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作文輔導(dǎo):擬題技巧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5中考作文輔導(dǎo):擬題技巧》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睒?biāo)題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標(biāo)題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過目難忘。那么,怎樣才能快速擬出一個鮮活新穎的標(biāo)題呢?下面簡單地介紹幾種方法。
    一、反常法。也叫懸念法。就是故意用違背常理邏輯的語句作題目的方法。這種題目能激起讀者的興趣,有想一口氣把全文讀完弄個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謝車禍》,“車禍”為什么還要感謝呢?讀者急于想從文中看個究竟。其他的如《美麗的謊言》、《拍賣誠信》和《耳朵“挑食”》等,無不使讀者心情蕩漾。如《藍樹葉》這個題目,既新穎又能吸引讀者往下讀。樹葉一般都是綠色的,怎么會是藍色的呢?讀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畫樹葉時因沒有綠色蠟筆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給,“我”只好把樹葉涂成了藍色。作者安題目時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達》、《沒有“異想”,哪來“天開”》等都有這個效果。如:以“競爭”為話題——《感謝你的敵人》、《珍惜你的痛苦》、《敗了,多好》;以“關(guān)注生活”為話題——《往事并不如煙》、《以胖為榮》;以“素質(zhì)教育”為話題——《真想做個后進生》、《渴望停電》。
    二、修辭法。用比喻和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擬題,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愛。①比喻如:以“挫折”為話題——《別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師》;以“環(huán)?!睘樵掝}——《點燃綠色的火焰》、《我想有個美麗的家》;關(guān)于“孝”——《請給老人一輪暖陽》;“關(guān)注生活”的話題——《我愛曲線的生活》。③對偶如:以環(huán)境為話題——《一頭白發(fā),滿山青蔥》;以讀書為話題——《讀智慧之書,做有用之才》。④擬人如:以“樹”為話題——《樹的“嘆息”》;以“環(huán)保”為話題——《地球就診記》
    三、引用法。對影片名、歌曲名、古詩名以及成語俗語等進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為文章的題目,這就是借用。這樣的題目顯得典雅大方,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引人喜愛??煞譃橹苯右煤突谩?BR>    A、直接引用:
    引用詩詞。如:99年高考“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陳子昂《登幽州臺歌》),表示對移植記憶的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豐富多采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蘇軾《題西林壁》)。
    引用歌詞?,F(xiàn)在的流行音樂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詞非常優(yōu)美,借用它們作文章的標(biāo)題,既顯得活潑風(fēng)趣,又容易把讀者帶入文章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
    如:以“寬容”為話題——《一笑而過》(那英);以“素質(zhì)教育”為話題——《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
    以“家庭”為話題——《我要的幸?!罚▽O燕姿);以“心愿”為話題——《一千零一個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質(zhì)教育”為話題——《救救孩子》(魯迅《狂人日記》);
    以“關(guān)注生活”為話題,寫生活對人的考驗——《讓暴風(fēng)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高爾基《海燕》);以“友誼”為話題——《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同名小說);以“親情”為話題——《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麥?zhǔn)峡Х葟V告語)。
    B、化用。
    如:以誠信為話題——《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化用了詩句“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以環(huán)境為話題——《都是風(fēng)沙惹的禍》,化用歌詞“都是你惹的禍”;以讀書為話題——《讀書就是愛自己》,化用娃哈哈礦泉水廣告語“愛你就是愛自己”。
    四、公式法。如《8-1>8》這個題目也很別致引人:八減去一怎么會大于八呢?讀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七個小時的工作,一個小時的休息或鍛煉,效果大于八個小時,所以要勞逸結(jié)合。其他的如《現(xiàn)代人=長×寬×高》、《置疑公式:才能+機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五、諧音法。針對一篇歹徒搶劫銀行,一位青年上前與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卻圍觀不助的新聞,有的同學(xué)寫讀后感時,擬題為《見義勇為與見義勇“圍”》,用了諧音法,把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擬成《〈街頭一幕〉讀后感》、《贊見義勇為精神》、《談世界觀》等,就顯得一般,讀者看到題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針對當(dāng)前中學(xué)生重文輕理的現(xiàn)象,有個同學(xué)寫評論文,擬題為《要重理“親”文》。這題目顯得鶴立雞群,與眾不同。而如果擬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視文科》等標(biāo)題,就一般化了。
    六、時尚法。擬用當(dāng)前流行的詞語作題,能一下子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有一種親近感而產(chǎn)生閱讀欲。例如《李白上網(wǎng)》,這不禁使人要問,李白怎么會上網(wǎng),上什么網(wǎng)等,從而想看個結(jié)果。其他的如《QQ城風(fēng)波》、《給韓寒讓出一條道》等,無不撩起讀者閱讀的心緒。
    新鮮而引人的擬題方法不止以上這些,還需師生們加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