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11年1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閱讀!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3329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宋元時期,散文類閱讀教材包括___________?!八臅褰?jīng)”被定為學校的基本教材,《小學日記切要故事》是故事類教材的代表。
2.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識字總目標是:認識___________個左右常用漢字,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3.現(xiàn)行語文課程標準將識字教學簡化為“認識”和“會寫”,體現(xiàn)認寫分開,___________,加強認字,降低難度。
4.小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包括掌握識字的三套工具:掌握漢語拼音,能運用漢字結構規(guī)則分析字形和學會使用___________。
5.關于___________教學過程,可分為:聽后閱讀,利用無意記憶熟悉漢字;利用有意記憶,分批認識漢字;先識后寫,逐步達到四會等三個階段。
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幾種模式,是人們對___________的過程的概括。
7.我國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___________”的訓練序列:鼓勵學生馳騁想象,放膽作文,不受約束;到了一定階段,要求他們學習精煉嚴謹?shù)淖魑姆椒ā?BR> 8.語文教學評價實施方法較多,考查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作業(yè)批改、日常觀察和階段考查等,考試的方法包括書面考試、口頭考試和操作考試等。
9.常用的___________評價方式有結構性表現(xiàn)測驗、口頭表述、模擬表現(xiàn)、實驗、作品、項目以及成長記錄袋等。
10.按照___________劃分,語文教學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fā)展研究和評價研究四種。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
1.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大綱名稱的變化,實質(zhì)上表達的是對語文課程形式和內(nèi)容認識的變化。( )
2.漢語拼音是學語文的基礎,對兒童智力發(fā)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學生人素養(yǎng)。( )
3.宋元是中國古代蒙學語文教學大發(fā)展的時期,識字教學的方法包括:誦讀“三、百、千”一類的讀物;讀書;辨別字形;認字牌和認字塊等。( )
4.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一是:大膽地改革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材體系,科學地制訂小學低、中、高年級的教學目標、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式以及訓練方法。( )
5.老解放區(qū)的“讀寫結合”作文訓練序列,一是考慮讀什么,寫什么;二是考慮讀和寫的內(nèi)容要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三是初步學會各種體裁的文章,講究實用性。( )
6.主要發(fā)展學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現(xiàn)的語言功能。這是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的要求。( )
7.語文課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來社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使得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8.堅持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語文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
9.在試卷編制過程中,編制雙向細目表的過程是提高命題科學性的重要一環(huán)。雙向細目表應該按知識要點進行縱向設計,按能力水平進行橫向設計。( )
10.等級制和百分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書面考試常用的兩種評分方法。( )
三、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四書》是古代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
A.《論語》、《孟子》、《大學》、《春秋》 B.《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C.《孟子》、《春秋》、《中庸》、《論語》 D.《春秋》、《大學》、《孟子》、《中庸》
2.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改進師生的教與學,改善課程設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述評價建議是針對什么提出的( )
A.評價的價值取向 B.語文評價的目的
C.課程評價主體 D.課程評價手段
3.運用漢字構字規(guī)律歸類識字,以看圖識字為基礎,形聲字歸類為主體,輔之以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識字、形近字對比、反義詞對比等多種形式。這種識字教學方法是( )
A.注音識字 B.分散識字
C.集中識字 D.韻語識字
4.把學習方法和過程歸納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步的是( )
A.《論語》 B.朱熹
C.荀子 D.《中庸》
5.把閱讀教學的序列歸納為“自博而約,自易而難,自近而遠”的是( )
A.朱熹 B.韓非子
C.荀子 D.孟子
6.既發(fā)展語言能力,又發(fā)展一般心理能力,而關鍵是發(fā)展一般心理能力。持這種主張的小學作文訓練序列是( )
A.“科際聯(lián)系型”訓練序列 B.“寫作能力型”訓練序列
C.“心理能力型”訓練序列 D.“語言交際功能型”訓練序列
7.說明小學生每個年齡階段的主導活動是什么?以及在這些活動中語言應完成哪些社會聯(lián)系的任務的是( )
A.語言功能發(fā)展系統(tǒng) B.語言文字知識技能訓練系統(tǒng)
C.思維能力訓練系統(tǒng) D.思想內(nèi)容積蓄系統(tǒng)
8.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主線序列中,低段(一二年級)重點訓練學生的( )
A.表達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 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C.表現(xiàn)功能和啟發(fā)功能 D.想象功能和啟發(fā)功能
9.學生學習評價是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習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類,所依據(jù)的標準是( )
A.評價內(nèi)容 B.評價結果呈現(xiàn)形式
C.評價用途 D.分數(shù)解釋參照標準
10.調(diào)查研究可分為全面調(diào)查和非全面調(diào)查。劃分的依據(jù)是( )
A.資料收集的方法 B.研究的范疇
C.調(diào)查的功能 D.調(diào)查對象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探究性閱讀
2.興趣性教學策略
3.開放性教學策略
4.語文教學調(diào)查研究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語文”課程定名的含義。
2.語文課程資源的構成。
3.閱讀教學的“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階段應該注意什么?
4.選擇研究課題的途徑。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2.口語交際教學有哪些作用?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3329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宋元時期,散文類閱讀教材包括___________?!八臅褰?jīng)”被定為學校的基本教材,《小學日記切要故事》是故事類教材的代表。
2.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識字總目標是:認識___________個左右常用漢字,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3.現(xiàn)行語文課程標準將識字教學簡化為“認識”和“會寫”,體現(xiàn)認寫分開,___________,加強認字,降低難度。
4.小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包括掌握識字的三套工具:掌握漢語拼音,能運用漢字結構規(guī)則分析字形和學會使用___________。
5.關于___________教學過程,可分為:聽后閱讀,利用無意記憶熟悉漢字;利用有意記憶,分批認識漢字;先識后寫,逐步達到四會等三個階段。
6.“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幾種模式,是人們對___________的過程的概括。
7.我國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___________”的訓練序列:鼓勵學生馳騁想象,放膽作文,不受約束;到了一定階段,要求他們學習精煉嚴謹?shù)淖魑姆椒ā?BR> 8.語文教學評價實施方法較多,考查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作業(yè)批改、日常觀察和階段考查等,考試的方法包括書面考試、口頭考試和操作考試等。
9.常用的___________評價方式有結構性表現(xiàn)測驗、口頭表述、模擬表現(xiàn)、實驗、作品、項目以及成長記錄袋等。
10.按照___________劃分,語文教學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fā)展研究和評價研究四種。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打“√”,錯的打“×”。
1.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大綱名稱的變化,實質(zhì)上表達的是對語文課程形式和內(nèi)容認識的變化。( )
2.漢語拼音是學語文的基礎,對兒童智力發(fā)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學生人素養(yǎng)。( )
3.宋元是中國古代蒙學語文教學大發(fā)展的時期,識字教學的方法包括:誦讀“三、百、千”一類的讀物;讀書;辨別字形;認字牌和認字塊等。( )
4.當前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任務之一是:大膽地改革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材體系,科學地制訂小學低、中、高年級的教學目標、訓練內(nèi)容、訓練方式以及訓練方法。( )
5.老解放區(qū)的“讀寫結合”作文訓練序列,一是考慮讀什么,寫什么;二是考慮讀和寫的內(nèi)容要符合兒童年齡特點;三是初步學會各種體裁的文章,講究實用性。( )
6.主要發(fā)展學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現(xiàn)的語言功能。這是小學高年級作文訓練的要求。( )
7.語文課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來社會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使得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8.堅持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語文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
9.在試卷編制過程中,編制雙向細目表的過程是提高命題科學性的重要一環(huán)。雙向細目表應該按知識要點進行縱向設計,按能力水平進行橫向設計。( )
10.等級制和百分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書面考試常用的兩種評分方法。( )
三、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四書》是古代各類學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它包括( )
A.《論語》、《孟子》、《大學》、《春秋》 B.《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C.《孟子》、《春秋》、《中庸》、《論語》 D.《春秋》、《大學》、《孟子》、《中庸》
2.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改進師生的教與學,改善課程設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上述評價建議是針對什么提出的( )
A.評價的價值取向 B.語文評價的目的
C.課程評價主體 D.課程評價手段
3.運用漢字構字規(guī)律歸類識字,以看圖識字為基礎,形聲字歸類為主體,輔之以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識字、形近字對比、反義詞對比等多種形式。這種識字教學方法是( )
A.注音識字 B.分散識字
C.集中識字 D.韻語識字
4.把學習方法和過程歸納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步的是( )
A.《論語》 B.朱熹
C.荀子 D.《中庸》
5.把閱讀教學的序列歸納為“自博而約,自易而難,自近而遠”的是( )
A.朱熹 B.韓非子
C.荀子 D.孟子
6.既發(fā)展語言能力,又發(fā)展一般心理能力,而關鍵是發(fā)展一般心理能力。持這種主張的小學作文訓練序列是( )
A.“科際聯(lián)系型”訓練序列 B.“寫作能力型”訓練序列
C.“心理能力型”訓練序列 D.“語言交際功能型”訓練序列
7.說明小學生每個年齡階段的主導活動是什么?以及在這些活動中語言應完成哪些社會聯(lián)系的任務的是( )
A.語言功能發(fā)展系統(tǒng) B.語言文字知識技能訓練系統(tǒng)
C.思維能力訓練系統(tǒng) D.思想內(nèi)容積蓄系統(tǒng)
8.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主線序列中,低段(一二年級)重點訓練學生的( )
A.表達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 B.想象功能和交往功能
C.表現(xiàn)功能和啟發(fā)功能 D.想象功能和啟發(fā)功能
9.學生學習評價是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習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類,所依據(jù)的標準是( )
A.評價內(nèi)容 B.評價結果呈現(xiàn)形式
C.評價用途 D.分數(shù)解釋參照標準
10.調(diào)查研究可分為全面調(diào)查和非全面調(diào)查。劃分的依據(jù)是( )
A.資料收集的方法 B.研究的范疇
C.調(diào)查的功能 D.調(diào)查對象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1.探究性閱讀
2.興趣性教學策略
3.開放性教學策略
4.語文教學調(diào)查研究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語文”課程定名的含義。
2.語文課程資源的構成。
3.閱讀教學的“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階段應該注意什么?
4.選擇研究課題的途徑。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2.口語交際教學有哪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