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Wiesbaden市于1902年建造了一座采用立式焚燒爐的垃圾焚燒廠。這種焚燒爐在運行時,垃圾由爐子上方經(jīng)過一個倒置喇叭口投入爐膛,燃燒空氣則通過水平渣井中的縫隙流入,在冷卻爐渣的同時也得到了預(yù)熱。在喇叭口處,煙氣從側(cè)面引出,并在加入二次風(fēng)后進入燃燼室,以將煙氣中攜帶的可燃成分(特別是可燃?xì)怏w)充分燃燼。該焚燒爐爐高3m,爐膛橫截面為矩形,爐底尺寸為0.8×0.8m.與箱式焚燒爐相比,立式焚燒爐的焚燒量較大,而且燃燼效果好,但仍存在人工除渣勞動強度大的缺點。
對上述型式的焚燒爐進行改進之后,出現(xiàn)了圓筒形爐膛的立式焚燒爐。燃燒空氣改由爐膛的側(cè)面送入,除渣操作則由一種特制的清渣刀來完成。在需要除渣時,圓筒爐膛的底蓋打開,清渣刀由底部伸入爐膛中進行除渣操作;在其完成除渣操作退出爐膛后,爐膛底蓋重新關(guān)閉,垃圾靠其自重自動地落在底蓋上,爐膛上方空間由新加入的垃圾填充。這種焚燒爐每㎡爐排面積的焚燒量可達(dá)2.6t/h,爐膛溫度約為900℃。一座垃圾焚燒廠可由數(shù)臺立式焚燒爐組成,擁有公用的燃燼室和飛灰收集裝置。
此后在歐洲各國又出現(xiàn)了各種改進型的立式焚燒爐,所應(yīng)用的新技術(shù)包括采用水冷壁冷卻立式爐壁、采用螺旋連續(xù)給料裝置以及機械除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紀(jì)初的歐洲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類似于沸騰燃燒的立式垃圾焚燒爐[3].垃圾由爐子上方送入爐膛,而燃燒空氣由下至上噴入。在40~50mbar空氣壓力的作用下,垃圾中熱值較低的碎屑便被分離出來,并和飛灰一起由煙氣攜帶至飛灰收集室,而熱值較高的粗大垃圾則在面積約為1.2㎡的爐排上進行燃燒。這種焚燒爐采用了機械化給料裝置,每㎡爐排面積的焚燒量達(dá)1.1t/h,爐膛溫度約為1000~1100℃。
對上述型式的焚燒爐進行改進之后,出現(xiàn)了圓筒形爐膛的立式焚燒爐。燃燒空氣改由爐膛的側(cè)面送入,除渣操作則由一種特制的清渣刀來完成。在需要除渣時,圓筒爐膛的底蓋打開,清渣刀由底部伸入爐膛中進行除渣操作;在其完成除渣操作退出爐膛后,爐膛底蓋重新關(guān)閉,垃圾靠其自重自動地落在底蓋上,爐膛上方空間由新加入的垃圾填充。這種焚燒爐每㎡爐排面積的焚燒量可達(dá)2.6t/h,爐膛溫度約為900℃。一座垃圾焚燒廠可由數(shù)臺立式焚燒爐組成,擁有公用的燃燼室和飛灰收集裝置。
此后在歐洲各國又出現(xiàn)了各種改進型的立式焚燒爐,所應(yīng)用的新技術(shù)包括采用水冷壁冷卻立式爐壁、采用螺旋連續(xù)給料裝置以及機械除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世紀(jì)初的歐洲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類似于沸騰燃燒的立式垃圾焚燒爐[3].垃圾由爐子上方送入爐膛,而燃燒空氣由下至上噴入。在40~50mbar空氣壓力的作用下,垃圾中熱值較低的碎屑便被分離出來,并和飛灰一起由煙氣攜帶至飛灰收集室,而熱值較高的粗大垃圾則在面積約為1.2㎡的爐排上進行燃燒。這種焚燒爐采用了機械化給料裝置,每㎡爐排面積的焚燒量達(dá)1.1t/h,爐膛溫度約為1000~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