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20xx屆高三上學期12月測試語文試題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廣東省廣州市20xx屆高三上學期12月測試語文試題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高三考試網(wǎng)
    語 文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采擷/詼諧 狹隘/寧謐 雋永/雋秀
    B.貶黜/矗立 棘手/沖刺 會計/會晤
    C.奢侈/對峙 儕輩/躋身 綺麗/漣漪
    D.吞噬/嗜好 分明/分外 亢奮/伉儷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BR>    近幾年,國內許多風景名勝區(qū)實行“一票制”,將景區(qū)內多個景點門票捆綁搭售。這種做法讓人置疑和不滿,許多游客認為這是變相漲價。一個知名景區(qū)要可持續(xù)發(fā)展,首先必須贏得游客的口碑,如果過分依賴“門票經(jīng)濟”做“一錘子買賣”,對游客的意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一旦引起游客的反感乃至抵觸,就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A. 置疑 B. 一錘子買賣 C. 充耳不聞 D. 乃至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今年6月,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透露,中國將在2020年計劃發(fā)射火星探測器,并在發(fā)射10年后實現(xiàn)探測器采樣返回。
    B. 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間,某重點大學的農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自2002年起,農村新生比例開始下降,2013年跌至低,僅為26.2%。
    C. 關于本市大大小小業(yè)余球場到底歸誰管這個問題,各個部門有不同的說法,現(xiàn)在大家一般認可的是以由市建設局管理的這一說法為準。
    D. 次貸的真正大毒素在繼續(xù)彌漫,我們能否如上次世界經(jīng)濟危機時那樣獨善其身,關系到我省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關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恰當?shù)囊豁検?BR>    在琴厚重的人文積淀之外,琴的審美在世界音樂中獨樹一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難怪世界為之驚嘆。
    ①琴沒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與詩歌密不可分
    ③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 ④這和國畫的審美追求是統(tǒng)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脫的氣度 ⑥都講求韻味,講求弦外之音,虛實相生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②⑥④①③⑤ C. ①⑤②③④⑥ D. ②④⑥①⑤③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 ”是為了考查而設),完成5-9題。
    醉書齋記
    【清】鄭日奎
    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泊如也。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臥以之。書架書筒各四,古今籍在 。琴磬塵尾諸什物,亦雜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頭①,拂案上塵,注水硯中,研磨及丹鉛,飽飲墨以俟。隨意抽書一帙,據(jù)坐批閱之。頃至會心處,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有時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蛘`觸之,傾濕書冊,輒怒而責,后乃不復持至。逾時或猶未食,無敢前請者。惟內子時映簾窺余,得間始進,曰:“日午 ,可以飯乎?”余應諾。內子出,復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溫以俟 數(shù)四。及就食,仍夾一冊與俱,且啖且閱,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至或誤以雙箸亂點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夜坐漏常午,顧童侍,無人在側,俄而鼾震左右,起視之,皆爛漫睡地上矣。
    客或訪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書,不遽見??退啪?,輒大怒詬,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蓋余性既嚴急,家中人啟事不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以故倉卒不得白。而家中鹽米諸瑣務,皆內子主之,頗有序。余是以無所顧慮,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商于內子,內子笑曰:“君無效劉伶斷飲法④,只賺余酒脯,補五臟勞耶?吾亦惟坐視君沉湎耳,不能贊成君謀?!庇鄲澣痪弥?,因思余于書,誠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為文字飲,不猶愈于紅裙耶?遂笑應之曰:“如卿言,亦復佳?!蹦瞬粡土⒔?,而采其語意,以名吾齋曰“醉書”。
    (選自《續(xù)古文觀止》,有刪改)
    【注】①科頭: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窺視。③刺:名帖。④劉伶斷飲:劉伶戒酒?!豆軙?#8226;劉伶?zhèn)鳌份d,劉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于堂左潔一室 潔:干凈 B.甫晨起,即科頭 甫:剛剛
    C.值余方校書,不遽見 值:(恰好)碰上 D.以故倉卒不得白 白:告訴
    6.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詞語,恰當?shù)囊豁検?(3分)
     ①古今籍在
     ②日午
     ③更溫以俟 數(shù)四
    A.①焉 ②矣 ③者 B.①焉 ②也 ③其
    C.①之 ②也 ③者 D.①之 ②矣 ③其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
    B. 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
    C. 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
    D. 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來\都不省取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篇交代書齋,明窗素壁,幽靜宜人;陳設雖簡,但書桌、書架、座椅、臥具、琴磬甚至日用雜物等,一應俱全,為下文作者沉醉此間做了鋪墊。
    B.文章描繪了書齋主人為了讀書常常置酒茶、飯食、睡眠和家人、賓客于腦后等癡醉后的狀態(tài),展示了一個嗜書如命的書癡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自得其樂、自我陶醉的心態(tài)。
    C.作者性格嚴厲急躁,不諳世事,不近人情,讀書入迷時,常對家人呵斥怒責,并拒絕會見來訪的客人,因而經(jīng)常得罪來訪者,造成了緊張的人際關系。
    D.作者夫人主持家務,井然有序,客觀上“縱容”了丈夫的“醉書”習性;當作者對這種習性悔而思改時,她幽默地表示反對,可見她主觀上對丈夫的“醉書”持贊賞態(tài)度。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家中人啟事不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3分)
    ②因思余于書,誠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而旋畔。(4分)
    (2)請從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現(xiàn)作者“醉書”的兩個細節(jié)。(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 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醉花間
    南唐•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雀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1)詩句“高樹雀銜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寫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2)概括作者在詞中所蘊藏的豐富感情。(4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故木受繩則直, ,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2)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 。(杜牧《阿房宮賦》)
    (3) ,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小樓昨夜又東風, 。 ,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題。
    大學的三種精神
    宋石南
    青年來到大學,不是為了學習怎樣成為社會機器中一個更有效的齒輪,而是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羅說,一棵樹長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樣的空氣更適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學,就是要將適合的空氣置于青年鼻尖。
    在適合的大學空氣中,重要的事就是思維訓練。掌握知識或參與社會實踐,不過是訓練思維的必要條件。如何讓青年用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或人文學者的方式來思考,才是大學的要義。一個人讀大學,不是為了被各種事實塞滿頭腦,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養(yǎng)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邏輯判斷的能力以及辨別價值的能力。
    相應的,大學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識及德性。
    金耀基嘗言,一部世界大學的歷史,可說是一部爭學術獨立自由的歷史。大學之獨立自由,并非理所當然,而是相當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權力是它的敵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對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脅。蔡元培深刻認識此點,故說:“思想自由之通則,正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自由獨立是通識的基礎,后者又反過來加強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識,則摧毀其生命。致力通識教育,是世界范圍內有抱負的大學的重要目標。關于通識教育,l946年華盛頓大學諾斯蘭教授的定義是:“其主旨在個人的整體健全發(fā)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煉對情緒的反應,以及運用我們好的知識來充分了解各種事物的本質?!?BR>    就在諾斯蘭寫出這段話的頭一年,1945年,哈佛大學推出《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開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圖的話。前者說:“我們不需要荷馬的稱贊,我們已經(jīng)開發(fā)了廣闊的土地和海洋。”這象征著人們對自由社會的自豪感。后者說:“我們能草率地允許青少年聽一些隨意編造的故事,以致讓他們接受那些成年后不應擁有的思想嗎?”這象征著教育可能帶來的混亂與分歧。通識教育正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它既要幫助年輕人成為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思想和個性化生活,又要使他們適應公共生活,成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繼承者。
    實際上,通識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種大學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變動不居的現(xiàn)代多元社會,德性很難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視。
    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輸。錢穆說,中國的學問傳統(tǒng)有三個系統(tǒng):人統(tǒng)、事統(tǒng)、學統(tǒng)。置于首位的“人統(tǒng)”,就是尊德性。他解釋說:“人統(tǒng),其中心是人。中國人說:‘學者,所以學做人也?!磺袑W問,主要用意在學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價值的人?!边z憾的是,錢穆這種話,如今大多數(shù)人不喜歡聽,他們更喜歡去學如何做一個“成功人士”,而不喜歡去照看什么德性。
    中國的大學,自有其悠久的歷史。但就現(xiàn)狀而言,卻距離真正的大學精神相去甚遠。盡管現(xiàn)狀灰暗,我們依舊可以憧憬更明亮的未來。也許有那么一天,中國的大學能夠真正擁有獨立地位、學術自由和批判精神,成為“追求真理的民主機構”。到那時,大學是孕育創(chuàng)新者、批判者的大本營,從教師到學生,都盡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間,人們醞釀自由思想并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并以之推動社會進步。而大學也因之煥發(fā)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評的前沿,站在創(chuàng)新的前沿,成為國家社會當之無愧的“軸心組織”。
    (選自2012年6月《看歷史》)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一個人讀大學,是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適合的大學環(huán)境中,訓練自己的思維。
    B.大學的要義是讓學生用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人文學者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C.金耀基曾強調一部爭學術獨立自由的歷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學的歷史。
    D.通識教育既要培養(yǎng)人對自由社會的自豪感,也要解決教育可能帶來的混亂和分歧。
    E.大學里的師生都在盡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學成為了孕育創(chuàng)新者、批判者的大本營,這就是中國大學的現(xiàn)狀。
    13.與“大學精神”有關的內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大學精神就是自由、通識、德性,三者相輔相成,關系密切。
    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視通識,就會摧毀自由獨立的生命。致力通識教育是所有有抱負的大學的重要目標。
    C.在現(xiàn)代多元社會里,大多數(shù)人喜歡去學如何做一個“成功人士”,這沖擊著大學精神之德性。
    D.大學精神的建立和養(yǎng)成是指人們醞釀自由思想并自由表達,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并以之推動社會進步。
    14.請分別概括大學精神之自由、通識及德性的內涵。(4分)
    15.美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規(guī)定,工科學生要學習的人文課程占總課時的22%。請用文中的觀點,對麻省理工學院這一要求的合理性作簡要分析。(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黑色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與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鑒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陶民,第一個鑒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到了什么節(jié)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個個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裝。四鄉(xiāng)八鎮(zhèn),哪個園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樹,他都知道,而且和園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親家一樣了……立春前后,賣青蘿卜?!鞍舸蛱}卜”,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賣馬牙棗、賣葡萄。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兒”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賣栗子、賣山藥(粗如小兒臂)、賣百合(大如拳)、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他還賣佛手、香櫞。人家買去,配架裝盤,書齋清供,聞香觀賞。
    不少深居簡出的人,是看到葉三送來的果子,才想起現(xiàn)在是什么節(jié)令了的。
    葉三五十歲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yǎng)得起他。
    葉三有點生氣了:
    “嫌我給你們丟人?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為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BR>    季四太爺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稱之為四太爺。
    葉三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
    季陶民有一個脾氣,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搜羅到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須通報,一來就是半天。季陶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筆。季陶民從不當眾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認為葉三真懂,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陶民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為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只是從心里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陶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好不好?”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陶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里有風?!?BR>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亂的?!?BR>    “對極了!
    季陶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BR>    季陶民愛畫荷花。有一天,葉三送了一大把蓮蓬來,季陶民一高興,畫了一幅墨荷,好些蓮蓬。畫完了,問葉三:“如何?”
    葉三說:“四太爺,你這畫不對?!?BR>    “不對?”
    “‘紅花蓮子白花藕’。你畫的是白荷花,蓮蓬卻這樣大,蓮子飽,墨色也深,這是紅荷花的蓮子。”
    “是嗎?我頭一回聽見!”
    季陶民于是展開一張八尺生宣,畫了一張紅蓮花,題了一首詩:
    紅花蓮子白花藕,果販葉三是我?guī)?。慚愧畫家少見識,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葉三很多畫,都是題了上款的。有時季陶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比~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一張也不賣!”
    十多年過去了。季陶民死了。葉三已經(jīng)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jié),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陶民墳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不賣?!?BR>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因為是遠道來的,葉三只得把畫拿出來。客人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后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贊嘆:“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不賣。”
    客人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陶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刪改)
    16.“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這句話寫出了季陶民怎樣的性格特點?這對葉三這個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7.小說是通過哪些情節(jié)來塑造葉三的鑒賞家形象的?請結合文本作概括。(5分)
    18.小說題目是“鑒賞家”,但卻用了很大篇幅寫葉三賣果子。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神秘的“不明病原體”
    唐•休伯博士是我的校友,比我高了3xx屆,年近八旬了。他曾經(jīng)是美國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的教授,已退休多年。他驚人的一個“發(fā)現(xiàn)”,是退休后做出的。2006年,他聲稱在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微生物,它不僅引起了大豆、玉米成批死亡,還能導致牲畜大批流產和人類疾病。據(jù)他說,這種病原體只有病毒大小,但是又長得像真菌。他的證據(jù)是用電子顯微鏡拍下的照片,模模糊糊的一團東西,據(jù)稱就是這種不明病原體。
    如果這是真的,這將是一個極其重大的發(fā)現(xiàn)。轉基因作物能夠產生新的病原體,這用現(xiàn)有的生物學知識無法解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xiàn)象。而這種病原體能夠同時感染植物、動物和人,而且都導致嚴重的后果,這也是前所未有的。2010年有人發(fā)現(xiàn)辣椒輕斑駁病毒能讓一些人出現(xiàn)發(fā)燒、腹痛等癥狀,認為是第一種能感染人的植物病毒,但也沒有獲得學術界的公認。所以休伯的發(fā)現(xiàn)如果能被證實,那是一種全新的微生物,該成果毫無疑問能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即使休伯淡泊名利,既然這種病原體對農業(yè)、畜牧業(yè)和公共衛(wèi)生如此重要,他也該盡快讓學術界承認其發(fā)現(xiàn),促使政府采取緊急措施防止這種病原體的蔓延,例如嚴禁種植轉基因作物。
    一項科研成果要獲得學術界的承認,首先應該寫成論文,經(jīng)過同行評議后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如果是重大的成果,還應該爭取在的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然而,七、八年來,休伯只是熱衷于向沒有專業(yè)識別能力的媒體、公眾宣布其發(fā)現(xiàn),在世界各地(包括到中國)到處向非專業(yè)人士做演講(這些活動往往由有機食品商資助,目的是為了抨擊轉基因作物的危害),卻從不寫成論文發(fā)表。到了2011年,休伯才想到要報告政府部門,給美國農業(yè)部寫了一封公開信,簡略地敘述其驚人發(fā)現(xiàn),說這是緊急事件,要求美國農業(yè)部不要批準轉基因苜蓿的種植,美國農業(yè)部沒有理他,批準了。愛荷華州農業(yè)部官員找他要病原體樣本做鑒定,卻被他拒絕了。休伯聲稱他有自己的研究團隊,但拒絕透露成員名單,說是怕自己的合作者受到打擊報復。休伯的這種做法,連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的主任說:“這根本就是荒唐的。如果這是真的,而且你能證明它,那就是一張諾貝爾獎的單程票。證據(jù)在哪里呢?他在隱瞞什么呢?”
    今年11月,休伯到佛羅里達州做演講繼續(xù)向公眾講他的驚人發(fā)現(xiàn),愛揭穿反轉基因騙局的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凱文•佛爾塔跑去聽,當場向其發(fā)難,請休伯把那種神秘病原體的樣本交給他做測序,一個月后就可知道那是什么東西(佛爾塔愿承擔全部費用)。休伯拒絕了,說擔心把樣本交給佛爾塔會給佛爾塔人身帶來危險。佛爾塔說他不怕被滅口,休伯還是不愿意給他,要佛爾塔自己去找病原體。佛爾塔請他提供分離該病原體的步驟,休伯也拒絕了。佛爾塔錄下了他和休伯交鋒的整個過程,并發(fā)起簽名要求休伯將其神秘病原體交給科學界研究,已有470多名科學家簽名。
    近崔永元等人去美國“調查轉基因”,也帶回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中國質檢的科學家證實了休伯的發(fā)現(xiàn),用電子顯微鏡在轉基因大豆中發(fā)現(xiàn)了“不明病原體”,而且可能正是它導致5000萬中國人不育、女童性早熟、兒童哮喘發(fā)病率增加、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缺陷上升、自閉癥劇增、肝癌增加、多種慢性病增加……有人要求他們告知這名中國科學家的名字以便了解詳情,被以保護該科學家不受打擊報復為由拒絕。要求他們提供病原體樣本供做鑒定,也被拒絕。這一點他們學休伯倒是學得很像,沒把億萬人民的身體健康當回事,聽任“不明病原體”肆虐而不愿配合學術界將其搞明白。
    靠模模糊糊的電子顯微鏡照片是難以鑒定那究竟是什么東西的,甚至連是否是生物都很成問題。很可能,那不過是無生命的雜質、晶體。如果有病原體樣本,就可以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生命,含不含核酸。如果含核酸,就可測定其基因組序列,把序列與已知的微生物序列做比較,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東西。按現(xiàn)在的技術,幾星期就可得到結果。然而休伯和那個不知真假的中國科學家都號稱手上有該病原體樣本,卻都不愿拿去做基因組測序,就不能不讓人懷疑,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科學研究有一條原則,不尋常的主張需要不尋常的證據(jù)。休伯的主張本來已經(jīng)夠不尋常的了,傳到了中國,又無限膨脹,仿佛一切的疾病都因這種“不明病原體”引起,轉基因作物成了萬惡之源。而全部的證據(jù),就是真假不明的電子顯微鏡照片。難怪此事在美國成了笑柄,那些聯(lián)名向休伯索要病原體樣本的科學家,無非是想讓休伯出丑,誰會真的相信他手上真有病原體樣本?連去聽休伯演講的農民,也覺得他不靠譜。但中國就不同了??纯淳W(wǎng)上評論,很多人是真的相信在轉基因作物中有讓人斷子絕孫的“不明病原體”。在他們看來,不尋常的主張只需要一點點經(jīng)不起推敲的證據(jù),甚至不需要任何證據(jù),敢說就行。
    (《新華每日電訊》2013.12.26)
    19. 標題中所說的“神秘”在文中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4分)
    20. 文中引用了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系主任的話并提到在休伯演講時“愛揭穿反轉基因騙局的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凱文•佛爾塔跑去聽”這件事,有何作用?試簡析。(5分)
    21. 面對一項新的科研成果,人們應怎樣判斷才能信服?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給“拍客”下定義,不超過60字。(6分)
    ①“拍客”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個新出現(xiàn)的群體。
    ②“拍客”拍攝的內容來自社會熱點。
    ③“拍客”通過圖像或視頻表達對百姓生活和人文歷史的理解與思考。
    ④“拍客”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鏡頭,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⑤“拍客”用手機、數(shù)碼相機或數(shù)碼攝像機等數(shù)碼設備拍下圖像或視頻,然后以發(fā)彩信或電子郵件的方式,上傳到網(wǎng)絡分享、傳播。
    ⑥“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攝影技術,婦孺皆可,老少皆宜。
    23.閱讀下列材料,請以“低頭族,你錯過了太多太多。”開頭,以“抬起頭來吧!”為結尾寫一段話,對“低頭族”提出勸告。要求語意連貫,表達生動形象,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80字(含標點符號)。
    情景:火車、地鐵、公交車內的“低頭族”越來越多,尤其是包括學生在內的青年人,上車后很快拿出手機,不管路程長短,不論坐著還是站著,人人都眼睛盯著屏幕……
    低頭族,你錯過了太多太多。 抬起頭來吧!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網(wǎng)絡時代,你只要搜一下關鍵詞,就能得到需要的知識,識記知識變得不太重要。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廣州六中20xx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質量檢測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答案】C【解析】chǐ/zhì;chái/jī;qǐ/yī;A.xié;ài/mì;juàn/jùn;B.chù;jí/cì;kuài/huì;D.shì;fēn/fèn;kàng。
    2.【答案】A【解析】A.置疑:懷疑(用于否定),如:不容置疑,無可置疑。質疑:提出疑問。此處應用“質疑”。B.一錘子買賣:不考慮以后怎樣,只做的交易(多用于比喻)。C.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D.乃至:甚至,在句中表遞進。
    3. 【答案】B【解析】A.語序不當?!皩⒃?020年計劃”應改為“計劃將在2020年”。C.句式雜糅。應為“認可......這說法”或“以......這一說法為準”。D.兩面對一面。刪去“能否”。
    4.【答案】A【解析】①⑤,一個說“沒有肆意的宣泄”,另一個緊接著說“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脫的氣度”很恰當,所以放在一起。而剩下四句都是說琴和詩歌和國畫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應放一起。所以選A。
    5.【答案】A【解析】潔:使……清潔,收拾干凈。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解析】“造成了緊張的人際關系”無中生有。
    9.(1)①家里的人稟告事情時間不恰當,(我)就大聲呵斥并把他趕出去,而對事情的緊急舒緩不再過問。(啟、省略句、更3分)
    ②于是想到我對書(的癡迷),確實與劉伶對酒(的癡迷)沒有什么區(qū)別,正擔心剛剛發(fā)誓卻又隨即違背。(誠、倒裝句、旋、畔4分)
    (2)①頃至會心處,則朱墨淋漓漬紙上,字大半為之隱。②有時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③及就食,仍夾一冊與俱,且啖且閱,羹炙雖寒,或且變味,亦不覺也。④至或誤以雙箸亂點所閱書,良久始悟非筆,而內子及婢輩罔不竊笑者。(3分,每點2分,答對其中一點2分,答對兩點3分。)
    參考譯文:
    在堂屋左側收拾干凈一間屋子作為書齋,明亮的窗戶、潔白的墻壁,很安靜。擺放了兩個幾案,一個放筆墨,一個放置香爐茶碗等。一張竹椅,用來坐;一張木塌,用來躺臥。還擺放了四個書架和四個書筒,古今的書籍都放在里邊。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種日用雜物,也都交錯地擺放在旁邊。
    早晨剛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幾案上的灰塵,把水倒進硯臺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鉛粉,把筆蘸飽滿做好準備。隨意抽出一卷書,靠坐在案邊讀起來。一會兒讀到自己有領悟的地方,就用筆在紙上盡情批注,書上的字跡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時候唱起歌來,有時候發(fā)出感嘆;有時候大笑,有時候哭泣;有時候生氣痛罵,有時候郁悶得要死;有時候大聲叫嚷口稱痛快,有時候是連連驚嘆感到詫異;有時候躺著靜靜思考,有時候起身一陣亂跑??匆娺@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驚訝,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議論,等到我漸漸平靜下來,才散開離去。婢女送來酒和茶,都記不得端來喝。有時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濕了書本,就很生氣地責罵,婢女后來也就不再端來了。有時候過了時間我還沒有吃飯,也沒有人敢上前請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時隔著門簾觀察我,找到間隙才走進來,說:“時間已經(jīng)是正午了,可以吃飯了嗎?”我答應了。妻子離去后,又忘掉了。湯、肉都涼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熱等著我去吃。等到去吃飯仍然帶著一本書一道前往,邊吃邊看,湯和肉即使涼了,或者味道都快變了,也不察覺。甚至有時誤用一雙筷子在讀的書上亂點畫,過了許久才醒悟過來不是筆,妻子及婢女們沒有不偷著笑的。晚上讀書常常到午夜,回頭看仆人,沒有人在旁邊,一會兒身邊鼾聲震響,起身一看,他們都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來看望我,名帖送進來后,碰上我正在校讀書籍,沒有立即出去見客人??腿说任揖昧耍头浅I鷼庳熈R起來,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稟告事情時間不恰當,就大聲呵斥并把他趕出去,而事情的緊急舒緩不加過問,因此匆忙之中沒能告訴我。家里的鹽米等瑣碎事務,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沒有什么顧忌和憂慮,讀書的嗜好越來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發(fā)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著說:“你不會是仿效劉伶戒酒的方法,只不過是要騙得我的酒肉,彌補五臟的辛勞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書籍之中,而不能夠幫助你實現(xiàn)你的打算?!蔽液苁?,不高興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對書,確實同劉伶對酒沒有差別,正擔心剛發(fā)誓隨即就要違背;況且我嗜好的是詩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于是她笑著回答說:“像你說的沉湎于詩文也是很好的?!庇谑遣晃以偬峤涞羰葧?,而是采用她的語意來為我的書齋起名,叫做“醉書齋”。
    10.(1)使用動靜結合的手法(1分),描寫出鳥雀營巢(動),月映碧草(靜)的景致(1分),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盎然(1分)的景象。
    (2)本詞的思想感情豐富,包括:①對美麗(生機勃勃)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②對人生中聚少離多的無奈之情;③華年易逝,青春不再的傷感之情;④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感慨;⑤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賞析: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冬陽融雪的小園裏春天的腳步尚未到臨,池塘邊的梅花已經(jīng)提早的開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襯“梅自早”側寫春日歡會,描繪出“小園”蓬勃生機的早春氣息。詞句中春雖未到不遠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開,池水碧綠,在在點明“小園”已經(jīng)充滿了活力與生機,這都是大地蘇醒的先兆。詞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麗脫俗,而將全詞的抒情基調給確立了。
    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高樹上的烏鵲紛紛銜著枝葉歸來筑巢,斜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小園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詞中書寫的是白日的“小園”景象,這一段寫得卻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鳥鵲歸巢,時間是落日黃昏的景象,斜月初明,則是夜初至的描寫。詞中運用動詞“銜”字串聯(lián)了高樹、烏鵲以及鵲巢,整合而成的流動之美,使得“小園”的活力與生機由靜態(tài)轉成動態(tài)。再透過第二句的“明”字結合斜月跟寒草,又將動態(tài)美在轉換到靜態(tài)的深美。此中的轉折使我們窺看到作者的熱情與哲理。再則;句中的“高樹”鋪陳出春日漸近的高遠意境,“斜月”則是一幅新月生輝的明朗畫境,細細研讀,便也就明白歷代詞評人所說的“俊朗高遠”的詞風究竟為何了。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這樣一處青山宏偉川河秀麗,景色風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過這段書寫,讓我們知道詞中的“小園”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強調了“金陵道”是個“山川風景好”的地方。這兩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為下面的“醉金杯”預設了伏筆。
    少年卻看老。韶光年花容易過,年少壯志易消蝕。這樣的好時光,是使人銷魂蝕志,這句話大有“人生幾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開,卻使我們不得不想到寒梅勁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為應當珍惜時光的積極作為才是。
    相逢莫厭醉金杯。離別多,歡會少。相逢行樂,盡歡共醉在此時,莫要推卻金杯盛情。當知道人生自是離別苦情多,歡樂相聚的時候少。庾信的《春日極飲詩》中有:“就中不言醉,紅袖捧金杯?!迸c此意競相去不遠。這末段,乃是整闋《醉花間》歡會的景況,一群少年相逢在“晴雪小園”賞著詞畔寒梅到月斜高掛,雖是整日的歡宴,但是詞末也該到曲終人散的時候了。歡會盡管濃烈開懷,畢竟也是“離別多,歡會少?!睔g會之后是不是更加令人感慨唏噓!
    11.(1)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復道行空 不霽何虹
    (3)江流宛轉繞芳甸 汀上白沙看不見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12.【答案】AD【解析】B.原文“社會科學家或人文學者”是選擇關系,而選項變成了并列關系。C.主賓倒置,原文是“一部世界大學的歷史,可說是一部爭學術獨立自由的歷史”。E.強加因果和把未然說成已然。
    13.【答案】B【解析】不是“不重視”,原文“排除掉通識,則摧毀其生命”。
    14.①自由是指思想上的自由。人們醞釀自由思想并自由表達,不受權力、功力、庸俗的影響。②通識是個人的整體健全發(fā)展,能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煉對情緒的反應,能運用知識來充分了解各種事物的本質。③德性是做有理想有價值的人。(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15.①通識教育既要幫助年輕人成為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思想和個性化生活,又要使他們適應公共生活成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繼承者。工科學生學習人文課程,有利于個人的全面、健全地發(fā)展,能更好地適應公共生活。②大學教育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自省,教會學生如何做有理想有價值的人。人文課程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做更有價值的人,盡力追求真善美。(每一點2分,文中觀點、分析事例各1分)
    16.這句話表現(xiàn)季陶民的清高(或雅、與眾不同)的性格特點。(1分)這與他對葉三另眼相看態(tài)度形成對比(1分),突出了葉三既不像那些庸風雅士假名士那樣假充內行(或不懂裝懂)、也不諛媚的特點?;蛞r托葉三真誠的藝術鑒賞者的形象。(2分)(意對即可)
    17.①葉三看畫時,驚呼吸氣的地方正是畫家的得意之筆。②葉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畫里有風。③葉三能指出荷花畫中的錯誤。④葉三與畫共存亡。(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
    18.體現(xiàn)葉三有一種脫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靈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見聞積累和高超的審美能力)(2分);
    分析:①葉三賞畫的見識和鑒賞力,正是在賣果子生活中逐漸獲得和養(yǎng)成的,為下文品評季陶民之畫,能一語中的做鋪墊(為他是個懂藝術的鑒賞家做出鋪墊);②新鮮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紐帶,借此也可傳達出他對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③他作為“鑒賞家”的對美純粹深沉、不涉功利的愛的品質,正是賣果子生活中樂觀的、熱情的、智慧的、誠實的人生態(tài)度的反映。(每點2分,答出兩點給滿分。)
    19.①聲稱能引發(fā)多種人畜、植物發(fā)病,但又得不到證實;②休伯從未就“不明病原體”寫過學術論文;③休伯拒絕將這種病原體交給科學界研究,讓科學證據(jù)辨真假;④中國不知名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不明病原體”但同樣不愿配合學術界,交出樣本。(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4分。)
    20.①引用“普渡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的主任”的話,說明了休伯根本無法向世人拿出證據(jù)。②寫“愛揭穿反轉基因騙局的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凱文•佛爾塔跑去聽”這件事,說明了人們對休伯的無證據(jù)說法的質疑。③這兩個例子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不明病原體”的神秘和他的荒唐,無法令人信服;也突出人們不輕信沒有科學證據(jù)的主張;暗示病原體的不存在。(①②點各1分,第③點3分,共5分)
    21.人們要信服一項新的科研成果,應該從以下方面作出判斷:①要在學術期刊甚至的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休伯除了宣布、演講,并未將成果寫成論文,并未得到權威部門的認可。②要有坦誠、開放的學術態(tài)度。休伯多次拒絕透露成員名單、研究樣本,受同行質疑。③要有真實、可信的證據(jù)。休伯全部的證據(jù),只是真假不明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因此在美國成了笑柄。(6分,每點3分,觀點1分,分析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2.拍客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個新出現(xiàn)的擇取社會“熱點”拍成圖像和視頻來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并上傳到網(wǎng)絡分享傳播的群體。(“拍客是……群體”1分,特征4分,句序合理1分。)
    【解析】首先知道拍客的本質內容。下定義一定注意句式為單句。第二步,去除次要信息。就下定義來說,議論、抒情、舉例子等句子為次要信息。原題中的“不需要高超的攝影技術,婦孺皆可,老少皆宜”“有一個無處不在的鏡頭,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屬于這類,應去除。第三步,合并同類項。接近的內容,我們合并或取其一。第四步,就是組織語言,使之通順。
    23.【示例】你錯過了那晴日陽光斜射在車窗映出的繽紛色彩,你錯過了那游子歸鄉(xiāng)路上深切企盼的眼神。當你專注于手機屏幕,便阻斷了同外界的交流。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多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吧!這是一個能讓你溫暖,讓你感動的世界!(錯過內容2分,勸說理由2分,表達2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