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層民情日記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下基層民情日記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更多日記資源請搜索日記頻道與你分享!
    篇一
    作為縣XX局派往新城鎮(zhèn)的五沖村和老山村的“三萬”工作隊員,我了解到農村大多塘堰因長久沒有整修,很大部分已經失去了蓄水功能,成為了碟子塘,篩子塘。一遇天旱,當地村民就靠提水插秧和灌溉。五沖村七、八、九、十二組在2011年插秧時就靠八級提水才將秧苗插上。當地農民講要不是政府救助,投入一萬多元購買抽水設備,單憑農民個人秧是插不下去的,即使插上秧后來也沒有能力提水灌溉,只能看著秧苗旱死。聽了這些,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我知道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五沖、老山兩村地勢高,大多農田都是靠天收,如果沒有塘堰蓄水,一遇天旱,農民將如何種田呢?此時,我深感“三萬”工作的責任之重。
    這次自己有幸參與到縣委縣政府“萬民干部下萬村挖萬塘”的工作中來,一定要竭盡所能,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二
    整修塘堰、興修水利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工作,群眾呼聲很高。讓廣大干部參與挖塘堰,辦實事,也有利于改進機關干部作風。在參與這項工作的過程中,與農民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與心溝通,手把手幫扶,更深入的體驗泥土之新,稼禾之苦,進一步拉近了同農民群眾之間的距離,也增強了黨員干部造福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形成重農之識,增強愛農之情,謀劃興農之舉,在活動中增進了感情,轉變了作風,加強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農民兄弟在挖塘活動中的可敬作為深深感染了我。年過七旬的老共產黨員,原新城老山村主任,不圖回報,不辭勞苦,不顧年事已高,整天奔波在塘堰修建現場,清理土石塊,鍬鏟淤泥,不管風吹雨打,寒風刺骨,挖塘不止。鮑德治,個體戶老板,在外聽說家鄉(xiāng)在挖塘擴堰,急需資金,立即拿出5000元錢,還協(xié)助村組跑設備,組織村民參加挖土鏟泥,找熟人想法設法給村里節(jié)約成本,同時還主動承擔了管護的義務。通過結識這些農民朋友,讓我對開展“三萬”工作有了新的認識,我和我的工作組隊員都下定決心,要為他們做點實事,認真完成“三萬”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