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陷性黃土的勘察要點

字號:

1.在濕陷性黃土場地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時應查明下列內容,并結合建筑物特點和設計要求,對場地和地基做出評價,對地基處理措施提出建議。
    ①黃土地層的時代、成因;
    ②濕陷性黃土的厚度;
    ③濕陷系數、自重濕陷系數和濕陷起始壓力隨深度的變化;
    ④場地濕陷類型和地基濕陷等級的平面分布;
    ⑤變形參數和承載力;
    ⑥地下水等環(huán)境水的變化趨勢;
    ⑦其他工程地質條件。
    2.勘察階段可分為場址選擇或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勘察成果應符合各相應設計階段的要求。對場地面積不大,地質條件簡單的地區(qū)可簡化勘察階段。對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必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或專門勘察。
    3.采取不擾動土樣,必須保持其天然的濕度、密度和結構,并符合級土樣質量的要求。
    在探井中取樣,豎向間距宜為1米,土樣直徑不宜小于120mm;在鉆孔中取樣,應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避免擾動。
    取土勘探點中,應有足夠數量的探井,其數量應為勘探點總數的1/3~/2,并不宜少于3個。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濕陷性黃土層。
    4.勘探點使用完畢后,應立即用原土分層回填夯實,并不宜小于該場地天然黃土的密度。
    5.場址選擇或可行性勘察階段應對擬建場地的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做出初步評價。進行的工作有收集資料、現場調查,當已有資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進行必要的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和試驗等工作。
    6.初步勘察階段應查明場地濕陷類型,為確定建筑物總平面圖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據,對地基基礎方案、不良地質現象和地質環(huán)境的防治提供參數和建議。
    進行的工作有:初步查明場地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場地濕陷類型、地基濕陷等級、不良地質現象及其影響,并對場地穩(wěn)定性做出初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