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高考改革家長N大困惑直擊

字號:

針對學生和家長關注的“N大困惑”,業(yè)內各資深教育界人士也開展了一場頭腦碰撞,對此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
    1.文理不分科有何影響,偏科學生在弱項上如何補缺或突破?
    得“語數”者得天下,英語競爭“白熱化”
    針對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高考當天將僅統考語、數、英三門,數學不再區(qū)分文理卷。而英語則改為一年兩考,擇高分計入高考成績,同時,還將增加聽說測試。
    昂立新課程學校校長袁國華分析,語文雖然變動較小,但從近年高考出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對考生的綜合能力和思辨思維要求更高;數學不分“文理卷”,對于數學弱勢的同學,及時補足偏科,提高數學能力將是收獲高考成功的首要前提。英語的改革程度大。首先,“兩次考試成績取高分”,將使所有學生獲得更多沖擊高分的機會,而“考試難度下調”,則意味著難以拉開分數差距,這都將導致高分競爭更加激烈。同時,聽說測試的增加,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新東方學校優(yōu)能中學部高中全科教研組車德慶老師認為,文理分科時兩套試卷的是數學,這兩年的高考,雖然還是分文理卷,但明顯發(fā)現文理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產生的結果就是理科同學覺得簡單,文科同學覺得難,取消文理分科后對于很多數學學習有障礙的同學來說,壓力無疑增大了,而且數學是一考定分,因此從高一開始數學就會成為重中之重,據此無論是學校還是課外輔導機構都會把重點放在數學上,對于學習數學有障礙的同學,可能高一開始就要校內校外各種渠道求助了。
    新制度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減少偏科
    智立方中學生發(fā)展研究中心楊海英(微博)老師表示,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上海高考制度原本的“三加一”考核方式,從考試科目的角度來說,新的高考制度要求考生在語數英三門取得好成績之外還必須參與物化生史地政六個科目中的三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求更高了。
    另外,高考英語調整方案,旨在糾正應試教育英語過熱、漢語偏冷和重考試技能、輕素質培養(yǎng)的現象。六門選三門的考核制度對于偏科的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全面挖掘自己潛力的機會。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學生選擇哪三門,不選擇哪三門,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時間,成為了對于學生、老師和家長的多重挑戰(zhàn)。這樣的改革往往會讓學生和家長措手不及,不知該如何選擇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不知該如何安排自己有限的時間,往往會陷入迷茫的等待中,抉擇的困難讓家長在合格性考試之前選擇觀望,而在合格性考試結束后才發(fā)現已經浪費了兩年。為應對這樣的困局,智立方為考生量身打造了個性化學業(yè)規(guī)劃,對于學生的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幫助學生制定清晰、高效的學習計劃,教授學生科學、可行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三年高中學習生涯指明方向,通過幫助學員充分理解新政,參透新政,做到起跑穩(wěn)健,中段加速,終點沖刺,一步,步步。
    偏科生“揚長避短”為上上策
    資深中高考規(guī)劃專家胡迦表示,文理不分科開考確實會對一些偏科生造成一定的學業(yè)壓力,揚長避短不失為上上策。
    對于文科偏弱的同學而言,加強應試策略中的基礎記憶部分得分,做好文科測試中的歸納總結比如語文學科的文言文默寫,文學常識積累,英語學科翻譯部分的句型運用,歷史和政治學科中的論述比較框架;而理科尤為弱的學生則要加強基礎題目得分訓練,拿足該拿的分數,而關鍵是要在高一階段甚至要提前到中預階段加強跨學科的思維訓練,不局限于為考試而學習。
    上海龍文教育市場總監(jiān)廖甜表示,文理科原本的差別主要在于數學卷,文科的數學難度相對較小。文理不分科后,數學一張卷,對那些數學原本就不太好的同學來說,競爭壓力會更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既然文理不分科,那么高考數學試題也會考慮到這一情況,考試試題也必然會有相應的調整。而新發(fā)布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科學設計試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因此,我們預計未來的高考數學試題在難度上會有一定程度上降低,偏題、怪題、超難題出現的概率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建議數學偏科的同學以“求穩(wěn)”為主,夯實基礎,重視基本原理,將基礎知識學透,不必盲目追求提高。
    2.高考科目改為“三門統考+三門自選考”后,新高一生“小三門”如何選擇?
    擅長的科目未必得分高
    從小學科6選1模式到6選3模式,學生在小學科上的選擇更加有自主性,可以保持自己的個性得到大程度的發(fā)展。小學科6選3多達20種組合形式,給學生更多的選擇。除了常見的文科組合和理科組合,學生也可以跨文科和理科進行選擇,選擇的多樣,是高考新政的一大亮點。
    上海龍文教育市場總監(jiān)廖甜表示,首先,應該根據自身特長或興趣有所側重,當然也要結合院校的要求。目前雖然尚不清楚各大院校的學科要求是什么,但是大方向是清晰的,很難想象生命科學不要求生物,歷史學不要求歷史。因此,將來想報考理工類專業(yè)的同學依然要強化理、化、生的學習,而希望報考社會和人文專業(yè)的同學也須在政、史、地上多下些功夫。其次,可供選擇的6門學科都應該全力以赴,不可偏廢。一些同學可能會認準某一院校并覺得該院校不可能要求某學科,于是采取“戰(zhàn)略放棄”的策略,這樣做就存有一定的風險。從學科組合上說,6選3的組合有20種,5選3的組合只有10種,4選3的組合只剩4種,每“放棄”一門學科就等于放棄一半的機會,如果屆時院校要求有變或者自己改變主意,就很難有調整的空間。
    另外,“小三門”的選擇要注意考慮自己的學科競爭力。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統計采用“五等11級”(A+、A、B+、B、B-、C+、C、C-、D+、D、E共11級,分別占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為滿分70分,E計40分),在計入高考總分時,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均為3分。例如,一個學生很擅長物理,但是選擇參加物理等級性考試的人數較多,整體競爭很激烈,導致他未能進入前5%,因此計入高考成績的分數可能是67分。而如果選擇并不是擅長的地理,由于參考人數較少,而且整體競爭相對較弱,即使成績絕對分數不是很高,但是已然進入了前5%,那么他計入高考成績的分數將是70分。由此可以看出,在“小三門”的選擇上,擅長與否固然重要,但是擅長的未必就是得分高的,考生不能只看自己的絕對分數,而要綜合考慮自己在各學科的競爭力。
    六選三有保底分,語數外是必攻“大山”
    上海新東方學校優(yōu)能中學部高中全科教研組車德慶老師表示,從之前學生加一的六選一變成現在的六選三,科目由一科變?yōu)槿?,學生的壓力顯然有所增大,這樣一來,如果把所有科目都放在高三一年來考勢必會增大風險和壓力,因此高二如果有學科能夠提前進行水平考,那么這一科無疑會備受考生青睞; 好在一點就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三個科目,而且水平考的難度預計會比之前高考難度低一些,所以從學生素質發(fā)展和知識體系構建上講,這樣的改革是利好的。
    車德慶說,六選三課程從低檔40分到高檔70分僅有30分差距,也就是說三科加起來好和差的成績間差距為90分,相當于有低的保底分,所以學生拉開差距的重要砝碼就集中在了語數外三科上,尤其是語文和數學,因為英語兩考取優(yōu)可以降低一些風險。這三科都是按絕對分來計算的,因此分數低線為0,沒有保底,所以學生想在后的成績中脫穎而出一定要攻下此三座大山。
    優(yōu)勢大化與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成重點
    智立方中學生發(fā)展研究中心楊海英老師表示,6選3科目的選擇,不僅僅是簡單的高考科目的選擇,更是關乎到考生職業(yè)前途和人生規(guī)劃的重大選擇。在科目的選擇中,選出自己擅長的科目,才能把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大化。另外,6選3科目的安排關乎考生未來的職業(yè)選擇。高校會根據不同系別的專業(yè)特征,確定考生必選的科目和優(yōu)先考慮的科目,因此,考生除了考慮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也需要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了解高校院系對6選3科目的要求。6選3如何選,是高考中具挑戰(zhàn)性的選擇,也是能決定考生未來人生方向的選擇。智立方已全面制定出各種學習方案,幫助同學們做出正確的專業(yè)選擇,發(fā)揮自身大的優(yōu)勢,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規(guī)劃。越早確定自己所選的學習方案就有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凸顯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在等級性考試中獨占鰲頭,得到更高的分數。
    楊海英提醒,學生容易從主觀上認為6選3學科單科滿分只有70分,造成對6選3學科的輕視,而重視程度低,勢必會影響6選3學科成績的提高,進而影響高考總成績。因此必須重視6選3學科,才能真正贏得高考。
    3.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和學業(yè)水平測試,將在今后高考錄取、自主招生中起到什么作用?
    學業(yè)水平測試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輪高考改革的重點是探索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即“兩依據、一參考”。由于“兩依據”是硬性的成績要求,而“一參考”難以量化,所以很多家長和學生往往會忽視后者。但是破除“唯分數論”是大勢所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錄取中的地位肯定是不斷強化的。剛剛公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2017年起,推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環(huán)節(jié)中開始使用,高等學校應提前公布具體使用辦法”,綜合素質的要求屆時極可能成為高考錄取的重要標準。而綜合素質的內容包括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新高一的同學們入學伊始就應當在這些方面積極參與,不斷鍛煉自己,全面發(fā)展,以期在未來的高考錄取中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
    資深中高考規(guī)劃專家胡迦表示,未來高招中,定位于高職或大專的學生將直接以學業(yè)水平測試作為依據提前錄取,而本科落榜生也將以高考的折算分與水平測試考分結合進行錄取。而對于自主招生考試延至高考后進行將是具爭議,值得關注的,如何在此輪高考改革中體現大學在招生中的真正優(yōu)勢拭目以待,胡迦認為面試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的考評將是一個重要趨勢,真正的自招錄取應該完全獨立于高考體系外做到陽光公開透明。
    綜合評價或成為自招重要指標
    上海新東方學校優(yōu)能中學部高中全科教研組車德慶老師表示,取消一本二本劃分本身是對教育的一種尊重,這樣也可以暫時平息各高中之間的一本率大戰(zhàn),這樣的壓力小了之后做什么呢?車德慶老師認為,應用來配合綜合素質信用體系的建立。此體系會催生學校里更多的學生活動平臺,無疑對于文化課的學習在時間占用上會是一種沖擊。該政策與美國的教育體系靠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普世價值觀,人生方向規(guī)劃能力都有諸多好處,車德慶老師認為,對于高考后續(xù)的自主招生,綜合素質評分應該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指標。
    昂立新課程學校校長袁國華表示,從選加一學科參加高考統考,調整為考生需根據報考高校的要求,在小學科(政、史、地、物、化、生)中6選3,將等級考成績納入高考總分。一方面,這對同學的綜合素質和均衡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看似自由的“6選3”選科規(guī)定,其實本質上受制于報考高校的招生規(guī)定,與專業(yè)選擇將緊密掛鉤。這就要求同學必須對高校目標、專業(yè)選擇、個人興趣、職業(yè)規(guī)劃等關鍵問題盡早考慮、提早規(guī)劃、準確定位。那么,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選擇適合的高校與專業(yè)?想考重點大學,需要掌握哪些自招變化趨勢?現階段,家長可以提前準備的信息收集和關鍵事項有哪些等,將是下一階段里,學生和家長會持續(xù)關注的熱點。周刊會進一步聚焦此類問題,為學生和家長解答疑難困惑。
    把教育的選擇權交還給學生
    上海楓葉國際學校周家祥校長認為,此次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試圖改變以往“一考定終身”的模式,讓學生擁有兩次英語測試機會,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更加關注個體的發(fā)展。同時,也有步驟地推進多所大學同時錄取的可能性,把終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是一個突破性的變化。
    可以說,這是國內教育正在慢慢與國際教育接軌的象征。以上海楓葉國際學校學生所接受的北美教育為例,北美普通高中實行學分制,學生申請大學既需提供課程成績,也需自主提供其他體現個人綜合素質的材料,如文書、推薦信等。北美大學的錄取都是雙向選擇。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可能拿到多個大學Offer,自主選擇較大。北美的基礎教育靈巧多樣,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及獨立、創(chuàng)造精神,重視社會活動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幸福感。
    楓葉國際學校是加拿大海外高中,引進原汁原味的北美教育模式,倡導快樂學習,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體會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對于北美來說,學習成績是基礎要求,學生的個人品質和綜合素質,則是能否獲得錄取的決定因素,這是區(qū)別于國內以往高考的錄取方式。期待上海對高考的試點改革,將會有效促進國家素質教育提升,為基礎教育領域的國際化,提供更多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