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A級)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社會個體的質量規(guī)格的總的設想或規(guī)定是( )
A.教育本質
B.教育功能
C.教育目的
D.教育價值
2.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產(chǎn)性、發(fā)展性以及( )
A.科學性
B.民主性
C.科學性、民主性
D.現(xiàn)代性
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教師角色的文化傳統(tǒng)是( )
A.道德追求大于社會索取
B.社會本位高于個人本位
C.自我修養(yǎng)先于對他人教育
D.重視爭取自我權益
4.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闭f明教師勞動具有( )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chuàng)造性
D.長效性
5.下列關于學生學習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
B.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C.學生所參加的學習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學習
D.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離開教師獨立進行的
6.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是( )
A.領會
B.選擇
C.保持
D.應用
7.“師生在課堂上呈現(xiàn)雙向的交流,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各抒己見;教師認真引導”,描述的是哪種類型的師生關系?( )
A.對立型
B.依賴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
8.家庭教育影響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定勢作用,影響著人以后的發(fā)展,這說明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
A.先主性
B.多維性
C.密切性
D.統(tǒng)一性
9.下面對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確的是( )
A.差生被安排在遠離教師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處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學過程中很少注意差生,當課堂出現(xiàn)干擾時,教師倒是經(jīng)常向差生望去
C.對差生回答問題出錯的時候,少直接批評
D.差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經(jīng)常沒等其說完
10.工具類學科主要是指( )
A.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
B.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
C.必修課和選修課
D.社會活動課
11.教學設計中先要考慮的要素是( )
A.教學內(nèi)容
B.教學對象
C.教學目標
D.預期效果
12.下面哪一個選項屬于班級中“中性力量”的表現(xiàn)?( )
A.干擾同學
B.睡覺,鼾聲雷動
C.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D.張開雙眼出神地望別處
13.下面不屬于教學過程基本功能的是( )
A.傳授知識
B.形成技能
C.培養(yǎng)智能
D.鍛煉身體
14.一個學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動和輔助活動的學習時間及所完成的全部學習量是( )
A.學習活動總量
B.學時
C.學習強度
D.知識學習量
15.文化基礎學科的作業(yè)可分為( )
A.課內(nèi)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
B.獨立完成作業(yè)和合作完成作業(yè)
C.語文作業(yè)和數(shù)學作業(yè)
D.知識作業(yè)和應用作業(yè)
16.教師運用一定辦法幫助學生找出并分析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指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種學法指導方式是( )
A.系統(tǒng)傳授式
B.專題討論式
C.學科滲透式
D.學習診斷式
17.“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是學習方法指導的( )
A.目標
B.內(nèi)容
C.過程
D.原則
18.我國道德規(guī)范的層次依次是( )
A.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
B.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
C.集體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D.社會公德、集體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是(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意志
20.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是( )
A.組織活動、委托任務
B.學習、座右銘、立志、自我批評
C.榜樣和示范
D.說服教育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教育要適應個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包括( )
A.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B.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
C.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D.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E.要適應教育環(huán)境的特點
22.師生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 )
A.工作關系
B.人際關系
C.組織關系
D.心理關系
E.非正式關系
23.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的形式包括( )
A.相互訪問
B.通訊聯(lián)系
C.召開家長會
D.舉辦家長學校
E.在學校中組織家長委員會
24.我國中小學課程內(nèi)容的組成部分包括( )
A.修身、齊家、治國方面的準備知識
B.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基礎知識
C.某些社會活動方面的經(jīng)驗
D.關于提高能力的經(jīng)驗
E.培養(yǎng)情感的內(nèi)容
25.素質教育的特點包括( )
A.理論性
B.整體性
C.基礎性
D.內(nèi)化性
E.綜合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教育影響
27.課程
28.教學設計
29.隱性課程
30.道德情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31.簡述教育要素之間的關系。
32.簡述人格教育的方法。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
33.試述教師的知識結構。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閱讀下列案例材料,詳細分析案例中運用了哪條教學原則,結合案例談談該教師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課時,一個名叫顏江武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書上說,駱駝的嗅覺靈敏,不論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學。水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水既然沒有氣味,那駱駝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這個問題提得好,并鼓勵大家談出自己的看法。不一會兒,一個同學蠻有把握地說:“有水的地方空氣濕潤一點,無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駱駝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兒有水。”有的說:“空氣濕潤和干燥,駱駝的鼻子很靈敏,可以憑感覺判別出來。”后來,顏江武同學的《駱駝“嗅”不到水源》發(fā)表在《小學生科普報》上,引起了一些小讀者的興趣。
35.閱讀下列案例,結合你學的教育學的相關知識談談你的感想。
《曾參殺豬》
曾參(公元前505年一前436年)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上街。
他的小兒子拉著她的衣襟,又哭又鬧,要求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鬧得沒有辦法,就對孩子說:“你留在家里,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家,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雪亮的尖刀,正在準備殺豬呢。他的妻子趕忙制止他說:“我剛才是和小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殺豬呀!”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說話不算數(shù),騙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講假話。再說,母親騙了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后再對他進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這樣做,對家教是很不利的。”結果,他說服了妻子,還是把豬殺來煮了。曾家的這口豬,也許還沒有養(yǎng)到該殺的時候,他殺了這口豬是一個損失??墒牵瑩Q來的卻是在孩子面前樹立了一個誠實的形象。同時,他的做法對他的妻子也是一個教育,讓她記?。鹤鳛橐粋€母親,無論什么時候,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假話。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C】[解析]見“教育目的”定義。
2.【E】[解析]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產(chǎn)性、發(fā)展性、科學性、民主性。
3.【D】[解析]中國教師角色的文化傳統(tǒng)包括:道德追求大于社會索取、社會本位高于個人本位、自我修養(yǎng)先于對他人教育。
4.【B】[解析]見第斯多惠對教師示范性的闡述。
5.【D】[解析]學生的大多數(shù)學習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6.【B】[解析]知識的學習分為四個階段即:選擇、領會、保持、運用。
7.【D】[解析]見師生課堂教學中“民主型”定義。
8.【A】[解析]見“先主性”定義。
9.【C】[解析]見微觀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
10.【B】[解析]見工科類學科定義。
11.【B】[解析]教育的對象是人,在教學中應當首先考慮受教育者的因素。
12.【D】[解析]中性力量,指不增進也不干擾學生學習的行為。四個答案中,只有D符合條件。
13.【D】[解析]教學過程基本功能包括: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智能、發(fā)展個性。
14.【A】[解析]見“學習活動總量”定義。
15.【A】[解析]文化基礎學科的作業(yè)可分為課內(nèi)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
16.【D】[解析]見“學習診斷式”定義。
17.【A】[解析]見“學習方法指導”定義。
18.【B】[解析]我國道德規(guī)范的層次依次是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19.【E】[解析]見“道德行為”定義。
20.【B】[解析]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是學習、座右銘、立志、自我批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A、B、C、D】
22.【A、B、C、D】
23.【A、B、C、D、E】
24.【B、C、D、E】
25.【B、C、D、E】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教育影響:即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nèi)容,也包括了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
27.課程: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nèi)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guī)劃及其進程。
28.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它是教學論中的一個專門術語,不是通常所說的教學工作計劃。它是指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類型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9.隱性課程:又稱“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是指學校通過教育環(huán)境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的教育影響。
30.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隨道德認識所產(chǎn)生的一種內(nèi)心體驗,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慕或憎恨、喜好或厭惡等情感體驗。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31.答: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1)教師是教育影響和學生間的中介。
(2)教育影響是老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橋梁。
(3)學生是教師選擇和使用教育影響的依據(jù)。
32.答:(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確定人格教育的導向。
(3)明確道德基本規(guī)范的內(nèi)容。
五、論述題
33.答:試述教師的知識結構。
(1)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yè)。
(2)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教育知識。
(3)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教育規(guī)律。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答:本案例說明了教學原則中的啟發(fā)性原則,其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性,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結合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案例來說明教師如何貫徹這一原則。如:給學生一個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保持一顆敏銳的心、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等。
35.答: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條件,才能保證家庭教育任務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是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質水平和家庭成員間相互關系的準則的體現(xiàn)。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不同,家庭氣氛也不同,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3)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基本的一條就是提高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
(4)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一門復雜的學問,不僅要有廣泛的知識,而且要學習教育、心理科學的專門知識,掌握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社會個體的質量規(guī)格的總的設想或規(guī)定是( )
A.教育本質
B.教育功能
C.教育目的
D.教育價值
2.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產(chǎn)性、發(fā)展性以及( )
A.科學性
B.民主性
C.科學性、民主性
D.現(xiàn)代性
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教師角色的文化傳統(tǒng)是( )
A.道德追求大于社會索取
B.社會本位高于個人本位
C.自我修養(yǎng)先于對他人教育
D.重視爭取自我權益
4.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闭f明教師勞動具有( )
A.復雜性
B.示范性
C.創(chuàng)造性
D.長效性
5.下列關于學生學習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
B.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C.學生所參加的學習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學習
D.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離開教師獨立進行的
6.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是( )
A.領會
B.選擇
C.保持
D.應用
7.“師生在課堂上呈現(xiàn)雙向的交流,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各抒己見;教師認真引導”,描述的是哪種類型的師生關系?( )
A.對立型
B.依賴型
C.自由放任型
D.民主型
8.家庭教育影響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定勢作用,影響著人以后的發(fā)展,這說明家庭教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
A.先主性
B.多維性
C.密切性
D.統(tǒng)一性
9.下面對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確的是( )
A.差生被安排在遠離教師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處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學過程中很少注意差生,當課堂出現(xiàn)干擾時,教師倒是經(jīng)常向差生望去
C.對差生回答問題出錯的時候,少直接批評
D.差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經(jīng)常沒等其說完
10.工具類學科主要是指( )
A.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
B.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
C.必修課和選修課
D.社會活動課
11.教學設計中先要考慮的要素是( )
A.教學內(nèi)容
B.教學對象
C.教學目標
D.預期效果
12.下面哪一個選項屬于班級中“中性力量”的表現(xiàn)?( )
A.干擾同學
B.睡覺,鼾聲雷動
C.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D.張開雙眼出神地望別處
13.下面不屬于教學過程基本功能的是( )
A.傳授知識
B.形成技能
C.培養(yǎng)智能
D.鍛煉身體
14.一個學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動和輔助活動的學習時間及所完成的全部學習量是( )
A.學習活動總量
B.學時
C.學習強度
D.知識學習量
15.文化基礎學科的作業(yè)可分為( )
A.課內(nèi)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
B.獨立完成作業(yè)和合作完成作業(yè)
C.語文作業(yè)和數(shù)學作業(yè)
D.知識作業(yè)和應用作業(yè)
16.教師運用一定辦法幫助學生找出并分析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指出具體的解決辦法。這種學法指導方式是( )
A.系統(tǒng)傳授式
B.專題討論式
C.學科滲透式
D.學習診斷式
17.“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是學習方法指導的( )
A.目標
B.內(nèi)容
C.過程
D.原則
18.我國道德規(guī)范的層次依次是( )
A.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
B.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
C.集體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D.社會公德、集體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19.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是( )
A.道德感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意志
20.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是( )
A.組織活動、委托任務
B.學習、座右銘、立志、自我批評
C.榜樣和示范
D.說服教育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教育要適應個體發(fā)展的規(guī)律,包括( )
A.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B.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
C.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D.要適應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E.要適應教育環(huán)境的特點
22.師生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 )
A.工作關系
B.人際關系
C.組織關系
D.心理關系
E.非正式關系
23.學校與家庭聯(lián)系的形式包括( )
A.相互訪問
B.通訊聯(lián)系
C.召開家長會
D.舉辦家長學校
E.在學校中組織家長委員會
24.我國中小學課程內(nèi)容的組成部分包括( )
A.修身、齊家、治國方面的準備知識
B.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基礎知識
C.某些社會活動方面的經(jīng)驗
D.關于提高能力的經(jīng)驗
E.培養(yǎng)情感的內(nèi)容
25.素質教育的特點包括( )
A.理論性
B.整體性
C.基礎性
D.內(nèi)化性
E.綜合性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教育影響
27.課程
28.教學設計
29.隱性課程
30.道德情感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31.簡述教育要素之間的關系。
32.簡述人格教育的方法。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1分)
33.試述教師的知識結構。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閱讀下列案例材料,詳細分析案例中運用了哪條教學原則,結合案例談談該教師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課時,一個名叫顏江武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書上說,駱駝的嗅覺靈敏,不論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學。水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水既然沒有氣味,那駱駝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這個問題提得好,并鼓勵大家談出自己的看法。不一會兒,一個同學蠻有把握地說:“有水的地方空氣濕潤一點,無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駱駝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兒有水。”有的說:“空氣濕潤和干燥,駱駝的鼻子很靈敏,可以憑感覺判別出來。”后來,顏江武同學的《駱駝“嗅”不到水源》發(fā)表在《小學生科普報》上,引起了一些小讀者的興趣。
35.閱讀下列案例,結合你學的教育學的相關知識談談你的感想。
《曾參殺豬》
曾參(公元前505年一前436年)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參的妻子要上街。
他的小兒子拉著她的衣襟,又哭又鬧,要求跟著去。曾參的妻子被鬧得沒有辦法,就對孩子說:“你留在家里,媽媽回來殺豬給你吃!”孩子被哄回家去了。曾參的妻子從街上回家,只見曾參拿著繩子在捆豬,旁邊還放著雪亮的尖刀,正在準備殺豬呢。他的妻子趕忙制止他說:“我剛才是和小孩子說著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殺豬呀!”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訓。今天你說話不算數(shù),騙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講假話。再說,母親騙了孩子,孩子覺得母親的話不可靠,以后再對他進行教育,他就不容易相信了。這樣做,對家教是很不利的。”結果,他說服了妻子,還是把豬殺來煮了。曾家的這口豬,也許還沒有養(yǎng)到該殺的時候,他殺了這口豬是一個損失??墒牵瑩Q來的卻是在孩子面前樹立了一個誠實的形象。同時,他的做法對他的妻子也是一個教育,讓她記?。鹤鳛橐粋€母親,無論什么時候,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假話。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C】[解析]見“教育目的”定義。
2.【E】[解析]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商品性、生產(chǎn)性、發(fā)展性、科學性、民主性。
3.【D】[解析]中國教師角色的文化傳統(tǒng)包括:道德追求大于社會索取、社會本位高于個人本位、自我修養(yǎng)先于對他人教育。
4.【B】[解析]見第斯多惠對教師示范性的闡述。
5.【D】[解析]學生的大多數(shù)學習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6.【B】[解析]知識的學習分為四個階段即:選擇、領會、保持、運用。
7.【D】[解析]見師生課堂教學中“民主型”定義。
8.【A】[解析]見“先主性”定義。
9.【C】[解析]見微觀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
10.【B】[解析]見工科類學科定義。
11.【B】[解析]教育的對象是人,在教學中應當首先考慮受教育者的因素。
12.【D】[解析]中性力量,指不增進也不干擾學生學習的行為。四個答案中,只有D符合條件。
13.【D】[解析]教學過程基本功能包括: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智能、發(fā)展個性。
14.【A】[解析]見“學習活動總量”定義。
15.【A】[解析]文化基礎學科的作業(yè)可分為課內(nèi)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
16.【D】[解析]見“學習診斷式”定義。
17.【A】[解析]見“學習方法指導”定義。
18.【B】[解析]我國道德規(guī)范的層次依次是社會公德、社會主義道德、共產(chǎn)主義道德。
19.【E】[解析]見“道德行為”定義。
20.【B】[解析]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是學習、座右銘、立志、自我批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A、B、C、D】
22.【A、B、C、D】
23.【A、B、C、D、E】
24.【B、C、D、E】
25.【B、C、D、E】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教育影響:即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nèi)容,也包括了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
27.課程: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nèi)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guī)劃及其進程。
28.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它是教學論中的一個專門術語,不是通常所說的教學工作計劃。它是指根據(jù)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類型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29.隱性課程:又稱“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是指學校通過教育環(huán)境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的教育影響。
30.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隨道德認識所產(chǎn)生的一種內(nèi)心體驗,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對某種道德義務的愛慕或憎恨、喜好或厭惡等情感體驗。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
31.答: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1)教師是教育影響和學生間的中介。
(2)教育影響是老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橋梁。
(3)學生是教師選擇和使用教育影響的依據(jù)。
32.答:(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確定人格教育的導向。
(3)明確道德基本規(guī)范的內(nèi)容。
五、論述題
33.答:試述教師的知識結構。
(1)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yè)。
(2)具有比較廣泛的基礎教育知識。
(3)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懂得教育規(guī)律。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4.答:本案例說明了教學原則中的啟發(fā)性原則,其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性,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結合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案例來說明教師如何貫徹這一原則。如:給學生一個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保持一顆敏銳的心、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等。
35.答: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條件,才能保證家庭教育任務的完成。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家庭氣氛是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質水平和家庭成員間相互關系的準則的體現(xiàn)。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的不同,家庭氣氛也不同,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
(3)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基本的一條就是提高父母的文化修養(yǎng)。
(4)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一門復雜的學問,不僅要有廣泛的知識,而且要學習教育、心理科學的專門知識,掌握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