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訓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帝王故事:劉恒(漢文帝),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練頻道。
劉恒(漢文帝)篇
——兼議“心態(tài)”
人們一提西漢王朝,說得比較多的總是高祖劉邦和武帝劉徹。一個是開國元首,經(jīng)“楚漢相爭”打下江山,崇尚黃老哲學,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一個氣貫山河,強化集權,擴展疆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位對歷史的貢獻都很大,個性也很突出。而在這二位之間有位帝王名聲雖不及二位顯赫,政治才華也可能不在一個當量級上,但他為人寬厚包容,歷史功績可圈可點,他就是漢朝的第三位皇帝,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盛世時代的漢文帝劉恒。
一般說來,開國皇帝都是些苦出身,憑著出生入死、施展智謀奪得江山。這些人能吃苦,擔得起風險,忍辱負重,能屈能伸,責任心和使命感都很強。而那些承繼者,皇子皇孫,打小備受嬌寵,優(yōu)越感強,受不得磕打,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都要大打折扣。但這位漢文帝卻不同,即位前他雖為皇家子弟,卻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感,相反卻要小心翼翼,非常收斂;登基后也沒有不可一世,表現(xiàn)得相當?shù)驼{(diào),不事張揚。這可能正是他的處世風格,也是他成就基業(yè)的重要原因。
劉恒是劉邦的兒子,祖籍自然在江蘇沛縣。但他在稱帝前被封為代王,地域即在今河北張家口蔚縣及山西一帶,他的夫人竇王后是河北清河觀津人,現(xiàn)地屬衡水,所以,他應當算是個河北人。他執(zhí)政前的能力準備和心理錘煉是在河北完成的,他是從河北大地走向權力的巔峰。
曲折稱帝,穩(wěn)定局面
按理說作為老劉家的天下,劉家人繼承皇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稍趧铖{崩后,他老婆呂雉擅權,開始琢磨著讓他們呂家人坐江山。這娘兒們可不是善茬兒,先是立了她的兒子劉盈為帝,即惠帝,自己當了皇太后,開始安插呂氏家族的人掌握重要的權力?;莸蹧]幾年去世,她怕劉氏的其他子嗣繼位,便對劉邦的兒子及皇后痛下黑手。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只有劉盈為她親生,其他的全是別的后妃所養(yǎng)。呂后先是毒死了老三趙隱王如意,把其母戚夫人剁掉雙腿雙腳,挖去了眼睛耳朵,扔到了茅房里,稱作“人彘(制)”;老五趙共王劉恢因受不了她的迫害而自殺而亡;老六趙幽王劉友被她關起來活活餓死;老八燕靈王劉建早逝,但有個兒子也被呂后斬草除根。老大劉肥見情況不妙,用20個縣的封土賄賂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才免于一死,離開長安得以善終。到呂后最后死時,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了劉恒和劉長。
劉恒之所以沒有成為呂后的刀下鬼,和他的母親薄姬有關。薄姬原來是項羽所封魏國王宮的宮女,劉邦打敗魏國后,將許多宮女選進后宮。薄姬估計長得并不特別漂亮,結果被送到了織室織布。薄姬有倆“姐們兒”挺講情誼,當初她們曾約定誰混好了都不能忘了姐妹。這倆入宮伺候高祖,就跟高祖提起此事,于是劉邦就叫人到織室找來了薄姬,與其一夜風雨,薄姬自此生下了劉恒。雖生下了龍種,但薄姬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始終是“姬”,并沒有升為“夫人”。 薄姬的脾氣比較謙和,在后宮的爭斗中不太摻和。這樣的娘帶出的孩子自然比較老實本分,不惹是生非。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代郡的太守陳豨(西)謀反,劉邦帶兵平叛,在諸位大臣的保舉下,劉恒被立為代王。劉恒打小不露鋒芒,稍大點兒就去了代地,他及母親沒受過劉邦的嬌寵,沒在呂后的眼皮子底下晃悠,結果這成了好事兒,沒讓呂后瞄上,躲過了呂后的清洗。
這里得說說呂后。呂后當政可以說是漢代最黑暗、最邪惡的時期。人說“狠毒莫過婦人心”,大概就是從她身上總結出來的;而且外戚預政,大概也是從她開始的。在中國的專制皇權體制下,外戚,也就是皇帝的娘家人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們靠近權力,與皇帝有著特殊的關系,如果有野心,就比較容易操縱政權。而且老婆娘干事兒,沒啥哈數(shù),什么事兒都干得出來,再加上后妃之間的爭風吃醋,攪得政權不得安寧。呂后是這一現(xiàn)象中的典型,對后世產(chǎn)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惠帝死后,呂后立少帝劉弘,實際上那并不是惠帝的孩子,呂后牢牢地控制了政權??赡苁菓四蔷湓挘骸岸嘈胁涣x必自斃”,時間不長,呂后一命嗚呼,這成為了朝政的一大轉(zhuǎn)機。這婆娘要是再多挺上些時日,朝政真不知道要亂到什么程度。這時呂氏家族的勢力很強大,相國呂產(chǎn)、上將軍呂祿企圖發(fā)動政變奪取帝位。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劉姓宗室和高祖時的朝臣聯(lián)合起來,共同誅滅諸呂。齊王劉襄發(fā)難于外,太尉周勃奪取北軍于內(nèi),殺盡諸呂的所有男女成員,史稱“周勃安劉”。
呂氏家族的勢力被消滅了,該讓誰來做皇帝呢?有人提議立齊王劉襄為皇帝,他不僅是高祖的長孫,又有起兵伐呂之功。但大臣們考慮他母舅家族勢力強大,怕再來個呂氏專權,被否決了;淮南王劉長也因“家母惡”被否決??磥磉@人們真讓呂后擅權給弄怕了。
這時朝臣們想到了劉恒,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講:“代王方今高祖親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以仁孝聞于天下,便?!边@就是說從血脈上講劉恒是劉邦的親子,現(xiàn)在是的,人品好,老娘薄氏也善良。立長是祖宗之法,仁義孝道是立國之本,所以,立劉恒是最為合適的。結果贏得了眾人的一致贊同。劉恒就這樣成了帝王的候選人,說實在是夠幸運、也夠偶然的。沒動太多的心思,也沒跟誰爭得你死我活,眾臣把呂家的人給滅了,哥們弟兄又早讓呂家人給殺了,這皇帝不讓他當讓誰當呀?有言道“有福之人不用忙”,干什么事兒都得信個“命”,天上掉餡餅,你想躲也躲不開。
眾臣派人去代國迎請劉恒。劉恒見到使者,連自己都將信將疑,這是真的嗎?這當皇帝也忒容易了吧?別是誰騙咱去給咱們下套吧?他找到了母親薄太后商量,薄氏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請來卦師用龜裂占卜,并決定先讓薄氏的兄弟薄昭到長安去見太尉周勃。周勃向薄昭講明大臣們立劉恒為皇帝的由來,這時劉恒才啟程進京。
劉恒當代王的時候,呂后曾給諸王賜送宮女,前面說到過的竇氏被送到了代國。劉恒見竇氏天生麗質(zhì)、風姿綽約,非常寵愛,與其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劉武。這竇氏是個很了不得的主兒,原代王后去世,她被立為王后,代王后所生的3個兒子先后不明不白地夭折,她的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即后來的漢景帝,一直到武帝繼位,她先后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對文帝的掌權影響很大,從文帝、景帝到武帝初期實際掌控朝政達幾十年??磥磉@老劉家?guī)纵叺哪锛胰硕級蚰芨傻?,陰盛陽衰可能就在那時候打下的根兒。這扯得有點遠了,還回來說劉恒登基。
劉恒到了京城,丞相陳平等叩拜道:“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當奉宗廟。大王,高祖長子,宜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這意思是說少帝劉弘等都不是惠帝的親子,不能當漢朝的天子。您是高祖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大漢基業(yè),請您登上皇位。當然劉恒也象征性地推讓了一番,之后于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三十日即天子位。輔佐登基的人提出要清除宮內(nèi)的*佞小人,于是進宮用車將少帝載出,然后擁護著法駕去迎接皇帝,當晚劉恒進入未央宮。
當上皇帝首先要控制權力,使朝政盡快正常運轉(zhuǎn)起來。劉恒入京時僅帶了宋昌、張武等6人,入未央宮的當晚他就任命宋昌為衛(wèi)將軍,鎮(zhèn)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wèi)宮中。安排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后帝及其三個弟弟于各自的府第,然后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這下能看出劉恒的能量了,該忍該躲的時候能忍得下、貓得住,該挺該立的時候能硬得起來,下手不含糊。
劉邦當政時曾封了一批劉姓諸侯王,這些王各據(jù)一方,勢力很強大,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劉恒稱帝,有些王認為他是“摘桃派”,是依靠一批老臣而登上皇位的,內(nèi)心并不服氣。面對這些實力強大且態(tài)度很驕橫諸侯王勢力,劉恒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消弱其勢力,鞏固皇權。
首先,他封賞誅滅諸呂的有功之臣,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朝廷中央。其次,他對各諸侯王采取寬撫的政策,仍保留其爵號和封地,盡量不使其成為朝廷的麻煩。同時將一些大的諸侯國分割,消弱其勢力,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立原瑯邪王劉澤為燕王;立劉遂的弟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皇子劉武為代王;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但對諸侯王勢力僅用安撫的辦法是不行的。漢初采用無為政治,各諸侯畫地為牢,地方勢力惡性膨脹。劉邦老爺子在時還給點兒面子,老爺子一走,弟兄之間可就沒那么多顧及了。對此,劉恒態(tài)度堅決,絕不心慈手軟。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劉恒立刻派兵鎮(zhèn)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后自殺。時過3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還尚未行動,即被朝廷察覺,劉恒派人詔劉長入京,罷去其封號,將其發(fā)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經(jīng)過一番整治,由呂后擅政、新帝登基引發(fā)的混亂局面基本上穩(wěn)定了下來。
溫和從政,以民為本
劉恒稱帝后,繼承了高祖的治國方略,貫徹“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理念,改變惠帝和呂后時期民生凋敝的狀況??赡苁桥c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文帝的從政風格比較溫和,民本主義色彩比較濃。老百姓在他稱帝期間日子過得相當不錯,社會安寧,經(jīng)濟發(fā)展,他與其子景帝的執(zhí)政時代史稱“文景之治”,這是中國歷的第一個盛世。
首先要發(fā)展經(jīng)濟?;莸?、呂后亂政,造成國家財力不足,人民生活困難。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說白了就是干活人少,吃飯人多,跟我國“文化*”時期差不多,農(nóng)民遭受殘酷剝削,*侈之風日益嚴重。文帝采取措施:一是減省租賦,激發(fā)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二是減輕徭役。劉恒“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三是令列侯歸國。劉恒即位之初,列侯多居于長安,遠離所屬食邑,“吏卒給輸費苦”,造成人民沉重的轉(zhuǎn)輸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劉恒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也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四是弛山澤之禁。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產(chǎn),利用和開發(fā)漁鹽資源,促進農(nóng)民的副業(yè)生產(chǎn)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產(chǎn)。五是廢除過關用傳制度。漢代在軍事重鎮(zhèn)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傳”,即通過關的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qū)間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六是入粟拜爵。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采納建議,采用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即“入粟拜爵”。此法實行后,邊境和郡縣糧食充實,可免除天下田租。
這幾項措施的提出,應當說是相當有水平的,就是拿到現(xiàn)在也具有借鑒意義。古往今來,在強農(nóng)惠農(nóng)的問題上,無非面對這么幾個問題:一是“減輕農(nóng)民負擔”, 二是搞“多種經(jīng)營”;三是實行開放政策,四是要加強糧食儲備,文帝提出的“三十稅一”、免收田租、“令列侯歸國”、“弛山澤之禁”、“廢除過關用傳制度”、“入粟拜爵”等就是針對這幾個問題的,目的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而且是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實為難能可貴。
經(jīng)濟發(fā)展了還要注意節(jié)儉,開源還必須節(jié)流。這不單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還是一個社會風氣問題。文帝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他為自己修的陵墓,也非常簡樸。這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不多的。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文帝改革刑制。文帝元年(前179年),廢除“連坐法”,明令宣布“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蓖瑫r廢止嚴酷的肉刑,過去漢代的肉刑有黥刑(臉上刺字)、劓(義)刑(割去鼻子)和斬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多種酷刑,文帝廢止了這些刑法,這在中國法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使中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進入較為文明的階段,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經(jīng)濟發(fā)展必須有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文帝即位后面對的是“胡強南勁”的形勢。所謂“胡強”就是北方的匈奴,自漢高祖“白登之圍”以后,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收到一定效果,但并不能根本解除威脅,雙方處于不戰(zhàn)不和的狀態(tài)。文帝即位,繼續(xù)采取和親策略,避免動用干戈。匈奴雖受益于和親,但經(jīng)常不守盟約,侵擾邊地。文帝采用晁(朝)錯“募民實邊”之策,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nèi)地人遷徙,官府發(fā)給農(nóng)具、衣服、糧食,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一面種田,一面?zhèn)洹昂?。凡抵抗匈奴人侵擾,奪回其掠奪的財物,官府照價賞賜一半。此外,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用人3萬,養(yǎng)馬30萬匹。這些措施加強了抗擊匈奴的力量,有利于對邊郡的開發(fā),為日后漢武帝征服匈奴打下了基礎。
所謂“南勁”即南越國。我們介紹趙佗時說過,秦始皇時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和象三郡,秦滅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趙佗兼并三郡稱王。高祖時趙佗接受“南越王”封號,南越成為藩屬國。呂后當政對南越實行經(jīng)濟封鎖,趙佗立國,與漢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后,改變對南越的扼殺政策,向南越提供發(fā)展生產(chǎn)所需的鐵器、農(nóng)具、牲畜等,派人修葺(氣)趙佗在河北老家的先祖冢,置守邑,歲時祭祀,安排趙佗的兄弟做官。同時遣陸賈出使南越,在文帝誠意的感召下,趙佗謝罪稱臣。
在漢文帝當政期間,對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較少動武,盡力維持相安友好的關系,以禮相待,兄弟相稱。這樣既為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和平的環(huán)境,也加強中原人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促進了民族間的團結與融合。
談談“心態(tài)”
人們常說干什么事兒都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不與人爭,不為物累,把名啊利的看得淡些;要與人為善,多念別人的好,少想彼此的怨,吃虧是福,海納百川;要平和處事,稍安毋躁,大怒傷身,語惡傷人。但這些多少是對普通人講的,因為功名利祿離這些人遠,想得的往往得不到,把欲望放低些,失望或者絕望可能就來得少;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出現(xiàn)摩擦,多些給予,少些計較,能關照就關照一把,誰指不定在哪用著誰。說到底,這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否則你就難于立世,肯定要吃虧??蓪τ诘弁蹙筒灰粯恿?,功名利祿,人家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至貴;與人相處,別人只有俯首貼耳的份兒,居高臨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可就太不容易了。而漢文帝就是一個,或者說他做得非常好。
漢文帝的心態(tài)好肯定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纱蛐〔槐蝗烁呖瓷踔撩墒苄呷韬髞懋斏暇鞯牟⒉凰闵?,這些人得勢后往往大肆報復,手段殘忍,兇相畢露,不但報復過去小瞧他的人,而且要報復整個社會,秦始皇、*等人就是例證。實際上這些人是心態(tài)扭曲,小人得志,窮鬼乍富。漢文帝則不同,他過去雖然不被高抬,是個邊緣化的人物,可入主京城絲毫沒顯出不可一世的味道,對待臣屬態(tài)度挺謙和,對待老百姓挺寬厚,不就是當個皇上嗎?我還是我。
說漢文帝心態(tài)好,主要表現(xiàn)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懷有悲憫之心,說白了就是心腸軟,心疼老百姓,不把人往死路上逼,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像有些帝王,頤指氣使,盛氣凌人,稍不隨意就把人往死里整,拿人不當人,殺人不眨眼。前面說到的刑制改革,是源于“緹縈(提營)救父”的故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齊太倉令淳于公犯了罪,應當受刑,被押解赴長安。漢代的肉刑嚴酷,他的女兒緹縈異常悲痛,便隨父到長安,上書文帝,說“臣妾愿意入官府為奴婢(幣),來抵贖父罪?!蔽牡蹜z憫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令其攜女歸家,并且下詔廢除肉刑,改革刑制。
二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讓人說話,甚至允許別人反駁自己,這別說在帝王堆兒里,就是那些芝麻官也很難做到。文帝即位不久,就廢止了“誹謗妖言”罪,使臣下能大膽提出不同的意見。秦代以來有所謂“秘?!惫?,凡有災異就加罪于臣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文帝下詔廢除并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弊鳛橐晃换实?,敢讓人說話,能替臣下?lián)熑?,實屬不易?BR> 一次,文帝出行路過渭橋,突然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這在當時是挺大的罪過,叫“犯蹕(幣)”,即觸犯了皇帝的行動。文帝很生氣,要求處死此人。廷尉張釋之是個敢于據(jù)理力爭的主兒,他經(jīng)過審理,得知此人看到皇帝車馬,因躲不及便藏到了橋下,一會兒他以為車馬已過,便從橋下走出,結果正好撞上了文帝的車駕,嚇得拔腿就跑,使馬匹受驚??磥砘实鄣鸟R平時慣得忒厲害了,一點動靜見不得。張釋之依照法律罰其四兩“罪金”。文帝知道后很不高興,嫌他判得太輕。張釋之向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聽他說得有道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不再追究了。
還有就是將軍魏尚案。魏尚是云中郡的太守,他鎮(zhèn)守邊郡,多次擊敗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輕易南下。但因為一次上交的敵人首級比報告的少了6個,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他的官職,還判了刑。文帝在一次與郎署長官馮唐聊天時,得知馮唐祖先是趙國人,便提到了趙將廉頗,文帝說若能得到像廉頗一樣的猛將就不怕匈奴侵擾了。馮唐聽后不以為然,不客氣地說即使陛下得到廉頗那樣的將軍也未必重用。文帝聽了很生氣,忙問為什么?馮唐說廉頗之所以常打勝仗是因為趙王信任他,但現(xiàn)在魏將軍僅因上交首級少了6個就落得罷官入獄的結局,由此得知您有了廉頗那樣的將軍也不一定能很好使用。這馮唐是真夠膽大的,這就像在虎嘴上捋須子??晌牡圻€就真聽進去了,當天就派人釋放了魏尚,官復原職,并提拔了敢于直言的馮唐做了車騎都尉。
三是躬行節(jié)儉,文帝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我們介紹的這些帝王,凡是心里惦記著發(fā)展生產(chǎn),琢磨為老百姓做點兒事兒的,這方面做得都很好。因為一天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花天酒地的,沒幾個能坐得穩(wěn)江山。道理很簡單,干什么都講投入產(chǎn)出,一天由著性地糟,入不敷出,最后肯定得垮臺。而且帝王的表率是非常重要的。文帝嚴責各地各級官員要節(jié)省,防止擾民。文帝二年(前178年),他下詔清點長安的公用馬匹,將多余的一律送到驛站使用。他在位20多年,宮殿、皇苑等都是前任留下來的,從不嫌簡陋。他本想造一座供宴游的露臺,但看到工程預算要用“百金”,就說道:“這等于十個中等人家的財產(chǎn),我本來用先帝的宮殿就覺得很奢侈了,露臺就不用建了?!焙髮m所用的衣服器物也因為文帝的監(jiān)督,沒有奢侈攀比之風。
文帝的陵墓修得非常簡樸,在西安市西北,形制不大,用普通磚瓦所建,里面也沒有放置什么珠寶玉器。但可能正是因為它的簡樸,別的漢室墓全被盜掘,它卻始終保存完好,其結局非常耐人尋味的。
這里想說一下,文帝繼承高祖崇奉黃老哲學,他及兒子景帝是中國歷最后崇奉黃老哲學的皇帝。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中國封建社會尊孔之先河。黃老的道家哲學講究的是“清靜無為”、“道法自然”,比著儒家哲學“君君臣臣”、“學而優(yōu)則仕”的理念比較容易調(diào)整好心態(tài)。這可能也是文帝始終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一條重要原因。漢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夏六月,漢文帝病逝,享年46歲,謚號“孝文皇帝”,廟號為“太宗”。
劉恒(漢文帝)篇
——兼議“心態(tài)”
人們一提西漢王朝,說得比較多的總是高祖劉邦和武帝劉徹。一個是開國元首,經(jīng)“楚漢相爭”打下江山,崇尚黃老哲學,無為而治,與民休息;一個氣貫山河,強化集權,擴展疆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位對歷史的貢獻都很大,個性也很突出。而在這二位之間有位帝王名聲雖不及二位顯赫,政治才華也可能不在一個當量級上,但他為人寬厚包容,歷史功績可圈可點,他就是漢朝的第三位皇帝,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盛世時代的漢文帝劉恒。
一般說來,開國皇帝都是些苦出身,憑著出生入死、施展智謀奪得江山。這些人能吃苦,擔得起風險,忍辱負重,能屈能伸,責任心和使命感都很強。而那些承繼者,皇子皇孫,打小備受嬌寵,優(yōu)越感強,受不得磕打,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都要大打折扣。但這位漢文帝卻不同,即位前他雖為皇家子弟,卻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感,相反卻要小心翼翼,非常收斂;登基后也沒有不可一世,表現(xiàn)得相當?shù)驼{(diào),不事張揚。這可能正是他的處世風格,也是他成就基業(yè)的重要原因。
劉恒是劉邦的兒子,祖籍自然在江蘇沛縣。但他在稱帝前被封為代王,地域即在今河北張家口蔚縣及山西一帶,他的夫人竇王后是河北清河觀津人,現(xiàn)地屬衡水,所以,他應當算是個河北人。他執(zhí)政前的能力準備和心理錘煉是在河北完成的,他是從河北大地走向權力的巔峰。
曲折稱帝,穩(wěn)定局面
按理說作為老劉家的天下,劉家人繼承皇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稍趧铖{崩后,他老婆呂雉擅權,開始琢磨著讓他們呂家人坐江山。這娘兒們可不是善茬兒,先是立了她的兒子劉盈為帝,即惠帝,自己當了皇太后,開始安插呂氏家族的人掌握重要的權力?;莸蹧]幾年去世,她怕劉氏的其他子嗣繼位,便對劉邦的兒子及皇后痛下黑手。劉邦一共有8個兒子,只有劉盈為她親生,其他的全是別的后妃所養(yǎng)。呂后先是毒死了老三趙隱王如意,把其母戚夫人剁掉雙腿雙腳,挖去了眼睛耳朵,扔到了茅房里,稱作“人彘(制)”;老五趙共王劉恢因受不了她的迫害而自殺而亡;老六趙幽王劉友被她關起來活活餓死;老八燕靈王劉建早逝,但有個兒子也被呂后斬草除根。老大劉肥見情況不妙,用20個縣的封土賄賂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才免于一死,離開長安得以善終。到呂后最后死時,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了劉恒和劉長。
劉恒之所以沒有成為呂后的刀下鬼,和他的母親薄姬有關。薄姬原來是項羽所封魏國王宮的宮女,劉邦打敗魏國后,將許多宮女選進后宮。薄姬估計長得并不特別漂亮,結果被送到了織室織布。薄姬有倆“姐們兒”挺講情誼,當初她們曾約定誰混好了都不能忘了姐妹。這倆入宮伺候高祖,就跟高祖提起此事,于是劉邦就叫人到織室找來了薄姬,與其一夜風雨,薄姬自此生下了劉恒。雖生下了龍種,但薄姬的地位并沒有改變,始終是“姬”,并沒有升為“夫人”。 薄姬的脾氣比較謙和,在后宮的爭斗中不太摻和。這樣的娘帶出的孩子自然比較老實本分,不惹是生非。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代郡的太守陳豨(西)謀反,劉邦帶兵平叛,在諸位大臣的保舉下,劉恒被立為代王。劉恒打小不露鋒芒,稍大點兒就去了代地,他及母親沒受過劉邦的嬌寵,沒在呂后的眼皮子底下晃悠,結果這成了好事兒,沒讓呂后瞄上,躲過了呂后的清洗。
這里得說說呂后。呂后當政可以說是漢代最黑暗、最邪惡的時期。人說“狠毒莫過婦人心”,大概就是從她身上總結出來的;而且外戚預政,大概也是從她開始的。在中國的專制皇權體制下,外戚,也就是皇帝的娘家人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們靠近權力,與皇帝有著特殊的關系,如果有野心,就比較容易操縱政權。而且老婆娘干事兒,沒啥哈數(shù),什么事兒都干得出來,再加上后妃之間的爭風吃醋,攪得政權不得安寧。呂后是這一現(xiàn)象中的典型,對后世產(chǎn)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惠帝死后,呂后立少帝劉弘,實際上那并不是惠帝的孩子,呂后牢牢地控制了政權??赡苁菓四蔷湓挘骸岸嘈胁涣x必自斃”,時間不長,呂后一命嗚呼,這成為了朝政的一大轉(zhuǎn)機。這婆娘要是再多挺上些時日,朝政真不知道要亂到什么程度。這時呂氏家族的勢力很強大,相國呂產(chǎn)、上將軍呂祿企圖發(fā)動政變奪取帝位。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劉姓宗室和高祖時的朝臣聯(lián)合起來,共同誅滅諸呂。齊王劉襄發(fā)難于外,太尉周勃奪取北軍于內(nèi),殺盡諸呂的所有男女成員,史稱“周勃安劉”。
呂氏家族的勢力被消滅了,該讓誰來做皇帝呢?有人提議立齊王劉襄為皇帝,他不僅是高祖的長孫,又有起兵伐呂之功。但大臣們考慮他母舅家族勢力強大,怕再來個呂氏專權,被否決了;淮南王劉長也因“家母惡”被否決??磥磉@人們真讓呂后擅權給弄怕了。
這時朝臣們想到了劉恒,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講:“代王方今高祖親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固順,以仁孝聞于天下,便?!边@就是說從血脈上講劉恒是劉邦的親子,現(xiàn)在是的,人品好,老娘薄氏也善良。立長是祖宗之法,仁義孝道是立國之本,所以,立劉恒是最為合適的。結果贏得了眾人的一致贊同。劉恒就這樣成了帝王的候選人,說實在是夠幸運、也夠偶然的。沒動太多的心思,也沒跟誰爭得你死我活,眾臣把呂家的人給滅了,哥們弟兄又早讓呂家人給殺了,這皇帝不讓他當讓誰當呀?有言道“有福之人不用忙”,干什么事兒都得信個“命”,天上掉餡餅,你想躲也躲不開。
眾臣派人去代國迎請劉恒。劉恒見到使者,連自己都將信將疑,這是真的嗎?這當皇帝也忒容易了吧?別是誰騙咱去給咱們下套吧?他找到了母親薄太后商量,薄氏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請來卦師用龜裂占卜,并決定先讓薄氏的兄弟薄昭到長安去見太尉周勃。周勃向薄昭講明大臣們立劉恒為皇帝的由來,這時劉恒才啟程進京。
劉恒當代王的時候,呂后曾給諸王賜送宮女,前面說到過的竇氏被送到了代國。劉恒見竇氏天生麗質(zhì)、風姿綽約,非常寵愛,與其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劉武。這竇氏是個很了不得的主兒,原代王后去世,她被立為王后,代王后所生的3個兒子先后不明不白地夭折,她的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即后來的漢景帝,一直到武帝繼位,她先后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對文帝的掌權影響很大,從文帝、景帝到武帝初期實際掌控朝政達幾十年??磥磉@老劉家?guī)纵叺哪锛胰硕級蚰芨傻?,陰盛陽衰可能就在那時候打下的根兒。這扯得有點遠了,還回來說劉恒登基。
劉恒到了京城,丞相陳平等叩拜道:“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當奉宗廟。大王,高祖長子,宜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這意思是說少帝劉弘等都不是惠帝的親子,不能當漢朝的天子。您是高祖的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大漢基業(yè),請您登上皇位。當然劉恒也象征性地推讓了一番,之后于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三十日即天子位。輔佐登基的人提出要清除宮內(nèi)的*佞小人,于是進宮用車將少帝載出,然后擁護著法駕去迎接皇帝,當晚劉恒進入未央宮。
當上皇帝首先要控制權力,使朝政盡快正常運轉(zhuǎn)起來。劉恒入京時僅帶了宋昌、張武等6人,入未央宮的當晚他就任命宋昌為衛(wèi)將軍,鎮(zhèn)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wèi)宮中。安排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后帝及其三個弟弟于各自的府第,然后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這下能看出劉恒的能量了,該忍該躲的時候能忍得下、貓得住,該挺該立的時候能硬得起來,下手不含糊。
劉邦當政時曾封了一批劉姓諸侯王,這些王各據(jù)一方,勢力很強大,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劉恒稱帝,有些王認為他是“摘桃派”,是依靠一批老臣而登上皇位的,內(nèi)心并不服氣。面對這些實力強大且態(tài)度很驕橫諸侯王勢力,劉恒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消弱其勢力,鞏固皇權。
首先,他封賞誅滅諸呂的有功之臣,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朝廷中央。其次,他對各諸侯王采取寬撫的政策,仍保留其爵號和封地,盡量不使其成為朝廷的麻煩。同時將一些大的諸侯國分割,消弱其勢力,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立原瑯邪王劉澤為燕王;立劉遂的弟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皇子劉武為代王;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但對諸侯王勢力僅用安撫的辦法是不行的。漢初采用無為政治,各諸侯畫地為牢,地方勢力惡性膨脹。劉邦老爺子在時還給點兒面子,老爺子一走,弟兄之間可就沒那么多顧及了。對此,劉恒態(tài)度堅決,絕不心慈手軟。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劉恒立刻派兵鎮(zhèn)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后自殺。時過3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還尚未行動,即被朝廷察覺,劉恒派人詔劉長入京,罷去其封號,將其發(fā)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經(jīng)過一番整治,由呂后擅政、新帝登基引發(fā)的混亂局面基本上穩(wěn)定了下來。
溫和從政,以民為本
劉恒稱帝后,繼承了高祖的治國方略,貫徹“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理念,改變惠帝和呂后時期民生凋敝的狀況??赡苁桥c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文帝的從政風格比較溫和,民本主義色彩比較濃。老百姓在他稱帝期間日子過得相當不錯,社會安寧,經(jīng)濟發(fā)展,他與其子景帝的執(zhí)政時代史稱“文景之治”,這是中國歷的第一個盛世。
首先要發(fā)展經(jīng)濟?;莸?、呂后亂政,造成國家財力不足,人民生活困難。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說白了就是干活人少,吃飯人多,跟我國“文化*”時期差不多,農(nóng)民遭受殘酷剝削,*侈之風日益嚴重。文帝采取措施:一是減省租賦,激發(fā)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稅一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二是減輕徭役。劉恒“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三是令列侯歸國。劉恒即位之初,列侯多居于長安,遠離所屬食邑,“吏卒給輸費苦”,造成人民沉重的轉(zhuǎn)輸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劉恒詔令列侯回歸封邑,做官吏的及有詔令特許的也要將太子送歸封邑,其他任何人不許留居長安。四是弛山澤之禁。文帝后六年(前158年),文帝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所有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產(chǎn),利用和開發(fā)漁鹽資源,促進農(nóng)民的副業(yè)生產(chǎn)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鹽鐵生產(chǎn)。五是廢除過關用傳制度。漢代在軍事重鎮(zhèn)或邊地要塞,都設關卡以控制人口流動,檢查行旅往來。出入關隘時,要持“傳”,即通過關的憑證方可放行。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文帝取消出入關的“傳”,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qū)間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六是入粟拜爵。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文帝采納建議,采用公開招標價賣爵的辦法來充實邊防軍糧,即“入粟拜爵”。此法實行后,邊境和郡縣糧食充實,可免除天下田租。
這幾項措施的提出,應當說是相當有水平的,就是拿到現(xiàn)在也具有借鑒意義。古往今來,在強農(nóng)惠農(nóng)的問題上,無非面對這么幾個問題:一是“減輕農(nóng)民負擔”, 二是搞“多種經(jīng)營”;三是實行開放政策,四是要加強糧食儲備,文帝提出的“三十稅一”、免收田租、“令列侯歸國”、“弛山澤之禁”、“廢除過關用傳制度”、“入粟拜爵”等就是針對這幾個問題的,目的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而且是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實為難能可貴。
經(jīng)濟發(fā)展了還要注意節(jié)儉,開源還必須節(jié)流。這不單是一個經(jīng)濟問題,還是一個社會風氣問題。文帝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他為自己修的陵墓,也非常簡樸。這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是不多的。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文帝改革刑制。文帝元年(前179年),廢除“連坐法”,明令宣布“廢除一人犯罪,家人收為奴婢及各種株連的法律?!蓖瑫r廢止嚴酷的肉刑,過去漢代的肉刑有黥刑(臉上刺字)、劓(義)刑(割去鼻子)和斬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多種酷刑,文帝廢止了這些刑法,這在中國法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使中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進入較為文明的階段,為刑制向新“五刑”(笞、杖、徙、流、死)的過渡奠定了基礎。
經(jīng)濟發(fā)展必須有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文帝即位后面對的是“胡強南勁”的形勢。所謂“胡強”就是北方的匈奴,自漢高祖“白登之圍”以后,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收到一定效果,但并不能根本解除威脅,雙方處于不戰(zhàn)不和的狀態(tài)。文帝即位,繼續(xù)采取和親策略,避免動用干戈。匈奴雖受益于和親,但經(jīng)常不守盟約,侵擾邊地。文帝采用晁(朝)錯“募民實邊”之策,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nèi)地人遷徙,官府發(fā)給農(nóng)具、衣服、糧食,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一面種田,一面?zhèn)洹昂?。凡抵抗匈奴人侵擾,奪回其掠奪的財物,官府照價賞賜一半。此外,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用人3萬,養(yǎng)馬30萬匹。這些措施加強了抗擊匈奴的力量,有利于對邊郡的開發(fā),為日后漢武帝征服匈奴打下了基礎。
所謂“南勁”即南越國。我們介紹趙佗時說過,秦始皇時征服嶺南,設桂林、南海和象三郡,秦滅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趙佗兼并三郡稱王。高祖時趙佗接受“南越王”封號,南越成為藩屬國。呂后當政對南越實行經(jīng)濟封鎖,趙佗立國,與漢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后,改變對南越的扼殺政策,向南越提供發(fā)展生產(chǎn)所需的鐵器、農(nóng)具、牲畜等,派人修葺(氣)趙佗在河北老家的先祖冢,置守邑,歲時祭祀,安排趙佗的兄弟做官。同時遣陸賈出使南越,在文帝誠意的感召下,趙佗謝罪稱臣。
在漢文帝當政期間,對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較少動武,盡力維持相安友好的關系,以禮相待,兄弟相稱。這樣既為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和平的環(huán)境,也加強中原人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促進了民族間的團結與融合。
談談“心態(tài)”
人們常說干什么事兒都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不與人爭,不為物累,把名啊利的看得淡些;要與人為善,多念別人的好,少想彼此的怨,吃虧是福,海納百川;要平和處事,稍安毋躁,大怒傷身,語惡傷人。但這些多少是對普通人講的,因為功名利祿離這些人遠,想得的往往得不到,把欲望放低些,失望或者絕望可能就來得少;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會出現(xiàn)摩擦,多些給予,少些計較,能關照就關照一把,誰指不定在哪用著誰。說到底,這實際上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否則你就難于立世,肯定要吃虧??蓪τ诘弁蹙筒灰粯恿?,功名利祿,人家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至貴;與人相處,別人只有俯首貼耳的份兒,居高臨下。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可就太不容易了。而漢文帝就是一個,或者說他做得非常好。
漢文帝的心態(tài)好肯定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纱蛐〔槐蝗烁呖瓷踔撩墒苄呷韬髞懋斏暇鞯牟⒉凰闵?,這些人得勢后往往大肆報復,手段殘忍,兇相畢露,不但報復過去小瞧他的人,而且要報復整個社會,秦始皇、*等人就是例證。實際上這些人是心態(tài)扭曲,小人得志,窮鬼乍富。漢文帝則不同,他過去雖然不被高抬,是個邊緣化的人物,可入主京城絲毫沒顯出不可一世的味道,對待臣屬態(tài)度挺謙和,對待老百姓挺寬厚,不就是當個皇上嗎?我還是我。
說漢文帝心態(tài)好,主要表現(xiàn)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懷有悲憫之心,說白了就是心腸軟,心疼老百姓,不把人往死路上逼,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像有些帝王,頤指氣使,盛氣凌人,稍不隨意就把人往死里整,拿人不當人,殺人不眨眼。前面說到的刑制改革,是源于“緹縈(提營)救父”的故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齊太倉令淳于公犯了罪,應當受刑,被押解赴長安。漢代的肉刑嚴酷,他的女兒緹縈異常悲痛,便隨父到長安,上書文帝,說“臣妾愿意入官府為奴婢(幣),來抵贖父罪?!蔽牡蹜z憫她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了淳于公的肉刑,令其攜女歸家,并且下詔廢除肉刑,改革刑制。
二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讓人說話,甚至允許別人反駁自己,這別說在帝王堆兒里,就是那些芝麻官也很難做到。文帝即位不久,就廢止了“誹謗妖言”罪,使臣下能大膽提出不同的意見。秦代以來有所謂“秘?!惫?,凡有災異就加罪于臣下。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文帝下詔廢除并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弊鳛橐晃换实?,敢讓人說話,能替臣下?lián)熑?,實屬不易?BR> 一次,文帝出行路過渭橋,突然有人從橋下走出,使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這在當時是挺大的罪過,叫“犯蹕(幣)”,即觸犯了皇帝的行動。文帝很生氣,要求處死此人。廷尉張釋之是個敢于據(jù)理力爭的主兒,他經(jīng)過審理,得知此人看到皇帝車馬,因躲不及便藏到了橋下,一會兒他以為車馬已過,便從橋下走出,結果正好撞上了文帝的車駕,嚇得拔腿就跑,使馬匹受驚??磥砘实鄣鸟R平時慣得忒厲害了,一點動靜見不得。張釋之依照法律罰其四兩“罪金”。文帝知道后很不高興,嫌他判得太輕。張釋之向文帝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們輕易地改變法律,就會使人們對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樣做才對。”文帝聽他說得有道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不再追究了。
還有就是將軍魏尚案。魏尚是云中郡的太守,他鎮(zhèn)守邊郡,多次擊敗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輕易南下。但因為一次上交的敵人首級比報告的少了6個,文帝一怒之下罷免了他的官職,還判了刑。文帝在一次與郎署長官馮唐聊天時,得知馮唐祖先是趙國人,便提到了趙將廉頗,文帝說若能得到像廉頗一樣的猛將就不怕匈奴侵擾了。馮唐聽后不以為然,不客氣地說即使陛下得到廉頗那樣的將軍也未必重用。文帝聽了很生氣,忙問為什么?馮唐說廉頗之所以常打勝仗是因為趙王信任他,但現(xiàn)在魏將軍僅因上交首級少了6個就落得罷官入獄的結局,由此得知您有了廉頗那樣的將軍也不一定能很好使用。這馮唐是真夠膽大的,這就像在虎嘴上捋須子??晌牡圻€就真聽進去了,當天就派人釋放了魏尚,官復原職,并提拔了敢于直言的馮唐做了車騎都尉。
三是躬行節(jié)儉,文帝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我們介紹的這些帝王,凡是心里惦記著發(fā)展生產(chǎn),琢磨為老百姓做點兒事兒的,這方面做得都很好。因為一天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花天酒地的,沒幾個能坐得穩(wěn)江山。道理很簡單,干什么都講投入產(chǎn)出,一天由著性地糟,入不敷出,最后肯定得垮臺。而且帝王的表率是非常重要的。文帝嚴責各地各級官員要節(jié)省,防止擾民。文帝二年(前178年),他下詔清點長安的公用馬匹,將多余的一律送到驛站使用。他在位20多年,宮殿、皇苑等都是前任留下來的,從不嫌簡陋。他本想造一座供宴游的露臺,但看到工程預算要用“百金”,就說道:“這等于十個中等人家的財產(chǎn),我本來用先帝的宮殿就覺得很奢侈了,露臺就不用建了?!焙髮m所用的衣服器物也因為文帝的監(jiān)督,沒有奢侈攀比之風。
文帝的陵墓修得非常簡樸,在西安市西北,形制不大,用普通磚瓦所建,里面也沒有放置什么珠寶玉器。但可能正是因為它的簡樸,別的漢室墓全被盜掘,它卻始終保存完好,其結局非常耐人尋味的。
這里想說一下,文帝繼承高祖崇奉黃老哲學,他及兒子景帝是中國歷最后崇奉黃老哲學的皇帝。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中國封建社會尊孔之先河。黃老的道家哲學講究的是“清靜無為”、“道法自然”,比著儒家哲學“君君臣臣”、“學而優(yōu)則仕”的理念比較容易調(diào)整好心態(tài)。這可能也是文帝始終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一條重要原因。漢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夏六月,漢文帝病逝,享年46歲,謚號“孝文皇帝”,廟號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