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訓練頻道為大家整理的現(xiàn)代故事:我的雞蛋理財法,供大家閱讀參考。更多閱讀請查看本站能力訓練頻道。
我是一個出來工作了三年的大學生,從三年前的畢業(yè)上崗起,我就一直在學習理財?shù)姆椒?,?guī)劃自己的理財計劃。三年下來,還算小有成就,愿與大家分享,共同發(fā)展。
在學習理財之前首先我覺得我們應該先樹立一個觀念: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在我的身邊,總有許多跟我同樣是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chǎn)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xiàn)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chǎn)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說,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jīng)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在剛畢業(yè)的時候,就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古巴比倫的財務專家亞凱德有一次問學生:“假如你的菜籃每天可收10個雞蛋,但只拿9只做菜用,久而久之結果會如何?”學生異口同聲地答:“籃子就會裝滿。”但當問到如何去處置那可能會溢出的節(jié)余雞蛋時,就有不同的回答和做法:有人開始大吃大喝,有人拿出來另裝籃,有人則取而用之育小雞。
我與男朋友都是工薪一族,工資都屬于固定收入,加在一起每月大概3000元左右,再加上獎金補貼500左右。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非常節(jié)儉,看看我們手中的鈔票,經(jīng)過計劃每月總有些節(jié)余。我們剛開始一兩個月是會把它放入柜子里,但后來發(fā)覺這是最不保險的,一是因為我們住的那里有小偷,二是因為物價上漲,這樣柜里的余錢不是縮水就是被盜;家里人建議我們將錢存入銀行,以坐收漁利。這是累積“雞蛋”法,保守投資的開始,但因為利息不可能追上通脹率,我們覺得最終也是要縮水;男朋友的一些同事們都拿余錢去買些利息高而又沒有風險的證券,息率總會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這是相對高明的方法,搞好了起碼保障,余錢不貶值;我的一些女友敢于冒點風險,建議我拿出余錢進入股票市場或者與人合資辦點實業(yè)。但這需要經(jīng)驗、時間和精力,對于我們這些剛工作的工薪一族,風險大些但收益也會大些,這要膽大心細敢博敢輸才有作為。如果方法得當,當然能大增其值,所得收益一般會高于物價上漲的幅度。
多方面的建議讓我們一開始不知所措,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我們三千元呢?經(jīng)過多方面的考慮和嘗試,我們覺得綜合運用是工薪一族理財?shù)姆椒ā?BR> 家庭的支出:很多人是“余錢=收入-支出”,但是慶幸我男友是一個很會合理花錢的人,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記帳,因為只有記帳才能對自己的花銷有清楚的認識。對自己花的多的地方,我就在這方面有意識的控制,通過記帳可以對自己的開支狀況有具體的了解,一般堅持3個月就可以基本上總結出自己每月的基本開支大概是多少了,我們也漸漸的將公式改為“支出=收入-余錢”,強制規(guī)定余錢的一個數(shù)額,這樣就可以開始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和收支預算了。通過記帳和收支預算,現(xiàn)在我們不僅每天過的很舒適,而且家庭支出部分基本上每個月都有所結余,省錢又開心其實挺簡單的。
除去家庭支出,我們將剩下的余錢做了多方面的分配:
1.三分之二的儲蓄:通過比較,我選擇每個月存一張定期存單,也想過零存整取的,不過利息上不太合適。雖然每月存一張存單有些麻煩,但是好處也很多,除了利息上的收益,一年到期后如果不需要動用這筆錢還可以加利息一起再存起來,復利的收益是很驚人的。而且萬一需要提前支取,損失的利息也比較少。這筆錢我基本上是每個月工資一到手就存起來的,這樣可以避免不知不覺就花掉了。很多人覺得儲蓄沒有必要,但是我覺得儲蓄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至少你會有一個保底的錢應急,心里會很踏實。同時如果要貸款、出國留學或者申請高額信用卡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作用。
2.三分之一的投資:余錢中1/3之一的錢用來做基金定投。我個人非常推薦這種基金業(yè)務?;鸲ㄍ毒褪敲總€月用固定的金額在固定的時間依據(jù)上一交易日的基金凈值來購買基金。對于我們這種收入并不高的人來說,一次性的動用很多錢去購買基金是有些困難的。而基金定投的門檻很低,200元就可以購買,而且省時省心,很多銀行都有這種業(yè)務,而且在網(wǎng)上銀行就可以辦理,登陸網(wǎng)上銀行之后全部的交易信息都一目了然,十分方便。我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我的基金組合是選了三支基金,兩支股票型,和一支穩(wěn)健型。之所以分開選擇股票型基金,主要是考慮到基金的投資組合不同,希望可以通過互相彌補提高收益率。我個人認為選擇股票基金一定要看它的長期業(yè)績,至少要2年以上,而且不要太看重凈值的高低,凈值偏低的基金(剛分紅的除外)收益率基本上是很低的。同時,投資基金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要經(jīng)??纯椿鹈考径鹊那闆r報告和投資組合,對于收益較低的基金品種可以考慮轉換其它品種。投資基金一定要看長期收益,開始的時候我天天盯著基金凈值,總覺得它漲的慢,后來有一段時間沒去關心它,反而發(fā)現(xiàn)它的收益也是蠻高的,所以我的覺得,投資基金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定要有堅持的恒心。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你希望長期持有的話,可以選擇后端收費,因為基金公司對持有基金超過兩年以上的基民,在贖回的時候都會減少甚至免除手續(xù)費的。
3.儲蓄轉買證券:我們將每月節(jié)余的“雞蛋”存入銀行后,時間長了就有了一定的數(shù)額,我們將達到一定數(shù)額的錢取出轉買證券,以博取較高的年利率。
4.證券的再投資:買證券的本利累積了幾年后,我們計劃把這筆數(shù)額的百分之五十繼續(xù)投資于基金,加大基金的投資量。
現(xiàn)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也相對穩(wěn)定了,我們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也有一些心得,就是充分利用信用卡的最長還款期,用信用卡購買日常用品(比如去超市,交電話費,煤水電費之類),把省下的家用錢用來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很多都可以做短期),等到還款日之前贖回基金將透支的額度還上。這樣不僅可以累積積分,免去信用卡的年費(很多卡都是刷滿幾次就免年費的)而且操作的好的話還可以通過積分換取一些小收益呢。
總之,不要忽視理財與余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了。
我是一個出來工作了三年的大學生,從三年前的畢業(yè)上崗起,我就一直在學習理財?shù)姆椒?,?guī)劃自己的理財計劃。三年下來,還算小有成就,愿與大家分享,共同發(fā)展。
在學習理財之前首先我覺得我們應該先樹立一個觀念: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在我的身邊,總有許多跟我同樣是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余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chǎn)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xiàn)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chǎn)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說,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jīng)營”過程中,愈窮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看待。
在剛畢業(yè)的時候,就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古巴比倫的財務專家亞凱德有一次問學生:“假如你的菜籃每天可收10個雞蛋,但只拿9只做菜用,久而久之結果會如何?”學生異口同聲地答:“籃子就會裝滿。”但當問到如何去處置那可能會溢出的節(jié)余雞蛋時,就有不同的回答和做法:有人開始大吃大喝,有人拿出來另裝籃,有人則取而用之育小雞。
我與男朋友都是工薪一族,工資都屬于固定收入,加在一起每月大概3000元左右,再加上獎金補貼500左右。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非常節(jié)儉,看看我們手中的鈔票,經(jīng)過計劃每月總有些節(jié)余。我們剛開始一兩個月是會把它放入柜子里,但后來發(fā)覺這是最不保險的,一是因為我們住的那里有小偷,二是因為物價上漲,這樣柜里的余錢不是縮水就是被盜;家里人建議我們將錢存入銀行,以坐收漁利。這是累積“雞蛋”法,保守投資的開始,但因為利息不可能追上通脹率,我們覺得最終也是要縮水;男朋友的一些同事們都拿余錢去買些利息高而又沒有風險的證券,息率總會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這是相對高明的方法,搞好了起碼保障,余錢不貶值;我的一些女友敢于冒點風險,建議我拿出余錢進入股票市場或者與人合資辦點實業(yè)。但這需要經(jīng)驗、時間和精力,對于我們這些剛工作的工薪一族,風險大些但收益也會大些,這要膽大心細敢博敢輸才有作為。如果方法得當,當然能大增其值,所得收益一般會高于物價上漲的幅度。
多方面的建議讓我們一開始不知所措,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我們三千元呢?經(jīng)過多方面的考慮和嘗試,我們覺得綜合運用是工薪一族理財?shù)姆椒ā?BR> 家庭的支出:很多人是“余錢=收入-支出”,但是慶幸我男友是一個很會合理花錢的人,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記帳,因為只有記帳才能對自己的花銷有清楚的認識。對自己花的多的地方,我就在這方面有意識的控制,通過記帳可以對自己的開支狀況有具體的了解,一般堅持3個月就可以基本上總結出自己每月的基本開支大概是多少了,我們也漸漸的將公式改為“支出=收入-余錢”,強制規(guī)定余錢的一個數(shù)額,這樣就可以開始制定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和收支預算了。通過記帳和收支預算,現(xiàn)在我們不僅每天過的很舒適,而且家庭支出部分基本上每個月都有所結余,省錢又開心其實挺簡單的。
除去家庭支出,我們將剩下的余錢做了多方面的分配:
1.三分之二的儲蓄:通過比較,我選擇每個月存一張定期存單,也想過零存整取的,不過利息上不太合適。雖然每月存一張存單有些麻煩,但是好處也很多,除了利息上的收益,一年到期后如果不需要動用這筆錢還可以加利息一起再存起來,復利的收益是很驚人的。而且萬一需要提前支取,損失的利息也比較少。這筆錢我基本上是每個月工資一到手就存起來的,這樣可以避免不知不覺就花掉了。很多人覺得儲蓄沒有必要,但是我覺得儲蓄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至少你會有一個保底的錢應急,心里會很踏實。同時如果要貸款、出國留學或者申請高額信用卡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作用。
2.三分之一的投資:余錢中1/3之一的錢用來做基金定投。我個人非常推薦這種基金業(yè)務?;鸲ㄍ毒褪敲總€月用固定的金額在固定的時間依據(jù)上一交易日的基金凈值來購買基金。對于我們這種收入并不高的人來說,一次性的動用很多錢去購買基金是有些困難的。而基金定投的門檻很低,200元就可以購買,而且省時省心,很多銀行都有這種業(yè)務,而且在網(wǎng)上銀行就可以辦理,登陸網(wǎng)上銀行之后全部的交易信息都一目了然,十分方便。我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我的基金組合是選了三支基金,兩支股票型,和一支穩(wěn)健型。之所以分開選擇股票型基金,主要是考慮到基金的投資組合不同,希望可以通過互相彌補提高收益率。我個人認為選擇股票基金一定要看它的長期業(yè)績,至少要2年以上,而且不要太看重凈值的高低,凈值偏低的基金(剛分紅的除外)收益率基本上是很低的。同時,投資基金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要經(jīng)??纯椿鹈考径鹊那闆r報告和投資組合,對于收益較低的基金品種可以考慮轉換其它品種。投資基金一定要看長期收益,開始的時候我天天盯著基金凈值,總覺得它漲的慢,后來有一段時間沒去關心它,反而發(fā)現(xiàn)它的收益也是蠻高的,所以我的覺得,投資基金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定要有堅持的恒心。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你希望長期持有的話,可以選擇后端收費,因為基金公司對持有基金超過兩年以上的基民,在贖回的時候都會減少甚至免除手續(xù)費的。
3.儲蓄轉買證券:我們將每月節(jié)余的“雞蛋”存入銀行后,時間長了就有了一定的數(shù)額,我們將達到一定數(shù)額的錢取出轉買證券,以博取較高的年利率。
4.證券的再投資:買證券的本利累積了幾年后,我們計劃把這筆數(shù)額的百分之五十繼續(xù)投資于基金,加大基金的投資量。
現(xiàn)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們的工作也相對穩(wěn)定了,我們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也有一些心得,就是充分利用信用卡的最長還款期,用信用卡購買日常用品(比如去超市,交電話費,煤水電費之類),把省下的家用錢用來買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很多都可以做短期),等到還款日之前贖回基金將透支的額度還上。這樣不僅可以累積積分,免去信用卡的年費(很多卡都是刷滿幾次就免年費的)而且操作的好的話還可以通過積分換取一些小收益呢。
總之,不要忽視理財與余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