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自考《組織行為學》考試大綱:群體心理與行為基礎

字號: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和掌握群體的定義和類型、制約群體有效性的因素、群體的規(guī)范與角色、群體凝聚力四個主要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習者能夠合理地分析、解釋、引導和控制群體行為,以提高群體行為的有效性。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jié) 群體的定義與類型
    (一)群體與群體行為
    群體概念的含義。群體行為的基本模式。
    (二)個體為什么加入群體
    個體加入群體主要的原因: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權力需要。
    (三)群體發(fā)展的階段
    五階段模型。間斷一平衡模型。
    (四)群體的類型
    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命令型群體、任務型群體、利益型群體和友誼型群體。
    第二節(jié) 制約群體有效性的因素
    (一)群體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
    組織戰(zhàn)略。權力結構。正式規(guī)范。組織資源。人員甄選過程??冃гu估和獎酬體系。組織文化。物理工作環(huán)境。
    (二)群體成員資源
    個人能力。性格特點。
    (三)群體結構
    正式領導。群體規(guī)模。群體構成。
    (四)群體任務
    簡單任務與復雜任務。
    第三節(jié) 群體規(guī)范與角色
    (一)群體規(guī)范的功能
    群體規(guī)范。正式的群體規(guī)范與非正式的群體規(guī)范。群體規(guī)范的一般類型。群體規(guī)范的功能。
    (二)群體規(guī)范的形成
    1.群體規(guī)范形成的四種主要方式:群體成員所做的說明;群體歷的關鍵事件;私人交誼;過去經歷中的保留行為。
    2.決定群體規(guī)范重要性的因素:能促進群體生存;能增加群體成員行為的可預測性;能減少群體成員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允許群體成員表達群體的中心價值觀。
    (三)角色建立與適應
    角色的概念。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覺。角色期待。心理契約。角色沖突。
    第四節(jié) 群體凝聚力
    (一)凝聚力的來源
    群體凝聚力的概念。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1)群體成員在一起的時間;(2)加人群體的難度;(3)群體規(guī)范;(4)群體成員的性別構成;(5)外部威脅;(6)以前成功的經驗。
    (二)凝聚力對群體生產率的影響
    高凝聚力群體對生產率的影響。低凝聚力群體對生產率的影響。群體凝聚力、績效規(guī)范與生產率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凝聚力的評價
    問卷調查法。數量分析法。
    三、考核知識點
    (一)群體的性質與特征
    (二)制約群體有效性的因素
    (三)群體規(guī)范與角色
    (四)群體凝聚力
    四、考核要求
    (一)群體的性質與特征
    1.識記:(1)群體的含義(包括對群體的五點解釋);(2)群體行為的基本模式;(3)群體的類型。
    2.領會:(1)個體為什么加入群體;(2)明確用來解釋群體行為的主要因素;(3)描述群體發(fā)展的兩種模型。
    3.應用:(1)區(qū)別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2)比較、評述群體發(fā)展五階段模型和間斷一平衡模型。
    (二)制約群體有效性的因素
    1.識記:(1)群體外部環(huán)境條件所包括的八個方面;(2)群體成員資源的兩個方面;(3)群體結構所包含的三個變量;
    2.領會:(1)群體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各個方面對群體行為的影響;(2)群體結構的各個變量對群體行為的影響;(3)群體任務對群體績效的影響。
    3.應用:具體分析群體成員資源的兩個重要變量是如何影響群體行為的。
    (三)群體規(guī)范與角色
    1.識記:(1)群體規(guī)范的含義;(2)群體規(guī)范的一般類型;(3)角色的含義;(4)心理契約。
    2.領會:(1)群體規(guī)范的功能;(2)群體規(guī)范的形成;(3)決定群體規(guī)范重要性的因素;
    3.應用:(1)聯系實際解釋說明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覺、角色期待以及角色沖突四個概念。(2)解釋如何適應角色的要求以及如何解決角色沖突。
    (四)群體凝聚力
    1.識記:凝聚力的含義。
    2.領會: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因素。
    3.應用:聯系實際分析群體凝聚力的高低對生產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