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一語文暑假作業(yè)檢測文章,供大家學(xué)習參考!更多新信息請點擊高一考試網(wǎng)
一、基礎(chǔ)鞏固
1.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屬文(zhǔ) 左馮(pínɡ) 征辟(bì)
B.逾侈(yú) 鄧騭(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ì) 帷幄(wéi)
D.骸骨(hái) 肅然(sù) 收禽(qín)
2.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與……交往
B.連辟公府不就 辟:召
C.輒積年不徙 徙:調(diào)動官職
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視事:看、視察
3. 下列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寧許以負秦曲
4. 從句式結(jié)構(gòu)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隴西
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6. 下列文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譯文:(他)總是舉止穩(wěn)重,淡泊寧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
B.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譯文:張衡善于機靈精巧,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
C.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譯文:(這篇賦他)精心構(gòu)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譯文:自此以后,朝廷于是命令史官據(jù)此記載地震從哪個方向發(fā)生。
二、精段品讀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7~10題。
陽嘉元年,復(fù)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7.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關(guān)發(fā)機 關(guān):樞紐、關(guān)鍵
C.牙機巧制 牙:發(fā)動機件的樞紐
D.合契若神 合契:契約
8. 下列各項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9.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衡精于機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氣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鉆研這方面的學(xué)問。
B.文段詳細介紹了張衡的地動儀及其效果,表現(xiàn)了張衡翔實的科學(xué)知識和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
C.張衡研制成渾天儀后,又研制成了候風地動儀,文章十分詳細地介紹了它們的構(gòu)成、用途和工作原理。
D.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地動儀外面有八條銅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只蛤蟆,張著嘴巴,如果發(fā)生地震,機關(guān)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尋找到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譯文:(2)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
譯文:
三、一法一練——賓語前置句
本文中有這么一句:“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這是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未之有”即“未有之”,“之”作“有”的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幾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無”“毋”“莫”“弗”等
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例如《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為“莫肯顧我”。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3.介詞賓語提前,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xiàn)象。例如《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4.特殊結(jié)構(gòu),用“之”“是”將賓語提前。如: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惟命是聽成語,即“聽命”?4)惟利是圖?成語,即“圖利”
11.指出下列賓語前置句的特點。
(1)沛公安在:(2)客何為者:
(3)忌不自信: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答案
1.C 2.D 3.C 4.C 5.B 6.B 7.D 8.C 9.C 10.(1)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形狀像酒樽,外表用篆體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裝飾起來。
(2)曾經(jīng)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師學(xué)者都怪它沒有應(yīng)驗。
11.(1)“安在”即“在安”。(2)“何為”即“為何”。(3)“不自信”即“不信自”。(4)“不余欺”即“不欺余”。(5)“未之聞”即“未聞之”。
一、基礎(chǔ)鞏固
1.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屬文(zhǔ) 左馮(pínɡ) 征辟(bì)
B.逾侈(yú) 鄧騭(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ì) 帷幄(wéi)
D.骸骨(hái) 肅然(sù) 收禽(qín)
2. 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與……交往
B.連辟公府不就 辟:召
C.輒積年不徙 徙:調(diào)動官職
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視事:看、視察
3. 下列與“大將軍鄧騭奇其才”中“奇”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寧許以負秦曲
4. 從句式結(jié)構(gòu)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B.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隴西
5.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6. 下列文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譯文:(他)總是舉止穩(wěn)重,淡泊寧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
B.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
譯文:張衡善于機靈精巧,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
C.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譯文:(這篇賦他)精心構(gòu)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譯文:自此以后,朝廷于是命令史官據(jù)此記載地震從哪個方向發(fā)生。
二、精段品讀
閱讀課文選段,完成7~10題。
陽嘉元年,復(fù)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7. 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關(guān)發(fā)機 關(guān):樞紐、關(guān)鍵
C.牙機巧制 牙:發(fā)動機件的樞紐
D.合契若神 合契:契約
8. 下列各項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B.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9.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衡精于機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氣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鉆研這方面的學(xué)問。
B.文段詳細介紹了張衡的地動儀及其效果,表現(xiàn)了張衡翔實的科學(xué)知識和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
C.張衡研制成渾天儀后,又研制成了候風地動儀,文章十分詳細地介紹了它們的構(gòu)成、用途和工作原理。
D.地動儀的工作原理是地動儀外面有八條銅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只蛤蟆,張著嘴巴,如果發(fā)生地震,機關(guān)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尋找到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譯文:(2)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
譯文:
三、一法一練——賓語前置句
本文中有這么一句:“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這是典型的賓語前置句,“未之有”即“未有之”,“之”作“有”的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的主要形式有如下幾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無”“毋”“莫”“弗”等
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例如《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為“莫肯顧我”。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3.介詞賓語提前,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xiàn)象。例如《岳陽樓記》:“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4.特殊結(jié)構(gòu),用“之”“是”將賓語提前。如:1)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2)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么罪過?惟命是聽成語,即“聽命”?4)惟利是圖?成語,即“圖利”
11.指出下列賓語前置句的特點。
(1)沛公安在:(2)客何為者:
(3)忌不自信: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答案
1.C 2.D 3.C 4.C 5.B 6.B 7.D 8.C 9.C 10.(1)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形狀像酒樽,外表用篆體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裝飾起來。
(2)曾經(jīng)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師學(xué)者都怪它沒有應(yīng)驗。
11.(1)“安在”即“在安”。(2)“何為”即“為何”。(3)“不自信”即“不信自”。(4)“不余欺”即“不欺余”。(5)“未之聞”即“未聞之”。