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司法考試經濟法考點: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字號:

2015司法考試經濟法考點: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
    司考經濟法基礎考點: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忌鷳⒁獍盐找韵逻@些復習方法。首先,正是由于經濟法法規(guī)眾多,分值分散,該部分一向被人認為是雞肋,但鑒于其總分頗高,采取完全放棄的態(tài)度自然也是不可取的。經濟法是一個內容龐雜的部門法體系,它所包含的眾多法律文件之間雖然共同點不多,但都屬于理論要求不高,主要依賴法條的淺層次知識點。
    (一)生產者的產品質量義務生產者的產品質量義務包括作為的義務和不作為的義務兩個方面。
    1.作為的義務:生產者作為的義務分為兩個方面:產品質量的要求和產品標志的要求。
    關于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法》第26條規(guī)定了三項內容,詳見法律條文。
    關于產品標識,見《產品質量法》第27條、第28條的規(guī)定。
    2.不作為的義務:生產者的不作為義務見《產品質量法》第12條、第13條、第29條、第30條、第31條和第32條。
    (二)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銷售者的義務包括:進貨驗收檢查義務,保持銷售產品質量的義務,不得銷售明令淘汰的、失效的、變質的產品的義務,正確標識的義務,不假冒的義務等不得違反禁止性規(guī)定的義務。
    《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的產品質量責任的歸責原則為:對生產者實行嚴格責任制度,即無過錯責任制度,也就是只要產品有缺陷,不論生產者主觀上是否有故意或過失,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2.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fā)現缺陷存在的。對銷售者實行過錯責任制度,即只有因銷售者主觀故意或過失而導致產品缺陷引起損害的,銷售者才承擔法律責任。此外,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和供貨者的,推定為銷售者有過錯,對此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生產者和銷售者對產品質量缺陷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不論最終責任應由誰承擔,銷售者對損害都負有先行賠償的義務,在賠償后,如屬生產者的責任,銷售者有追償權。
    這里還需要考生明確一個概念,即缺陷?!懂a品質量法》第46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备鶕緱l規(guī)定,只要產品具備有不合理危險或者不符合標準這兩者之一,即是缺陷產品。
    因產品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因產品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用戶、消費者滿10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