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寄語】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普知識:蝴蝶遷徒飛行之謎》,供大家參考!
翅薄力單的小蝴蝶飛越海峽、海洋的“遷徒事件”次數(shù)很少,人們一般很難見到,在中外的歷史和科學書刊中均有記載。
“遷徒飛行”是某些種類的蝴蝶所具有的一種特性,每次參加飛行的蝴蝶數(shù)量都有成千上萬,最多的能達數(shù)十億。一般是單一種類的蝴蝶,有時也有二三種蝴蝶的混合編隊。遷徒的距離不等,短的百八十公里,長的可以橫渡大洋,作洲際旅行。例如:1935年曾有大群斑蝶,從墨西哥飛遷到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行程達4000公里。據(jù)文獻記載,我國蝴蝶的遷移飛行,大部發(fā)生在云南、廣西兩省。最近的一次發(fā)生在1933年,當時報紙曾報道說:“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二日正午天朗,云南昆明距市東方40里之大板橋,忽有白蝶數(shù)千萬漫天蔽野,由東面飛來,遍布于該鎮(zhèn)之田畝林林及屋角墻壁等處,白茫茫毫無空隙……。此蝶群休息2小時后,又行飛起……?!?BR> 小小蝴蝶有這么強的飛翔力同它們翅膀的發(fā)達分不開。一般蝴蝶翅膀面積都要大于它身體的十幾倍,稍稍撲動就能產(chǎn)生很大浮力。絕薄的一層翅膜上布滿許多縱向的“翅脈”,就如牢固的骨架。前后兩對蝶翅分別長在它的中胸和后胸上,這里胸壁堅厚,肌肉強健,富有強大彈性,因此能有力地鼓動雙翅作長途旅行。
當然蝴蝶翅膀再發(fā)達,想要一連幾十個小時不停頓的越洋過海,仍是困難的。除了中途在大洋中尋找島嶼歇息外,恐怕還要靠它們的滑翔本領(lǐng)。有的蝴蝶從高空飄然下降時,能張開雙翅一動不動地滑翔而行。飛越大洋的蝴蝶大約也是巧妙的利用高空氣流的動向,滑翔前進,頗有點順風行帆的意思。
那么,蝴蝶遠渡重洋去干什么呢?去傳播花粉?還是去覓食、旅游、“談戀愛”?至今仍是昆蟲學界的一個謎,目前只能解釋為蝴蝶具有“遷徒飛行”的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