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全冊大全

字號: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全冊篇一
    1、理解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綜合運用。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高次指數(shù)的轉(zhuǎn)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案例:
    我們數(shù)學組的觀課議課主題:
    1、關(guān)注學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__,如何用語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過來就得到_____,如何用語言描述?
    2、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嗎?若能,請寫出分解過程,若不能,說出為什么?
    ①-x2+y2②-x2-y2③4-9x2
    ④(x+y)2-(x-y)2⑤a4-b4
    3、試總結(jié)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是什么?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嗎?
    5、試總結(jié)因式分解的步驟是什么?
    師巡回指導,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熱情很高,但把全部問題分析完已用了30分鐘。
    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1:-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y+x)(y-x)
    生2:-x2+y2=-(x2-y2)=-(x+y)(x-y)
    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種方法提出負號后,一定要注意括號里的各項要變號。
    生3:4-9x2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2+9x)(2-9x)
    生4:不對,應分解為(2+3x)(2-3x),要運用平方差公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a4-b4可分解為(a2+b2)(a2-b2)
    生6:不對,a2-b2還能繼續(xù)分解為a+b)(a-b)
    師:大家爭論的很好,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兩個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須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BR>    反思:這節(jié)課我備課比較認真,自學提示的設計也動了一番腦筋,為讓學生順利得出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我設計了問題2,為讓學生能更容易總結(jié)因式分解的步驟,我又設計了問題4,自認為,本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非常成功,學生的交流、合作,自學展示一定會很精彩,結(jié)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本節(jié)課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很少,作業(yè)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反思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在備課時,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問題2中的③、④、⑤多數(shù)學生剛預習后不能熟練解答,導致在小組交流時,多數(shù)學生都在交流這幾題該怎樣分解,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難點、重點不突出,若能把問題2改為:
    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嗎?為什么?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習題要循序漸進,切莫過于心急,過分追求課堂容量、習題類型全等等,例如在問題2的設計時可寫一些簡單的,像④、⑤可到練習時再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強調(diào)、歸納,效果也可能會更好。
    我及時調(diào)整了自學提示的內(nèi)容,在另一個班也上了這節(jié)課。果然,學生的討論有了重點,很快(大約10分鐘)便合作得出了結(jié)論,課堂氣氛非?;钴S,練習量大,準確率高,但隨之我又發(fā)現(xiàn)我在處理課后練習時有點不能應對自如。例如:師:下面我們把課后練習做一下,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拿著本到我面前批改。師: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興奮。來:“我們再做幾題試試。”生又開始緊張地練習……下課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竟還有好幾個同學課后題沒做。原因是預習時不會,上課又沒時間,還有幾位同學練習題竟然有誤,也沒改正,原因是上課慌著展示自己,沒顧上改……??磥?,以后上課不能單聽學生的齊答,要發(fā)揮組長的職責,注重過關(guān)落實。給學生一點機動時間,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釋疑,練習不在于多,要注意融會貫通,會舉一反三。
    確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我們備課再認真,預設再周全,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仍然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沒有,只有更好!”我會一直探索、努力,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更新教育觀念,直到永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全冊篇二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zhì)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
    教學課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啟發(fā)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4、總結(jié)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質(zhì)的探究
    【探究性質(zhì)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nèi)角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梯形性質(zhì):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nèi)角相等。
    【操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則腰ab=cm。(投影)
    (2)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ca平分∠bcd,求證:∠b=2∠e.(投影)
    【探究性質(zhì)二】
    如果連接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圖中有哪幾對全等三角形?哪些線段相等?(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上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證: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質(zhì):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探究性質(zhì)三】
    問題一:延長等腰梯形的兩腰,哪些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呢?(學生操作、作答)
    問題二:等腰梯是否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是什么?(重點討論)
    等腰梯形性質(zhì):同以底上的兩個內(nèi)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三)質(zhì)疑反思、小結(jié)
    讓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nèi)容,并提出尚存問題;
    學生小結(jié),教師視具體情況給予提示:性質(zhì)(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角度總結(jié))、解題方法(化梯形問題為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問題)、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