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小知識:火柴生產(chǎn)小史

字號:

★能力訓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化學小知識:火柴生產(chǎn)小史,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練頻道。
    安全火柴必須擦在火柴盒上才會燃燒起來,即使是以錘子敲打火柴頭,也不會著火。而最早的火柴是“一擦即著”,與任何粗糙表面摩擦都能生火,哪怕是老鼠嚙著火柴頭,也會燃燒起來;用錘子敲,還會爆炸。
    安全火柴的著火原理,是火柴上的化學物質與火柴盒上的一種化學物質產(chǎn)生反應。擦火柴所產(chǎn)生的熱力,會觸發(fā)這種化學反應。若火柴頭與摩擦表面沒有接觸,火柴就不會燃燒。
    現(xiàn)代火柴的始祖是英國藥劑師和克。1827年,他制成屬于一擦即著的火柴,不過并不十分可靠。
    1830年,法國的索里埃發(fā)明用黃磷作火柴頭,制成更好的火柴。這種火柴稱為摩擦火柴,一直沿用至19世紀末。
    摩擦火柴非??煽?,而且方便儲存。不過有一個的缺點就是容易致命。黃磷燃燒時放出毒煙,長期接觸會引起一種稱為磷毒性頜骨壞死的病,患者頜骨爛掉,最終死亡。
    火柴廠工人受影響。黃磷在上世紀末禁用于制造火柴,由三硫化四磷取代。
    19世紀50年代中期,瑞典制造商倫德斯特羅姆將磷與其他易燃成分分開,創(chuàng)制出安全火柴。他把無毒的赤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其他成分則藏于火柴盒中。
    現(xiàn)在,火柴都是以自動化機器制造。每小時生產(chǎn)量達200萬根,并把火柴裝進盒子備用。標準火柴的制作是先把原木切成小木條,每根厚約2.5公厘,再把小木條切成火柴枝,浸于碳酸銨中,這是為了確保火柴枝不會悶燒。
    火柴枝由機器插入一條不停移動有孔長鋼帶,末端浸在熱石蠟中;石蠟滲入木材的纖維,可助火焰由火柴頭外層燒至火柴枝頂端。然后,火柴浸在制造火柴頭的混合物中。安全火柴的火柴頭含有硫磺和氯酸鉀,硫磺的作用是產(chǎn)生火焰,氯酸鉀則用于供應氧。
    火柴頭干后,火柴枝被擊落,掉在輸送帶上的火柴盒內匣里。
    火柴盒的外匣在另一行平行的輸送帶上。兩條輸送帶每隔數(shù)秒就停下來,內匣被推進外匣里。匣子兩旁加上涂有赤磷的劃紙,造成擦面。若是一擦即著的火柴,摩擦面則由玻璃砂紙或含砂樹脂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