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練習題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初一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練習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初一考試網(wǎng)
    一、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①北宋初年,崇尚節(jié)儉,衣帽上不得墜飾珠玉,各級官員服色有嚴格規(guī)定,百姓只穿黑白兩色衣服。后來奢侈之風盛行,統(tǒng)治者的衣飾精美華麗。②受北方少數(shù)民族影響,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學者認為:“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③婦女纏足的陋習逐漸傳開,這反映了婦女受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
    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為多,南宋時南方人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3、住:百姓住房多為低矮茅屋,貴族宅第宏麗,前堂后寢,兩側有耳房和偏院。 4、行:宋代缺馬,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出門乘轎,士大夫一般騎驢、騾。那時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詩里的“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業(yè)的興旺。
    二、熱鬧的瓦子和歡樂的節(jié)日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練習題1、“瓦子”和“勾欄”:出現(xiàn)原因:是宋朝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的結果。東京城內(nèi)的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稱“瓦子”。瓦子中圈出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2、宋代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宋代稱春節(jié)為元旦,為重視。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掛年畫、貼“桃符”、守歲等。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的興起
    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召開蒙古貴族大會,被推舉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出現(xià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3、元世祖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北方農(nóng)業(yè)得以恢復和發(fā)展。為了便利南糧北運,他下令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的運河連同,使糧船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規(guī)??涨暗暮_\。
    4、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yè)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三、行省制度
    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設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內(nèi)容:
    1、中央—中書省—全國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qū)。
    2、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0個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嶺北行省、管理東北的遼陽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
    3、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 4、加強對琉球(今臺灣)的管轄。 四、民族融合的發(fā)展
    1、表現(xiàn):①漢族人民開發(fā)邊疆。②邊疆各族遷入內(nèi)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③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④形成了一個新民族—回族。
    2、作用: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內(nèi)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3、元朝在我國歷貢獻:①元朝的統(tǒng)一,結束了北宋以來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遼闊。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③元政府設有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駐扎軍隊,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⑤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