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中題帶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最新信息請點擊初三考試網(wǎng)
一、選擇題(每 題3分,共15分)
1、下列運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2、方程 的根是( )
A. 或 B. C. D. 或
3、在以下幾何圖形中,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的是( )
A.等邊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邊形 D.圓
4、⊙O的直徑為2,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為m,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無實數(shù)根,則⊙O與直線l的位置關系( )
A.相交. B.相離 C.相切 D. 相切或相交
5、教師節(jié)期間,某校數(shù)學組教師向本組其他教師各發(fā)一條祝福短信.據(jù)統(tǒng)計,全組共發(fā)了240條祝福短信,如果設全組共有x名教師,依題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x(x+1)=240 B.x(x-1)=240 C.2x(x+1)=240 D. x(x+1)=240
二、填空題( 每題4分,共20分)
6、當x___________時, 有意義.
7、如圖,將Rt△ABC(其中∠B=30 ,∠C=90 )繞A點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到
△AB1 C1的位置,使得點C、A、B1在同一條直線上,那么旋轉角最小等于_______°.
8、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一根為0,則 =________.
9、如圖,AB為⊙O直徑,點C,D在⊙O上.若∠AOD=30°,則∠BCD為______度.
10、一元二次方程 的兩根分別為 ,則 =______.
三、解答題一(每題6分,共30分)
11、計算:
12、已知 求 的值.
13、解方程:
14、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 程 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求 的值.
15、如圖,⊙O中,弦AB=CD.求證: ∠AOC=∠BOD.
四、解答題二(每題7分,共28分)
16、△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其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個單位長度.
(1)將△ABC繞點C順時針旋轉90°得到△ ,畫出△ ,并求 的長度;
(2)畫出△ABC關于原點O的對稱圖形△ ,并寫出△ 各頂點的坐標;
17、某人2008年初投資120萬元于股市,由于無暇操作,第一年的虧損率為20%,以后其虧損率有所變化,至2011年初其股票市值僅為77.76萬元,求此人的股票在第二年、第三年平均每年的虧損率.
18、如圖,將Rt△ACF繞著點A順時針旋轉90°得△ABD,BD的延長線交CF于點E,連接 BC,∠1=∠2.(1)試找出所有與∠F相等的角,并說明理由.(2)若BD=4.求CE的長.
19、如圖,直線MN交⊙O于A、B兩點,AC是直徑,AD平分∠CAM,AD交⊙O于點D,過點D作DE⊥MN于E.(1)求證:DE是⊙O的切線;(2)若DE=6cm,AE=3cm,求⊙O的半徑.
五、解答題三(每題9分,共27分)
20、所謂配方法其實就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即 .該方法在數(shù)、式、方程等多方面應用非常廣泛,如 ; = 等等.請你用配方法解決以下問題:
(1)解方程: ;(不能出現(xiàn)形如 的雙重二次根式)
(2)若 ,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3)求證:不論m為何值,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總有兩個不等實數(shù)根.
2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點M(0, )為圓心,作⊙M交x軸于A、B兩點,交y軸于C、D兩點,連結AM并延長交⊙M于點P,連結PC交x軸于點E,連結DB,∠BDC=30°.(1)求弦AB的長;(2)求直線PC的函數(shù)解析式;(3)連結AC,求△ACP的面積.
22、如圖,把Rt△ACB與Rt△DCE按圖(甲)所示重疊在一起,其中AC=2, ∠BAC=60°,若把Rt△DCE繞直角 頂點C按順時針方向旋轉30°,使得A B分別與DC, DE相交于點F、G, CB與DE相交于點M,如圖(乙)所示.
(1)求CM的長;(2)求△ACB與△DCE的重疊部分(即四邊形CMGF)的面積(保留根號)(3)將△DCE按順時針方向繼續(xù)旋轉45°,得△ C ,這時,點 在△ACB的內(nèi)部,外部,還是邊上?證明你的判斷.
珠海市 紫荊中學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初三年級數(shù)學答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題號 1 2 3 4 5
答案 D D D B B
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
6、____x<1_______. 7、_____120_____________. 8、___-1________________.
9、____105_______. 10、_-3__________.
三、解答題一(每題6分 ,共30分)
11、計算:
解:原式=
12、已知 求 的值.
解:
原式=
四、解答題二(每題7分,共28分)
16、
(1)圖略…………2′AA1
(2) 圖略…………4′A2(2,-4)B2(4,-2)C2(3,-1)…7′
17、解:設虧損率為x……………1′
略)………………6′
18、(1)∠F=∠ADB=∠BCF………………… ….2′
理由:由旋轉知:∠F=∠ADB,∠1=∠FCA,又∠1=∠2.∴∠2=∠FCA,∴∠ADB=∠2+∠ACB=∠FCA+∠ACB=∠BCF…….5′
(2)由旋轉知:BD=CF,又∠F=∠BCF…,∴CF=2CE, ∴CE=2
…………………… …… …………. 7′
19、(1)(略)4′
(2)作OH⊥AB,∵OD⊥DE,DE⊥AB,∴四邊形ODEH為矩形,……….5′
20、(1) …………….. 3′
(2)a=1,b=1,c=-5, ……6′
(3)
21、(1)∵CD⊥AB,CD為直 徑,∴弧AC=弧BC,………..1′
∴∠AMO=2∠P=2∠BDC=60°∴∠MAO=30°,AM=2OM= ,AO=3………2′
AB=2AO=6…………………3′
(2) ∵AP為直徑,∴PB⊥AB, ∴PB=
∴P(3, )…………………..4′
C(0,- )∴ ………..6′
(3) ………………………9′
(1) ∵∠D=∠DCM=60°,∴⊿DCM為正三角形,∴CM=CD=2…..2′
(2) …………………………………………7′
(3)設CD或其延長線交AB于點N,∠FCN=45°,CN=
∴點 在△ACB的內(nèi)部……………………………..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