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考模擬試題及答案: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哲學依據(jù)是( ?。?BR>    A.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B.發(fā)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C.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D.物質決定意識
    2、資本家加速資本周轉的目的在于( ?。?BR>    A.提高剩余價值率
    B.提高年剩余價值率
    C.提高利息率
    D.提高平均利潤率
    3、公式“l(fā)只綿:羊=2把石斧”中,“綿羊”處于( ?。?BR>    A.等價形式上
    B.相對價值形式上
    C.價值形式上
    D.一般等價物形式上
    4、資本主義利息的本質是( ?。?BR>    A.借貸資本的價值
    B.借貸資本家過去勞動的報酬
    C.貨幣資本自行增值的價值
    D.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
    5、下列關于股份制的說法,錯誤的是( ?。?BR>    A.股份制是資本的組織形式
    B.股份制企業(yè)的性質,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
    C.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
    D.股份制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經濟的實現(xiàn)形式
    6、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賬戶是( ?。?BR>    A.資本與金融賬戶
    B.錯誤和遺漏賬戶
    C.分類賬戶
    D.經常賬戶
    7、訂丁場經濟本質上二是( ?。?BR>    A.封閉經濟
    B.開放經濟
    C.計劃經濟
    D.國有經濟
    8、加快農業(yè)的發(fā)展,改造傳統(tǒng)農業(yè),促進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變,是我國實現(xiàn)國民經濟現(xiàn)代化的( ?。?BR>    A.基本任務
    B.首要任務
    C.基本義務
    D.主要任務
    9、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第二產業(yè)逐漸占優(yōu)勢比重,我們稱之為(  )
    A.農業(yè)社會
    B.工業(yè)社會
    C.技術產業(yè)社會
    D.服務型社會
    10、匯率的兩種基本標價法是( ?。?,
    A.橫向標價法和縱向標價法
    B.對內標價法和對外標價法
    C.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D.政府標價法和企業(yè)標價法
    11、 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全球性國際金融組織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 ( ?。?BR>    A.亞洲開發(fā)銀行
    B.泛美開發(fā)銀行
    C.歐洲投資銀行
    D.世界銀行
    12、 借貸資本主要來源于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過程中閑置的( ?。?BR>    A.不變資本
    B.貨幣資本
    C.生產資本
    D.商品資本
    13、 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為尺度來計量的。( ?。?BR>    A.簡單勞動
    B.復雜勞動
    C.必要勞動
    D.價值量
    14、 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BR>    A.實現(xiàn)商品流通.
    B.發(fā)展生產力
    C.取得剩余價值
    D.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5、 壟斷時期,壟斷組織在經濟上競爭的手段主要是(  )
    A.技術進步
    B.降低成本、
    C.資本轉移
    D.高壓統(tǒng)治
    16、 資本全球化的基礎是( ?。?,
    A.國際水平分工
    B.國際垂直分工
    C.技術轉移
    D.國際直接投資
    17、 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真正發(fā)展是在( ?。?BR>    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
    B.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
    C.封建制度形成以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
    18、 資本集中是( ?。?BR>    A.將原來分散的中小資本合并為大資本
    B.增加整個社會資本總額的最重要手段
    C.通過信用制度和進行資本積累而實現(xiàn)的
    D.個別資本家把剩余價值轉化成為資本
    19、 一國央行通過大量印鈔、購買國債或企業(yè)債等方式,向市場注入超額資金,以降低市場利率并刺激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是( ?。?BR>    A.量化貨幣政策
    B.寬松貨幣政策
    C.貨幣寬松政策
    D.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20、 下列關于壟斷資本主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tǒng)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來實現(xiàn)的
    B.壟斷是壟斷資本主義最本質的經濟特征
    C.壟斷資本的國際化是通過資本輸出,形成國際壟斷同盟等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
    D.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基本形式
    21、 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等,這些都屬于 ( ?。?BR>    A.現(xiàn)實的貨幣
    B.貨幣符號
    C.貨幣的具體形式
    D.觀念上的貨幣
    22、 標志著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快慢和經濟效益的好壞的是(  )
    A.企業(yè)職工工資的漲幅
    B.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C.國家科技的發(fā)展情況
    D.社會凈產品的剩余情況
    23、 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主要形式是 (?。?BR>    A.對外貿易
    B.對外資金交流
    C.對外技術交流
    D.國際勞務合作
    24、 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是( ?。?BR>    A.銀行信貸
    B.勞務費用
    C.國家預算
    D.價格變動
    25、 社會總產品扣除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以后,剩下的就是( ?。?BR>    A.社會總需求
    B.社會總價值
    C.剩余價值
    D.社會凈產品
    26、 形成商品價值的源泉是( ?。?BR>    A.具體勞動
    B.抽象勞動
    C.生產資料
    D.勞動工具
    27、 直接向國外提供勞務人員來獲取利潤的一種經濟合作形式是( ?。?BR>    A.國際承包工程
    B.國際勞務合作
    C.對外資金交流
    D.對外貿易
    28、 所謂資本的有機構成是指( ?。?BR>    A.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
    B.生產資料數(shù)量和勞動力數(shù)量的比例
    C.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D.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比例
    29、 社會主義宏觀經濟運行的基礎是( ?。?BR>    A.物質資料的生產
    B.精神資料的創(chuàng)造
    C.農業(yè)的發(fā)展
    D.科技的進步
    30、 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運動是( ?。?BR>    A.經濟全球化
    B.生產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貿易全球化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31、 全面協(xié)凋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全面是指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要全面推進哪幾方面的建設?(  )
    A.經濟建設
    B.政治建設
    C.精神建設
    D.文化建設
    E.社會建設
    32、 商品經濟的生產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經濟條件為前提的,這些經濟條件主要有( ?。?BR>    A.成熟的市場環(huán)境
    B.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C.社會分工
    D.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
    E.市場的形成
    33、 1985年9月22日,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簽訂“廣場協(xié)議”的國家為( ?。?BR>    A.美國
    B.日本
    C.聯(lián)邦德國
    D.法國
    E.英國
    34、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必須具備的基本經濟條件是(  )
    A.少數(shù)人手中集中了大量的貨幣財富
    B.貨幣轉化為固定資本
    C.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D.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
    E.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的勞動者
    35、 社會生產過程的環(huán)節(jié)包括( ?。?BR>    A.生產
    B.流通
    C.分配
    D.交換
    E.消費
    36、 貿易全球化使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要素優(yōu)勢迅速轉化為(  )
    A.利益優(yōu)勢
    B.區(qū)域優(yōu)勢
    C.競爭優(yōu)勢
    D.經濟優(yōu)勢
    E.科技優(yōu)勢
    37、 計劃配置方式的實現(xiàn)主要通過( ?。?BR>    A.計劃指標
    B.經濟杠桿
    C.經濟政策
    D.市場競爭
    E.自然發(fā)展
    38、 貨幣的職能包括(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貨幣
    39、 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過程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包括(  )
    A.人的勞動
    B.勞動資料
    C.勞動對象
    D.生產組織方式
    E.社會生產關系
    40、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運行中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原因是.( ?。?BR>    A.社會生產有了極大的發(fā)展,總供給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
    B.出現(xiàn)了生產過剩的情況
    C.社會的需求出現(xiàn)了不足
    D.人們消費的增長速度趕不上收入的增長速度
    E.社會儲蓄規(guī)模的擴大又不能使儲蓄完全轉化為投資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
    簡述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一般物品的使用價值的區(qū)別。
    42、
    什么是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為什么說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是流通過程和生產過程的統(tǒng)一,又是產業(yè)資本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
    43、 簡述產業(yè)資本正常循環(huán)的條件及其關系。
    44、 簡述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qū)別。
    45、 優(yōu)化城鄉(xiāng)結構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 談談如何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科學發(fā)展。
    47、 試述發(fā)展中國家如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48、
    試述一般商品流通與資本流通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