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精選:歸鄉(xiāng)人的年輪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教育故事精選:歸鄉(xiāng)人的年輪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歸 鄉(xiāng)
    山路還是離開時的那條山路,沒有變,變的是歸鄉(xiāng)人的心情;村莊還是原來的村莊,沒有變,變的是歸鄉(xiāng)人的年輪。
    多年沒有回家了,歲月改變了人或物的記憶。這些年,漂泊遷徙的生活使他們錯把異鄉(xiāng)當(dāng)故地,并強(qiáng)迫自己掩藏起說了大半生的方言,用心去學(xué)會另一種屬于別人的話語詞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們一直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像一只只不知疲倦的螞蟻,爬行在城市的邊沿角隅,搬運著憧憬和面包。有時,他們也會想家,想家的時候,就抬頭看看天空的月亮,或者面朝家的方向,嗅嗅從家鄉(xiāng)吹刮而來的晚風(fēng),又抑或偷偷地躲進(jìn)窩棚,撫摸自己指甲縫里夾帶的故鄉(xiāng)的泥土,潸然淚下。
    現(xiàn)在,他們終于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腿腳就像復(fù)蘇的春草,充滿了勁道。田野、雜草、蟲鳴似乎都還認(rèn)得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向他們表示問候和致意。而他們無疑全都是喜悅和幸福的,他們在想,整個村莊的人應(yīng)該都在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自己的歸來吧——— 畢竟,他們是去過大城市見過大世面的人——— 這是他們的父輩一輩子做夢也實現(xiàn)不了的事。盡管,他們至今還尚未弄明白什么是城市?什么叫時尚?咖啡是什么味道?又為什么被人叫做民工?
    想象伴隨他們的激情在燃燒。他們一邊走,心里還在一邊想,自己離開家的這些日子,村里該有哪些變化,誰家多了一個人,或者少了一個。兒子長高了,還是瘦了;父母是比以前精干了,還是頭上增了白發(fā),眼角多了皺紋……
    大概是因了年關(guān)的原故,村莊明顯比平常更加凈朗、喜慶、鮮麗了。不知不覺,他們的耳朵已經(jīng)聽見了自家院墻外的狗吠聲,狗是第一個迎接他們歸家的“親人”。狗熟悉他們的方言,宛如他們熟悉狗吠聲所暗藏的語義。他們的聲音是共同的一組韻母。
    在狗吠聲的熱情招呼下,他們到家了。
    爬上門楣的春訊
    春天總是最先在農(nóng)宅的門楣上露出征兆,它潛藏在那些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nèi)蘊,且剛正挺拔的方塊漢字里。就像一個害羞的鄉(xiāng)村姑娘躲在某扇窗欞的背后,閃動水靈大眼,探望著遠(yuǎn)處田野上草色的變化,聆聽著窗外樹枝上百靈鳥婉轉(zhuǎn)的鳴唱。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屋后竹梅含瑞露,門前桃李笑春風(fēng)”“幸福洪福家家福,新春長春處處春”……
    每一個詞匯都暗示著一種祈望,每一個句子都寄予著一次祝福。老年人從中看到了晚年流動的平安和康??;壯年人從中窺到了生活溢漾的蓬勃和愿望;少年人從中感到了骨節(jié)竄生的猛勁和力量。
    春臨人間,天降吉瑞,萬物一派祥和。
    是春的手指叩開了候春的大門,還是人們的心靈敞開了迎春的門扉?
    祭 祖
    大紅燭插于祭案,青煙繚繞。燃燒的紙錢是一種傾訴。心語心愿,復(fù)雜的淚珠在眼眶中澎湃。記憶復(fù)活,連接天堂的路上出現(xiàn)了多少先祖的背影。回歸的人尚在回歸的路上。
    祈禱,鞠躬,磕頭。女人站在男人的身后,小孩跟在大人的身后。時間慢下來,酒瓶里的酒倒出一杯又一杯。過年了,先祖?zhèn)円矐?yīng)該喝個痛快。
    祭祖的人心里默默絮叨著,好些話早就想說了,只因機(jī)緣不到,就一直沒開口。這下好了,憑借年關(guān)的節(jié)慶,把想說的話都講給先祖聽聽。他們講得最多的自然是感謝,感謝在先祖的保佑下,自己才能把一個小家庭經(jīng)營得煞是溫馨。豬壯得像頭牛。孩子整天活蹦亂跳,螞蚱般天真。老媽媽坐在樹下看云朵,手中的佛珠感念著晚年的福音。妻子呢,嘴饞得很,天天吵著吃肉,說雞蛋吃多了燒心。
    燃燒的紙錢漸漸熄滅了。先祖?zhèn)兠χ厝チ?。臨走前,他們好似還說了點什么。大紅燭閃跳的火光即是先祖?zhèn)兊绖e的語言。先祖?zhèn)兌颊f了些什么呢?只有祭祖的人自己知道。他們樂滋滋地收拾起杯盤供果,回屋了。
    祭祖的人相信,有了先祖在暗中保佑著自己,自己今后的人生就一定會過得如一塊鐵:亮錚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