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務員聯考公共基礎知識練習題

字號: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題庫大全
     1.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這句話的意思是( )。
     A.通權達變方能全身而退
     B.禮節(jié)不周恐致殺身之禍
     C.急流勇退尚能東山再起
     D.謙讓退守必能收服霸王
     2. 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因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引起的行政訴訟,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里的原告所在地不包括( )。
     A.臨時居住地
     B.經常居住地
     C.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
     D.戶籍所在地
     3. 函的結構是( )。
     A. 標題、主送機關、正文、制發(fā)機關與日期
     B. 標題、正文、制發(fā)機關與成文日期
     C. 標題、正文、結尾
     D. 標題、#公務員考試# #2015年公務員聯考公共基礎知識練習題#、正文、制發(fā)機關與日期
     4. “潼關”素來是中國兵家必爭之地,下列作品描寫“潼關”的是( )。
     A.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B.月明瀚海水如雪,春盡陰山草不青
     C.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D.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5. 從古代的“把酒問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號系列對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宮一號”的發(fā)射,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這說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②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帆風順的
     ③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④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是實踐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是( )。
     A.革命對象和革命前途相同
     B.革命領導階級和革命指導思想相同
     C.革命動力和革命前途相同
     D.革命對象和革命動力相同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題干中的句子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意思是: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jié),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F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為什么(還要)去告辭呢?這句話是鴻門宴上樊噲對劉邦所說。劉邦借機離開宴席,但他覺得沒有向項羽告辭,斷然離開似乎不妥,于是樊噲對他說出了題干中的那句話。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在當前危急的情勢下,不要再顧忌那些瑣事,靈活應變才能全身而退。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答案】A
     【解析】根據法院關于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九條第1款的規(guī)定,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A
     【解析】函,用于不相隸屬機關間商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等,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內容和寫法要求如下:(一)首部。主要包括標題、主送機關兩個項目內容。(二)正文。其結構一般由開頭、主體、結尾、結語等部分組成。(三)尾部:結尾落款。主要包括署名(制發(fā)機關)和日期。A項是函的結構組成。故選A。
     4.【答案】A
     【解析】A項詩句出自李世民的《入潼關》,所描寫的即是潼關。B項出自譚嗣同《塞下曲》,所描寫的是陽關。C項出自王之渙的《出塞》,所描寫的是玉門關。D項出自范仲淹的《岳陽褸記》,所描寫的是岳陽樓。因此本題選A。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常識??疾閷q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與應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認識也會不斷加深,認識反過來進一步指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也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所以“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實踐鍛煉并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的說法是正確的,“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是實踐的目的”的說法錯誤。并且,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受技術手段制約,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所以“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帆風順的”說法不正確。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6.【答案】D
     【解析】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兩者的動力和革命對象是相同的,動力都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對象都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由無產階級領導;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為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