàn)表稱臣,安定邊疆,難免讓他有些飄飄然。于是,在*臣李廣利等人的鼓吹之下,漢武帝決定仿效秦始皇,封禪嵩山。
嵩山有七十二峰,以峻極峰為,峰上古柏森森,風(fēng)景壯麗。漢武帝封禪用意在于自謂功齊與天,無人可比,自然要上峻極峰了。話說這天,漢武大帝在群臣前呼后擁下走進(jìn)峰頂寺廟的頭道山門,迎面一棵高不見頂?shù)墓虐負(fù)踝×吮娙说娜ヂ贰N涞鄢泽@之余命人丈量古柏有多粗,七個金甲武士手拉手還抱不住樹身。漢武帝不禁脫口贊道:“朕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還沒見過如此巨柏,真可稱得上柏中了?!崩顝V利見天子高興,急忙趁機諂媚:“圣上何不封它為柏中,天子口無戲言,恩澤及于山川草木?!?BR> 武帝沉吟道:“直呼‘柏中’未免俗氣!朕這次親率大軍北出長城,躍馬塞外,直逼匈奴單于簽訂城下之盟,這有賴于三軍受命,我封它個‘大將軍’豈不更好?”武帝話音剛落,李廣利等人便齊聲喝彩,皆道萬歲文治武功空前絕后,歷代君王無人能及,從這柏樹封號足可見大漢之威!
武帝聽了,更覺自得,當(dāng)即便讓人給那古柏掛上“大將軍”的金牌。雖然,隨駕在旁的郎中司馬遷暗覺不妥,可也沒敢掃漢武帝的興。
誰知,當(dāng)漢武帝領(lǐng)著群臣走進(jìn)中院,迎面又有一棵古柏?fù)踝∪ヂ?。這棵古柏更粗更壯,這可怎么辦呢?漢武帝難住了,不由得非常后悔:前面都已封過,不封豈能說得過去?封吧,他又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早知如此,理應(yīng)把“大將軍”改為“二將軍”才是,但是,天子無戲言,話既出口,明知是錯也不能更改。漢武帝想了半天,給自己想了個臺階下,便對群臣說:“當(dāng)年,高祖率兵翦滅暴秦之際,各路諸侯會盟中原,曾有約定,無論兵將多寡,實力強弱,先到咸陽者為君,后到咸陽者為臣。依此理,這棵古柏接駕來遲,凡事有個先來后到,朕就封它個‘二將軍’吧!”
“萬歲圣明,萬歲圣明!”李廣利一伙又是一陣吹捧。
可是,隨駕的其他臣子大都覺得這個封號有點荒唐,后人若知此情,必會貽笑大方,有損天子威信。只是,大家誰也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只好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這時,位小職微的司馬遷再也忍不住了,閃出人群跪地奏道:“啟稟萬歲!此議不妥。古柏封號,事情雖小,影響甚大。固然天子金口,語出難改。然不知錯,尚情有可原;既知錯而不改,則是以暗為明。所謂圣明之君,貴在知錯就改。知錯不改,非明君所為。眼前古柏,萬歲何不封其為‘總將軍’,以使其不屈居于大將軍之下,不知萬歲以為如何?”
司馬遷的話音剛落,周圍立刻響起一片贊同之聲:“好啊!”“妙哉!”“也只有這‘總將軍’的封號,才名副其實啊?!?BR> “大膽!”善于察言觀色的李廣利見武帝面露不悅,厲聲喝道,“什么好啊妙啊,欺萬歲胸中無墨嗎?這封號之事,是萬歲說了算,還是爾等說了算?”
這時,剛才附和司馬遷的群臣方如夢方醒,意識到?jīng)_撞了皇帝,個個嚇得呆若木雞,臉色煞白。司馬遷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伤鷣碚J(rèn)死理,仍不肯改口求饒。
一開始,漢武帝確實非常生氣,可他冷靜下來一想,覺得司馬遷確有才華,敢于直言,是個可用之才。今日要是因此事治他的罪,未免顯得自己氣量太小。這次就暫且作罷,讓群臣知道朕海量,以后再找機會治治司馬遷。于是,他瞪了司馬遷一眼,一甩袍袖不言不語獨自向前走去。群臣拉起還跪在地上的司馬遷,趕上去陪駕。
怎想到了第三道山門,迎面又有一棵比前兩棵更粗更大的古柏。漢武帝站在樹下沉吟片刻,想出一個封號??伤麤]有馬上說出來,而是暗忖:你們剛才大贊司馬遷之才,這次朕倒要看他在“大將軍”、“總將軍”之上,還能想出什么封號來?他若想不出,朕再說出來,不就能找回剛才丟了的面子?于是,他喚來司馬遷,故作為難地說:“哎呀,愛卿,你來看,這一進(jìn)三道山門,院院有古柏,一棵比一棵大,這……這第三棵大柏可該封個什么將軍呢?”
漢元封元年秋,北伐匈奴凱旋而歸的漢武大帝統(tǒng)帥十八萬大軍,沿“秦直道”浩浩蕩蕩地回到中原,這天駐輦在河南嵩山腳下。
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自古以來就是帝王們巡游的勝地。漢武帝雄才偉略,二十余年勵精圖治,國泰民安。此次北伐匈奴令其獻(xiàn)表稱臣,安定邊疆,難免讓他有些飄飄然。于是,在*臣李廣利等人的鼓吹之下,漢武帝決定仿效秦始皇,封禪嵩山。
嵩山有七十二峰,以峻極峰為,峰上古柏森森,風(fēng)景壯麗。漢武帝封禪用意在于自謂功齊與天,無人可比,自然要上峻極峰了。話說這天,漢武大帝在群臣前呼后擁下走進(jìn)峰頂寺廟的頭道山門,迎面一棵高不見頂?shù)墓虐負(fù)踝×吮娙说娜ヂ贰N涞鄢泽@之余命人丈量古柏有多粗,七個金甲武士手拉手還抱不住樹身。漢武帝不禁脫口贊道:“朕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還沒見過如此巨柏,真可稱得上柏中了?!崩顝V利見天子高興,急忙趁機諂媚:“圣上何不封它為柏中,天子口無戲言,恩澤及于山川草木?!?BR> 武帝沉吟道:“直呼‘柏中’未免俗氣!朕這次親率大軍北出長城,躍馬塞外,直逼匈奴單于簽訂城下之盟,這有賴于三軍受命,我封它個‘大將軍’豈不更好?”武帝話音剛落,李廣利等人便齊聲喝彩,皆道萬歲文治武功空前絕后,歷代君王無人能及,從這柏樹封號足可見大漢之威!
武帝聽了,更覺自得,當(dāng)即便讓人給那古柏掛上“大將軍”的金牌。雖然,隨駕在旁的郎中司馬遷暗覺不妥,可也沒敢掃漢武帝的興。
誰知,當(dāng)漢武帝領(lǐng)著群臣走進(jìn)中院,迎面又有一棵古柏?fù)踝∪ヂ?。這棵古柏更粗更壯,這可怎么辦呢?漢武帝難住了,不由得非常后悔:前面都已封過,不封豈能說得過去?封吧,他又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早知如此,理應(yīng)把“大將軍”改為“二將軍”才是,但是,天子無戲言,話既出口,明知是錯也不能更改。漢武帝想了半天,給自己想了個臺階下,便對群臣說:“當(dāng)年,高祖率兵翦滅暴秦之際,各路諸侯會盟中原,曾有約定,無論兵將多寡,實力強弱,先到咸陽者為君,后到咸陽者為臣。依此理,這棵古柏接駕來遲,凡事有個先來后到,朕就封它個‘二將軍’吧!”
“萬歲圣明,萬歲圣明!”李廣利一伙又是一陣吹捧。
可是,隨駕的其他臣子大都覺得這個封號有點荒唐,后人若知此情,必會貽笑大方,有損天子威信。只是,大家誰也想不出比大將軍更大的封號,只好面面相覷,束手無策。
這時,位小職微的司馬遷再也忍不住了,閃出人群跪地奏道:“啟稟萬歲!此議不妥。古柏封號,事情雖小,影響甚大。固然天子金口,語出難改。然不知錯,尚情有可原;既知錯而不改,則是以暗為明。所謂圣明之君,貴在知錯就改。知錯不改,非明君所為。眼前古柏,萬歲何不封其為‘總將軍’,以使其不屈居于大將軍之下,不知萬歲以為如何?”
司馬遷的話音剛落,周圍立刻響起一片贊同之聲:“好啊!”“妙哉!”“也只有這‘總將軍’的封號,才名副其實啊?!?BR> “大膽!”善于察言觀色的李廣利見武帝面露不悅,厲聲喝道,“什么好啊妙啊,欺萬歲胸中無墨嗎?這封號之事,是萬歲說了算,還是爾等說了算?”
這時,剛才附和司馬遷的群臣方如夢方醒,意識到?jīng)_撞了皇帝,個個嚇得呆若木雞,臉色煞白。司馬遷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伤鷣碚J(rèn)死理,仍不肯改口求饒。
一開始,漢武帝確實非常生氣,可他冷靜下來一想,覺得司馬遷確有才華,敢于直言,是個可用之才。今日要是因此事治他的罪,未免顯得自己氣量太小。這次就暫且作罷,讓群臣知道朕海量,以后再找機會治治司馬遷。于是,他瞪了司馬遷一眼,一甩袍袖不言不語獨自向前走去。群臣拉起還跪在地上的司馬遷,趕上去陪駕。
怎想到了第三道山門,迎面又有一棵比前兩棵更粗更大的古柏。漢武帝站在樹下沉吟片刻,想出一個封號??伤麤]有馬上說出來,而是暗忖:你們剛才大贊司馬遷之才,這次朕倒要看他在“大將軍”、“總將軍”之上,還能想出什么封號來?他若想不出,朕再說出來,不就能找回剛才丟了的面子?于是,他喚來司馬遷,故作為難地說:“哎呀,愛卿,你來看,這一進(jìn)三道山門,院院有古柏,一棵比一棵大,這……這第三棵大柏可該封個什么將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