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語文教案范文:竇娥冤

字號:

這篇《高二下冊語文教案范文:竇娥冤》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通過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竇娥形象的社會意義,理解戲劇主題。
    3、戲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視頻欣賞,引入學習本劇第二個場景。
    教師:竇娥的冤屈,真能感天地,泣鬼神,如果說第一個場景刻畫了一個滿含悲憤之情,有著強烈反抗意識的竇娥,那么,第二個場景又跟我們帶來的是什么樣的竇娥呢?
    二、賞析第二個場景:
    1、學生角色朗讀《倘秀才》《叨叨令》和竇娥與劊子手的對白,(男:劊子手,女:竇娥)思考:講了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了竇娥的什么性格特征?
    學生明確:主要寫了竇娥請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主要表現(xiàn)了竇娥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2、教師:竇娥來到了法場,她婆婆也來到了法場,接下來,讓我們來朗讀一下竇娥和婆婆的對白,思考:這段對白,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們明確:這些話通俗明白,像生活本身那樣自然、貼切,沒有絲毫加工的痕跡,而且與竇娥的身份、處境相吻合,刻畫了她善良的心地。
    3、這段對白,除了刻畫竇娥善良的心地,還敘說了竇娥的冤屈,這在情節(jié)上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明確:這段對白,主要用以激發(fā)人物的內(nèi)心冤屈,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憤恨,為后文發(fā)三樁誓愿作了鋪墊。
    4、女生齊讀《鮑老兒》曲子的后面唱段,思考: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這樣理解?
    學生明確:因為現(xiàn)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為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xiàn)了她的孝順。
    5、思考:作者著力刻畫竇娥的善良性格,在表達主題上起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明確: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fā)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fā)令人同情。試想一個平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為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終也作出了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這樣與竇娥反抗的精神相映襯,使她的形象更豐滿、鮮明;同時善良的被毀滅,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三、賞析第三個場景:
    (教師:竇娥滿含冤屈,走上了法場,她多么不甘心平白受冤,多么想昭示冤情,多么想懲罰世道,那我們再來看看竇娥走上斷頭臺時說了些什么)
    1、學生明確,主要講了三樁誓愿,是哪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2、賞析“血濺白練”:角色朗讀賓白,齊讀《耍孩兒》唱段,思考:竇娥要血濺白練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①說明自己的冤屈。②讓自己的滿腔熱血不落紅塵,她發(fā)這誓是想讓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3、賞析“六月飛雪”:學生角色朗讀賓白部分,思考:竇娥要“六月飛雪”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明確:①讓上天昭示自己的冤屈。②讓白雪裹尸,潔白不染。
    4、引導學生分析“血濺白練”和“六月飛雪”所隱含的其他意思。
    學生明確:表明了她與要與那污濁的社會后的決裂,也表現(xiàn)了她品格的高潔。
    5、賞析“亢旱三年”:學生自由討論:竇娥要發(fā)下“亢旱三年”的誓愿?
    學生討論明確:她希望的不僅是個人的冤情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惡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自然就不可搜刮。同時更突出竇娥驚天地、泣鬼神的冤屈之深。
    6、學生欣賞視頻,感知竇娥的冤屈。
    7、學生討論:前后對天地的不同態(tài)度是否矛盾?
    學生明確:前者是無助之下的怨恨,實質上怨恨的是現(xiàn)實的社會;后者是無助之下后的依靠和寄托,是竇娥反抗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二者并不矛盾。
    8、體會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的作用?
    學生明確:“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說明竇娥冤枉悲凄;“六月飛霜”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并暗示第二樁誓愿也能實現(xiàn);“東海孝婦”除了暗示第三樁誓愿將要實現(xiàn)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四、總結竇娥的形象: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和摧殘的、善良孝順、剛毅頑強、敢于與惡勢力抗爭的勞動婦女形象。
    五、學生討論:根據(jù)結尾安排“三大誓愿”的情節(jié),探討本劇的浪漫主義手法。
    六、概括主題:
    學生明確: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七、分析語言特點:
    《竇娥冤》一劇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課文中,凝練而又明白如話的說白,優(yōu)美而又有節(jié)奏的的唱詞,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集中表現(xiàn)了竇娥的“怨”與“憤”。不少古代白話,如“只合”(只應該)、“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動??瓢椎容o助手段運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復雜心情,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八、【補充材料】
    “萇弘化碧”“六月飛雪”“東海孝婦”典故的出處:
    1.“萇弘化碧”出自《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沉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
    2.“六月飛雪”出自《太平御覽》: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為之下霜。
    3.“東海孝婦”出自《漢書?于定國傳》: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yǎng)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jīng)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崩舨缎D。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yǎng)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ぶ锌莺等?。
    九、作業(yè):根據(jù)所掌握的竇娥的性格特點,為竇娥寫一幅挽聯(lián):
    上聯(lián):貞潔敬孝,哀怨感天雪飛六月
    下聯(lián):剛烈爭抗,悲憤動地旱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