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計算機的網絡身份lP地址教學設計

字號:

計算機的網絡身份lP地址
    文/閔 慜
    IP地址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IP地址到底是什么?IP地址和域名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足夠讓學生一頭霧水,怎樣將這樣抽象的概念實例化,讓學生真正地理解IP地址呢?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編著的高中《網絡技術應用》(選修)第二章"因特網的組織與管理"中的第二節(jié)。通過對第一章的學習,學生對網絡有了初步的體驗與理解。本節(jié)在域名的基礎上,介紹并區(qū)分域名及IP地址。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大多數學生有一定的網絡方面的知識,但主要停留在如何使用網絡,對于網絡運行的原理了解甚少。IP地址這樣的一個抽象概念若只是簡單地書面介紹,學生理解相對困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了解IP地址及域名的關系,掌握IP地址的概念、理解IP地址的分類方式。
    2.過程與方法
    (1)將身份證與IP地址作類比,讓學生理解抽象的IP地址概念及IP與域名的關系。
    (2)通過二進制規(guī)律的類推,讓學生發(fā)現(xiàn)IP地址分類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能夠認識IP地址資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珍惜網絡資源。
    【教學重難點】
    重點:IP地址概念及IP地址的分類。
    難點:IP地址與域名的關系。
    【教學方法及策略】
    類比法、任務驅動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課前閱讀:身份證的秘密。
    1.新課導入
    教師活動:展示一張身份證
    提問:同學們,身份證是我們身份的標識,身份證上有很多信息,你們覺得身份證上哪些信息可能會改變?哪些信息不會變化呢?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身份證,分析身份證上信息,根據生活常識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閱讀的鋪墊,學生對身份證有所了解,通過觀察對比,學生形成身份證性的意識。
    2.IP地址與域名的關系
    教師活動:解釋域名及IP地址關系,利用身份證類比。
    (1)域名、IP地址都是網上標識計算機的方法。
    (2)域名相當于人的姓名,記憶方便,域名可能改變。IP地址相當于身份證號,它包含了很多信息。
    (3)IP地址是真正網絡中計算機的身份標識。
    學生活動:實驗探究一:尋找IP地址與域名的關系。
    在瀏覽器窗口分別輸入①http://www點czbjzx點com;②http://222.185.248.2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通過兩種方式都可以訪問因特網上的某臺計算機。通過與身份證上信息的類比,讓學生初步形成域名及IP地址的關系。
    3.認識IP地址
    教師活動:IP地址概念介紹。
    IP地址格式: IP V4共有32位,分4個字節(jié),用"."隔開。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把二進制轉換為熟悉的十進制數。
    二進制與十進制之間的轉換知識拓展:高位(2)7——低位(2)0逢二進一。
    課件演示:00000000—11111111 與0—255
    學生活動:實驗探究二:請同學們嘗試將00001010轉換成相應的十進制數。
    【設計意圖】要將IP地址的概念講清楚,二進制和十進制之間的轉換關系必須讓學生明白,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本課只介紹二進制向十進制的轉換。
    4.IP地址分類
    教師活動:課件演示,根據二進制規(guī)律IP地址分為A、B、C、D、E五類。
    大家一起來找找規(guī)律。只看IP地址第一個字節(jié)的前四位。
    規(guī)律總結:A類以0開頭;B類以10開頭;C類以110開頭;D類以1110開頭;E類以1111開頭。
    轉換為相應的十進制分別為A:1-126;B:128-191;C:92-223;D:224-239;E:240-255
    IP地址還存在一些特例:回環(huán)地址、私網地址、D類地址、E類地址。
    學生活動:學生尋找IP地址分類規(guī)律。
    實踐探究三:查查你身邊的IP地址。
    檢查自己計算機的IP地址,并與相鄰的同學交流,看看計算機的IP地址有什么異同?
    學生答案預設:前幾位一樣,后一位不一樣。
    【設計意圖】書本只是簡單介紹IP地址的分類依據,學生理解相對困難,如果將書本中的話,變換成對應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查找規(guī)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IP地址分類。
    教師活動:講解IP地址的組成結構。
    5.課堂小結
    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本節(jié)課的認識:
    (1)IP地址與域名的關系。
    (2)IP地址的分類。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師結合生活中的身份證與IP地址形成類比,找尋他們之間的關系,如身份證的結構與IP地址的結構,身份證上信息與IP地址和域名的對應關系,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概念具象化。課堂中,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IP地址的概念及分類,同時也能通過自我的探究更深層次地理解課堂內容。
    但IP地址這節(jié)課的課容量相對較大,大部分還是由教師講解,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更加集中注意,教師應注意講解方式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