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論》預測試題及答案八

字號: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1~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以綱要形式編訂的有關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指導性文件,規(guī)定課程的知識范圍、深度、體系、教學進度和教學法要求的是()
    A.課程內(nèi)容
    B.教材
    C.學科課程標準
    D.課程計劃
    2.專門論述教師的任務、師生之間的關系、選擇教師的標準等問題的著作是()
    A.《論語》
    B.《四書集注》
    C.《大學》
    D.《師說》
    3.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既不鼓勵學生,也不反對學生。學生的反應:無目標,道德和學習往往差。這種師生關系類型是()
    A.民主型
    B.專制型
    C.放任型
    D.漠視型
    4.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發(fā)現(xiàn)式學習理論
    B.掌握學習理論
    C.范例教學理論
    D.教學過程優(yōu)化理論
    5.“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A.廣延性
    B.創(chuàng)造性
    C.長期性
    D.示范性
    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過程》
    B.《大教學論》
    C.《教育漫話》
    D.《教學與發(fā)展》
    7.實驗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贊科夫
    C.拉伊
    D.斯普蘭格
    8.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問題的教育學專著是()
    A.《民主主義與教育》
    B.《教育漫話》
    C.《普通教育學》
    D.《大教學論》
    9.其教學法被稱作“產(chǎn)婆術”的教育家是()
    A.夸美紐斯
    B.蘇格拉底
    C.昆體良
    D.亞里士多德
    10.對蘇聯(lián)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影響極大的一本教育著作是()
    A.凱洛夫的《教育學》
    B.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C.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
    D.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主義》
    11.提倡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理論代表人物是()
    A.盧梭
    B.夸美紐斯
    C.杜威
    D.赫爾巴特
    12.教育學的研究任務是揭示()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的本質
    C.教育問題
    D.教育現(xiàn)象
    二、辨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問卷法。
    14.素質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美育的任務有哪些?美育的實施途徑有哪些?
    16.課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義?
    17.簡述教育與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相互制約性。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運用教育基本規(guī)律分析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19~30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9.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反映是()
    A.后像
    B.知覺
    C.表象
    D.感覺
    20.醫(yī)生通過觀察、號脈、聽診能診斷病情,這反映了思維的()
    A.創(chuàng)造性
    B.間接性
    C.廣闊性
    D.直接性
    21.學生解答問題時,能做到“一題多解”,說明其下列哪種思維能力強()。
    A.抽象邏輯思維
    B.輻合思維
    C.創(chuàng)造性思維
    D.發(fā)散思維
    22.“入芝蘭之室,久聞而不知其香”,其心理現(xiàn)象是()
    A.知覺
    B.嗅覺感受性
    C.嗅覺適應
    D.嗅覺
    23.下列屬于動作技能的活動是()
    A.系鞋帶
    B.吞咽食物
    C.寫毛筆字
    D.搖頭
    24.感覺性刺激作用后仍在頭腦中短暫保持其映象的記憶是()
    A.瞬時記憶
    B.長時記憶
    C.短時記憶
    D.記憶表象
    25.記憶速度與記憶效率的記憶品質是()
    A.記憶持久性
    B.記憶準備性
    C.記憶敏捷性
    D.記憶準確性
    26.個人受到遵從規(guī)范的他人或群體的吸引,并以他人為榜樣產(chǎn)生模仿而表現(xiàn)同樣的行為是()
    A.內(nèi)化
    B.服從
    C.認同
    D.遵從
    27.依據(jù)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把主體在頭腦中應建立起來的活動程序計劃,以外顯的操作方式付諸執(zhí)行,屬于智力技能的()
    A.原型內(nèi)化階段
    B.原型操作階段
    C.原型定向階段
    D.動作的認知階段
    28.人在知覺某一客觀對象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認識它,并用語詞把它標志出來,這稱之為()
    A.知覺的恒常性
    B.知覺的整體性
    C.知覺的理解性
    D.知覺的選擇性
    29.人們看書時,用紅筆畫出重點,便于重新閱讀,是利用知覺的哪種特性()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30.看見一面紅旗,人們馬上能認出它,這時的心理活動是()
    A.色覺
    B.視覺
    C.感覺
    D.知覺
    六、辨析題:31~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一個學生在課堂里安靜地坐者,眼睛很專注地盯著黑板,說明他正處于注意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
    32.解決問題的動機強度與解決問題的效率之間成正比關系。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簡述意志、情感、認識三者的關系。
    34.簡述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的關系。
    35.注意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試述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
    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教育理論模擬預測試卷(八)參考答案及解答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C2.D3.C4.C5.C6.B
    7.C8.D9.B10.A11.D12.A
    二、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13.錯誤。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觀察法。這是因為班主任可以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學習、勞動、課余和課外生活中去觀察和了解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獲取真實材料。問卷法只是輔助手段。
    14.錯誤。因為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基本目的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兩個重點。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任務: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具有感受美、欣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實施途徑:通過各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通過社會日常生活實施美育。
    16.(1)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各種能力;
    (2)課外校外教育是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
    (3)課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獲得新知識;
    (4)課外校外教育是對青少年實施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特長的廣闊天地。
    17.(1)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它決定教育的性質,具體表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制度決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幾方面。
    (2)教育對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通過培養(yǎng)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服務;教育對政治經(jīng)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幾方面。
    四、論述題:15分。
    18.因為教育對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與政治經(jīng)濟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對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教育是生產(chǎn)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2)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chǎn)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chǎn)的手段。教育對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教育對政治經(jīng)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對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與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發(fā)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2)教育通過培養(yǎng)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3)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jīng)濟制度服務。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9.B20.B21.D22.C23.C24.A
    25.C26.C27.B28.C29.A30.D
    六、辨析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31.錯誤。(1)無關動作的停止,說明這個學生有可能正在注意地聽課。(2)注意的外部表現(xiàn),有時與內(nèi)部狀態(tài)不相一致,如貌似注意一件事而實際上心理活動卻指向和集中于另一件事上。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學生貌似在注意聽講,實則已陷入白日夢或注意其他事物。
    32.錯誤。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適度的動機有助于問題的解決,過分強烈或微弱的動機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甚至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因此,動機強度與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效率之間并不總是呈正比關系。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動機強弱與問題解決的關系,可以描繪成一條“倒轉的u形曲線”,即在一定范圍內(nèi)問題解決的效率會隨動機的增強而提高,但是如果動機過強,問題解決的效率反而降低。
    七、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1)意志和認識的關系:①意志的產(chǎn)生是以認識過程為基礎的;②意志也對認識過程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2)意志和情感的關系:①情感既可以成為意志活動的動力,也可以成為意志活動的阻力;②意志可以控制情感,使情感服從于理智。
    (3)情感和認識的關系:①認識過程是產(chǎn)生情感的基礎和前提;②情感即可以成為認識的動力,也可以成為認識的阻力。
    34.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區(qū)別: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發(fā)生、發(fā)展及其完成的動態(tài)過程。而個性心理是人與人之間的意識傾向和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個別差異。
    聯(lián)系: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它們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不同方面。這表現(xiàn)在:①個性心理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并在心理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②已形成的個性心理又積極地制約和調節(jié)心理過程的進行,而使心理過程總帶有個性色彩。
    35.注意具有選擇功能、維持功能、監(jiān)督和調節(jié)功能。
    (1)選擇功能。注意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種種刺激中有選擇地指向那些有意義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當前活動有關的刺激。由于注意的作用,刺激物進入感知、動作和記憶的范圍便大大縮小了,其中一些強的、重要的或新的刺激占著優(yōu)勢,另一些弱的、無關的或非常熟悉的刺激則受到抑制。
    (2)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表現(xiàn)為心理活動在時間上的延續(xù)。注意的保持功能使人從外界獲取的感知信息或從記憶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保持在意識中,從而實現(xiàn)對這些信息的深加工,使有用的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為完成當前活動提供有用的信息。
    (3)監(jiān)督和調節(jié)功能。在注意狀態(tài)下,人可以發(fā)現(xiàn)和糾正活動中的錯誤,提高活動的準確性和速度。同時,當活動的條件或人的需要發(fā)生變化時,可以適時分配注意和轉移注意,使人能適應變化多端的環(huán)境。注意使人實現(xiàn)對活動全程的監(jiān)督,適時調節(jié),從而順利地完成活動。
    八、論述題:15分。
    36.在進行一項有目的的復雜活動時,常需要有意注意的參與。而引起和維持人的有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應采取積極措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
    (1)明確目的任務,激發(fā)學習動機。在教學中,使學生設立一個明確且適當?shù)膶W習目標對于學生有意注意的維持是非常必要的。當在教學中所確立的目標清楚、具體且難度適宜時,學生就會知道如何做,而且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強化,從而使學生不斷受到激勵,激發(fā)其學習動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有意注意得到保持。
    (2)使學生掌握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知識技能。在教學中,學生掌握與學習有關的技能,以及與當前教學活動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可以更順利地完成任務,逐漸接近目標,獲得良好的反饋,從而使有意注意可以得到更好的維持。
    (3)合理組織教學過程,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前已述及,興趣是維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多種方式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如利用啟發(fā)誘導式教學、表揚等積極反饋以及活動形式多樣化等。同時,教學過程應嚴密、緊湊,提供豐富的刺激,使學生的注意能有效地保持。
    (4)確立合理的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確立合理的教學常規(guī),使學生在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通過紀律約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鍛煉自身意志。因為有意注意需要較多意志成分的參與,一個人意志品質越優(yōu)秀,越有利于自覺地維持有意注意,從而很好地完成活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