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作文素材:空間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5中考作文素材:空間》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
    名言
    如果你要創(chuàng)造令人精神舒暢的戶內(nèi)空間的話,那你就得考慮各個物體結(jié)構(gòu)之間那些空著的地方。——貝聿銘
    不要試圖去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是來自那空白深處?!└隊?BR>    沒有一個方向是有終點的,不論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恩格斯
    即使把我關(guān)在果殼中,我仍自認為是無限空間?!勘葋?BR>    自命不凡者,腦中被其所知的少數(shù)事物所占據(jù),以致沒有空間去容納無數(shù)其所不知的事物。
    ——蕭伯納
    不論你望得多遠,仍然有無限的空間在外邊,不論你數(shù)多久,仍然有無限的時間數(shù)不清。
    ——惠特曼
    今天倒運的人,也許明天走運,所以一個精明的外交家總會給未來留下空間?!_曼·羅蘭
    為什么在我們年輕時我們面前的生命之路總是顯得無比漫長?因為我們不得不尋找空間塞滿我們無限的希望。——叔本華
    空間和時間的否定,永遠是屬于時間和空間以內(nèi)的事情。我們只有節(jié)省空間和時間,才能獲得空間和時間?!M爾巴哈
    沒有任何東西比時間和空間更迷惑我,也沒有一樣?xùn)|西比它們少些麻煩我。
    ——查爾斯·蘭姆
    宇宙的總體是永恒的,由于在它們之外沒有別的空間,使事物能夠向那里飛散?!R克萊修
    城市在空間上的結(jié)構(gòu),是人類社會經(jīng)濟活動在空間的投影。——克里斯塔勒
    空間和時間是一切實在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構(gòu)架。我們只有在空間和時間的條件下才能設(shè)想任何真實的事物。——恩斯特·卡西爾
    正如建筑可以說是凝固的音樂一樣,它也可以說是一種空間音樂?!ぶx林
    保留某種不完善會使事物顯得有趣,并使人感覺到還有一點發(fā)展的空間。——吉田兼好
    對于原始部落的人來說,空間是無法控制的奧秘。對于科技時代的人來說,時間則具有同樣的性質(zhì)?!?BR>     經(jīng)典素材
    地道的微軟人
    (個性的空間)
    任何走進雷德蒙微軟公司總部的人都難免驚異,這里18000多名員工辦公室里的陳設(shè)和住宅房子的款式,居然沒有重樣。盡管“穿著自由”已是微軟人的舉世聞名的特征,但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人仍會有出乎意料的感覺:一個地道的微軟人,看上去活像一個邋邋遢遢的嬉皮士,用形形色色的服裝把自己包裹起來。牛仔褲、T恤衫、毛衣、襯衣、羽絨衣。尺寸不合身材,衣料不合季節(jié)。夏天可能穿棉襖,冬天可能穿短褲,五顏六色,形態(tài)各異,質(zhì)地精良但卻皺皺巴巴,價格昂貴但卻絕不顯山露水。他們好像什么都可以穿,就是不肯穿西服打領(lǐng)帶,這叫不少西服革履的來訪者不免覺得自己“很傻”。盡管人們?nèi)贾肋@是一個造就成千上萬科學(xué)家和百萬富翁的地方,但在一群微軟人中間,沒有人能分辨出,哪個人的口袋里裝著多少的榮譽,哪個人的口袋里裝著多少錢。
    服裝的選擇與人的智力并無直接關(guān)系,但智慧的弘揚必定要求個性的發(fā)展。“開放、自由和不拘泥于形式是微軟研究院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其實也是他們追求個性空間的表現(xiàn)。
    中科院院士的觀點
    (探索外層空間)
    王希季院士是我國杰出的衛(wèi)星總設(shè)計師,衛(wèi)星返回技術(shù)學(xué)科帶頭人,是最先提出以空間站系統(tǒng)為目標、以載人飛船起步發(fā)展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建議的專家之一。
    他認為,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的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探測、研究和認識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間,增加知識從而進一步認識地球;二是開發(fā)利用外層空間的資源,促進人們生活的改善、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有一個是擴大人類在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間。其中對發(fā)展空間技術(shù)驅(qū)動力的是開發(fā)利用空間資源??臻g有三類資源可以開發(fā),一是信息資源,二是物質(zhì)資源,三是能源資源。其中開發(fā)利用信息資源的技術(shù)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空間信息產(chǎn)業(yè)也發(fā)展到很大的規(guī)模,電視、通信、遙感、導(dǎo)航定位等都屬信息領(lǐng)域。
    新世紀,人類對空間的依賴將達到現(xiàn)在對石油、電力等類似的依賴程度。比如遠程教育系統(tǒng)、通信、因特網(wǎng)都是依靠空間技術(shù)來實現(xiàn)的。因為空間沒有國界,衛(wèi)星可以到處轉(zhuǎn),空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受技術(shù)以外的因素制約相對較少。
    新世紀人類不僅將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還要開發(fā)更新的資源。因為海洋資源沒有開發(fā)多少,空間資源也沒有開發(fā)多少,二十一世紀是向海洋、向空間進軍的世紀。
    登月
    (人類活動空間的延伸)
    人類登臨的第一個天體是月亮,飛向月亮并登月成功的第一艘宇宙飛船是阿波羅11號。登上月面的第一批宇航員,是阿波羅11號3人乘務(wù)組中的2人,他們是指令長阿姆斯特朗和艾爾德林,第一個把腳踩在月面上的是阿姆斯特朗。
    登月艙在月面停穩(wěn)之后,阿姆斯特朗先是小心翼翼地爬過通向艙外的狹窄“隧道”。在5米高的隧道口小平臺上,為了穩(wěn)定一下情緒,他待了幾分鐘,隨后轉(zhuǎn)過身來順著扶梯往下走,為了適應(yīng)誰都沒有體驗過的月亮引力,他用了“漫長”的3分鐘走完了9級扶梯。阿姆斯特朗先是疑慮重重地把左腳伸向月面,接著鼓足勇氣把右腳也踏上。他站在月面上說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了一大步。”人類的活動空間從此向著外太空擴展。
    電腦化空間
    (空間概念的改變)
    1982年的某一天,威廉•吉布森,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美裔科幻作家,在溫哥華的一條娛樂街上閑逛。街道兩旁有許多電子游藝廳,看到廳里的孩子們在電子屏幕前聚精會神地打游戲機的情景,吉布森的腦子里浮現(xiàn)出了一種奇怪的感覺?!皬乃麄兏叨染o張的姿勢中,我能體會到這些孩子有多么入迷。似乎存在某種循環(huán):光子由屏幕激射而出,進入孩子們的眼睛,神經(jīng)元在他們的體內(nèi)游蕩,而電子則在游戲中到處運動。這些孩子顯然相信游戲機所投射的空間的存在?!?BR>    這一景象在吉布森腦子里盤桓不去。他不懂計算機,也沒怎么玩過電子游戲——但他見過許多計算機迷和游戲狂。他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沉溺于計算機游戲的人最后都不能自拔,把想像的游戲空間視作真實的存在?!八麄冮_始相信,屏幕之中另有一個真實空間,這一空間人們看不到,但知道它就在那里?!?BR>    吉布森把這一空間命名為“電腦化空間”,并把它作為他的小說的背景。在這些小說中,電腦化空間是一個由電腦生成的空間,故事人物只要插上插頭即可進入,有時甚至在他們的腦中植入插座,以便接通電極。當他們到達電腦化空間后,能夠看見巨大的三維信息庫。電腦化空間就是電子數(shù)據(jù)所居住的那個飄忽不定的空間。
    電腦化空間的出現(xiàn),使人類的時空概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心理實驗
    (人際交往的空間)
    一位心理學(xué)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剛剛開門的大閱覽室里,當里面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xué)家就進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邊。實驗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結(jié)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空曠的閱覽室里,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xué)家坐在他們身邊后,被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干脆明確表示:“你想干什么?”
    這個實驗說明了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jù)”了一定的“領(lǐng)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
    空間距離和彼此的親密程度有關(guān)。一般說來,45厘米以內(nèi)是貼心朋友、戀人、夫妻之間的親密區(qū);45~120厘米是親屬、朋友之間的個人區(qū),這種距離下可以討論個人問題;120~360厘米是社交區(qū),與同事通常保持這種距離。大于360厘米是公共區(qū),適于演講、開會。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相對的空間)
    在牛頓經(jīng)典物理學(xué)中,時空是絕對的、不變的,物體在絕對不變的時空中運動。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指出時空是客觀存在的,但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假如我們與光保持同步運動,那么我們會感到光是不動的,時間是停止的。假如我們以超光速運動,那么我們會感到時間在倒退,光在退行。在高速運動的物體上,我們會感到時間減慢,空間縮短。所以,科學(xué)幻想小說中才有乘宇宙飛船在太空高速飛行,在宇宙遨游,回來會產(chǎn)生天上才幾天,地上已幾年的說法。太陽的空間尺度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大小按百年周期在變化,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它一年縮小了1314公里,但它又會膨脹,這就是太陽的脈動。地球的空間范圍也在變化,體積在增大,地球與月亮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在拉大。地球自轉(zhuǎn)的時間也在變化,40億年前一天只有8小時,9億年前一天是18小時,現(xiàn)在一天是24小時。時空確實是相對的。
    解讀小白球的財富
    (開拓個人的發(fā)展空間)
    基姆•瑞德是美國人,以前一直從事沉船尋寶工作,直到他遇到那只高爾夫球,他的整個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個正在打球的人由于動作失誤將球擊入湖水中,于是他腦子里靈光一現(xiàn),仿佛看到了一個機會。他穿好潛水衣,帶上工具跳進湖中。你猜他看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全是高爾夫球,有成千上萬只,這些球幾乎全和新的差不多,全都是因為球手們失誤打到湖中的。他回到岸上后,和球場經(jīng)理商定以十美分一只的價格打撈并賣給球場,僅一天的時間他就撈了兩千多只,收入相當于他干一周工作的薪水。后來,他干脆每天把撈出的球帶回家清洗干凈,重新噴漆,然后按新球的半價出售。再后來,其他不少潛水員也看中這一發(fā)財方式,紛紛下水撈球,瑞德就干脆只負責(zé)收購舊球了,每只八美分,每天都能收到8至10萬只。到現(xiàn)在,他的舊高爾夫球回收利用一年的總收入已達800多萬美元了。
    要想開拓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性思維”。
    從建筑專業(yè)的大學(xué)生到歌唱家
    (找到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享譽歌壇的朱逢博大學(xué)時代讀的是建筑專業(yè),從沒想過要當歌唱家。她是濟南人,上海同濟大學(xué)的學(xué)生,學(xué)土木建筑。有一次在一個勞動工地上,她的演唱引起了上海歌舞團的注意,從此離開學(xué)校當上了專業(yè)的歌唱演員。20世紀70年代初她為芭蕾舞劇《白毛女》伴唱,使她聲名鵲起。
    她說:“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也就是一個最普通的一邊畫畫、一邊哼歌的大學(xué)生而已。”大學(xué)5年級,她被上海歌劇院挑中時,還覺得不可思議,不知道他們到底看中了自己哪一點。也許正是她獨特的個性令她得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演唱風(fēng)格,很快便脫穎而出,與李谷一并稱為“南朱北李”。從一個學(xué)建筑的大學(xué)生到歌唱家,朱逢博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白頭葉猴的悲劇
    (還動物一個生存的空間)
    白頭葉猴,是我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分布在廣西崇左、扶綏、龍州和寧明縣的喀斯特山區(qū) ,對維護石山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白頭葉猴的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據(jù)“廣西野 生動物資源調(diào)查報告”,廣西現(xiàn)有白頭葉猴約600只,屬高瀕危物種,其瀕危狀況比國寶大熊貓嚴重。前 不久,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九屆國際靈長類動物大會上,白頭葉猴被確定為最瀕危、最需保護的靈長類。
    不僅是白頭葉猴,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的生存空間正在被人類的空間所蠶食,地球上大約有11046種動物面臨滅絕的危險。據(jù)科學(xué)家估計,由于人類活動的強烈干擾,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萬倍,物種的滅絕速度已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
    人類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實際上是人類與自然社會的關(guān)系史,野生動物是生態(tài)文明時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卻遭受滅絕的危險??吹綀@區(qū)的動物們,我們祈禱,所有的野生動物都能擁有生存的空間。我們自認是地球的主人,而忘記了這個地球上的空間不僅是屬于人類的,它也屬于動物、植物和其他一切地球上的生物。
     意林故事
    萬花筒里的世界
    布萊克有一個玻璃柜,里面收藏了許多小東西,有田黃、雞血印石、花卉浮雕、有水晶玻璃、玉雕的小動物等,其中最珍貴就是兩個萬花筒。
    可以說,不論是3歲大的小孩,或80歲的老人,幾乎對萬花筒都有興趣。所以在美國,玩具店里有便宜的紙制萬花筒,博物館商店里有較講究的萬花筒,古董店里更有價值千元的珍品。萬花筒可以是哄小孩子的玩具,買給女朋友的禮物,也可以是把玩兼收藏的寶貝。
    布萊克更是常常從那窄小的觀景窗,看里面無窮的天地,向上下左右搜尋,試著找那天地的盡頭,只是弄不懂,不過三片玻璃組成的小東西,竟然能不斷地折射,成為無限的畫面,難道我們在現(xiàn)實中所見的無限穹蒼、浩瀚宇宙,也不過是在上天制成的一管萬花筒中所虛幻變化出來的——看似無垠,實則有限的世界?
    讀書開闊人的心胸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間,譬如一間屋子,來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歷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這么一個辦法:為這間屋子精心挑選書籍。
    不過,把書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并不等于擁有了這些書。擁有一本書的真正意思是:閱讀它,通過閱讀使書的內(nèi)涵進入自己的精神和心靈。
    所以,如果一個人想用很小的空間,來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歷史,他有一個比屋子更好的放書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靈空間。
    而一個人的心靈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裝下一點點東西,我們會感覺到這樣的心靈很貧乏,當貧乏到什么也裝不下的程度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樣的人是沒有心靈的;比起來,我們當然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豐富的心靈,在這樣的心靈里面,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人類精神的悠久浩瀚。
    德國偉大的作家歌德曾經(jīng)在書信里說:“我要像《古蘭經(jīng)》里的摩西那樣祈禱:主啊,給我狹窄的胸以空間?!瘪T至在的《十四行集》里,把這句話改成了兩行詩:“給我狹窄的心/一個大的宇宙”。
    支公養(yǎng)仙鶴
    支公非常喜歡仙鶴。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鶴長久為伴,那該多好啊!一位老朋友給他送來了一對小仙鶴。支公高興極了,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對待仙鶴,細心照料它們的起居,跟它們說話。時間久了,支公和仙鶴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時光飛逝,仙鶴的羽毛很快長齊了,它們天天撲棱著翅膀,想飛到屬于它們的遙遠的地方去。支公舍不得仙鶴離開,于是用剪刀把仙鶴的翅膀剪短了。
    這下子仙鶴真的沒有辦法飛起來了。它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歡叫起舞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連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把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極了,告訴自己說:“既然仙鶴有直上云霄,去見識更廣闊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強行把它們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觀賞呢?”
    支公從此更加精心地飼養(yǎng)兩只仙鶴,讓它們的翅膀很快又長齊了。于是支公就帶著仙鶴來到野外,把它們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對它們說:“仙鶴啊,快飛吧,到遠方去實現(xiàn)你們的理想去吧!”仙鶴拍打著翅膀飛上藍天,鳴叫著在支公頭上盤旋了幾圈,好像在感謝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遙遠的天邊飛去了。
    真正愛惜有才能的人,就應(yīng)該給他們施展身手的空間,不要把他們限定在狹隘的小圈子里面。
    心的空間
    1936年,英國湯普森急救中心住進了一位好萊塢影星。 這位影星是好萊塢最胖的演員之一,在英國演出時突發(fā)心肌衰竭。搶救人員用了世界上的藥物和最先進的儀器設(shè)備,但仍然回天乏術(shù)。 臨終前,這位演員自言自語說:“無論你的身體如何龐大,生命所需要的也僅僅是一顆心臟。 如果我們意識到,以人類占有的空間與宇宙的浩瀚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渺乎其?。灰匀祟惿娴臅r間與宇宙的永恒相比,不過是電光石火,一瞬即逝,過多的東西對自己已如雞肋,何苦還要筋疲力盡地去追逐呢?如果我們已經(jīng)盡了所能,要得到所希望的東西就要破壞已經(jīng)擁有的,那么何苦讓煩惱和悔恨來占據(jù)我們的人生?”
     應(yīng)用與創(chuàng)新
    精神的小屋
    作家畢淑敏曾寫過一篇題為《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文章。
    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
    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guān)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丑惡的仇恨、對污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這些復(fù)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間不容發(fā)。……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yè)?!覀兊氖聵I(yè),是我們的田野。我們背負著它,播種著、耕耘著、收獲著,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規(guī)劃自己的事業(yè)生涯,使事業(yè)和人生,呈現(xiàn)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精神小屋堅固優(yōu)雅的要訣。
    第三間,安放我們的自身。 ……
    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wù),每人都有如此的權(quán)利。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
    當我們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觀結(jié)實、儲物豐富之后,不妨擴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們的精神大廈,開拓我們的精神曠野。因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遼闊?。?BR>    天生遼闊
    旅人自大西北歸,攝回三大堆照片。
    我拿起其中的一幀。古老的天地間,方方正正一座土砌的圍墻。
    “這是什么遺跡?”
    “這是當?shù)氐拿裾!?BR>    民宅?只見圍墻,房子在哪里?
    旅人解釋說,那圍墻其實很高,只不過在藍天底下看不出來。那房子很矮很小,只是從圍墻一角的半高處斜出一片屋頂,壘起一截矮墻算數(shù)。從這個角度拍過去,房子正好被圍墻遮沒,嚴格講那不是房子,那只是圍墻的一部分。
    他又特意讓我看另一幀。男女老幼,均紫紅臉膛,黑亮眼眸,圍坐于一炕,那么緊,那么擠。他說,這就是那房子里面的景象了。
    心下奇怪,又不是在繁華都市,為爭取幾個平方米的住房面積煞費苦心。天地那么大,他們?yōu)楹尾粚⒕邮遗蒙陨缘貙挸ㄒ恍?BR>    旅人說,他們稀罕什么寬敞!在走來走去都遼闊無邊的地方,人和人緊挨在一起才是的,溫暖、親密、安全,不是嗎?
    看起來,我們是想用盡量大的空間來抵擋外面的擁擠,他們是想用盡量小的空間來隔絕外面的空曠。
    只可惜,受盡逼仄的我們,把個人空間拓展得再大也還是不免逼仄,要不怎么常常需要宣泄,需要透氣,需要放飛心情呢?
    而天生遼闊的他們,又偏偏浪費了那遼闊。世世代代,他們只需要那么小一點點就足夠了。(摘自莫小米《天生遼闊》)
    開闊心靈的空間
    心靈中擁有開闊的空間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會有思想的自由。
    ……泰戈爾舉例說,窮人和悲慘的人的心靈空間完全被日常生活的憂慮和身體的痛苦占據(jù)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補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類例證,就是忙人。凡心靈空間被占據(jù),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說窮人和悲慘的人是受了貧窮和苦難的逼迫, 那么,忙人則是受了名利和責(zé)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種貧窮,欲壑難填的痛苦同樣具有匱乏的特征,而名利場上的角逐同樣充滿生存斗爭式的焦慮?!?BR>    心靈的自由空間是一個快樂的領(lǐng)域,其中包括創(chuàng)造的快樂,閱讀的快樂 ,欣賞大自然和藝術(shù)的快樂,情感體驗的快樂,無所事事地閑適和遐想的快樂,等等。所有這些快樂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個人永遠只是埋頭于寫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別的快樂,他的創(chuàng)造的快樂和心靈的自由也是大可懷疑的。我的這番思考是對我自己的一個警告,同時也是對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個提醒。我想說的是,無論你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也無論你的事業(yè)是什么,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nèi)在的從容和悠閑。惟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yè)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如果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忙碌,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yè)相關(guān)的各種事務(wù)所充塞 ,那么,不管你在事業(yè)上取得了怎樣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嘗到它的果實。(選自《周國平自選集》)
    地球,我們生存的空間
    新千年伊始,北京出現(xiàn)浮塵天氣。此后,我國北方多次遭受沙塵暴的襲擊,大自然再次警示人們:我們的生存空間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擊。進入21世紀,我們必須以決心和切實的行動去捍衛(wèi)我們生存的空間。
    在云南麗江古城,有一位倒生活廢水的納西族老人,老人并沒有把污水倒在家門口的清清溪水中,而是拎著沉沉的水桶走了四五百米,倒在了專門的污水池里。
    在麗江有個家喻戶曉的傳說:人和大自然本是兄弟,但后來貪婪的人類污染河流、亂砍濫伐、濫殺野獸,冒犯了大自然,結(jié)果兄弟成了仇人。人類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fù),洪水橫流、百病叢生,人類在驚恐無奈中只好祈求神靈來調(diào)解。后來,人類與大自然這兩兄弟約法三章:人類可以適當開墾一些山地,砍伐一些木料和柴薪,但不可過量;在家畜不足食用的情況下,人類可以適當狩獵一些野獸,但不可過多;人類不能污染泉溪河湖、劈山炸石。在此前提下,人類與自然這兩兄弟又重新和好。這個傳說告訴人們,只有意識提高了,我們的家園才會燃起綠色的希望。
    當沙塵暴、洪水、水土流失、綠色銳減、沙漠推進……世紀之交生態(tài)危機的警鐘時時在耳邊響起時,無論國家元首還是普通百姓,共同生存于這個藍色星球,都有義務(wù)呵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