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散文精選:從白草畔到百花山

字號:

高中作文頻道為大家整理的敘事散文精選:從白草畔到百花山,供大家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 高中作文網(wǎng)頻道。
    妻因思子心切,數(shù)日前便買好了車票。今天聽說孩子正式放暑假了,便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返鄉(xiāng)的列車。家里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我,說來也怪,妻這一走,按說我該高興的,因為她在的時候總是嚷嚷我這嚷嚷我那的,可是現(xiàn)在她走了,我卻突然感覺沒著沒落的,坐臥都不是。本想找朋友們聚聚,可是聯(lián)系了幾個好友,都說沒時間,唉!都是有家室的人,大概都蟄居在家里溫馨著呢,故而誰也不肯陪我。于是,只好獨自外出。
    幸好,早些時日便聽說白草畔和百花山上花開正艷,正是賞玩的時節(jié)。于是,備了雨傘、食物、電腦、相機(jī)、手機(jī)等物品,趁著山雨欲來的當(dāng)口,不管天色是否已晚就出發(fā)了,只因聽說雨后的白草畔和百花山會更美,也不知是真是假,我這人做事就是這樣,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說做就做。路線嘛,我也是查過的,駕車走京港澳高速,從良鄉(xiāng)口出,奔青龍湖的坨里方向,經(jīng)河北鎮(zhèn)、佛子莊鄉(xiāng)、賈峪口、龍門臺村、四馬臺村等地,行程百余公里便可到達(dá)目的地。
    出發(fā)了,走了一段高速,很快便來到了蜿蜒曲折的山路,道路非常平整,車輛無多,時而可見喜鵲、麻雀還有不知名的鳥兒在道路中間蹦達(dá),車子快到跟前了,它們才飛了起來,就這樣,我伴著鳥兒,行駛在兩山的翠綠之間,滿眼舒適,心情也瞬間變的好了起來。怎奈天色已晚,我曾邊開車邊拍照的,但估計效果不是很好。為了安全起見,我還是收起了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jī),更在行駛了過半的路程后,見到了一處農(nóng)家小院,名字很好聽,叫丁香茶社,可食宿,便停了下來打尖。主人熱情的招呼了我,我點了兩個農(nóng)家菜,要了一碗米飯,吃的很香很飽,就是住的地方甚是簡樸,但很有農(nóng)家的味道,這讓我想起了曾經(jīng)的老家,也大致如此。只是現(xiàn)在睡的是土炕,我們老家那里是沒有的。
    習(xí)慣是依然的,我不喜歡早睡,晚上11點了,我打開了電腦,寫了很長的一段文字。后來覺得有些累,便抽出一根煙,走出了屋外,院落里有個荷塘,青蛙唱的正歡。也許是聽到了我的動靜了吧,狗兒突然吠個不停,掃了我不少的興致。幸有主人吆喝了幾聲,它才不再叫喚。夜色很黑,我瞧不見荷塘里的景致,但深呼吸一下,便有縷縷清香,沁入肺腑,很是受用。山里涼爽,我佇立了半小時許,便渾身涼透。我想這一夜,一定可以睡的安穩(wěn)。
    誰料,最終卻一夜未能成眠,也許是因為興奮或是惆悵吧,我說不清楚。夏天夜短,剛凌晨四點,天就放亮了,遂洗了把臉,收拾了一下行囊,又上路了。跟著車載導(dǎo)航儀走,很是順利,山腳下,我吃了早點。然后繼續(xù)走??墒沁@一走,就沒我想象的那么輕松了,我發(fā)現(xiàn)上山的路奇曲奇陡,車子不得不來回的打轉(zhuǎn)轉(zhuǎn),幾乎全程的一二三檔的來回倒,不過我也是個老司機(jī)了,這點技術(shù)還是有的。六點四十分的時候,我終于來到了白草畔風(fēng)景區(qū)的門前,看門的大哥甚是驚訝,問我咋來的這么早,他們要8點才準(zhǔn)許游客進(jìn)入。我說明了原因,又嚷求了一番,看門的大哥,才破了例,于是,花40元錢買了門票,由于不足7點,故而,是沒有覽車可坐的,我說我走上去吧,看門的大哥又是一驚,說,走上去的路程要15公里呢。我沒有理會,心想,這有什么呢。但后來的事情證明我的確小看了這段距離,這個先不提了,容后再講。
    白草畔在我來之前對其是有一番網(wǎng)上了解的,據(jù)說山上有八景,山下亦有八景,光已被命名的景觀就有106處。這山上八景為:丁香清泉、亭臺賞月、極頂晨光、五指峰秀,云海煙波、京城燈火、千秋古拍、高坪百草。山下八景是:怒石天降、松海林濤、蟻冢千丘、史前勝跡、鯤鵬展翅、神洞仙道、松林圓城、母子拜龍。我不能保證一天之內(nèi)全部看完,所以,只好邊走邊看,邊走邊記了。
    上山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林海,據(jù)說這里有近萬畝的落葉松林,號稱萬頃松林。被欲為京西南林海明珠。這些松樹是70年代人工栽植的,樹齡30幾年,樹干挺直,林相整齊。從高處遠(yuǎn)望,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風(fēng)吹樹搖,呼呼聲如浪似潮,故這里有“松海林濤”之稱,是山下八景之一。
    細(xì)看之下,我發(fā)現(xiàn)松林間,有狀如墳冢的土丘,再細(xì)看,卻又不是,因為這是用松針和砂土粒堆砌的螞蟻窩,原來這就是號稱白草畔山下八景之一的“松蟻千丘”,里面住著無數(shù)的紅螞蟻,它們的窩高約30厘米到1米左右,丘底直徑一般為1——2米,分布在海拔1300——1500米之間,成群分布在落葉松邊緣地帶,他們不吃松樹,常以松樹上的小害蟲為食,對樹有益無害,于是,這成群排列的蟻丘成為這里一種獨特的生態(tài)景觀??吹捏@奇了,我不禁吟道“落葉松林見奇丘,疑是臨村新墳頭。近觀實乃松針冢,螞蟻進(jìn)出如高樓。驚嘆螞蟻本領(lǐng)大,筑就蟻巢逾千丘?!?BR>    再往上走,忽然發(fā)現(xiàn)一塊巨石,它的形狀酷似一幅發(fā)恕的雄獅面孔,只見它,長、寬各約20米,高約10米,重約數(shù)百噸。據(jù)說是從海拔2000多米的白草畔主峰上滾落下來的,我看的癡了,竟也隨口胡謅了幾句“雄獅懶惰臥山崴,一覺睡過數(shù)萬載。醒后覺得腰酸累,睜眼看看才明白,是從山頂滾了坡,摔得鼻斜眼也歪?!焙呛牵∮幸馑疾??其實,若看看石頭旁的說明文字,就知道了,這塊石頭的學(xué)名叫安山質(zhì)火山礫巖,周圍出露的基巖與它不同,只有2000多米高的白草畔山頂才有這種巖石出露。原來這里在中生代的時候(距今約2億多年),曾發(fā)生大規(guī)?;鹕絿姲l(fā),白草畔和百花山都是當(dāng)時火山噴發(fā)形成的。我站立的地方海拔高度是1500米,它從2000多米的山頂滾下來,掉下600多米,難怪摔得它鼻斜眼歪了。
    跟著上山的指示牌繼續(xù)走,很快就來到了丁香清泉。它位于白草畔主峰西南側(cè)的坡坎下,其上有一片巨石沿斜坡停積,這些巨石是從不遠(yuǎn)處的山峰頂滾落下來停積在這里,坡根下三塊巨石之間有一眼清泉,泉水甘冽清涼,泉眼周圍生長很多高山丁香,聽說,每年春末夏初這里丁香花盛開,清香四溢,故以“丁香清泉”命名,列為山上八景之一。這泉水屬松散沉積物表層潛水,固為匯水面積有限,沉積物不厚,泉水量不大,過去常年不干,近年來干旱少雨,秋冬季節(jié)泉眼干涸。這里西北邊有一片松林,東南坡上是亞高山草甸,一年四季三季花開,花色各異。
    景美,心情便好,也不覺得累,不知不覺便來到了“藥王廟”前,這是今人為紀(jì)念藥學(xué)家孫思邈而立的廟,廟里其實并沒有什么景致,還有些破敗,但這個廟卻為我揭開了“白草畔”之名的由來,原來,傳說75歲高齡的孫思邈徒步登上百花山后,又來到白草畔,發(fā)現(xiàn)這里花逾百種,比百花山上的花卉品種還多,故而靈機(jī)一動,將這里命名為“白草畔”,他是將“百”字的上面一橫去掉了,表示過百的意思,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白草畔”。
    繼續(xù)山中行走。忽往山下看,只見眼前一片霧氣騰騰,白云朵朵。一些低矮的山峰被云海淹沒,也有一些山峰高出云海形成孤島,猶如海中礁石,它似海非海,似霧非霧,虛無縹渺,如夢如幻。哦!太壯觀了,我原以為是某位神仙駕著祥云降臨,原來這就是白草畔的云海奇觀,于是,我端起相機(jī),一通猛拍。后來才明白過來,這就是“云海煙波”了。云海煙波,果然名不虛傳。據(jù)說這“云海煙波”是白草畔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的奇觀,由于受白草畔高大山嶺的阻擋,在春夏秋三季,東南季風(fēng)吹來的潮濕氣流,沿山谷上升形成云霧,這些云霧,有時滯留在山谷中形成“云?!保袝r沿山坡爬行,云霧繚繞,形成流動的渦旋,故有此景。我在此處欣賞的時間最久,也一直在想象和等待“神仙”的坐駕,終沒盼來。
    終于走的有些累了,才發(fā)現(xiàn)時間已過去了2個多小時,后有覽車經(jīng)過,我招呼一聲,但坐了不遠(yuǎn)的一段距離,便到達(dá)了頂峰。車上的一對夫妻問我,“一直走上來的?”“是啊。”我說。他們驚訝不已,“你真是好腳力。你知道嗎?你若再堅持一會,也就二三公里吧,就能到山頂了。”我說,“是嗎?我都不知道自己走了這么遠(yuǎn)了。”
    山頂上,“一掌連雙脈,五指分二山,拒馬入太行,永定走幽燕。”我見到了五指峰秀,啊!壯觀呀,站在這里,遠(yuǎn)望群山,皆在腳下,當(dāng)真領(lǐng)悟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老天爺留下的手掌,它五指并列直沖云霄,一峰突起,海拔2161米,是北京西南部的至高點??胺Q“京都屋脊”。據(jù)相光志載,太行山脈南起漳河,北至拒馬,燕山山脈東起渤海老龍頭,西至京都白草畔。五指峰恰座在太行山與燕山二山交界處,永定河、拒馬河的分水嶺的點,這是大自然的造化,為當(dāng)代地圖的繪制提供了一個精準(zhǔn)的坐標(biāo)。站在這里東眺20公里,就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腳下就是野三坡北邊橋村,它在1986年出土了一具完整的“智人化石”,經(jīng)世界考古組織鑒定屬“黃種人”;我們炎黃子孫懷著對祖先無比崇敬的激情,高呼“世界東方人類從這里走來”,白草畔是人類生活的樂土,華夏兒女向往的地方。
    我正感懷間,忽見游客們紛紛鉆入一處密林,我亦好奇,緊隨而去,木板鋪就的道路,曲曲折折,腳下咯吱咯吱的響,兩旁的樹上,鳥鳴不已,非常好聽,走約4里地,便來到了這白草畔的最為精華之所——“高坪百草”。這是以白草畔2161米的主峰為中心,一條西北——東南向平緩開闊的山脊夷平面,是北京地區(qū)面積,平均海拔的亞高山草甸,它長約20公里,面積有幾千畝的天然山頂大花園。白草畔名不虛傳,在這高山之巔的千畝大花園中,芳草吐香,百花爭妍,草甸開闊,視野高遠(yuǎn),腳踏崇山峻嶺,頭頂藍(lán)天白云,仿佛就是人間仙境。據(jù)說這里生長著290多種花草,40多種灌木,一年三季百花盛開,清香四溢。主要見群種以苔草為主,還有河北大黃、瓣蕊唐松草、金蓮花、耬斗菜、報春花、點地梅,野芍藥、黃花菜,拳手參、沙參、糖芥、石竹、桔梗、烏頭、白芷、百合、山丹、玉竹、水楊莓、蒲公英、鳶尾、龍膽、翠雀、柳蘭,翠菊、香青蘭、小紅菊、風(fēng)毛菊、狗娃花、華北藍(lán)盆花、紫苑、莢果蕨、蕨萊、酸模、豬毛菜、馬齒莧、反枝莧、牛蒡、芥菜、苦荬菜、山韭菜、苣荬萊、山蔥、龍須菜、藜以及灌木黃花柳、山杏、山桃、鼠李、紅樺、照山白、美薔薇、紅丁香、東陵八仙花、胡枝子、懸鉤子、復(fù)盒子、山荊子、沙棘、荊條、酸棗、錦雞兒、刺五加、大花溲疏、繡線菊、螞蚱腿子、接骨木、六道木、金蓮花、忍冬、金鏤梅、銀鏤梅等.不同季節(jié)花色各異,以夏秋兩季花草最為繁盛。
    游客們均都被驚呆了,紛紛吶喊“我來了。”我亦興奮不已。但其實我是叫不出那些花兒的名字的,我是查了資料才得知的。也許你會有些異議,因為其中有些花兒、草的很是常見的,但是如果這些花啊,草的全是長在一起,且都生長在海拔2161米高的地方,就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了。另外,讓我遺憾的是,我走到這里的時候,相機(jī)早已被拍光了電池,不能親自將他們的豐姿拍攝下來,這是讓我最懊惱的地方。無奈之下,我親手采摘了一些花兒,編織了一個花環(huán),拿回了家,也算是不虛此行吧,后來經(jīng)過清點,發(fā)現(xiàn)有28種花呢。我在這里逗留了足有一小時,后來覺得腹中饑渴,才開始戀戀不舍地往下走。
    穿過百花叢,已臨近中午。往下走,均是不規(guī)整的石梯,更加的曲折蜿蜒,艱辛難走,但道路兩旁的白樺林煞是好看,這吸引了我的目光,那白樺樹上長滿了眼睛,我常叫它“千眼樹”,其實,它沒這別名的。
    上山容易下山難,此話不假,下山時,直覺得腿肚子有些疼,可是就在我下山時,迎面走來了許多的爬山者,他們興許是爬的累了,紛紛問我,到山頂還得走多遠(yuǎn)?我往往以下山的速度為他們判斷到山頂?shù)母叨?,他們聽了個個滿面愁容。此時,我就在心里暗笑,真是四體不勤啊。就這樣,一路走,一路答,卻忽略了這一路的諸多風(fēng)景,因為我的眼睛必須緊盯著腳尖,這山實在是太陡了。
    終于到了山腳下,結(jié)果我卻傻了眼,因為我竟渾然不覺地來到了百花山的出口處,而我的車子卻停放在白草畔的門前。門口的師傅們見此情景無不哈哈大笑,說,兄弟,這下你可麻煩嘍!我急忙問該如何解決?他們說有兩條路可供我選擇,一是,乘坐出租車從百花山門口饒到白草畔的門口,但行程需要200公里,車費要800元。二是,再購買一張門票原路返回。聽到這,我的心瞬間涼透,咋會這樣呢?
    我連抽了三支煙,沉思了許久,心想,再爬一次又如何?可是,門口的那些師傅們卻都發(fā)出嘲笑的目光,都不信我能夠再爬回去。但我就這性格,你越瞧不起我,我就越要證明給你看。于是,決定再次返程。
    第一次爬到白草畔頂,已然走了近15公里,當(dāng)屬不易。剛才下山時又走了十余公里?,F(xiàn)在再原路返回,當(dāng)真的吃不曉啊,直覺得雙腿像灌了鉛一般。再無欣賞風(fēng)景的雅致了。但心里只有一個信念,爬,無論如何也要爬上去。最后我付出了三倍于下山的時間才終于再次爬到山頂。那些上山的人已然開始下山了,但我不好意思像他們一樣問上到山頂還有多遠(yuǎn),只是他們紛紛不解地問我,怎么又上來了,好強(qiáng)的我以玩笑的口吻回答,剛才爬的不過癮,再爬一遍。然后我清楚地看到了他們吃驚的表情,錯過身之后,我也聽見了他們的贊嘆聲,“太厲害了!我們爬一遍,就快要了我們的老命了。人家卻說爬一遍不過癮,一定是職業(yè)登山者!”我聽了,只有苦笑的份。
    剛才在山頂時,還未覺得山頂?shù)臍夂蛴惺裁串惓?,待再次上得山頂,卻發(fā)覺,這里早已變的大霧彌漫,能見度已不足3米遠(yuǎn)了,什么景致也欣賞不到,直覺得冷,后來才了解,當(dāng)時的溫度已降至10度以下,于是,只好用不停的行走所發(fā)出的熱量來抵御這寒冷。
    終于下到了白草畔底,夜色已經(jīng)降臨。我的個媽呀!我真奇跡??!見到車子的那一刻,我竟佩服起自個兒來,回想自己竟然能在一天之內(nèi),在這山中爬行近60公里,且歷時14小不吃不喝!你們說說,我難道不夠神的嗎?但待坐到車內(nèi),我簡直虛脫了。渾身酸痛,亦感到饑渴無比,好在車內(nèi)有水有食物,在猛灌了兩瓶礦泉水,吃了一大塊面包后,方才有所緩解。然后,我又開車一百余公里回到家中。
    從白草畔到百花山,又從百花山到白草畔,這旅程,絕對是我人生之路上的一次深刻的體驗,它既給了我無與倫比的美的感受,又讓我挑戰(zhàn)了體能的極限!不過,現(xiàn)在回想起來,竟有些爽爽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