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發(fā)言稿大全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發(fā)言稿篇一
    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體積的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fā)現(xiàn)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猜想、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3、通過實驗,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滲透轉化思想,感受數(shù)學方法的內在魅力,激發(fā)學生參加探索的興趣。
    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的體積。
    :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正確地計算。
    :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模型各一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圓柱削成最大圓錐)。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2、圓錐有什么特征?
    同學們,圓柱的體積我們已經(jīng)知道怎么求,那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同學們知道怎么求嗎?讓我們一同走進圓錐的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有什么關系的知識課堂吧!(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1、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它們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認為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么有關?
    (2)、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么圖形的體積關系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2、學生動手操作實驗
    (1)、用圓錐裝滿水(要裝滿但不能溢出來)往圓柱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jié)M?
    (2)、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也可以說成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xiàn)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纯磮A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用圓錐裝滿水往圓柱里倒,倒幾次才把圓柱倒?jié)M?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板書:圓錐的體積=1/3×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板書: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v=1/3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三、教學試一試
    一個圓柱形零件,底面積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鞏固練習
    1、計算圓錐的體積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板書:
    圓錐的體積=圓柱的體積×1/3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 圓錐體積教學設計發(fā)言稿篇二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形狀的物體——圓錐(板書課題)什么形狀的物體是圓錐形的呢?
    (實物呈現(xiàn))
    我們把象這樣的幾何形體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關圓錐的哪些知識?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圓錐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圓錐有幾條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圓錐的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錐體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a我們發(fā)現(xiàn)圓錐上面細,下面粗。
    b圓錐有一個尖尖的部分,摸起來很扎手。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c圓錐有一個彎曲光滑的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側面。這個面是曲面。
    d圓錐有一個圓形的面,我們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圓錐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歸納: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側面是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師:這個圓錐高多少?
    學生就會想高在哪里?
    師再說明什么是圓錐的高:
    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師:圓錐的高有幾條呢?(1條)
    畫圖表示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圓錐的特征及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我們知道圓錐的高是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那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呢?
    學生自由測量,匯報。
    師再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高的方法、過程。
    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
    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對教材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學設計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課前安排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應用圓錐的實例和信息資料。教學時首先列舉生活中大量的圓錐實物,在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基礎上引入。再引導學生對照模型和圖形,互說圓錐的特征,加深對圓錐的認識。課后讓學生創(chuàng)作一個圓錐的物品,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2、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jié)始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我們知道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體意識的形式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要實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應該注意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shù)學實踐的能力,獲得終生受用的數(shù)學創(chuàng)造才能。在本課中,無論問題的引入,圓錐概念的定義,高的尋找及測量方法的探索,老師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嘗試、研究和討論中進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這樣的過程,不僅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大家積極發(fā)言,爭先操作,參與率很高。
    3、加強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從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理念來看:“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數(shù)學家,但通過類似的數(shù)學活動,也可以很好的獲得數(shù)學或理解數(shù)學。在本課例中,老師積極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玩一玩”,“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感受數(shù)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shù)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shù)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4、合理運用傳統(tǒng)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本課中,將傳統(tǒng)教具、學具和現(xiàn)代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直觀、形象地展示大量圓錐形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圓錐的表象,以及動態(tài)演示圓錐側面的展開過程、圓錐高的測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