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初二數(shù)學下冊課堂練習題,供大家學習參考!
1.如果 有意義,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2 B. ≤2 C. >-2且 ≠-1 D. ≤2且 ≠-1
2.若分式1x2-2x+m 不論x取何值總有意義,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m≥1 B.m>1 C.m<1 D.m≤1
3.如圖,□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O,EF過點O與AD、BC分別相交于E、F,若AB=4,BC=5,OE=1.5,那么四邊形EFCD的周長為( )
A、16 B、14 C、12 D、10
4.如圖,點A在雙曲線y=6x上,且OA=4,過A作AC⊥x軸,垂足為C,OA的垂直平分線交OC于B,則△ABC的周長為( )
A.112 B.5 C.28 D.22
5.如圖,將一塊邊長為12的正方形紙片ABCD的頂點A折疊至DC 邊上的點E,使DE=5,這痕為PQ,則PQ的長為( )
A.12 B.13 C.14 D.1
6.用折紙的方法,可以直接剪出一個正五邊形(如下圖).方法是: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折痕為AB,以AB的中點O為頂點將平角五等份,并沿五等份的線折疊,再沿CD剪開,使展開后的圖形為正五邊形,則∠OCD等于( )
A.108° B.90° C.72° D.60°
7.如圖,大正方形中有2個小正方形,如果它們的面積分別是S1、S2,那么S1、S2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
A. B. C. D. 的大小關(guān)系不確定
8.如圖,矩形ABCD沿BD對折,得到△BDC',連接AC',若AB=2,BC=3,則AC'=
9.若梯形的兩底長分別為4 和9 ,兩條對角線長分別為5 和12 ,則該梯形的面積為
10.如圖,四邊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點E,且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10,則BE=
10.在三角形紙片ABC中,∠C=90°,∠A=30°,AC=3,折疊該紙片,使點A與點B重合,折痕與AB、AC分別相交于點D和點E,折痕DE的長為
11.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90°,AD=4,連接BD,BD⊥CD,∠ADB=∠C.若P是BC邊上一動點,則DP長的小值為
12.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C=60°,BC=2AD=2 ,點E是BC邊的中點,△DEF是等邊三角形,DF交AB于點G,則△BFG的周長為
13.如圖,點O(O,0),B(0,1)是正方形OBB1C的兩個頂點,以對角線OB1為一邊作正方形OB1B2C1,再以正方形OB1B2C1的對角線OB2為一邊作正方形OB2B3C2,...,依次下去,則點B6的坐標
為
14.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邊長為1的正方形 的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以 為對角線作第二個正方形 ,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以 為對角線作第三個正方形 ,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依次類推,這樣作的第 個正方形對角線交點 的坐標為____________
15.求 的值,其中 。
16.若a、b為實數(shù),且 ,化簡: 。
17.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0,點E是DC的中點,過點E作DC的垂線交AB于點P,交CB的延長線于點M.點F在線段ME上,且滿足CF=AD,MF=MA.若∠MFC=1200,求證:AM=2MB.
18.如圖, 中,點 是邊 上一個動點,過 作直線 ,設 交 的平分線于點 ,交 的外角平分線于點 .
(1)探究:線段 與 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加以證明;
(2)當點 在邊 上運動時,四邊形 會是菱形嗎?若是,請證明,若不是,則說明理由;
(3)當點 運動到何處,且 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 是正方形?
19.某街道改建工程指揮部,要對某路段工程進行招標,接到了甲、乙兩個工程隊的投標書。從投標書中得知:甲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所需天數(shù)是乙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所需天數(shù)的 ;若由甲隊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兩隊合作30天可以完成。
(1)求甲、乙兩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2)已知甲隊每天的施工費用為0.84萬元,乙隊每天的施工費用為0.56萬元,工程預算的施工費用為50萬元,為縮短工期以減少對住戶的影響,擬安排甲、乙兩隊合作完成這項工程,則工程預算的施工費用是否夠用?若不夠用,需追加預算多少萬元?請給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20.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y= (x>0)上有兩點A(4, 1) 、 B(a, b)
(0
(1) 求此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在坐標平面內(nèi)有一點D,使四邊形ABCD是菱形,求出B、D兩點的坐標;
(3) 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且面積為12,求出此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可達的大長度。
21.如圖,函數(shù) 與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交于點 和 ,與y軸交于點C.(1) = , = ;
(2)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可知,當 > 時,x的取值范圍是 ;
(3)過點A作AD⊥x軸于點D,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在第一象限的圖象上一點.設直線OP與線段AD交于點E,當 : =3:1時,求點P的坐標.
22.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 ,b),過點A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B,S△AOB= . (1)求k,b的值;(2)若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且與x軸交于M,求AM的長。
23.如圖,直線 與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交于 , 兩點.
(1)求 的值;(2)直接寫出 時 的取值范圍;
(3)如圖,等腰梯形 中, , , 邊在 軸上,過點 作 于 , 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交于點 .當梯形 的面積為12時,請判斷 和 的大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4.如圖,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直線AC折疊,點B落在E處,連接DE,從E作EH⊥AC交AC于H。
(1)判斷四邊形ACED是什么圖形,并加以證明;(2)若AB=8,AD=6,求DE的長;(3)四邊形ACED中,比較AE+EC與AC+EH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25.如圖,M為正方形ABCD內(nèi)一點,MA=2,MB=4,∠AMB=135°,計算MC的長。
26.如圖①,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AOBC,∠AOB=600,OA=8cm,OB=10cm,點P從A點出發(fā)沿AC方向,以1cm/s速度向C點運動、點Q從B點出發(fā)沿BO方向,以3cm/s的速度向原點O運動。其中一個動點到達端點時,另一個動點也隨之停止運動。
(1)求出A點和C點的坐標;
(2)如圖②,從運動開始,經(jīng)過多少時間,四邊形AOQP是平行四邊形;
(3)在點P、Q運動的過程中,四邊形AOQP有可能成為直角梯形嗎?若能,求出運動時間;若不能,請說明理由。(圖③供解題時用)
27.如圖,矩形AOCB的兩邊OC、OA分別位于 軸、 軸上,點B的坐標為B ,D是AB邊上的一點.將△ADO沿直線OD翻折,使A點恰好落在對角線OB上的點E處,若點E在一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上,那么該函數(shù)的解析式是 .
28.如圖矩形紙片ABCD,AB=5cm,BC=10cm,CD上有一點E,ED=2cm,AD上有一點P,PD=3cm,過P作PF⊥AD交BC于F,將紙片折疊,使P點與E點重合,折痕與PF交于Q點,則PQ的長是_____
29.如圖,矩形ABCO,O為坐標原點,B的坐標為(8,6),A、C分別在坐標軸上,P是線段BC上動點,設PC=m,已知點D在第一象限,且是兩直線y1=2x+6、y2=2x-6中某條上的一點,若△APD是等腰Rt△,則點D的坐標為
30.(1)操作發(fā)現(xiàn):如圖,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疊后得到△GBE,且點G在舉行ABCD內(nèi)部.小明將BG延長交DC于點F,認為GF=DF,你同意嗎?說明理由.
(2)問題解決:保持(1)中的條件不變,若DC=2DF,求 的值;
(3)類比探求:保持(1)中條件不變,若DC=nDF,求 的值.
講義十八 八年級下期末復習三
1.下列關(guān)于分式的定義中錯誤的是( )
A.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積的分子 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B. 簡公分母是取一個分母的所有因式的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
C. 通過約分后的分式其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式,則這個分式叫簡分式
D.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整式,那么分式的值不變
2.關(guān)于x的方程 = 無解,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1 B.0 C.1 D.2
3.化簡 a<0 得( )
A. B.- C.- D.
4.等腰梯形的腰長為13cm,兩底差為10cm,則高為( )
A. cm B.12cm C.69cm D.144cm
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稱橫、縱坐標均為整數(shù)的點為整點,如下圖所示的正方形內(nèi)(包括邊界)整點的個數(shù)是( )
A.13 B.21 C.17 D.25
6.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BPC是等邊三角形,則△BPD的面積為( )
A. B. C. D.
7.如圖,第1個正方形(設邊長為2)的邊為第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第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是第2個正方形的邊,第2個正方形的邊是第2個等腰三角形的斜邊……依此不斷連接下去.通過觀察與研究,寫出第2008個正方形的邊長a2008為( )
A.a2008=4 B. a2008=2 C. a2008=4 D. a2008=2
8.化簡- ÷ = .
9.已知a、b、c為正數(shù),d為負數(shù),化簡 = ____
10.比較大小:- _________- .
11.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50cm,則它的每條對角線的長度不能超過_______cm.
12.設 是 的標準差, 是 的標準差。則 與 的關(guān)系為
13.已知 的方差是20,則 的方差是
14.若關(guān)于x 分式方程 =2的解為正整數(shù),則m的取值范圍是
15.已知 ,則 =
16.已知△ABC中,∠C=90°D是AB邊的中點,CD=1,△ABC的周長為2+ ,則△ABC的面積為
17.如圖,直線y=6-x與雙曲線y= (x>0)的圖像相交于A、B。設 A點的坐標為(x1,y1)那么長為x1,寬為y1的矩形面積和周長為 。
18.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AB中點,EF⊥CD于F,CD=5,EF=6,則梯形ABCD的面積是
19.如圖,邊長為a的正方形ABCD和邊長為b的正方形BEFG排放在一起,O1和O2分別是兩個正方形的中心,則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線段O1O2的長為 .
20.在△ABC中,AB=6,AC=8,BC=10,P為BC邊上的一動點,PE AB于E,PF AC于F,M為EF中點,那么AM的小值為
21.如圖是由4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構(gòu)成的“田字格”.只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在這個“田字格”中多可以作出長度為 的線段______條.
22.Rt△ABC中,∠BAC=90°,AB=AC=2,以AC為一邊,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ACD ,則線段BD的長為
23.如圖,將直角△ABC繞直角頂點C順時針旋轉(zhuǎn)90°至△A1B1C的位置,已知AB=10,BC=6,M是A1B1的中點,那么AM ____________.
24.如圖,邊長為1的兩個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個不動,將另一個繞頂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450,則這兩個正方形重疊部分的面積是
25.一組按規(guī)律排列的式子: ,其中第8個式子是
26.如圖,邊長為1的菱形 中, .連結(jié)對角線 ,以 為邊作第二個菱形 ,使 ;連結(jié) ,再以 為邊作第三個菱形 ,使 ;……,按此規(guī)律所作的第 個菱形的邊長為
27.如圖,在梯形ABCD中,AB∥DC,∠ADC+∠BCD=900,且DC=2AB,分別以DA,AB,BC為邊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積分別為S1,S2,S3,則S1,S2,S3 之間的關(guān)系是
28.已知x= ,y= ,求 的值.
29.已知,點A的坐標為(2,1),點B的坐標為(5,3),點C為x軸上一動點,當AC+BC的 值小時,畫出點C,并求出小值。
30.如圖,點D雙曲線上,AD垂直x軸,垂足為A,點C在AD上,CB平行于x軸交曲線于點B,直線AB與y軸交于點F,已知AC:AD=1:3,點C的坐標為(2,2).
(1)求該雙曲線的解析式;(2)求△OFA的面積.
31.如圖,矩形ABCD中,AB=1,BC=2,BC在x軸上,函數(shù)y=kx-2的圖象經(jīng)過A、C兩點,并與y軸交于點E,反比例函數(shù)y=mx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
(1)寫出點E的坐標;(2)求函數(shù)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3)根據(jù)圖象寫出當x>0時,函數(shù)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數(shù)的值的x的取值范圍.
32.如圖,直線y=kx+k(k≠0)與雙曲線y=m-5x 在第一象限內(nèi)相交于點M,與x軸交于點A.(1)求m的取值范圍和點A的坐標;(2)若點B的坐標為(3,0),AM=5,S△ABM=8,求雙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33.如圖,以△ABC的三邊為邊,在BC的同側(cè)作三個等邊△ABD、△BEC、△ACF.
(1)判斷四邊形ADEF的形狀,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
34.如圖,矩形紙片ABCD中,AB=3厘米,BC=4厘米.現(xiàn)將A,C重合,使紙片折疊壓平,設折痕為EF.試確定重疊部分△AEF的面積.
35.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為BC和AB的中點 求證:AM=AD。
36.正方形ABCD中,點E為AD的中點,BD和CE相交于點F, 求證:AF⊥BE。
37.已知:如圖,在矩形ABCD中,E、F分別是邊BC、AB上的點,且EF=ED,EF⊥ED.
求證:AE平分∠BAD.
38.在梯形 中, , , , , ,求 的長.
39.在梯形ABCD中,AB∥CD, ,AB=2,BC=3,CD=1,E是AD中點,試判斷EC與EB的位置關(guān)系,并寫出推理過程。
40.如圖1,將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頂點E與正方形ABCD的頂點A重合,三角板的一邊交CD于點F.另一邊交CB的延長線于點G.(1)求證:EF=EG;(2)如圖2,移動三角板,使頂點E始終在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上,其他條件不變,(1)中的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41.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0,AD=16cm,AB=12cm,動點P從點B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點C運動;點Q從點A出發(fā),在線段AD上以1cm/s的速度向點D運動;點P,Q分別從點B,A同時出發(fā),當點P運動到點C時,點Q隨之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
(1)當t=5s時,求線段PQ,PD的長度;
(2)當t為何值時,以D,P,Q三點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如果 有意義,則 的取值范圍為( )
A. <2 B. ≤2 C. >-2且 ≠-1 D. ≤2且 ≠-1
2.若分式1x2-2x+m 不論x取何值總有意義,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m≥1 B.m>1 C.m<1 D.m≤1
3.如圖,□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O,EF過點O與AD、BC分別相交于E、F,若AB=4,BC=5,OE=1.5,那么四邊形EFCD的周長為( )
A、16 B、14 C、12 D、10
4.如圖,點A在雙曲線y=6x上,且OA=4,過A作AC⊥x軸,垂足為C,OA的垂直平分線交OC于B,則△ABC的周長為( )
A.112 B.5 C.28 D.22
5.如圖,將一塊邊長為12的正方形紙片ABCD的頂點A折疊至DC 邊上的點E,使DE=5,這痕為PQ,則PQ的長為( )
A.12 B.13 C.14 D.1
6.用折紙的方法,可以直接剪出一個正五邊形(如下圖).方法是: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折痕為AB,以AB的中點O為頂點將平角五等份,并沿五等份的線折疊,再沿CD剪開,使展開后的圖形為正五邊形,則∠OCD等于( )
A.108° B.90° C.72° D.60°
7.如圖,大正方形中有2個小正方形,如果它們的面積分別是S1、S2,那么S1、S2的大小關(guān)系是 ( )
A. B. C. D. 的大小關(guān)系不確定
8.如圖,矩形ABCD沿BD對折,得到△BDC',連接AC',若AB=2,BC=3,則AC'=
9.若梯形的兩底長分別為4 和9 ,兩條對角線長分別為5 和12 ,則該梯形的面積為
10.如圖,四邊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點E,且四邊形ABCD的面積為10,則BE=
10.在三角形紙片ABC中,∠C=90°,∠A=30°,AC=3,折疊該紙片,使點A與點B重合,折痕與AB、AC分別相交于點D和點E,折痕DE的長為
11.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90°,AD=4,連接BD,BD⊥CD,∠ADB=∠C.若P是BC邊上一動點,則DP長的小值為
12.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C=60°,BC=2AD=2 ,點E是BC邊的中點,△DEF是等邊三角形,DF交AB于點G,則△BFG的周長為
13.如圖,點O(O,0),B(0,1)是正方形OBB1C的兩個頂點,以對角線OB1為一邊作正方形OB1B2C1,再以正方形OB1B2C1的對角線OB2為一邊作正方形OB2B3C2,...,依次下去,則點B6的坐標
為
14.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邊長為1的正方形 的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以 為對角線作第二個正方形 ,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以 為對角線作第三個正方形 ,對角線 和 交于點 ;……,依次類推,這樣作的第 個正方形對角線交點 的坐標為____________
15.求 的值,其中 。
16.若a、b為實數(shù),且 ,化簡: 。
17.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0,點E是DC的中點,過點E作DC的垂線交AB于點P,交CB的延長線于點M.點F在線段ME上,且滿足CF=AD,MF=MA.若∠MFC=1200,求證:AM=2MB.
18.如圖, 中,點 是邊 上一個動點,過 作直線 ,設 交 的平分線于點 ,交 的外角平分線于點 .
(1)探究:線段 與 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加以證明;
(2)當點 在邊 上運動時,四邊形 會是菱形嗎?若是,請證明,若不是,則說明理由;
(3)當點 運動到何處,且 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 是正方形?
19.某街道改建工程指揮部,要對某路段工程進行招標,接到了甲、乙兩個工程隊的投標書。從投標書中得知:甲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所需天數(shù)是乙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所需天數(shù)的 ;若由甲隊先做10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兩隊合作30天可以完成。
(1)求甲、乙兩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2)已知甲隊每天的施工費用為0.84萬元,乙隊每天的施工費用為0.56萬元,工程預算的施工費用為50萬元,為縮短工期以減少對住戶的影響,擬安排甲、乙兩隊合作完成這項工程,則工程預算的施工費用是否夠用?若不夠用,需追加預算多少萬元?請給出你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20.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y= (x>0)上有兩點A(4, 1) 、 B(a, b)
(0
(1) 求此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在坐標平面內(nèi)有一點D,使四邊形ABCD是菱形,求出B、D兩點的坐標;
(3) 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且面積為12,求出此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可達的大長度。
21.如圖,函數(shù) 與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交于點 和 ,與y軸交于點C.(1) = , = ;
(2)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可知,當 > 時,x的取值范圍是 ;
(3)過點A作AD⊥x軸于點D,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在第一象限的圖象上一點.設直線OP與線段AD交于點E,當 : =3:1時,求點P的坐標.
22.如圖,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 ,b),過點A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B,S△AOB= . (1)求k,b的值;(2)若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且與x軸交于M,求AM的長。
23.如圖,直線 與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交于 , 兩點.
(1)求 的值;(2)直接寫出 時 的取值范圍;
(3)如圖,等腰梯形 中, , , 邊在 軸上,過點 作 于 , 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交于點 .當梯形 的面積為12時,請判斷 和 的大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4.如圖,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直線AC折疊,點B落在E處,連接DE,從E作EH⊥AC交AC于H。
(1)判斷四邊形ACED是什么圖形,并加以證明;(2)若AB=8,AD=6,求DE的長;(3)四邊形ACED中,比較AE+EC與AC+EH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25.如圖,M為正方形ABCD內(nèi)一點,MA=2,MB=4,∠AMB=135°,計算MC的長。
26.如圖①,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AOBC,∠AOB=600,OA=8cm,OB=10cm,點P從A點出發(fā)沿AC方向,以1cm/s速度向C點運動、點Q從B點出發(fā)沿BO方向,以3cm/s的速度向原點O運動。其中一個動點到達端點時,另一個動點也隨之停止運動。
(1)求出A點和C點的坐標;
(2)如圖②,從運動開始,經(jīng)過多少時間,四邊形AOQP是平行四邊形;
(3)在點P、Q運動的過程中,四邊形AOQP有可能成為直角梯形嗎?若能,求出運動時間;若不能,請說明理由。(圖③供解題時用)
27.如圖,矩形AOCB的兩邊OC、OA分別位于 軸、 軸上,點B的坐標為B ,D是AB邊上的一點.將△ADO沿直線OD翻折,使A點恰好落在對角線OB上的點E處,若點E在一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上,那么該函數(shù)的解析式是 .
28.如圖矩形紙片ABCD,AB=5cm,BC=10cm,CD上有一點E,ED=2cm,AD上有一點P,PD=3cm,過P作PF⊥AD交BC于F,將紙片折疊,使P點與E點重合,折痕與PF交于Q點,則PQ的長是_____
29.如圖,矩形ABCO,O為坐標原點,B的坐標為(8,6),A、C分別在坐標軸上,P是線段BC上動點,設PC=m,已知點D在第一象限,且是兩直線y1=2x+6、y2=2x-6中某條上的一點,若△APD是等腰Rt△,則點D的坐標為
30.(1)操作發(fā)現(xiàn):如圖,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疊后得到△GBE,且點G在舉行ABCD內(nèi)部.小明將BG延長交DC于點F,認為GF=DF,你同意嗎?說明理由.
(2)問題解決:保持(1)中的條件不變,若DC=2DF,求 的值;
(3)類比探求:保持(1)中條件不變,若DC=nDF,求 的值.
講義十八 八年級下期末復習三
1.下列關(guān)于分式的定義中錯誤的是( )
A.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積的分子 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B. 簡公分母是取一個分母的所有因式的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
C. 通過約分后的分式其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式,則這個分式叫簡分式
D.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整式,那么分式的值不變
2.關(guān)于x的方程 = 無解,則m的取值范圍是( )
A.-1 B.0 C.1 D.2
3.化簡 a<0 得( )
A. B.- C.- D.
4.等腰梯形的腰長為13cm,兩底差為10cm,則高為( )
A. cm B.12cm C.69cm D.144cm
5.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稱橫、縱坐標均為整數(shù)的點為整點,如下圖所示的正方形內(nèi)(包括邊界)整點的個數(shù)是( )
A.13 B.21 C.17 D.25
6.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BPC是等邊三角形,則△BPD的面積為( )
A. B. C. D.
7.如圖,第1個正方形(設邊長為2)的邊為第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第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是第2個正方形的邊,第2個正方形的邊是第2個等腰三角形的斜邊……依此不斷連接下去.通過觀察與研究,寫出第2008個正方形的邊長a2008為( )
A.a2008=4 B. a2008=2 C. a2008=4 D. a2008=2
8.化簡- ÷ = .
9.已知a、b、c為正數(shù),d為負數(shù),化簡 = ____
10.比較大小:- _________- .
11.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50cm,則它的每條對角線的長度不能超過_______cm.
12.設 是 的標準差, 是 的標準差。則 與 的關(guān)系為
13.已知 的方差是20,則 的方差是
14.若關(guān)于x 分式方程 =2的解為正整數(shù),則m的取值范圍是
15.已知 ,則 =
16.已知△ABC中,∠C=90°D是AB邊的中點,CD=1,△ABC的周長為2+ ,則△ABC的面積為
17.如圖,直線y=6-x與雙曲線y= (x>0)的圖像相交于A、B。設 A點的坐標為(x1,y1)那么長為x1,寬為y1的矩形面積和周長為 。
18.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AB中點,EF⊥CD于F,CD=5,EF=6,則梯形ABCD的面積是
19.如圖,邊長為a的正方形ABCD和邊長為b的正方形BEFG排放在一起,O1和O2分別是兩個正方形的中心,則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線段O1O2的長為 .
20.在△ABC中,AB=6,AC=8,BC=10,P為BC邊上的一動點,PE AB于E,PF AC于F,M為EF中點,那么AM的小值為
21.如圖是由4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構(gòu)成的“田字格”.只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在這個“田字格”中多可以作出長度為 的線段______條.
22.Rt△ABC中,∠BAC=90°,AB=AC=2,以AC為一邊,在△ABC外部作等腰直角△ACD ,則線段BD的長為
23.如圖,將直角△ABC繞直角頂點C順時針旋轉(zhuǎn)90°至△A1B1C的位置,已知AB=10,BC=6,M是A1B1的中點,那么AM ____________.
24.如圖,邊長為1的兩個正方形互相重合,按住其中一個不動,將另一個繞頂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450,則這兩個正方形重疊部分的面積是
25.一組按規(guī)律排列的式子: ,其中第8個式子是
26.如圖,邊長為1的菱形 中, .連結(jié)對角線 ,以 為邊作第二個菱形 ,使 ;連結(jié) ,再以 為邊作第三個菱形 ,使 ;……,按此規(guī)律所作的第 個菱形的邊長為
27.如圖,在梯形ABCD中,AB∥DC,∠ADC+∠BCD=900,且DC=2AB,分別以DA,AB,BC為邊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積分別為S1,S2,S3,則S1,S2,S3 之間的關(guān)系是
28.已知x= ,y= ,求 的值.
29.已知,點A的坐標為(2,1),點B的坐標為(5,3),點C為x軸上一動點,當AC+BC的 值小時,畫出點C,并求出小值。
30.如圖,點D雙曲線上,AD垂直x軸,垂足為A,點C在AD上,CB平行于x軸交曲線于點B,直線AB與y軸交于點F,已知AC:AD=1:3,點C的坐標為(2,2).
(1)求該雙曲線的解析式;(2)求△OFA的面積.
31.如圖,矩形ABCD中,AB=1,BC=2,BC在x軸上,函數(shù)y=kx-2的圖象經(jīng)過A、C兩點,并與y軸交于點E,反比例函數(shù)y=mx 的圖象經(jīng)過點A.
(1)寫出點E的坐標;(2)求函數(shù)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3)根據(jù)圖象寫出當x>0時,函數(shù)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數(shù)的值的x的取值范圍.
32.如圖,直線y=kx+k(k≠0)與雙曲線y=m-5x 在第一象限內(nèi)相交于點M,與x軸交于點A.(1)求m的取值范圍和點A的坐標;(2)若點B的坐標為(3,0),AM=5,S△ABM=8,求雙曲線的函數(shù)表達式.
33.如圖,以△ABC的三邊為邊,在BC的同側(cè)作三個等邊△ABD、△BEC、△ACF.
(1)判斷四邊形ADEF的形狀,并證明你的結(jié)論;
(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ADEF是菱形?是矩形?
34.如圖,矩形紙片ABCD中,AB=3厘米,BC=4厘米.現(xiàn)將A,C重合,使紙片折疊壓平,設折痕為EF.試確定重疊部分△AEF的面積.
35.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分別為BC和AB的中點 求證:AM=AD。
36.正方形ABCD中,點E為AD的中點,BD和CE相交于點F, 求證:AF⊥BE。
37.已知:如圖,在矩形ABCD中,E、F分別是邊BC、AB上的點,且EF=ED,EF⊥ED.
求證:AE平分∠BAD.
38.在梯形 中, , , , , ,求 的長.
39.在梯形ABCD中,AB∥CD, ,AB=2,BC=3,CD=1,E是AD中點,試判斷EC與EB的位置關(guān)系,并寫出推理過程。
40.如圖1,將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頂點E與正方形ABCD的頂點A重合,三角板的一邊交CD于點F.另一邊交CB的延長線于點G.(1)求證:EF=EG;(2)如圖2,移動三角板,使頂點E始終在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上,其他條件不變,(1)中的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請給予證明;若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41.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0,AD=16cm,AB=12cm,動點P從點B出發(fā),在線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點C運動;點Q從點A出發(fā),在線段AD上以1cm/s的速度向點D運動;點P,Q分別從點B,A同時出發(fā),當點P運動到點C時,點Q隨之停止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
(1)當t=5s時,求線段PQ,PD的長度;
(2)當t為何值時,以D,P,Q三點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