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商晨報》9月6日報道,笑星趙本山因欠住宅物業(yè)費用累計11萬余元而被催交,趙本山則對物業(yè)公司的服務提出質疑。趙本山說:這個官司我一定要打,我不但要以個人的名義去打,還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去打,這場官司我一定要打贏!
物業(yè)糾紛官司,在法律上屬于民事訴訟范疇,民事訴訟法第8條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說,在民事官司審理中,無論原告還是被告,只能以自然人或法人代表的身份出庭“打官司”,而不附帶任何其他身份,而且雙方身份平等。因此,在民事訴訟中,是不存在人大代表身份的。
如果訴訟當事人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參與訴訟,會令法官感到尷尬甚至為難。因為這時的訴訟當事人有著雙重身份:訴訟人身份和人大代表身份。而身為訴訟人,一旦敗訴或認為判決結果沒有達到自己所認可的狀態(tài),就有可能認為是法院裁決不公,這時當事人如果身兼訴訟人和人大代表雙重身份,就可能要行使人大代表身份賦予其的監(jiān)督職能,對庭審法官行使“監(jiān)督權”。這種監(jiān)督,無疑就會帶有一定的私利和偏見,難以保證公正。
盡管人大代表是受人民委托來行使權力,但人大代表的權力并不是無限的。人大代表的職權范圍是由憲法和法律設定的,因此行使相關職權只能在法律范圍內依法進行。所以,當人大代表說“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做某件事情時,就應該先想一想,他所做的事,是否適合“以人大代表的身份”。
其實,以往我們的一些人大代表經常參與一些諸如質檢部門的打假行動,有時還代替政府承諾解決某些社會問題,盡管這些做法深受歡迎與支持,但這是一種人大代表角色的錯位。因為人大只有立法權、任免權、罷免權、監(jiān)督權及建議權,即使是上述權力,除了建議權外,也必須是一種集體使用的權力,必須通過所屬的人大會議或常務委員會作出決議,以人大的名義來行使權力,人大代表個人無權行使這種權力。雖然人大代表出于善意為居民排憂解難值得稱道,但這不屬于人大代表固有的法定職責。
物業(yè)糾紛官司,在法律上屬于民事訴訟范疇,民事訴訟法第8條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說,在民事官司審理中,無論原告還是被告,只能以自然人或法人代表的身份出庭“打官司”,而不附帶任何其他身份,而且雙方身份平等。因此,在民事訴訟中,是不存在人大代表身份的。
如果訴訟當事人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參與訴訟,會令法官感到尷尬甚至為難。因為這時的訴訟當事人有著雙重身份:訴訟人身份和人大代表身份。而身為訴訟人,一旦敗訴或認為判決結果沒有達到自己所認可的狀態(tài),就有可能認為是法院裁決不公,這時當事人如果身兼訴訟人和人大代表雙重身份,就可能要行使人大代表身份賦予其的監(jiān)督職能,對庭審法官行使“監(jiān)督權”。這種監(jiān)督,無疑就會帶有一定的私利和偏見,難以保證公正。
盡管人大代表是受人民委托來行使權力,但人大代表的權力并不是無限的。人大代表的職權范圍是由憲法和法律設定的,因此行使相關職權只能在法律范圍內依法進行。所以,當人大代表說“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做某件事情時,就應該先想一想,他所做的事,是否適合“以人大代表的身份”。
其實,以往我們的一些人大代表經常參與一些諸如質檢部門的打假行動,有時還代替政府承諾解決某些社會問題,盡管這些做法深受歡迎與支持,但這是一種人大代表角色的錯位。因為人大只有立法權、任免權、罷免權、監(jiān)督權及建議權,即使是上述權力,除了建議權外,也必須是一種集體使用的權力,必須通過所屬的人大會議或常務委員會作出決議,以人大的名義來行使權力,人大代表個人無權行使這種權力。雖然人大代表出于善意為居民排憂解難值得稱道,但這不屬于人大代表固有的法定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