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復習檢測題附答案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實驗復習檢測題附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實驗題 (共29小題)
    1.下面是托盤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請按正確操作順序重新排列___ _____.
    A.橫梁平衡后,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
    B.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然后向右盤里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橫梁平衡
    C.調(diào)節(jié)橫梁上的螺母,使橫梁平衡
    D.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2.如圖表示玻璃筒內(nèi)裝入液體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則甲圖說明_____ __,乙圖說明 .
    3.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某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_______,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比較_______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 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比較_______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壓力相同時, 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把杠桿掛在支架上,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傾,可將右端螺母向________邊旋轉(zhuǎn),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實驗中共有6個鉤碼,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調(diào)節(jié)好杠桿后,在杠桿左邊離支點2格的A處掛了3個鉤碼,如圖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你在杠桿右邊掛上鉤碼(用一種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
    (3)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cè)的鉤碼位置和個數(shù),用同樣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組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
    5. 伽利略等科學家曾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處滑下,觀察、比較小車沿不同平面的運動情況.
    (1)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處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平面時具有相同的________.
    (2)在分析現(xiàn)象時,一般人常注意的是:小車在毛巾上運動時所受的________大,所以運動距離短.而科學家們卻注意到:小車在較平滑的木板上運動的距離更遠,并由此推想,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體將________.的________定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總結(jié)和推理得到的.
    6.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來稱一塊鐵和一杯水的質(zhì)量.
    (1)放上鐵塊和砝碼天平平衡,這時砝碼和游碼的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那么鐵塊的質(zhì)量是________g.
    (2)稱水的質(zhì)量時,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請你把表中的空格填好.
    7.某同學使用天平稱量前,調(diào)節(jié)托盤天平橫梁時出現(xiàn)下圖所示的情況,他應________;如果在稱量過程中出現(xiàn)如圖所示的情況,他應________.
    8.如表所示給出了一頭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時的一些數(shù)據(jù).
    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對物體動能大小影響較大的因素是________,你這樣判斷的依據(jù)是 .
    9.無論是人做功,還是利用機械做功,都有做功快與慢的問題.如圖1和圖2中所示的兩位同學均從一樓搬運物體到三樓.
    由圖中提供的信息,你可以歸納出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分別是:
    (1)_______ _________.
    (2)_______ _________.
    10.如圖所示在研究物體的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三個相同的木樁被從空中靜止釋放的鐵塊撞擊,陷入沙坑中的情況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我們是通過觀察什么來比較各鐵塊重力勢能的大小的?
    答:___ _____.
    若A、B兩鐵塊質(zhì)量相同,則兩鐵塊下落高度關系 hA________hB;
    若A、C兩鐵塊下落的高度相同,則兩鐵塊質(zhì)量的關系mA________mC;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物體重力勢能的大小與________有關.
    11.如圖所示,做實驗時要把杠桿調(diào)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已知每個鉤碼質(zhì)量為50 g,為使杠桿平衡,可在A點掛________個同樣的鉤碼;或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用________N的力沿豎直方向向________拉(取g=10 N/kg).
    12.如圖所示,在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把木塊放在________(選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向兩端的小盤里加砝碼,當兩盤砝碼質(zhì)量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等”)
    時,木塊靜止.
    (2)保持兩盤砝碼質(zhì)量相等,把木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到木塊發(fā)生轉(zhuǎn)動,當木塊重新恢復到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時,拉力F1、F2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由上述實驗可得: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________,方向相反,作用在________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13.在“探究定滑輪特點”的實驗中,小明同學做了四個實驗,如圖(a)(b)(c)(d),
    (1)比較(a)(b)得出的結(jié)論是 ______ __.
    (2)比較(b)(c)(d),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 ____.
    14.某同學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并進行了以下三步實驗操作:
    步驟一:讓鐵球甲從斜面F點滾下,打到一個小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B.
    步驟二:讓鐵球甲從斜面E點滾下,打在相同的木塊上,推動木塊使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C.
    步驟三:換一鐵球乙(m乙>m甲),從斜面上F點滾下,打到相同的木塊上,推動木塊從位置A移動到位置D.
    分析步驟一、二,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 _______.
    分析步驟一、三,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 __________.
    15.如下圖所示,讓鋼球從斜面上靜止?jié)L下,打到一個木塊上,能將木塊撞出一段距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塊,被撞得越遠,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現(xiàn)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看哪次木塊被推得遠.回答下列問題:
    (1)設計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_____ ___.
    (2)讓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是為了__ ______.
    (3)此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 ___.
    (4)下表中給出了一頭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學生百米賽跑時的一些數(shù)據(jù).
    分析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對物體動能大小的影響較大的因素是________,你這樣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 ____.
    16.在實驗室中,我們按如下的步驟進行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先分別將燒杯和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乙所示;然后將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再將盛有溢水杯中流出水的燒杯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丁所示.根據(jù)圖乙和圖丙可知,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N.根據(jù)圖甲和圖丁可知,石塊排開的水重為________N,由此可得結(jié)論如下:____ ____.
    17.如圖是噴霧器工作時的示意圖.
    (1)當你推動活塞時,瓶口的空氣速度________,壓強________,當壓強比瓶中液體上面的大氣壓強________時,液體就被大氣壓壓上去,隨流動的空氣而噴成霧狀.
    (2)由此道理思考一下,在鐵路道口的行人為什么應站在安全線以外?
    18.九年級二班的男同學舉行爬桿比賽如圖所示,看看誰的功率大.要測出某同學爬桿的功率:
    (1)已測出了這個同學的質(zhì)量m,還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2)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 ________.
    (3)由測得的物理量,計算爬桿功率的表達式為___ _____.
    19.張志用已調(diào)好的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操作情況如圖所示,其中的錯誤是:
    (1)_____ ___;
    (2)___ _____.
    改正錯誤后測某物體質(zhì)量時,多次調(diào)換砝碼后發(fā)現(xiàn),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碼嫌多,而退出這個最小的砝碼又嫌少,這時應采取的辦法是________.
    20.觀察量筒或量杯里水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與________相平,量筒或量杯可以直接測________(填“固體”、“液體”或“氣體”)的體積,結(jié)合液體也可以測________的體積.
    21.為了研究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初二(1)班同學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實驗時,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甲(或乙)液體在不同體積時的質(zhì)量,并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表
    (1)分析上表中實驗次數(shù)1與2(2與3、1與3)或4與5(5與6、4與6)的體積和質(zhì)量記錄的數(shù)值,可歸納的結(jié)論是____ ____.
    (2)分析上表中實驗次數(shù)1與________或5與________,可歸納出的結(jié)論是相同體積的甲、乙兩種液體,它們的質(zhì)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比值關系,可用________來表示物質(zhì)的這一特點,同種物質(zhì)________是相等,不同種物質(zhì)________一般是不相同.
    22.探究:下表是小陽同學在做“研究液體的壓強”實驗的實驗數(shù)據(jù):
    根據(jù)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
    (1)比較序號為________的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
    (2)比較序號為1、2、3的三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____ ____;
    (3)比較序號為5、6的兩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jié)論:_______ _.
    23.如下圖所示,是研究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讓鋼球從斜面上滾下,打到一個木塊上,觀察木塊被推的距離.
    (1)讓同一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原來的位置越高,滾到斜面下端時________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說明在鋼球質(zhì)量相同的情況下,鋼球的________越大,動能越大.
    (2)讓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滾到斜面下端時速度相同,鋼球的質(zhì)量越大,把木塊推得越遠,說明在鋼球速度相同的情況下,鋼球的________越大,動能越________.
    (3)從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結(jié)論:運動物體的___ _____.
    24.為研究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某同學測得四組數(shù)據(jù),填在下列表中:
    (1)將上表________處填寫完整;
    (2)比較第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同一物質(zhì),它的質(zhì)量跟它的體積成________;
    (3)比較第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體積________;
    (4)比較第1、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實驗結(jié)論:_____ ___________.
    25.如圖所示是研究浮力問題的裝置圖,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圖中,b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較小,說明了____ ____.a、b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之差等于
    ______ __.
    (2)b、c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說明浸在同一種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關.
    (3)c、d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說明物體排開相同體積的液體時,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關.
    (4)d、e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說明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無關.
    26.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金屬塊的密度:
    (1)實驗所依據(jù)的公式是________;
    (2)在實驗中先調(diào)節(jié)好天平,然后把金屬塊放在天平的左盤內(nèi),當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金屬塊的質(zhì)量是________g.
    (3)若把金屬塊放入裝有70 mL水的量筒內(nèi),
    量筒中水面如圖所示,則金屬塊的體積是________cm3;
    (4)金屬塊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27.小紅和小美在做“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按如圖所示組裝好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1)小紅________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并由彈簧測力計讀出拉力為0.5 N;同時小美用刻度尺測出鉤碼提升的高度為0.1 m,以上測量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其他被測物理量和計算的數(shù)據(jù)如表:
    (2)小紅和小美測得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100%,他們意識到出現(xiàn)了錯誤,請你幫助她們找出原因:__ ______;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際為__ ______;
    (4)若提升的鉤碼的重增加到6 N,則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8.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①如圖(a)所示橡皮筋原長AE,它在同方向上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 ;②如圖(b)所示,橡皮筋在相反方向上的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伸長到 ;③如圖(c)所示,撤去F1、F2后,用力F作用在橡皮筋上,使橡皮筋也伸長到 .經(jīng)過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1)將表格空白處補充完整.
    (2)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得出的結(jié)論是:
    結(jié)論一:_____ ___;
    結(jié)論二:___ _____.
    29.如下圖所示,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
    (1)實驗原理是________.
    (2)直接測得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應選用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
    (4)測量時,必須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
    (5)如果使鉤碼升高的高度增加為原來的2倍,機械效率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八(下)實驗——答案
    一、實驗題 (本大題共29小題; 共151分.)
    1.【標準答案】:DCBA;
    2.【標準答案】:液體對容器的底部有壓強,液體對容器的側(cè)壁也有壓強;
    3.【標準答案】:被壓深淺程度,(a)、(c),(a)、(b);
    【提示】:
    (提示:(a)與(c)相比較,從圖中看到受力面積相同,壓力不同;(a)與(b)相比較,從圖中看到受力面積不相同,壓力相同)
    4.【標準答案】:
    【詳解】:
    (1)左;(2)2格處掛3個鉤碼或3格處掛2個鉤碼;(3)尋找杠桿平衡所遵循的普遍規(guī)律
    5.【標準答案】:
    【詳解】:
    (1)速度
    (2)阻力,一直運動不會停止,牛頓第一運動
    6.【標準答案】:
    【詳解】:
    答案:(1)154.5;(2)410.
    解析:本題所考知識點為托盤天平的使用過程和固體、液體質(zhì)量的測量方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知道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液體質(zhì)量的測量方法.
    用天平測固體質(zhì)量時,當天平平衡后,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等于右盤里砝碼的質(zhì)量之和再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而用天平測液體的質(zhì)量時,則應先測出容器的質(zhì)量,再測出容器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然后用總質(zhì)量減去容器的質(zhì)量即液體的質(zhì)量.
    7.【標準答案】:
    【詳解】:
    向左調(diào)平衡螺母,減少砝碼或移動游碼
    8.【標準答案】:
    【詳解】:
    速度大小,牛和中學生的質(zhì)量與速度大小的乘積幾乎相等,而他們的動能不等,中學生的速度大,動能大,說明速度大小對動能的影響較大.
    9.【標準答案】:
    【詳解】:
    (1)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時間少功率大
    (2)在相同時間內(nèi)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
    10.【標準答案】:木樁進入沙坑的深度,小于,小于,質(zhì)量和高度;
    11.【標準答案】:方便從杠桿上直接測出力臂,4,1,上;
    12.【標準答案】:光滑,相等;大小相等,同一直線;
    13.【標準答案】:
    【詳解】:
    (1)使用定滑輪不省力 (2)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14.【標準答案】:
    【詳解】:
    答案:質(zhì)量一定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或質(zhì)量一定的物體,動能和速度有關) 速度相同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或速度相同的物體,動能與質(zhì)量有關)
    [分析]質(zhì)量相同的鐵球從E,F(xiàn)兩不同的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的速度不同,質(zhì)量不同的鐵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滾動的鐵球?qū)⒛緣K推得越遠,說明鐵球的動能就越大.
    小結(jié):本題考查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動能與速度和質(zhì)量的關系.
    15.【標準答案】:
    【詳解】:
    答案:(1)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系 (2)使不同的鋼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相等 (3)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4)速度 人的質(zhì)量約是牛的 ,而速度約是牛的12倍,人的動能卻約是牛的12倍,所以說速度對物體動能的影響較大
    [分析](1)本題這個實驗的設計,目的是采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研究物體的動能同質(zhì)量間的關系.
    (2)在研究物體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系時,應保證運動速度相同,實驗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是:讓不同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以保證鋼球到達斜面底部的速度相同.
    (3)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4)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牛的質(zhì)量的 ,中學生的速度為牛慢行時速度的12倍,但中學生的動能比牛的動能大得多,也約為牛的動能的12倍,這便可以說明速度對動能的影響較大.
    小結(jié):物體的動能同時決定于物體的質(zhì)量和運動的速度大小,研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時,應保證物體的質(zhì)量相同,在研究動能和質(zhì)量的關系時,又應該保證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相同.
    16.【標準答案】:
    【詳解】:
    答案:0.4,0.4,石塊在水中受到浮力等于石塊排開的水重
    精析:由F浮=G- =1N-0.6N=0.4N,然后由G排水=G丁-G甲=1N-0.6N=0.4N
    【錯析】:
    易錯分析:丟分主要在第三空,原因是沒有掌握建立阿基米德原理所使用的方法.建立阿基米德原理所使用的方法是:先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大小,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測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最后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稱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然后稱出物體在液體中的視重 ,則F浮=G- ,這種方法叫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大小.
    17.【標準答案】:
    【詳解】:
    答案:(1)大,小,小.
    注:噴霧器是利用氣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原理來工作的.
    (2)高速行駛的車輛附近空氣流速快,壓強小,而遠處空氣流速慢,壓強大,從而形成壓強差.倘若人靠車輛太近,壓強差就會將人壓向車輛,發(fā)生事故.
    解析:(1)常見的噴霧器,當壓入活塞時,圓筒里的空氣就從圓筒末端的小孔A以很大的速度流出,因此,小孔附近的空氣壓強小于大氣壓強,于是容器E內(nèi)藥液面上的空氣壓強迫使藥液從小孔下方的B管內(nèi)上升,到小孔A附近時,被空氣流沖散成霧狀噴出.
    18.【標準答案】:
    【詳解】:
    (1)桿的高度h,爬桿的時間t
    (2)刻度尺,秒表
    (3)P=
    19.【標準答案】:
    【詳解】:
    (1)砝碼與物體位置放反了
    (2)測質(zhì)量時用手移動平衡螺母;退出最小的砝碼,移動游碼
    20.【標準答案】:凹面最低處,液體,固體;
    21.【標準答案】:甲(或乙)液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4,2;密度,密度,密度;
    22.【標準答案】:
    【詳解】:
    (1)1、4、5;
    (2)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23.【標準答案】:(1)速度,速度;(2)質(zhì)量,大;(3)速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24.【標準答案】:
    【詳解】:
    (1)0.5;(2)正比;(3)不同;(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不同
    25.【標準答案】:
    【詳解】:
    (1)物體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2)物體浸入的體積
    (3)液體的密度
    (4)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密度
    26.【標準答案】:
    【詳解】:
    1.
    2.178.8
    3.20
    4.
    8.94×103
    27.【標準答案】:勻速;承擔重物的繩子股數(shù)是5股,測力計移動的距離應該為0.5m;80%;變大;
    28.【標準答案】:
    【詳解】:
    (1)6,向右,向右,8,向左,向右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同一直線上反向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力相同
    29.【標準答案】:
    【詳解】:
    小結(jié):求測定物理量的實驗,要理解實驗原理和依據(jù)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