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放棄溺愛喂養(yǎng),利于成長發(fā)展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滿分作文:放棄溺愛喂養(yǎng),利于成長發(fā)展》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
    好一個“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它們喪失覓食能力”,自然保護區(qū)的警示語,不僅揭示了動物生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還給我們以社會人生的啟迪:人的培育成長,也不能一味地“喜歡”“溺愛”,家庭教育只有堅決地放棄“喂養(yǎng)”,有意地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孩子才能在經(jīng)風雨、見世面中得到鍛煉,學習本領,培養(yǎng)能力,立足于社會。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雖家財萬貫,但對自己的子女卻非常嚴厲。從孩子七歲時起,他就不再給孩子零用錢,讓7歲的孩子載著一車沉甸甸的報紙,冒著嚴寒、酷暑送報紙——自己打工掙錢。是這位父親吝嗇錢財、冷酷無情嗎?都不是,這樣做只是因為他懂得:成長規(guī)律是相同的,一味讓孩子享受喂養(yǎng),將無法獲得生活能力,不僅永遠長不大,而且因得不到生活磨煉,而喪失生存的能力。
    然而,我國現(xiàn)在的多數(shù)家長卻不是這樣。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后,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成為家里的獨苗。父母對他們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事事圍著他們轉,對他們是百依百順,以致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甚至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不是么,有的上了中學,仍然不會疊被子,到了大學里,還要把臟衣服帶回家讓父母洗,如此生活能力低下的畸形兒,實在可悲啊。
    父母對孩子長期實施喂養(yǎng),孩子就會心安理得地接受這種喂養(yǎng),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他們的惰性,喪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斷翅的鳥兒,只能在籠里撲騰,卻不能翱翔于廣闊的藍天。不經(jīng)歷過風雨,如何見到彩虹?雄鷹只有在經(jīng)歷過生與死的拼搏,才能飛得更高;珍珠貝只有在經(jīng)歷過苦痛的折磨后,才能育出珍珠;鋼鐵只有在經(jīng)歷過烈火和急劇冷卻后,才能更加堅硬。同理,孩子只有在經(jīng)歷磨礪之后,才能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更加堅強,直面生活從容不迫,成為有用之才。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古人之言,堪為父母對子女的至愛之道。只有放棄喂養(yǎng),遠離溺愛,你的子女才能經(jīng)風雨,見世面,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生存發(fā)展的本領。切記:庭院難練千里馬,花盆不長萬年松;海闊才能憑魚躍,
    天高更適鳥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