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教學中引導幼兒合理猜想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在故事教學中引導幼兒合理猜想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在閱讀中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币獫M足這一要求,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提問模式,將“怎么說的、怎么做的”變換成“可能說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來猜想故事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或結果。這樣的問題不局限于故事原文,沒有固定的答案,幼兒敢說,不怕說錯,能更多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F(xiàn)以大班看圖講故事教學活動“幸運的一天”為例來談一談我的做法。
     1.以猜想導入故事,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在幼兒知道故事名是《幸運的一天》和故事的主人翁是小豬和狐貍后,教師提問:“幸運一天,到底是狐貍的幸運一天還是小豬的幸運一天?”請幼兒猜想。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要求幼兒根據圖片來猜想故事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刻被調動起來,為了保證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他們認真而仔細地觀察圖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圖片進行比較、分析,尋求答案。教學活動的重點、難點在幼兒自己的反復觀察與討論中得以突破,他們最終借助對圖片的觀察,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2.探究猜想,嘗試證實。在幼兒交流了各自的猜想后,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起幼兒進行驗證的需求,此時他們的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想象豐富,積極探究究竟是“誰的幸運一天”??磮D講述過程中,教師不斷追問:“你猜此時小豬又會想出什么辦法?”不僅讓孩子推斷并講出小豬的心情和行為,而且還讓孩子大膽地想象和表現(xiàn)小豬的表情。
     3.層層遞進,獲取答案。在經過一次次的猜想、一次次的證實卻還未得到正確答案時,幼兒的好奇心被高度喚起,期待的心理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故事的結果是:狐貍的幸運一天最后變成了小豬的幸運一天。一直到最后,孩子們才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學習氣氛立刻達到高潮。
     故事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猜想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要合理。教師要鼓勵幼兒猜想出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或結果,并耐心、真誠地傾聽幼兒的想法,接納和支持幼兒不同的想法。不要急于評判對或錯,更不要急于說出答案,而應該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引導幼兒學習根據故事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事件的主要線索,合理地推測和猜想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猜想應有度。教師在充分考慮到活動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和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與生活經歷后,再設計讓幼兒猜想的問題。好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去合理猜想。在幼兒不斷猜想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幼兒猜想的適度性,不能讓幼兒為猜想而猜想,更不能讓幼兒漫無目的和毫無根據地胡亂想象。過度的猜想會干擾幼兒對故事核心內容的理解,影響幼兒對故事的整體感知甚至“跑題”,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3.猜想應多角度。當孩子的猜想比較單一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種猜想,有時還需要擺出矛盾的事實。教師可以在故事開始部分、講述過程中、故事結束后,通過組織幼兒觀看圖片、傾聽不同的音樂、觀察不同的符號標記等多種方法,引導幼兒合理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