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模擬試題及答案《大學(xué)語文》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一句的是 【 B】
    A.《寡人之于國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論毅力》
    2.勸賈島把“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A 】
    A.韓愈
    B.柳宗元
    C.蘇軾
    D.歐陽修
    3.《我的世界觀》主要闡述 【A 】
    A.作者的人生觀、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
    B.現(xiàn)代物理學(xué)中的相對論
    C.宇宙和諧之奧秘
    D.作者的哲學(xué)觀點
    4.《咬文嚼字》、《散文創(chuàng)作談》的文體是 【 D】
    A.雜文
    B.駁論文
    C.講話
    D.文藝專論
    5.莊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來說明人的認(rèn)識是有限的,這種論證方法是【A 】
    A.例證法
    B.演繹法
    C.對比法
    D.類比法
    6.《馮諼(xuān)客孟嘗君》的中心旨意是 【 A】
    A.如何鞏固政治地位
    B.如何禮賢卞士
    C.如何報效知己
    D.如何求取功名
    7.《張中丞傳后敘》中用來刻畫南霽(jì)云形象的是 【B 】
    A.停杯投箸
    B.抽刀斷指
    C.背誦《漢書》
    D.殺妾食肉
    8.下列作品,體現(xiàn)思想文化變革精神的是 【C 】
    A.《馮諼客孟嘗君》
    B.《垓下之圍》
    C.《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D.《西湖七月半》
    9.《先妣事略》寫母親娘家的良好家風(fēng)和娘家人的受歡迎,對刻畫母親形象來說,這種表現(xiàn)方法是 【 C】
    A.對比
    B.類比
    C.烘托
    D.象征
    10.張岱《西湖七月半》在各類游客中,最欣賞 【C 】
    A.“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
    C.“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11.《愛爾克的燈光》中,“愛爾克的燈光”的象征意義是 【B 】
    A.封建家庭和禮教的沒落與崩潰
    B.美好希望的破滅和舊生活的悲劇
    C.對舊家庭的憎惡和對財富的鄙棄
    D.對新生活的信念和對理想的追求
    12.稱贊《蒹葭》一詩“最得風(fēng)人深致”的是 【A 】
    A.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B.朱熹的《詩集傳》
    C.郁達(dá)夫的《故都的秋》
    D.王夫之的《姜齋詩話》
    13.《陌上?!穼懥_敷美貌所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 【D 】
    A.對比反襯
    B.象征暗示
    C.類比彰顯
    D.側(cè)面烘托
    14.《行路難》中,抒寫英雄失意時抑郁悲憤心情的詩句是 【 A】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B.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C.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D.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5.杜甫詩歌的風(fēng)格特點是 【B 】
    A.雄奇飄逸
    B.沉郁頓挫
    C.通俗易懂
    D.清朗峻爽
    16.《鷓鴣(zhè gǖ)天》中,體現(xiàn)感情超越生死的詞句是 【C 】
    A.同來何事不同歸
    B.頭白鴛鴦失伴飛
    C.舊棲新垅(lǒng)兩依依
    D.誰復(fù)挑燈夜補衣
    17.《一句話》中“火山爆發(fā)”的隱喻意義是 【C 】
    A.蘊藏著巨*力量的民眾
    B.民眾中壓抑不住的革命情緒
    C.民眾革命運動風(fēng)起云涌
    D.民眾革命運動的巨大聲威
    18.《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抒情方法是 【B 】
    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舉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19.《苦惱》的主旨是 【D 】
    A.反映專制統(tǒng)治下下層小人物的悲慘生活
    B.揭示專制統(tǒng)治下上層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C.反映專制統(tǒng)治下的貧富懸殊和階級對立
    D.揭示專制統(tǒng)治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20.《金鯉魚的百裥裙>作者敘述故事的基本筆法是 【D 】
    A.夾敘夾議
    B.幽默風(fēng)趣
    C.充滿激情的抒寫
    D.不動聲色的白描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分。
    21.下列《寡人之于國也》中的論據(jù),通過類比法來闡明論點的有 【B E 】
    A.河內(nèi)兇,則移其粟于河內(nèi)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E.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22.《八聲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詩句有 【B C 】
    A.不忍登高臨遠(yuǎn)
    B.想佳人、妝樓頤望
    C.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nèn)凝愁
    D.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
    E.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23.下列作品,抒寫懷念母親之情的有 【B D 】
    A.《垓下之圍》
    B.《先妣事略》
    C.《秋夜》
    D.《我與地壇》
    E.《都江堰》
    2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DE 】
    A.《雨巷》是典型象征主義詩作
    B.戴望舒因《雨巷》而獲得“農(nóng)民詩人”之名
    C.《雨巷》被收入戴望舒的詩集《我的記憶》
    D.戴望舒是30年代“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
    E.《雨巷》是一首運用象征手法的抒情詩
    25.《寶黛吵架》所體現(xiàn)的熱戀中少男少女的普遍心理特點有 【ABCDE 】
    A.愛得越深,爭吵越多
    B.假情試探,言不由衷
    C.旁敲側(cè)擊,節(jié)外生枝
    D.求近之心,反成疏遠(yuǎn)
    E.吵架之后,多有后悔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26.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寡人之于國也》)
    兇:災(zāi)兇,此指饑荒。
    27.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張中丞傳后敘》)
    就盡:漸趨覆滅。日滋:一天天增多。師:軍隊。
    28.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種樹郭橐駝傳》)
    茍:如果。殷:深,此指愛護得過分。
    29.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八聲甘州》)
    是處:到處。紅:代指花。翠:代指綠葉。
    物華:美好的景物。休:這里是衰殘的意思。
    30.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次第:景況,情形。了:完畢,了結(jié)。
    31.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危欄:高欄。
    32.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陌上?!?
    踟躕:徘徊不前。
    33.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早雁》)
    長門:漢武帝幽禁其失寵的陳皇后的冷宮。這里代指長安的宮殿。
    四、簡析題(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34.我用放大鏡觀察最初提到的紅螞蟻,看到它狠狠咬住敵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斷了對方剩下的觸須,可自己的胸部卻被黑武士撕開了,露出了內(nèi)臟,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結(jié)實,無法刺穿。
    這痛苦的紅武士暗紅的眸子發(fā)出戰(zhàn)爭激發(fā)出的兇光。它們在杯子下又纏斗了半小時,當(dāng)我再次觀戰(zhàn)時,那黑武士已使敵人身首異處,但那兩個依然有生命的腦袋,掛在它身體的兩側(cè),猶如懸吊在馬鞍邊的兩個恐怖的戰(zhàn)利品,兩個紅螞蟻頭仍死咬住不放。
    ——選自《螞蟻大戰(zhàn)》
    (1)這里描繪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
    答: 描寫的是紅黑三武士生死對決的結(jié)局,表現(xiàn)了螞蟻大戰(zhàn)的殘酷性。
    (2)從哪里可看出紅武士的極度“精神狂熱”?
    答: 主要體現(xiàn)在:“暗紅的眸(móu)子發(fā)出戰(zhàn)爭激發(fā)出的兇光”;“身首異處”,兩顆頭顱“仍死咬住不放”。
    (3)這里運用了怎樣的聯(lián)想方式和描寫方法?
    答:聯(lián)想方式是類比聯(lián)想,描寫方法是細(xì)節(jié)描寫。
    (4)從這里看,作者對人類戰(zhàn)爭持怎樣的態(tài)度?
    答:對人類戰(zhàn)爭及其狂熱精神極其憎惡,對人類戰(zhàn)爭造成災(zāi)難極其哀痛。
    35.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選自《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內(nèi)涵是什么?
    答:物是人非,亡國之痛。
    (2)指出“雕欄”兩句的表層意義和深層寓意。
    答:表層意義是故國宮殿想必仍在,只是我的容顏卻改變了;深層寓意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為什么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個比喻用得好?
    答:一是以形象可見的江水比喻抽象難測的愁,使“愁”具體可感;二是以洶涌澎湃、東流不盡的春水作喻,充分見出哀愁無窮無盡。
    (4)為什么說這首詞是“以樂景寫哀”?
    答:因這首詞抒發(fā)的是“故國之思、亡國之恨”,而借以抒情的景物“春花秋月”、“雕欄玉砌”、“一江春水”都是美景、樂景。
    36.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炮聲壓下去馬來與印度野林中的虎嘯。半醒的人們,揉著眼,禱告著祖先與神靈;不大會兒,失去了國土、自由與權(quán)利。門外立著不同面色的人,槍口還熱著。他們的長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連祖先與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靈了啊!
    ——選自《斷魂槍》
    (1)概括這段話描述的大意。
    答:西方現(xiàn)代文明猛烈沖擊著東方古老文化,中國社會正面臨著劇烈變革。
    (2)小說開頭為什么要作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描繪?
    答:只有把小說中的人物置身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題,從而呼喚中國人的精神覺醒。
    (3)總體說來,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
    答: 象征手法。
    37.我自己敘述五十年前主張“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的故事,為的是要說明我年紀(jì)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我到今天還是一個無神論者,我不信有一個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靈魂不朽的說法。
    我自己總覺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絕大多數(shù)人信神的,居然能有這雅量,能容忍我的無神論,能容忍我這個不信神不信靈魂不滅的人,能容忍我在國內(nèi)和國外自由發(fā)表我的無神論的思想,從沒有人因此用石頭擲我,把我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燒死。我在這個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與自由。我覺得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
    個世界對我的容忍態(tài)度是可愛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總覺得我應(yīng)該用容忍的態(tài)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誠心的諒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誠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態(tài)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因為我年紀(jì)越大,我越覺得容忍的重要意義。
    若社會沒有這點容忍的氣度,我決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膽懷疑的自由,公開主張無神論
    的自由了。
    ——選自《容忍與自由》
    (1)這段話的論點是什么?
    答:我應(yīng)該用容忍的態(tài)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
    (2)作者講自己五十年前主張“假于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的故事,有什么論證作用?
    答:為事實論據(jù)提供了歸納論證的小前提來證明論點。
    (3)這段話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答:歸納法。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例,歸納出論點。
    (4)這段話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文風(fēng)?
    答:體現(xiàn)了一種“大家風(fēng)范”,作者從自身的體會談起,坦誠地進行自我反思,以身說法,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靈距離,極具親和力;作者不擺理論架勢,將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話之中,易被讀者接受,這種“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風(fēng),是一種胸有成竹、透徹于心,而后返璞歸真、深入淺出的極高境界。
    五、作文(30分)
    38.根據(jù)給出的文字材料,寫一篇關(guān)于“青春中難忘的事”的文章,文體不限,不要寫成詩歌、劇本,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青春是值得擁有的東西,如果你浪費了青春年華,那是很可悲的。因為青春只能持續(xù)很短很短的一點兒時間?!?BR>    ——王爾德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A 3.A
    4.D 5.A 6.A
    7.B 8.C 9.C
    10.C 11.B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B
    19.D 20.D
    1.[解析]“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一句出自莊子的《秋水》一文,是作者“宇宙無限而人的認(rèn)識有限”思想認(rèn)識的體現(xiàn)。答案為B。
    2.[解析]《咬文嚼字》一文借韓愈勸賈島把“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改成“敲”字一例,來說明斟酌文字與表達(dá)感情的關(guān)系。答案為A。
    3.[解析]《我的世界觀》主要闡述了作者的人生觀、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從而得出“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的人生基本理念。答案為A。
    4.[解析]《咬文嚼字》一文,論述了文學(xué)寫作與閱讀中講究文字運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謹(jǐn)嚴(yán)精神,是一篇文藝專論?!渡⑽膭?chuàng)作談》是秦牧的作品,文體也是文藝專論。答案為D。
    5.[解析]莊子以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為例,發(fā)出“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的感嘆,從而闡明了人的認(rèn)識是有限的道理,是例證法論證方式。五帝、三王等人是同屬“自多”者,因此B、C、D項錯誤,答案為A。
    6.[解析]《馮諼客孟嘗君》一文展現(xiàn)了馮諼的報效知己、深謀遠(yuǎn)慮和孟嘗君的禮賢下士,但這些都是為了表現(xiàn)孟嘗君的政治地位是如何得到鞏固的。即答案為A。
    7.[解析]文中以南霽云抽刀斷指、抽矢射塔描寫了他嫉惡如仇、忠貞剛烈的性格特征。C、D項是張巡所為。答案為B。
    8.[解析] “胡服”是不同于漢族服裝的服飾;“騎射”也異于兵車布陣,趙武靈王欲“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有利于各民族之間交流融合,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場變革。答案為C。
    9.[解析]《先妣事略》以母親生前瑣事刻畫了母親形象,B、D項錯誤。以母親娘家等“外人”的行為表現(xiàn)等來寫母親的特征,屬于烘托表現(xiàn)方法。答案為C。
    10.[解析]本文借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況,標(biāo)榜了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即“看月而人不見其看風(fēng)之態(tài),亦不作意看月者”。A、B項指“湊熱鬧”的俗氣,D項嘲諷達(dá)官顯貴附庸風(fēng)雅的丑態(tài)。答案為C。
    11.[解析]“愛爾克的燈光”的象征意義是美好希望的破滅和生活的悲劇。A項是“昏暗燈光”的象征意義,D項是“我的心靈的燈”的象征意義。答案為B。
    12.[解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贊《蒹葭》一詩“最得風(fēng)人深致”。從藝術(shù)上說,風(fēng)格婉曲;從思想上說,境界深遠(yuǎn),意在言外。答案為A。
    13.[解析]詩文開頭,以羅敷的服飾,及行者、少年、耕者等人對羅敷的美貌的反應(yīng)來側(cè)面烘托羅敷美貌,其所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是側(cè)面烘托。答案為D。
    14.[解析]A項中作者借“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行為舉止,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憤。B項喻仕途艱難,C、D項借典表達(dá)對前途的希望與信念。答案為A。
    15.[解析]杜甫詩歌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其內(nèi)容深厚博大,表現(xiàn)手法蘊藉沉著,從而形成了“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答案為B。
    16.[解析]“舊棲”指生者所住,“新垅”指死者所葬,“兩依依”則指出作者與亡妻之前的深情早已超越了生死。A、B項描述喪妻之痛,D項是對亡妻的懷念。答案為C。
    17.[解析]“火山”隱喻民眾,“火山爆發(fā)”隱喻民眾的革命風(fēng)潮。D項是“霹靂”的象征意義。答案為C。
    18.[解析]《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每節(jié)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包蘊著特定思想群。通過這些意象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真摯感情。答案為B。
    19.[解析]《苦惱》一文借寫馬車夫姚納無法訴說自己內(nèi)心苦惱而最終只有和小母馬訴說的事,揭露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關(guān)系的自私、冷漠。答案為D。
    20.[解析]本文通過金鯉魚穿一次百裥裙夢想的破滅,表現(xiàn)了身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慘的一生,語言平實流暢,在不動聲色中見出深味。答案為D。
    二、多項選擇題
    21.BE 22.BC
    23.BD 24.ACDE
    25.ABCDE
    21.[解析]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說明梁惠王的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什么質(zhì)的差別;以殺了人卻說“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揭露統(tǒng)治者把“涂有餓莩”歸罪于“歲也”。答案為BE。
    22.[解析]A項以“不忍登高臨遠(yuǎn)”直接抒發(fā)了作者羈旅之苦,思鄉(xiāng)之切;D、E項借關(guān)河、殘照等“紅衰翠減”的蕭瑟之景浸染了詞人濃重的人生感嘆,是借景抒情。B、C項以聯(lián)想到“佳人”也在“妝樓頤望”和自己“倚欄干”、“凝愁”的事件抒寫游子漂泊的凄苦情懷,屬借事抒情。答案為BC。
    23.[解析]《先妣事略》借母親生前的生活瑣事刻畫了母親勤勞、儉樸、待人厚道、嚴(yán)以教子的形象,歌頌了母親崇高品德,蘊含著對亡母的悼念之情;《我與地壇》一文落筆地壇,卻潑墨母愛,用地壇象征著母親,是“我”新生的源泉。答案為BD。
    24.[解析] 戴望舒是30年代“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因《雨巷》而獲得“雨巷詩人”之名,B項錯誤。ACDE項均正確。
    25.[解析]《紅樓夢》中《寶黛吵架》一節(jié)以心理描寫手法展現(xiàn)了熱戀少男少女內(nèi)心與言行不符乃至相悖反的普遍現(xiàn)象,A、B、C、D、E項均是這種心理的具體表現(xiàn)。
    三、詞語解釋題
    26.兇:災(zāi)兇,此指饑荒。
    27.就盡:漸趨覆滅。日滋:一天天增多。師:軍隊。
    28.茍:如果。殷:深,此指愛護得過分。
    29.是處:到處。紅:代指花。翠:代指綠葉。
    物華:美好的景物。休:這里是衰殘的意思。
    30.次第:景況,情形。了:完畢,了結(jié)。
    31.危欄:高欄。
    32.踟躕:徘徊不前。
    33.長門:漢武帝幽禁其失寵的陳皇后的冷宮。這是指代長安的宮殿。
    四、簡析題
    34.
    (1)描寫的是紅黑三武士生死對決的結(jié)局,表現(xiàn)了螞蟻大戰(zhàn)的殘酷性。
    (2)主要體現(xiàn)在:“暗紅的眸子發(fā)出戰(zhàn)爭激發(fā)出的兇光”;“身首異處”,兩顆頭顱“仍死咬住不放”。
    (3)聯(lián)想方式是類比聯(lián)想,描寫方法是細(xì)節(jié)描寫。
    (4)對人類戰(zhàn)爭及其狂熱精神極其憎惡,對人類戰(zhàn)爭造成災(zāi)難極其哀痛。
    35.
    (1)物是人非,亡國之痛。
    (2)表層意義是故國宮殿想必仍在,只是我的容
    顏卻改變了;深層寓意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一是以形象可見的江水比喻抽象難測的愁,使“愁”具體可感;二是以洶涌澎湃、東流不盡的春水作喻,充分見出哀愁無窮無盡。
    (4)因這首詞抒發(fā)的是“故國之思、亡國之恨”,而借以抒情的景物“春花秋月”、“雕欄玉砌”、“一江春水”都是美景、樂景。
    36.
    (1)西方現(xiàn)代文明猛烈沖擊著東方古老文化,中國社會正面臨著劇烈變革。
    (2)只有把小說中的人物置身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題,從而呼喚中國人的精神覺醒。
    (3)象征手法。
    37.
    (1)我應(yīng)該用容忍的態(tài)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抽取中心句概括)。
    (2)為事實論據(jù),提供了歸納論證的小前提,來證明論點。
    (3)歸,納法。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例,歸納出論點。
    (4)體現(xiàn)了一種“大家風(fēng)范”,作者從自身的體會談起,坦誠地進行自我反思,以身說法,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靈距離,極具親和力;作者不擺理論架勢,將至理深意融化在平易的白話之中,易被讀者接受,這種“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文風(fēng),是一種胸有成竹、透徹于心,而后返璞歸真、深入淺出的極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