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羊藤如何鑒別

字號(hào):

【古羊藤性狀】性狀鑒別 根長圓柱形,略彎,上部稍粗,下部漸細(xì),商品多已綠成扁橢圓形片狀,直徑0.5-2cm,厚2-5mm;較細(xì)的根切成長 短不一的段。外皮棕色至暗棕色,有小瘤狀凸起和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制裁硬,不易折斷,斷面浹整,皮部類白色,稍帶粉性,可與木部肅離,木部微黃色,具放射狀紋理,導(dǎo)管顯著,小孔狀。氣微,味苦。
    【古羊藤性味】苦微甘;涼
    【古羊藤歸經(jīng)】脾;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主治感冒發(fā)熱;痢疾;胃痛;腹痛;跌打瘀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研末1.5-3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虛寒者忌用。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圖志》:治急慢性腸炎,心胃氣痛,紅白痢癥,外感痧氣,蛇傷。
    2.《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熱病,瘧疾,淋濁,癍痧。
    3.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發(fā)燒,跌打瘀積腫痛,腰腿酸痛,慢性腎炎。
    【臨床應(yīng)用】《南方主要確·毒植物》:古羊藤,有毒部位:葉和種子。誤食它的葉、子引起頭暈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